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

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

“忘了?”褚遂良詫異道:“怎麼能忘了。”

“你那時病重在家,某還要幫着太子殿下處置用度,自然無暇他顧,纔會忘了的。”

于志寧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便快步離開了。

剛下了早朝,今天結束得非常早。

滿朝文武都在想着早點回去避暑,趁着天色還沒到正午,也還沒到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候。

房玄齡腳步匆匆走向太液池,在這裡還有不少孩子正在玩水,他們都是殿下與公主們。

東陽快步走上前,道:“房相。”

房玄齡頷首道:“見過東陽公主。”

東陽接着又道:“房相是皇兄的老師。”

“正是。”

聽着房相的話語,看着房相和善的笑容,東陽腳步跟在一旁,又道:“皇兄是我們的老師,房相又是皇兄的老師。”

房玄齡低聲問道:“公主殿下都學了什麼?”

東陽想了片刻,回道:“數術,道理與故事。”

房玄齡頷首,“都是很厲害的學識。”

“那是當然。”

東陽高興地笑着,笑起來藏不住地驕傲。

“房相,陛下已在等着了。”一個太監打斷了對話。

房玄齡收拾一番心情,神色嚴肅地走入這座別苑。

別苑外的孩子們玩得很熱鬧,別苑內顯得很安靜。

房玄齡走入院內,見到正在削着一根柳枝的陛下。

李世民削了一根紅柳枝,又削着另外一個根,一旁放着整齊一排,他低聲道:“孩子們想吃紅柳枝串起來的烤羊肉,承幹在東宮的規矩,便要朕也跟着遵守。”

言罷,李世民神色不悅道:“她們竟然也要朕飯前洗手,不洗手就不與朕一起用飯。”

言至此處,李世民有些氣惱道:“玄齡你說,這世上有這等的道理嗎?”

房玄齡錯愕一笑,搖頭道:“陛下身邊兒女環繞,實在是臣羨慕不來的福分。”

氣惱之餘,又覺得無話可說,李世民繼續削着紅柳枝,道:“早朝可還順利?”

“很順利。”房玄齡作揖解釋着,又道:“殿下只是說了三兩句話便結束了早朝。”

“嗯,是因無事可說?”

“回陛下,朝中調度井然有序,太子殿下看太極殿內酷熱,便早早結束了,散朝之前還問詢過臣,臣便應允下朝了。”

李世民蹙眉道:“有時候想想承幹這孩子,他似乎很簡單,可再一想他又很複雜。”

房玄齡走到一旁,幫着陛下整理紅柳枝,低聲道:“太子殿下用朝中五萬貫,來重建河西走廊四郡。”

“河西走廊?”

房玄齡點頭,道:“自南北兩朝以來,河西走廊一度被廢棄,前隋時期又修又砌,至今才被重新說起來。”

李世民緩緩道:“看來朕的太子圖謀甚大。”

房玄齡道:“太子向來是個想得長遠的人。”

“有這位老師對朕的兒子這般中肯,朕就踏實了。”

“陛下此話聽着有氣。”

李世民嘆道:“他不讓朕修建九成宮,也不讓朕在龍首原修建夏宮,反倒是拿錢去修建河西走廊。”

“唉……”一聲嘆息,這個皇帝有些落寞地道:“你說朕能不成全他嗎?”

房玄齡道:“陛下向來明鑑,一定是會成全的。”

“太子還有說什麼嗎?”

“太子說起了一個人,是劍南道出身的李義府。”

李世民滿不在乎地道:“李義府是何人?”

房玄齡回道:“是今年的科舉後及第的,新任門下省典儀,看着是個很普通的人。”

“他不要裴行儉嗎?”

“陛下,臣將裴行儉放在了渭南縣,太子殿下多半也會爲難,不好調動他。”

李世民忽然笑了,道:“所以說,還是伱房玄齡早早謀劃,讓太子不敢將手腳伸得太遠。”

房玄齡忙行禮道:“臣應該的,太子缺少歷練,有些事不能太由着他。”

“多半承幹這孩子心裡有悶氣了,他明明對裴行儉很看重,卻因你這個老師的任命,他又調動不得,有苦難言。”

這些話,坐在屋內的長孫皇后聽得清楚。

陛下還是那個陛下,朝臣也是當年的朝臣。

千萬不要懷疑房玄齡,長孫無忌,尉遲恭這些人對陛下的忠心。

如果承幹因他近來的作爲就得意忘形,那也未免太小看當年的英雄好漢了。

放在李承乾眼前是大唐的忠臣良將。

而這些人與當今皇帝都是有過命的交情的,是能夠託付身家性命的。

房玄齡道:“陛下,那這事……”

李世民看了文書,點頭道:“讓李大亮走一趟河西走廊。”

“喏。”

“還有。”李世民又補充道:“告訴李大亮,盯住李義府。”

“喏。”

房玄齡點頭,快步離開。

長孫皇后整理着孩子們的衣服,心中清楚現在的承幹,他的實力還很薄弱。

長安城的金光門外,這裡是長安城的西城門,走入城內便可以見到居德坊與羣賢坊。

上官儀腳步匆匆而來,見到人笑着問道:“可是李義府當面。”

李義府行禮道:“在下門下省典儀李義府。”

見到人了,上官儀長出一口氣,他遞上一卷信,道:“這是太子殿下讓下官交給你的。”

李義府先是古怪地看了這個人一眼,伸手謹慎地拿過竹筒,還未打開只是放入懷中。

上官儀笑道:“聽聞義府兄弟與世家子弟有仇怨?”

李義府不屑一笑,道:“他們都是賤人。”

上官儀也是朗聲一笑,連連作揖之後,快步走入長安城門。

長安城內,李大亮站在朱雀門外,此刻甲冑被嗮得滾燙,汗水早已浸溼了衣衫。

房玄齡從朱雀門走出來,遞給他文書道:“這是調兵的文書,帶領軍衛一千兵馬前往河西走廊。” 李大亮抱拳,大聲道:“喏,末將領命。”

房玄齡走近低聲又道:“大將軍只是護送,事情由李義府辦,陛下的意思是李義府是太子挑選的,以免太子殿下會看錯人,李義府行事還望大將軍多多照看,如有必要捉拿回長安,或者不用帶來了。”

聞言,李大亮正色道:“末將明白。”

房玄齡稍稍頷首,“有勞了。”

“軍令不敢延誤,這就調兵動手。”

房玄齡也是抱拳行禮。

金光門外,李義府蹲在城邊門的陰涼處,也在等着兵馬一同去河西走廊,他吃了一張餅喝了一些水,此番多半要長途跋涉,一定要吃飽才行,說不定還要奔襲千里,一路上可不會因自己一個人停下來。

忽有一隊官兵從城門出來,李大亮朗聲道:“李義府何在!”

聞言,他眼神一亮,當即走上前。

兵馬剛出來讓李義府捂着口鼻連連咳嗽,又招手道:“大將軍,下官在這裡。”

李大亮看了看四下,終於見到頭髮都已被捲起的塵土飄黃的李義府,“軍令不得延誤,即刻動身。”

李義府揹着行囊連連作揖。

先是打量四下,李大亮朗聲道:“來人吶,給這個人牽馬來。”

言語中,李大亮還是很瞧不上李義府的,雖說是受人之託要舉薦過他,但先前畢竟是素不相識的。

尤其是聽了房相的叮囑,更不願意和他走得太近。

見李義府翻身上了一匹戰馬,李大亮這才駕着馬離開城門。

李義府坐在馬背上,動作還顯得笨拙,他抓着馬兒的繮繩落在這隊官兵的最後方,目光朝前看大將軍英武的身姿已淹沒在了塵土中。

隊伍先去了領軍衛一趟,李義府就已好不狼狽,也不知是太陽嗮的,還是沾了塵土,現在整張臉蠟黃的。

等李大亮調了一千兵馬,李義府纔跟着這羣將領們,向着河西走廊而去。

走的時候,李義府心中還是很忐忑的,因爲太子殿下沒有交代太多的話語,只是簡單兩句話,便讓自己這個門下省典儀奔赴河西走廊,真要說有什麼交代,可能是臨走前得到的這封信。

長安,中書省內,在這裡安排朝中事宜的官吏寥寥無幾。

李承干將一些文書都收拾起來,打算拿去東宮看,在東宮後殿還比這裡涼快一些。

這裡的其他官吏也沒什麼興致,大家被悶熱的長安攪得萎靡不振。

長孫無忌問道:“房相下了朝就去見陛下了?”

岑文本回道:“是的。”

長孫無忌又看了眼正在收拾的太子,再問道:“見了陛下之後就回去了?”

“回趙國公,房相還見了李大亮將軍,像是有什麼話要交代。”

聽着舅舅與岑文本的講述,李承干將文書用繩子捆成了一迭,而後再收拾一番這裡的桌椅。

不多時,就有三個太監快步而來,其中一個太監捧着一個黑色的罈子,他笑道:“陛下請諸位喝冰鎮酸梅湯。”

岑文本道:“太好了,正想喝一口酸梅湯。”

太監將酸梅湯一碗碗盛出來,于志寧只是擡頭看了一眼,便低頭繼續忙着。

褚遂良喝了一口酸梅湯,暢快地長出一口氣,道:“真是痛快。”

罈子裡放了不少冰塊,還冒着絲絲涼氣。

李承幹嚐了一口氣,覺得很酸。

等太監將罈子留在中書省,李承幹這才上前看着罈子裡所剩不多的酸梅湯,用勺子將這些就要化開的冰搗碎,就成了酸梅冰沙。

再將冰沙分給中書省幾人,李承幹吃下一口冰沙,道:“果然夏天還是要吃冰沙更爽。”

于志寧慢條斯理嚼着冰沙,道:“殿下,五萬貫銀錢都已隨着大軍送出去了。”

“有勞於侍郎了,天氣酷熱就先回去吧。”

于志寧將碗中的冰沙吃完,作揖便離開了。

中書省內的幾人三三兩兩離開,只剩下自己與舅舅兩人。

長孫無忌看着江南送來的奏疏,擡頭看了眼正在收拾這裡的太子,見太子將桌椅全部翻倒在桌上,而後開始清掃地面。

“這些事交給別人做也可以。”

李承幹手腳麻利的將地面清掃乾淨,回道:“孤自己動手能將這些打理得乾淨一些,他們不一定能夠整理好這裡。”

長孫無忌擱下手中的筆,緩緩道:“老夫就先回去了。”

李承幹手裡還拿着掃帚,還在掃地。

剛走到中書省門外,長孫無忌又走回來道:“既然房相是太子的老師,往後有些事可以多去問問他。”

李承乾道:“是舅舅覺得孤與老師太過疏遠了嗎?”

長孫無忌雙手揹負,嘆道:“是因他最得陛下信任。”

言罷,舅舅也快步走出了中書省。

中書省內就剩下自己一個人,李承干將今天看的文書都捆好之後,一手提着。

看了看中書省沒有拉下的人,或者是東西,便關上了厚重的門。

盛夏入暑的陽光,似乎要將這個世界燒了,在視覺中遠處的景色好似都有些扭曲。

走了小半刻,汗水便不住流着。

李承幹回到東宮,往嘴裡灌了好幾口涼水,這才感覺到身上的暑意消退了。

後殿還算是涼爽一些,小福端着一碗涼麪而來,道:“殿下該用飯了。”

李承幹吃着涼麪道:“弟弟妹妹都吃過了嗎?”

小福點頭道:“都吃過了,殿下們很喜歡涼麪。”

李承幹忽然一笑道:“這個天氣還要做飯,苦了你了。”

聽太子這麼一說,小福嬉笑道:“不苦,奴婢喜歡做飯。”

還有不少額前的髮絲,因汗水黏在她臉上,這丫頭笑得臉頰紅彤彤的。

李承幹吩咐道:“忙完就早點休息吧,往後中午都不用忙。”

小福躬身道:“奴婢告退。”

李承幹三兩口,將碗中的麪條吃完,將文書捆着文書的繩子解開,拿起其中一份仔細看了起來。

這些文書有一部分是關於關外的消息,好在戍守涼州的牛進達將軍送來了奏章,說是西域人願意用一百塊沒有香味的肥皂,換一塊有香味的肥皂。

人們都喜歡追求香味,尤其是能夠保留住香味的某樣東西。

在關中有香味的肥皂並不多,今年杜荷做了很多香味更濃郁的月季花的肥皂。

月季又叫長春花,是一種花季長達七個月,可以跨春夏兩個時節的花卉。

關中的月季花其實並不少,因此杜荷在的肥皂中,有香味的月季一直都是主力。

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32章 豪傑依舊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70章 家事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146章 早朝缺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267.第267章 蘇亶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4章 分寸第150章 仗義出手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23章 太子游長安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436.第436章 老將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367.第367章 看洛陽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62章 對錯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50.第250章 夜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62章 對錯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63章 杖責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93.第493章 李孟嘗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13章 華清宮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80章 漠北恩怨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58章 講學279.第279章 清查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29.第429章 讓步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24章 同盟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04章 夕死可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29.第429章 讓步351.第351章 少了301.第301章 親衛358.第358章 軍心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379.第379章 歸長安
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32章 豪傑依舊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70章 家事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146章 早朝缺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267.第267章 蘇亶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4章 分寸第150章 仗義出手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23章 太子游長安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436.第436章 老將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367.第367章 看洛陽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62章 對錯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50.第250章 夜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62章 對錯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63章 杖責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93.第493章 李孟嘗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13章 華清宮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80章 漠北恩怨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58章 講學279.第279章 清查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29.第429章 讓步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24章 同盟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04章 夕死可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429.第429章 讓步351.第351章 少了301.第301章 親衛358.第358章 軍心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379.第379章 歸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