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

第343章 皇帝出征

李治正色道:“弟願去一趟。”

李承幹又道:“那就讓柴哲威安排人手帶你們去,去了博州之後尋到李義府,往後你們與他查明私礦。”

李慎連忙齊聲道:“弟弟領命。”

看着兩個弟弟激動地模樣,李承幹又道:“吃飯。”

李麗質又補充道:“用了晚飯之後,就動身吧。”

好不容易找到事做,李治與李慎頗爲激動。

“皇兄,弟弟能多帶一些兵馬嗎?”

“又不是讓你去打仗,不用兵馬。”

“那弟弟能打架嗎?”

“不能。”

“能把許少尹也帶上一起嗎?”

“不能。”

“能帶上狄仁傑嗎?”

“閉嘴,用飯。”

“嗯。”李治與李慎當即端起了飯碗,大快朵頤。

李麗質看向還未動碗筷的舅舅,“一些家事讓舅舅見笑了。”

長孫無忌訕笑道:“無妨,無妨……”

李治與李慎用飯的速度很快,李承幹遞給他們一卷文書,這兩人就急匆匆要去找柴哲威了。

“記得去找徐孝德。”李承幹又叮囑了一句。

“知道了!”

這兩個弟弟的回話很是敷衍。

能出遠門自然是高興的,雖說不能與父皇東征,讓他們出去走走也好。

飯桌上,菜餚幾乎被這兩個弟弟席捲一空。

李麗質又道;“聽聞舅舅想要與父皇一同東征?”

長孫無忌面對眼前的兄妹倆,又覺巨大的壓力,頷首道:“臣的確這般說過,只是陛下拒絕了。”

李承幹夾起一塊紅燒肉放入舅舅的碗中,“眼前還有很多事要辦,孤還年輕,有些事還望舅舅幫扶。”

“臣定當全力輔佐殿下。”

知道皇兄完全可以對付舅舅,她心情不錯地離開了。

乾元殿內,李承幹倒上一碗茶水,放到舅舅的面前,“近來準備的飯菜都清淡了許多,母后說吃得清淡一些也好,對身體也好,孤與舅舅一樣,現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長孫無忌還想再開口。

李承幹又道:“有時候吧,孤能理解舅舅的感受,母后也常說起舅舅的事,孤自小與舅爺親近,舅舅亦是孤最親近的人,倘若將來舅舅年邁了,孤亦贍養舅舅。”

長孫無忌神色緊張,忙起身行禮,道:“殿下,臣惶恐。”

李承干將擱在茶碗邊的手收了回來,又道:“這兩年告老的大將軍越來越多,舅舅一定要注意好身體。”

“臣定當不負殿下所託。”

李承幹看着一桌子菜,“本來打算單獨與舅舅用飯的,不想讓稚奴與慎弟壞了興致,天色不早了,舅舅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

長孫無忌又一次行禮,快步走出了乾元殿,剛出了殿想要回頭去看,餘光瞧見這位太子還坐在飯桌邊。

不知道爲何,長孫無忌心中有些犯怵,加快了腳步離開。

等舅舅走遠了,李承幹這纔將放在桌上雙手放下,放在膝蓋上。

“承幹?”

聽到身後的話語,李承幹見到是母后來了,道:“兒臣剛過見過舅舅。”

在兒子身邊坐着,長孫皇后看着如今這個兒子,欣慰道:“你舅爺說得不錯,你終究是越發有城府了。”

李承乾麪帶笑容,“母后啊,兒臣終究不是父皇,父皇可以號令天下豪傑,可兒臣只能一步步自己走,腳踏實地地走。”

輕拍着這個兒子的後背,長孫皇后又道:“很煩心吧。”

“嗯。”

身爲母親一眼就能看穿兒子的心思,看似在朝臣面前遊刃有餘,但這個兒子並不喜這些事,也聽婉兒說過,每每面對這些事,總會身心疲憊。

“你父皇能留下的這些文臣武將,將來都是要交給你的,也正如你所言,你不是如你父皇那般的人物,你也成不了你父皇,可承幹就承幹,你的一輩子還很長。”

李承幹看着殿外的天空逐漸入夜,飲下一口茶水,道:“舅舅是兒臣的長輩,可兒臣也不想因舅舅而落下朝中諸事,眼前許多事都在眼前,兒臣不想再出現什麼意外。”

“舅舅要辦的事一件都不能少,待舅舅幫兒臣辦完了那些事,兒臣會讓舅舅安享晚年的,這才設宴來招待舅舅,順便問詢一番。”

長孫皇后嘆道:“一邊是國事,一邊是長輩,爲難你了。”

“這些困難沒什麼的,兒臣終歸是要做皇帝的,不然每每見到舅爺,兒臣總覺得心虛。”

長孫皇后又笑了,笑得很寬慰。

當天色完全入夜,洛陽城的一切歸入寧靜當中,洛陽城東面的大營,此刻這裡有不少火把在晃動,士卒與將士正在收拾着器械與戰馬,爲大軍出征做着最後的準備。

翌日,李承幹一早就得到了父皇的召見,來到了洛河邊。

洛河是從黃河支流中渭河的一條支流,它從關中來,從潼關一路途經洛陽。

現在這條河的水位比之往年下降了不少,那是因上游興建了淤地壩。

當年李恪與馬周,權萬紀在這裡修建河道,救水災,用了兩年。

李泰在上游的渭河修建淤地壩又用了三年。

如今這條河倒是穩定許多。

李承幹翻身下馬走到父皇身邊。

李世民看着河道的水流,道:“朕聽聞稚奴與慎兒也來洛陽了?”

“嗯,昨晚到的,麗質帶着他們來見過兒臣了?”

李世民冷哼道:“這兩個小子昨晚被軍中將士帶到了朕面前,朕好好責罵了一番他們,他們還說是受你命要去一趟博州,看他們還有你的文書,朕就讓他們離開了。”

李承乾道:“父皇就要東征,他們自然是想來看父皇。”

“你放那兩個小子出來,就是爲了讓他們可以來見朕?”

“還想讓他們去歷練一番,不論歷練結果,反正都是一些不會干涉大局的事。”

李世民雙手揹負,道:“過兩日大軍就開拔了。”

李承乾道:“兒臣在洛陽等父皇大捷的戰報。”

“呵呵,你舅爺還有你爺爺都等着朕的大捷。”

“兒臣依舊希望父皇在戰時,萬萬不要小覷高句麗。”

“好。”李世民笑着道:“洛陽與朕的後方就交給你了。”

李承幹頷首道;“兒臣等父皇大勝而歸。”

父子倆在洛河邊作了約定。

春風拂面而過,吹得衣袖獵獵作響,蘇定方與李道宗就站在不遠處,目光看着站在河邊的皇帝父子。

這位儲君身形修長,且站得筆直,寬闊的肩膀,昂首而立的樣子就像是年輕時的陛下。

但舉手投足間,表露出來的談吐與氣場又告訴他們,這位太子不能當年輕時的陛下來看。

洛水河流聲日夜如此,這條流淌數千年的大河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

三日後,皇帝的大軍終於開拔了。

李承幹站在大營一側,領着百官送別父皇的大軍。

再看父皇腰配弓矢,跨下戰馬,號令大軍的模樣。

這是這輩子的李承幹第一次見到天可汗重新要走上戰場的模樣。

大軍開始行進,一位位老將軍領着兵馬一路朝着東面而去。

李承幹見到了鬚髮灰白相間的蘇定方,也見到了肌肉有些鬆弛的程咬金大將軍,也見到了甲冑十分顯眼的薛仁貴,還有後繼的一應將領,浩浩蕩蕩的五萬兵馬,開赴遼東。

後續的騎兵跟上之時,捲起了一片的塵土。

李承幹望着大軍遠去,再回頭看向洛陽城,站在洛陽城頭上的母后,與舅舅,爺爺,還有東陽,麗質,正在望着遠行的父皇。

李治與李慎並沒有直接去博州,他們在黃河邊也見到了大軍。

李慎看到了人羣中的旌旗,大喊道:“父皇!”

李治擡頭看去,見到了在衆將之前策馬的父皇。

可能是馬蹄聲與戰馬的嘶鳴聲,擋住了李慎的大喊聲,父皇沒有回頭也沒有停下。

兄弟兩人看着大軍一路遠去,直到快看不見了。

李治收拾了一番心情,道:“男兒豈能因這些事而落淚,父皇會回來了,到了那時要讓父皇得知我們的功勞。”

“嗯!皇兄所言極是。”李慎重重點頭。

“走,我們去博州!”

“慢着。”李慎忽然道,他還從懷中摸索着掏出兩張餅,遞上一張,“吃完再去。”

“你怎這個時候還想着吃?”

李治一邊說着,他接過餅聞了聞,“嗯?小福做的?”

李慎嘴裡嚼着點頭,含糊不清道:“臨走前,慎弟將小福剛烤好的餅帶了出來,她還不知道。”

“好吃,那就吃完再去。”說着話,李治從一旁拿出水囊道:“慎弟,喝點水。”

“謝皇兄。”

兄弟兩人就坐在一起,吃飽喝足。

待翻身上馬與護送的兵馬一同前往博州。

“晉王!紀王!”

忽又聽身後有呼喊聲,李治回頭看去,暗罵道:“這個賤人怎麼也來了?”

李慎忽然一笑道:“柬之!”

張柬之策馬到了近前。

再一看與他同乘一馬的還有一個小胖子,正是狄仁傑。

“仁杰執意要來見你們,某家本就身兼崇文館差事,這就帶着他來了。”

言罷,張柬之又強調道:“是因崇文館差遣,某家不得不去一趟博州。”

狄仁傑道:“晉王與紀王不在長安,小子一個人頗爲無趣,便與家父家母說了,允許小子一同前往博州。”

李治十分嚴肅的道:“此番前往博州可不是玩鬧,說不定會死人的。”

張柬之冷哼道:“晉王殿下見過死人嗎?”

“治當然見過。”

李慎讓護衛給狄仁傑準備一匹小馬,讓他騎在小馬上也能自在一些。

李治目視前方,道:“走,去博州。”

一行人在百餘人的兵馬護送下,一路朝着東面而去。

洛陽城,剛送走了父皇,就有一件較爲棘手的事,洛陽各縣鄉民獻上了不少糧食,說是要給皇帝東征做糧草。

這些糧草都是各縣的鄉民主動獻上的。

李承幹站在洛陽城外,看着一車車的糧食,從岑文本手中拿過賬冊。

于志寧道:“殿下,各縣糧草都在這裡了,共計三萬五千石。”

“告知各縣,朝中的糧草足夠,不用他們進獻,都送回各縣吧。”見身後的褚遂良,張行成,馬周都有些遲疑。

李承幹又道:“當初各縣鄉民紛紛自願投軍,父皇念及民生不允再收納民壯,現如今各縣獻上糧草孤深知鄉民們的心意,但如今糧草豐足,潼關已久籌措了百萬石糧草,還有河北河南各州府可以調集。”

“軍中糧草是軍中的事,籌備糧草是孤的職責,讓各縣放心,只要孤還在,絕不讓前方將士捱餓。”

“軍中所需糧草自有官府調集,將這些糧草都送回去吧。”

岑文本應聲道:“喏。”

李承幹又道:“段瓚。”

“臣在。”

“你讓兵部擬定文書,派人一趟鬆州,將牛進達大將軍從鬆州調回來,並且命劉蘭爲洮河道行軍總管,命王玄策爲鬆州守備將軍,換防鬆州。”

當初陛下封太子爲尚書令,有節制鬆州,河西走廊,安西兵馬之權。

如今換將,自然無人會反駁。

只不過太子這忽然的換將凋令,不免讓岑文本,馬周,張行成,劉洎等人懷疑,這個太子是不是又要對吐蕃動兵了。

可再看殿下又沒有其餘的吩咐,衆人心有猜測都沒有明說。

身爲兵部尚書的段瓚回道:“臣這就去安排。”

李承幹又道:“待牛進達大將軍回關中,讓他徑直來洛陽。”

“喏。”

這個春季註定是忙碌,皇帝出征了,太子主持國事,也不知道將來這天下又會是什麼模樣。

在洛陽城,崇文館旁騰出一間大院,在這間大院內三百個崇文館的學士,他們在這裡走動,整理卷宗。

這些人都是爲太子整理書卷,整理各地的奏報,彙總之後要交給太子。

而在洛陽的吏部官邸內,長孫無忌聽聞太子對兵部的吩咐,也是十分驚疑,皇帝出征,太子忽然讓邊關換將。

雖說這也並無大礙,畢竟邊關兵馬未動。

這一次太子作出調動,依舊沒有過問他這個舅舅意見,不知爲何竟有些習慣了。

但長孫無忌也無暇顧及太多,眼下吏部的許多事還要他來安排,需要對各縣新設的鄉長進行考評。

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30章 請你道歉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42章 正義的一戰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41章 大勝而歸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0.第420章 戰象第316章 人的孤獨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0章 家事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183.第183章 識大局337.第337章 “奇觀”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06.第206章 真話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23章 新爺孫78.第78章 解氣?第536章 成了傳說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304.第304章 寒冬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127章 遊園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84章 戰書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13章 班底構成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6章 告老辭官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269.第269章 蘇勖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
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30章 請你道歉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42章 正義的一戰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41章 大勝而歸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0.第420章 戰象第316章 人的孤獨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0章 家事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183.第183章 識大局337.第337章 “奇觀”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06.第206章 真話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23章 新爺孫78.第78章 解氣?第536章 成了傳說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304.第304章 寒冬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127章 遊園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84章 戰書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13章 班底構成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6章 告老辭官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269.第269章 蘇勖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