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

又過半晌城下的喊殺聲也沒有之前這麼多了,吐蕃的兵馬正在如潮水一般退去。

牛進達朗聲道:“撤軍了?”

剎那間城牆上的將士們都鬆懈了下來,因爲吐蕃人不再攻城了,讓劉蘭也很詫異。

“他孃的,這些人玩的什麼兵法?”

青海南面,這裡搭着幾頂帳篷,像是尋常的放牧人家。

可走出帳篷的一個男子,正是年過三十祿東贊。

而後帳篷中又走出一個年輕男子,這個男子如今只有二十一歲。

四周的牧民紛紛向他行禮。

年僅二十一歲的松贊干布望着西面,道:“大昭寺建好了,往後泥婆羅也該與我們和睦共處了。”

祿東讚的目光則是看着東面,遠方是鬆州,一眼看去是一片青海湖,見不到鬆州城是什麼樣的。

祿東贊一直是堅持將來尋求機會吞併泥婆羅的。

青海北面吹來了一陣風,草地也跟着風搖曳。

松贊干布張開雙臂,迎面感受着風吹來的味道,即便現在鬆州正在大戰,這位吐蕃贊普的臉上依舊帶着嚮往的神色,他十分溫和地笑着道:“在大相看來,現在的吐蕃走出雪山,擴張尤爲重要。”

祿東讚道:“當唐人出征西域的那一天,唐人就會是吐蕃強大的一個巨大阻礙,包括唐人的那位天可汗與東宮的太子。”

松贊干布遲疑道:“你先前說唐人的東宮太子是一個很和善的人。”

“這是以前的想法,現在……”祿東贊注意到有兩個茹本正在朝着這裡而來,茹本是地方牧民的統治者,也是這場戰爭最重要的號召者。

茹本就像是中原的折衝府都尉,他們可以去族中募兵,甚至可以讓吐蕃不分男女全部加入戰爭中。

祿東讚的話語停頓片刻,稍有思量,接着道:“現在天可汗與東宮太子是我們最大的威脅。”

言罷,祿東贊去聽這兩個茹本稟報戰況。

一個牧民小孩快步跑到松贊干布面前,他咧嘴這個笑着,這孩子壯實得像一頭牛。

松贊干布輕拍着這個孩子的後腦門,微笑着道:“我們的孩子,以後一定會更有智慧的。”

聽了兩位茹本稟報的戰況,祿東讚的神色並不好,他快步走來道:“贊普,回邏些吧。”

“不。”松贊干布搖頭道:“我要看着我們的勇士,勝利而歸。”

言語間,又見祿東讚的神色不好看,松贊干布也收起了笑容道:“怎麼了?”

祿東贊回道:“去北面的勇士沒有回來。”

松贊干布深吸一口氣,坐下來手中拿着一條精緻的馬鞭子,詢問道:“唐人從北面來了?”

又有一陣風從北面的青海吹來,吹得帳篷在晃動,松贊干布身上那羊毛一般雪白的外衣獵獵作響。

祿東贊穿着深藍色的衣裳,他又道:“又派人去看了。”

松贊干布接着道:“你不是早就有顧慮,覺得唐人可能會從北面來人,給他們的鬆州解圍。”

祿東贊將手中的一些糌粑遞給一旁的孩子,“唐人敢過青海,他們就會被我們的茹本包圍,來多少能圍多少。”

松贊干布微笑着道:“那還怕什麼?”

布哈河邊,天完全敞亮的時候,四周的視野更開闊了。

王玄策與裴行儉作爲前軍一直走在最前頭,與後方的樑建方將軍的兵馬隔着五里地。

不停有斥候來報傳遞消息。

走了一個時辰了,也沒見到敵軍。

王玄策忽然住馬,遲疑地看着四周。

裴行儉也拉住馬兒的繮繩,問道:“怎麼了?”

王玄策低聲嘀咕着,道:“不踏實。”

也不知他爲何覺得不太適合,繼續沿着布哈河走,多半就要到青海地界了。

裴行儉回頭看了看後方的隊伍,三百人的隊伍都已停下了,便問道:“有埋伏?”

“不急,我們先捋一捋,與吐蕃人該如何打仗?”

裴行儉道:“這裡是平原,前面就是青海的那座大湖,在這裡打仗無非就是奔襲,包抄,阻擊,迂迴?”

王玄策拿出一張地圖,這是李震將軍交給自己的,地圖上畫着一條路,這條路沿着日月山南下,穿過多瑪河與清水河,可以徑直去邏些。

王玄策不知道,這其實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道路,爲唐蕃古道。

這張極其詳盡的地圖傳聞是魏王府編撰的地圖,再有東宮太子註明的路線。

此刻給了這支就要深入吐蕃的兵馬,極大的自信,有地圖就有方向就知道該怎麼打。

他言道:“走這邊。”

裴行儉領着人朝着青海湖的另一個方向走去。

青海南面,祿東讚的面前也放着一張地圖,他低聲道:“我們的茹本不擅長攻打唐人的城池,現在唐人的後方馳援已到了,我們不能繼續攻城,鬆州的守軍更多。”

松贊干布坐在一旁,喝着茶水問道:“我們失敗了?”

“桑布紮在長安城已徹底激怒了唐人,只要唐人敢追出來,我們就能截斷他們的前後方。”

說話間,祿東贊猶如一箇中原人傳說中,坐於後軍大帳的將軍,指揮若定,將一個個命令傳下去,一個接着一個地茹本策馬而來,接過命令之後,又策馬離開。

又有吐蕃勇士前來稟報,祿東贊得到這個消息有些遲疑,還有些不敢相信,有一隊唐人兵馬駐紮在青海湖北面。

領兵的將領正是戍守河西走廊的李震將軍。

“唐軍在青海湖北面不動了?”

祿東贊聽到這個消息,先是思量再思量,好似河西走廊的兵馬根本不是來給鬆州解圍的,而是來保護青海以北的。

鬆州是鬆州,河西走廊是河西走廊。

松贊干布道:“在唐人官吏的傳言中,河西走廊是東宮太子主持修建的,有人說河西走廊就是東宮太子的家業。”

祿東贊遲疑地看着地圖。

貞觀十二年,六月的下旬,駐守在青海的那支隊伍依舊沒有動靜,依舊防禦着青海的北面。

半個月了,沒有任何的動靜。

向來行事穩重的祿東贊依舊對青海北面留有警惕,只要李震將軍的兵馬敢南下,隨時派出人手去阻擊。

唐人的將領不僅僅驍勇,而且還多謀,當年祿東贊親眼看着吐谷渾在唐人的將領手中覆滅。

又見到了高昌城被唐人拿下。

現如今,祿東贊絲毫不敢放鬆,他們能夠戍守青海的北面,他們也能夠南下,直取整個吐蕃大軍。

可現在河西走廊這支一萬人的大軍就立在青海邊上,就像是一把刀,隨時會砍下來。

忽悠茹本來報,“贊普,唐人出城了。”

松贊干布笑道:“正如大相所願,憤怒的唐人即便是守住了鬆州,他們也想要進攻,近來唐軍的勝利實在是太多了,自大的唐人。”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祿東贊來不及思索,他命三個茹本按照原本的安排,包抄,截斷唐軍與城池的聯繫,一舉圍殺。

鬆州城外,以西五里地,牛進達帶着一萬兵馬,朝着吐蕃人的大軍反撲而去。

先前如潮水般退去的吐蕃人大軍,見到唐軍的追擊,吐蕃人並沒有再退,而是圍了上來。

見狀,牛進達大吼道:“給老夫衝進去!殺!”

這支唐軍騎兵,殺入吐蕃大軍中絲毫沒有後退的意思。

正當嗚嗚泱泱的吐蕃人就要將這支唐軍包圍,後方忽然傳來了戰馬的馬蹄聲。

驚懼的吐蕃人回頭看去,光是聽馬蹄聲就不是吐蕃的戰馬,再一看果然是有唐軍從後方殺了出來。

來人正是樑建方所領的八千兵馬。

樑建方手執長槊,衝入吐蕃大軍的後方,長槊刺入一個吐蕃人的胸口。

人高馬大的樑建方眼中兇光大盛,用長槊將一個吐蕃的茹本高高挑起,熱血不斷順着長槊流下。

吐蕃人擡頭看去,他們的茹本已被長槊刺穿,還在掙扎,懸在了半空中。

樑建方將長槊上的人重重摔下,眼看是沒了聲息。

王玄策與裴行儉騎在戰馬上與稍有停頓的樑建方擦肩而過,他們兩人衝鋒在前,殺入大軍中,領着兵馬直插吐蕃大軍的後方。

戰場上的局勢瞬間變了,原本是吐蕃人圍困的唐軍,如今形勢反轉,一支唐軍的騎兵,不知何時從後方殺出,與牛進達的大軍相呼應。

就像是兩柄巨大的錘子,從東西兩個方向穿插而來,將吐蕃大軍犁地一般地殺穿了。

樑建方縱馬在戰場上,手中的長槊揮舞,熱血濺溼了甲冑。

吐蕃兵馬還在應付前面的唐軍,卻無法顧及後方殺來的另一支唐軍。

兩支唐軍在吐蕃人的大陣之中穿插而過,吐蕃的戰術看似穩紮穩打,可他們的陣形一擊即潰。

五萬吐蕃人,在一萬多唐軍面前遭受了沉重一擊。

樑建方與牛進達兩支大軍幾次穿插而過,將吐蕃大軍犁了兩遍,餘下的吐蕃潰軍四散而逃。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碩大的夕陽掛在西邊,整片天空都是血紅色的。

裴行儉也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戰馬踩死了多少人,他尋了一處還算乾淨的草地躺了下來。

其實王玄策推測得沒有錯,祿東讚的目標一開始就是鬆州,從來不是河西走廊。

並且走到青海北側時,王玄策更加確信了他的推測。

當然祿東贊亦不會放棄青海。

裴行儉躺在草地上大口出着氣,思緒中閃過好幾次當初謀劃時的話語。

得到劉蘭馳援之後的鬆州,駐防兵馬少說也有六萬,吐蕃人不見得能短時間拿下鬆州。

難道祿東贊會在這個時候北上攻打伏俟城?

那就讓他們打消北上的念頭,要將吐蕃人留在這裡,就需要一個陷阱。

當王玄策帶着自己與樑將軍藉着地圖上的那條小路,進入鬆州,與牛進達將軍商議,讓李震的兵馬守在青海北岸,造成不馳援鬆州的假象。

光靠爲鬆州解圍,牛進達將軍與其餘諸將來說這還不夠回本,不能白受欺負。

他們不僅僅要守住鬆州,還要剿滅吐蕃的大軍,最好活捉松贊干布與祿東贊。

裴行儉沒有心力去想,爲什麼李震手中有一張這麼詳盡的地圖,竟然指明瞭多瑪河東面有一條能夠去鬆州的小道。

文學館的地圖已精細到這種地步了嗎?

這個時候,李震的大軍應該也開始動了,他們不只是給吐蕃人做樣子看,讓吐蕃以爲這支大軍只是戍守青海以北。

現在他們應該動身去阻擊就要後撤的吐蕃大軍。

這便是奔襲,阻擊,迂迴,是唐軍包抄的吐蕃人,而不是吐蕃人圍攻唐軍。

從一開始,一個不良人將書信送到李震手中,當自己與王玄策被李震領出武威郡開始,這一仗便不是光靠武力能夠取勝的。

正如王玄策所言,松贊干布不是高昌王,他甚至學會了誘敵深入。

裴行儉很疲憊,這半月的奔波,讓他幾近崩潰,太累了。

稍稍恢復了些體力,他策馬來到多瑪河邊,看着清澈的河流,躺在淺灘上,任由河水沖刷着身上粘稠的血跡。

現在,裴行儉可以說一句,“呵,祿東贊不過如此。”

青海以南,吐蕃贊普的大帳中,祿東贊與餘下的四個茹本,正在勸說着松贊干布先回邏些。

剛過戰況就送到了,從南面不知何時殺出一支唐軍,將五萬兵馬衝散了。

能夠回援這裡的只有五千人,其餘人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

松贊干布道:“我們還有吐蕃勇士,我們可以將唐軍趕回去。”

正值二十一歲的松贊干布站在衆人面前,他又道:“吐蕃還沒敗,我們把唐軍趕回鬆州去。”

祿東贊正色道:“贊普,回去吧。”

幾個茹本也齊齊道:“贊普回邏些吧。”

松贊干布看着幾人,呼吸沉重道:“唐軍不會善罷甘休的。”

祿東贊閉上眼,道:“只要贊普還在邏些,我們就還有機會。”

有一個茹本拔出了自己的刀,架在了他自己的脖子上,大聲道:“贊普若不回去,我就死在這裡。”

松贊干布不忍這些奮戰的茹本自盡,前方大軍已潰敗,唐軍隨時會越過青海,朝着這裡殺過來。

在幾個茹本的以死相逼之下,祿東贊看着贊普翻身上馬,帶着其餘的族人離開這裡。

等人走遠了,祿東贊正要吩咐。

有吐蕃勇士倉皇跑來,他送來了一個讓祿東贊如墜冰窖的消息,還戍守的青海北側的兵馬不見了。

第117章 善意的話1.第1章 太子殿下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68章 長安之南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27章 遊園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19章 待價而沽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4章 陳年舊事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14章 臘月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98.第298章 中秋481.第481章 山下骨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2章 爺孫倆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53章 崇文館第514章 驚蟄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20章 戰前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15章 各縣彈劾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98章 奉命放假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78.第78章 解氣?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9.第219章 調令第316章 人的孤獨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13章 耿耿於懷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88章 活得明白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6章 小女徐慧第572章 長安再見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88章 活得明白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31章 折衝府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96章 以前的事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61章 監察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41章 陳倉縣尉
第117章 善意的話1.第1章 太子殿下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68章 長安之南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127章 遊園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19章 待價而沽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54章 陳年舊事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14章 臘月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98.第298章 中秋481.第481章 山下骨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2章 爺孫倆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53章 崇文館第514章 驚蟄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20章 戰前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15章 各縣彈劾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98章 奉命放假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78.第78章 解氣?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9.第219章 調令第316章 人的孤獨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13章 耿耿於懷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88章 活得明白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6章 小女徐慧第572章 長安再見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88章 活得明白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31章 折衝府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96章 以前的事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61章 監察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41章 陳倉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