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

第487章 唯纔是用

李承幹又道:“如此說來銀礦還未挖空?”

“陛下,臣殺得太多了,沒有留下足夠的倭人來奴役。”

“也罷,光靠人力也挖不完,以後再派人去一趟。”

“陛下聖明!”金春秋拜倒在地,又朗聲道。

倭人地界的銀礦藏量比金春秋預想的更多,這根本不是人力能夠挖空的,即便要挖空,短短六年間挖不完。

“銀礦就在那裡,也不會跑了。”李承幹又沉聲道:“之後的事英公安排吧。”

李績點頭,又道:“左領軍近來新進兩百匹天山馬,你去照看吧。”

說着話,李績遞給他一塊令牌。

金春秋鄭重地接過令牌。

李績收回手,揣着手坐在站在一旁微微頷首。

金春秋得了令牌,又行禮道:“臣告退。”

本來這是李思摩在長安任職將軍,就是養馬的,現在這個職位交到了金春秋手中。

李承幹嘖舌道:“欽陵到吐蕃了嗎?”

李績低聲道:“三天前送來的消息,欽陵到了青海,現在應該在吐蕃了。”

“祿東讚的兒子在吐蕃的威望,還有幾何?”

李績回道:“即是祿東讚的兒子,祿東贊是吐蕃的大相,松贊干布也還活着,有此二人在,不論茹來傑權力有多大,都不能動欽陵半分。”

李承幹揣着手在殿內來回走了兩步,道:“茹來傑是吐蕃的大臣,他有能力,有權柄,卻沒有欽陵那樣的身份,他一旦要與欽陵爲敵,他就會失去人心,一旦沒了吐蕃子民的擁護,他就會失去所有。”

英公緩緩點頭。

皇帝親自送着英公走到承天門。

每一次與英公談完,皇帝都會親自相送,足可見陛下的倚重。

李績出了承天門就去了司農寺。

郭駱駝在司農寺的地位沒人可動搖。

見到是李績來了,郭駱駝趕忙迎上前,行禮道:“英公。”

李績道:“陛下可以讓你在民部任職的。”

言外之意,英公覺得郭駱駝的官位太低了。

“英公,下官可以在司農寺爲官一輩子的。”

李績看了眼司農寺內,只有寥寥無幾的官吏,詢問道:“關中的糧草運送去西州,可以延長糧草的儲備時日?”

郭駱駝撫須道:“西域的風很乾,關中能夠儲備三年的糧食,在西域該是能儲備四年。”

李績又道:“將關中的糧草運送到西州,如何?”

郭駱駝思忖了片刻,道:“需要多少?”

“十萬石。”

郭駱駝擡首道:“英公,十萬石運送到西州,不如用天山腹地種出來的糧食就地儲備,遙遠的路途運送十萬石糧草,未免……”

言至此處,郭駱駝忽然意識到了什麼,與其說運送十萬石糧草,不如天山腹地的稻米自給自足。

從長安運送如此數量的糧食到西州,顯然是不划算的,且不說一路上耗費的人力,物力,就算是糧食消耗,也是杯水車薪。

除卻這些因素,英公有這種打算,那就剩下一個原因了,又要打仗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郭駱駝拿出一幅地圖,劃出了幾條運糧路線,“從青海運糧前往西州能夠更快,其次河西走廊可以屯糧以備不時之需。”

“除此之外,若不着急,可以在各處水草豐沛之地種糧食,英公的十萬石糧草不足爲慮。”

李績看着沿途的運糧路線,還未開口,卻見郭駱駝在這些運糧的路線上畫了一個個圈。

這些圈就是沿途儲備糧食的糧倉。

“英公,這是洛陽向關中運糧的方法,每年秋後會有大量的糧食運入關中,在各縣各地儲備,亦可用在西域。”

英公從始至終都沒有說要打仗的話語。

也沒有正式的調動兵馬與糧草。

此番,英公去了司農寺,這件事被朝野羣臣議論着。

正如郭駱駝所言,十萬石糧草對司農寺來說,不足爲慮,

對軍中而言,司農寺的成果就是唐軍在外的依仗。

當關中入夏之後,又有一份捷報送來,阿史那社爾與安東都護府共同討伐靺鞨。

突厥三萬兵馬,安東都護府一萬兵馬,掃平了靺鞨各地,黑水靺鞨十六部皆降,稱臣。

自此,大唐的疆域連通了遼東北面,與漠北連成一片,北鄰北海,南接遼東,歷經五年,拿下了中原東北黑水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

拿下了靺鞨之後,阿史社爾直奔北面,大致是前往貝加爾湖方向。

阿史那社爾就是一個殺瘋了的人,在長安休養了兩年,這一次出征大有不打算回來的架勢,一路北征,不會回頭了。

可能是攻打靺鞨時受了氣,他社爾當年跟隨唐軍越過了阿爾泰山,直取天山時都沒有受過這種氣。

李承幹站在父皇身邊,感慨道:“他多半是想要打下一片疆域撒氣吧。”

大唐有這種猛人,是好事,但也有不少的麻煩。

李世民道:“當年朕東征高句麗,契苾何力也是如此。”

社爾這是被惹毛了,現在出了一口惡氣,怎麼都想着找回場子。

李承干與父皇看着田地裡金黃色的麥子,聞着麥香,道:“遼東肥沃的黑土地上能夠種更多的糧食了。”

等河間皇叔,與江夏皇叔,還有舅舅來了,李承幹看着四人一起收拾着田畝。

“父皇平日裡都是這樣嗎?”

“平日裡還有三兩好友走動,還能有幾個兄弟推心置腹,足矣。”

聽着母后的話語,李承乾道:“於菟這孩子近來可還懂事?”

“他呀,自從那次春遊之後,在軍中鍛鍊更刻苦了。”

李承幹訕訕一笑,“還以爲父皇會覺得兒臣不該讓他與那個吐蕃小子比試。”

長孫皇太后輕拍兒子的後背,低聲道:“你父皇早已回不去朝堂了。”

李承幹頷首,道:“謝母后。”

幹慶九年,夏季剛過,洛陽城下,兩羣學子就在城下打了起來,雙方學子正在這裡大打出手。

高季輔似有預見這個場面,早有準備,便對一旁的侍衛示意。

侍衛會意便帶着人離開。

很快,就有官兵衝出城門,將雙方學子控制住。

杜正倫邁步走來,低聲道:“這些學子越來越過分了。”

高季輔雙手揹負,看着城牆下的學子紛紛被拿下,“李義府沒來嗎?”

“向陛下進諫過,可陛下……”

“陛下另有打算?”

“陛下說李義府這人還有重用。”

見眼前的事平定了,高季輔走下城樓,“重用?”

杜正倫道:“當年李義府在江南殺的人太多了,這種人一旦放得太久,恐會失控。”

高季輔稍稍頷首,“陛下能看住李義府,李義府只要一直在長安,就能震懾各地的舊士族。”

杜正倫在話語中還是有所保留的,身爲臣子的本分,不能將陛下的話語告知他人。

一旦李義府這人離開了長安,肯定有地方要死人。

這種話語,是不能說給其他人聽的。

高季輔道:“你怎麼得空來洛陽了?”

“洛陽缺少人手。”

就差說,哪裡缺人去哪裡,杜正倫不能與高季輔說心裡話,自記事以來,從小受到的教導告訴,講話要注意分寸。

高季輔講述着如今洛陽城的現狀,“漕運監建設在洛陽的河岸邊,本想着建設在城中,工部認爲應該在城外,那就由着他們了,許圉師就在城外任職,現在在那裡任職的有御史臺漕運御史,京兆府安排的漕運通判,文學館的夫子,前前後後五十餘人。”

許圉師雖任職漕運監正,看似很好。

聽了高季輔的講述,杜正倫又想到其實現在許圉師的處境並不好,事關運河漕運,御史臺,民部,工部,京兆府,乃至兵部與吏部,都有人在漕運監,各部利益糾葛,監正纔是最難做的。

南北兩條運河,要真的看管起來談何容易,涉及漕運沿河還需要設置更多的漕運監。

如此想來,朝中官吏還是不夠,且不說河北遼東,揚州各地各縣的縣官還不全,漕運也纔剛剛起步,需要填補的官吏空缺太大了。

大唐要發展,就需要有更多的官吏。

如此,杜正倫明白了陛下堅持每兩年進行一次的科舉,不論是爲了百年大計也好,或者是爲了眼下也罷,大唐的官吏太緊缺了,應該說能夠辦好事的官吏不夠用。

科舉進行了這麼多年,朝中依舊有不少人身兼兩職或者是數職,就像崇文館常常說起的基層,基層的官吏都補不齊,何談朝中。

而當今陛下又是一個極其重視各縣鄉民的人,勢必要在基層上大展手腳的。

歷朝歷代的官吏,缺少的就是底層的建設,如今陛下正在補上這些短板。

可能百年後,再也沒有上品無寒門的局面了。

只因受科舉益處的是天下貧寒子弟,當這些人成了絕大多數科舉得利者,千千萬萬的貧寒子弟就會一起站出來,維護這個利益。

鄭公給了大唐勇氣與剛正,而科舉給了大唐最大的底氣,糧食給了人們力量。

這就是如今這位集權皇帝最強大的三樣兵器,也足以在這片天下站穩腳跟。

現在的皇帝,是一個善於利用一切資源的人,這種資源可以是人,可以是糧食,或者是煤礦。

物盡其用,唯纔是用,再加上一些公平與正道,這個天下就能治理得像模像樣。

這些,也正是陛下最擅長的。

而恰恰如今的皇帝又是不講情面的,正因如此,他是自武德與貞觀以來,最嚴苛且最合時宜的皇帝。

有人說是李淵與高士廉撫着當年的太子登上帝位,其實是房相,鄭公與長孫無忌三人將當年的太子拉上了皇位。

那時候,皇位就在那裡,只要太子想,就會有很多人推着太子坐上皇位。

跟着高季輔在洛陽城走了一圈,洛陽城很大,與長安城相當,但卻沒有長安那般擁擠。

杜正倫心中想着以自己對陛下的瞭解,將來這天下必定還會有大的變動。

“稟刺史,人都拿下了。”

一個將軍前來稟報。

城外已沒了叫罵與怒喝聲,學子們紛紛站在城前,被一隊隊的官兵看管着。

高季輔只是看了一眼,又吩咐道:“今年的秋梨要可以採摘了,讓他們都去做苦役,讓他們去摘梨,當今陛下愛吃洛陽的梨,看在他們摘梨的份上,還望陛下能夠寬恕他們。”

杜正倫頷首道:“高刺史處事公允,學子們即便是爲了維護朝中,城下毆打之罪亦不偏袒,在下佩服。”

“那些反對崇文館的學子,又該如此處置?”

高季輔道:“讓他們白天來洛陽城清掃大街,到了夜裡去崇文館罰抄鄭公語錄。”

“喏。”

杜正倫感慨道:“鬧事的學子日復一日,該如何是好。”

高季輔道:“鬧吧,這些學子都是無辜的,殺了浪費,教導他們迴歸正道纔是我等的職責所在。”

此番洛陽之行,杜正倫帶着滿意的成果準備回長安。

離開長安城時,杜正倫見到了那位傳聞中的武氏女子,這個女子一手拿着書卷,腰間配有一把橫刀,正在給一羣姑娘講課,教姑娘與婦人們讀書識字。

杜正倫又去漕運監,在這裡見到了正忙碌主持各項事宜的許圉師。

將該記錄的事記錄好了,杜正倫終於策馬走在了回長安的路上,馬兒走得並不快,是想要多看看沿途的風光。

潼關依舊在黃河河畔,杜正倫在這裡見到了一夥正在拉着煤的鄉民。

“幾位老兄弟,可是潼關人氏。”

拉着一車蜂窩煤的壯漢,領着頭回道;“我們從河北來。”

杜正倫又問道;“河北各地可還好?”

“一切都好,如今漕運暢通,我們省去了腳力,能省下不少時日與銀錢。”

杜正倫笑道:“漕運還有這等妙用?”

那壯漢又黑又壯的漢子回道:“漕運暢通之後,我們只用半月就可以把煤運到關中販賣,來來回回省了許多時日。”

原來不只是節省了人們的成本,也讓他們的貨物流通更快了。

以往煤礦運輸一來一回間的腳力都要廢不少銀錢,如今有了漕運,倒能剩下不少。

杜正倫並不懂效益,他只知道人們是高興的。

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60.第260章 談人生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190.第190章 下蛋了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97章 謠言360.第360章 歸心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76.第376章 封禪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2章 “人肥”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54章 無底洞第88章 活得明白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6章 小女徐慧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29.第429章 讓步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79.第379章 歸長安301.第301章 親衛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20.第420章 戰象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50章 仗義出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81.第481章 山下骨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06.第206章 真話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79章 效益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60.第360章 歸心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9章 不可分割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
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260.第260章 談人生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190.第190章 下蛋了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97章 謠言360.第360章 歸心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76.第376章 封禪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2章 “人肥”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54章 無底洞第88章 活得明白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6章 小女徐慧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29.第429章 讓步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79.第379章 歸長安301.第301章 親衛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20.第420章 戰象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50章 仗義出手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81.第481章 山下骨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06.第206章 真話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79章 效益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60.第360章 歸心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9章 不可分割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