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

李世民看向外面的夕陽,看着孩子們正在打鬧着。

不多時李孝恭與李道宗也來到這裡祭拜。

等李世民再回頭看去時,原本坐在身後的承幹不知何時離開了,就問向一旁的內侍道:“承幹人呢?”

內侍回道:“陛下今天還有文書需要查閱。”

又見李孝恭與李道宗恭敬地對靈位行禮,李世民道:“承幹這孩子行事,有時候朕對他很不滿。”

李孝恭在一旁坐下。

聽太上皇議論當今陛下了,李道宗也沉默在一旁,太上皇議論歸議論,聽一聽就行了,不要開口多加評價。

在這種事上,李孝恭與李道宗表現得極爲默契。

李世民問道:“你家兒子怎麼樣了?”

李孝恭回道:“崇義他深得陛下信重,執掌宗正寺。”

“朕怎麼聽說你在家裡掛了一根繩子?”

“這……”李孝恭又道:“正是崇義這孩子深得陛下信重,老臣這纔想着這小子萬萬不可辜負陛下的信重,崇義若闖了什麼禍,老臣就指着那根繩子自盡謝罪了。”

李道宗道:“確有其事。”

兩兄弟一左一右而坐,李孝恭倒顯得輕鬆一些,李道宗卻是正襟危坐。

按照常理來說,江夏郡王年輕的時候就跟着太上皇打仗了,應該與太上皇更親近,也該更放鬆。

反倒是曾經有過謀反污名的河間郡王顯得很放鬆,甚至還打了一個哈欠。

這個長安城與陛下走得近的兄弟,也就這兩位郡王了。

李世民道:“今晚孩子們容許朕可以喝點酒水,你們都留下與朕共慶。”

李孝恭看着周圍,道:“長孫老狐狸呢?”

李世民起身道:“他明天就來了。”

站起身的時候,李道宗輕咳了兩聲。

李孝恭拍着他的後背道:“你比老夫年輕幾年,怎麼身子骨這麼弱了?”

現在的李道宗也有了不少白髮,回想十幾年還能跟着陛下東征。

再一想,恍惚間又覺得現在距離東征那時,竟然已過去了十餘年。

李孝恭道:“老夫家裡有些渭北醫院送來藥材,藥性很輕,喝着不苦很不錯。”

李道宗道:“家裡的藥材已夠多了。”

“一天就吃一頓。”

“帶來試試。”李道宗又點頭了,接着又道:“你腰不好,該少喝點酒的。”

李世民一路走着,聽着身後兩位老兄弟的話語聲,眼眶又紅了,走在前頭加快腳步,背對着兩位老兄弟,悄悄擦了擦眼淚。

一夜安靜地過去,翌日天還未亮,走在街道上還需要提着燈籠。

因今天就是太上皇的六十大壽,朝中幾位尚書要趁着天還未亮的時候入宮去面見陛下,在休沐之前進行最後一次朝會。

這次朝會只召見了幾位尚書,沒召見其他的人,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的事需要交代。

于志寧心裡就這麼想着,一路走到朱雀大街上,朝着朱雀門走去。

在冷清的朱雀大街上站了片刻,于志寧回頭看了看,又看了看前方,見也沒有其他人,深吸一口帶着寒意的空氣,邁步朝着朱雀門走去。

走了大概十餘步,見到了朱雀大街兩側的街道上也走出來一些人,他們也提着燈籠,都是去面見陛下的。

就快要走到朱雀門,于志寧隱約聽到了話語聲,側目看去見到了從街巷內走出來的徐孝德。

徐孝德身邊還有一個年輕人,正在講述着話語聲。

于志寧停下腳步聽了片刻。

“徐尚書,依在下之見,如果挖穿這座山,開鑿出一個八百尺的隧道,按照蜀中與關中兩地的往來人口,去年所計往來人口是十二萬,大大縮短了繞過山路所耗費的路程,也就是縮短了一萬兩千尺的路程。”

“每天每個人少走路程,也就節約了時間,就能讓人一個月省下三十萬尺的路程,只要挖通這座山,一個隧道可以造福南北兩地,爲多少人帶來便利。”

徐孝德一路聽着腳步加快,朝着朱雀門走去,像是厭煩了身邊這個年輕人,徑直走入門中。

于志寧見他走入朱雀門鬆了一口氣,又見那個年輕人被攔在了外面,就上前問道:“這是怎麼了?”

徐孝德道:“你知道夢想是什麼嗎?”

于志寧反問道:“夢想?”

徐孝德又道:“崇文館最近在教孩子們夢想,那年輕人就是個有夢想的。”

“何以見得?”

“他想要做出一番事,就是他的夢想,他說在終南山邊上找到了一座山,只需在山中挖出一條道路,就能夠連接南北,從此秦嶺天塹就不足爲慮了。”

于志寧驚疑道:“挖山?”

徐孝德又笑着道:“老夫是工部的尚書,這種事他自然找到了老夫,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多了,況且早年前朝中就議過這件事,最後被陛下給否決了。”

于志寧回想着剛剛聽到的話語,又詢問道:“看那年輕人說得挺好,他是什麼人?”

徐孝德跟着人羣走着解釋道:“袁天罡的兒子,袁客師。”

“可在朝中任職?”

“考了幾次,都落榜了,現在混跡長安街頭整日裡想一些不着邊際的事,還說挖穿終南山,他知道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年月嗎?”

徐孝德又言語了幾句,也不想再多言了。

當年袁天罡離開關中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如今他的兒子回來了,于志寧又道:“其實當年文學館也想過這種事,可礙於需要大徵徭役,且不知何年月,而且挖穿終南山也不是什麼好事,名聲會不好,照理說袁天罡的兒子不該會有這種念想。”

其實早在幾年前,當關中作坊業大興的時期,朝中已沒有徵發徭役的空間了,也就是沒有足夠的人力,作坊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勞役,讓朝中徵發徭役的成本直接高了好幾倍。

再者說以生產建設爲主的人力,去挖空終南山本就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至少眼下的李唐,其生產力還沒富裕到這種地步。

今天前來早朝的官吏悉數走入了新殿內,褚遂良看了一眼在場的六位尚書,道:“怎麼不見上官儀。”

馬周道:“上官儀不在六部尚書之列,也就不用來這一次朝議。”

衆人又在低聲言語着,說着近來的家常事或者是朝中留下來的煩瑣事。

直到一隊內侍走入殿內,衆人意識到陛下要來了,這才起身行禮。

剛晨跑完的李承幹披着一件外袍,走入殿內笑道:“讓諸位一早來這裡,有勞了。”

許敬宗忙道:“臣等不敢讓陛下有勞。”

李承幹坐下來接過一碗粥,吃了一口,道:“各縣走訪的事安排得如何了?”

許敬宗回道:“回陛下,五天內能夠安排好。”

李承乾道:“三天,如何?”

見他還有些猶豫,李承幹目光看着他,又道:“朕就給你三天。”

許敬宗再一次行禮道:“喏。”

“今年煤礦運送的情況如何?”

戶部尚書褚遂良站出來,作揖道:“陛下,今年運來的煤是往年的兩倍,只是運送的人力又貴了許多,關中有幾個縣也在遞交文書,說是能否將關中的煤礦挖了。”

李承幹遲疑了片刻,又看着眼前的六個尚書,又道:“關中的煤礦還是要看緊,不得擅自開挖,有人私挖十倍起罰。”

“喏。”

這也是爲了關中發展,關中總是需要家底的,至於運送時多花點錢,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小事。

李承乾道:“今年還是要增加關中的儲備,戶部多加緊些,爭取在明年儲備夠三年所需。”

褚遂良行禮道。

馬周道:“陛下,又有人說關中如今的儲備已足夠了,哪怕今年關中一年不種地,關中的鄉民靠着儲備的糧食也足夠吃一年了。”

李承幹飲下一口茶水,頷首道:“朕會考慮的。”

如今的北苑對朝中與坊間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

這個神秘的地方不參與朝政,也不參與各縣治理,也不招收弟子。

只是北苑偶爾會有些文章寫出來,這些文章都是關於關中的生產建設,朝中官吏都不敢輕視的北苑的文章,並且每每有一篇文章出來,只要精細品讀,說不定就能得到一些發展的契機。

這也是北苑不在朝中,卻與朝中息息相關的原因,從來沒有哪個地方的學館能夠對關中的人口以及各種資源瞭解得這麼清晰,甚至北苑能夠通過賦稅瞭解關中人大抵有多少錢。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人們唯一知道的線索就是北苑與皇帝家有關。

既然是皇帝家的學問,人們也就沒這麼多疑慮了,說不定皇帝家有治理天下的獨門學問,並且這種學問尋常人家無法掌握。

這也是北苑的地位在朝中乃至各縣,都有這般重要的原因。

也有人去分析過這些文章的真實或者是其實際意義,每當有人質疑,經過求證之後,得出的結果都是正確的,慢慢地也就沒人質疑了。

李承幹喝着茶水,看到殿外有不少人在走動,殿內的衆人還是交代着自己的事宜,各部對各項事宜的進展做着交接工作,于志寧要了解工部的事宜,禮部要了解工部的人手去了哪裡。

吏部要爲明年的官吏任用做準備。

期間,許敬宗說起了京兆府尹的人選,明年顏勤禮就要被升遷任職中書省侍郎,下一任的京兆府人選的事又被提了起來。

馬周道:“老夫看過蔥嶺的奏報,劉仁軌的本領若用在兵部,就很好。”

于志寧頷首道:“陛下,臣也如此以爲,蔥嶺戰事上,劉仁軌不論是調度兵馬,還是運送糧草輜重都很不錯,此人才能若留在京兆府未免太過浪費,兵部正缺一個能夠給中原各地折衝府調度的人手。”

褚遂良打斷于志寧的話語,又道:“劉仁軌是縣尉出身,之後在咸陽縣任職,以前倒沒聽說此人有兵法才學。”

李承幹想起了劉仁軌當年說過的話語,他可以出關去邊塞也能在關中當一個縣令,他是一個踏實又極其現實的人,還有些悲觀。

悲觀的人一直不缺,從大業年間隋末的大亂時期走過來的大多數人都是悲觀的,也習慣用悲觀來看待世事。

劉仁軌就是一個這樣的人,要說服這樣人辦事也是很難,又不近人情,不過這都是吏部的事。

在吏部沒有章程之前,李承幹也不想過問。

外面的天光已大亮,李承幹站起身帶着六個尚書走出新殿,今天的風依舊很冷,笑道:“今天父皇六十大壽,諸位隨朕去西苑慶賀父皇。”

“喏。”

皇宮的西苑向來比較冷清,平日裡都是皇帝用來宴請羣臣時候纔會用到。

冬日裡這裡還有幾株梅樹正開着花,還有幾頭鹿正在走動着,這裡的景色看着很宜人。

此方的安寧,讓六位尚書從一早的爭論中終於解脫,身心也放鬆了。

一個內侍腳步匆匆而來在徐孝德耳邊低語了幾句。

于志寧詢問道:“怎麼了?”

徐孝德回道:“袁客師離開長安了,他說他要一個人去挖穿終南山。”

于志寧接過內侍遞來的茶葉蛋,低頭剝着蛋殼,道:“挺好的,但願他能感動一些人吧。”

“你是說他若誠心要挖穿終南山,會有人與他一起挖?”

于志寧道:“玄奘都能從長安城走到天竺,他袁客師不過是挖穿一座山而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有人知道了他做的事,哪怕這件事真的辦不成,也會有人去挖一鏟的。”

徐孝德道:“若他只是挖個三五天或半月就放棄了,也就不足掛齒了。”

于志寧頷首道:“是啊,這世上能有幾個玄奘?”

六位尚書來的很早,西苑還沒什麼客人,陛下將人送到之後就又離開了。

幾位尚書坐成一排,各自有各自要說的,沒話說的就低頭吃着水果或者堅果,又或者是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茶。

又有一個人來到西苑,衆人紛紛起身行禮,來人正是魏王李泰。

以前都聽說魏王要減肥,也沒見魏王瘦了多少,如今括地誌編撰完成了,魏王反倒是瘦了許多。

李泰也向眼前衆人行禮道:“諸位來的真早。”

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73章 終章第513章 華清宮78.第78章 解氣?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79.第79章 家宴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72章 精氣神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73章 “肥羊”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15.第215章 存糧267.第267章 蘇亶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67.第467章 運糧第179章 效益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41.第441章 塞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29.第429章 讓步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3章 孫神醫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20章 戰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190.第190章 下蛋了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15章 各縣彈劾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01.第301章 親衛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7章 他要卷死孤78.第78章 解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97章 謠言243.第243章 雪後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15.第215章 存糧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79章 效益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321章 臂膀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75.第375章 登泰山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
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73章 終章第513章 華清宮78.第78章 解氣?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79.第79章 家宴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72章 精氣神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73章 “肥羊”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215.第215章 存糧267.第267章 蘇亶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467.第467章 運糧第179章 效益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41.第441章 塞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29.第429章 讓步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3章 孫神醫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20章 戰前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190.第190章 下蛋了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15章 各縣彈劾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01.第301章 親衛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7章 他要卷死孤78.第78章 解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97章 謠言243.第243章 雪後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215.第215章 存糧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79章 效益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321章 臂膀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75.第375章 登泰山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