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奉命放假

長孫皇后看着兒子手裡的圓扇還在搖着,緩聲道:“若有得閒片刻,出去走走,與三兩好友多來往。”

李承乾這才放下手中的圓扇回道:“兒臣明白了。”

“看你也沒心思吃魚,回去吧。”

聽母后這麼說,李承乾連忙起身行禮,匆匆行禮便離開了。

等兒子走遠了,李世民低聲道:“舅父說過,承乾的心思比同齡人更成熟。”

長孫皇后低聲道:“聽麗質說過,承乾素來行事都是形單影隻。”

太子心思成熟,李世民還是很放心的。

可在皇后心中,或是更希望這孩子可以開朗一些。

李世民淡淡道:“看看這個小子,說起這種事情,多坐片刻都讓他如坐鍼氈。”

李承乾走回東宮,氣餒地坐在崇文殿前。

李淵不解道:“平時很少見你這麼唉聲嘆氣的。”

“爺爺,孤打算放假了。”李承乾鄭重點頭道:“父皇母后口諭,讓孤放個假。”

李淵好奇道:“有這種事?”

“嗯,有人覺得孤太過孤僻了。”

“朕倒是不覺得你孤僻。”

“是呀。”李承乾感慨道:“孤與朝臣們多友好,多麼地和諧。”

李淵喝着茶水,老人家也不知道在笑什麼。

翌日,穀雨時節的關中,並沒有迎來雨水,多半是春冬過渡時,這老天將該下的雨水都下完了。

早晨,李承乾練完箭術,也沒有去上朝,更沒有去科舉監考。

而是與李績大將軍一起出了長安城。

身邊跟着一隊兩百人的兵馬,走在春日裡的長安郊外。

因科舉正在舉行,接下來五天,還有幾科要考,長安內外有不少穿着青衫布衣的讀書人在走動。

從長安城的春明門走出來,在一片郊野中漫無目地走着。

不多時,一騎快馬到了眼前,騎馬而來的正是長安城有口皆碑的小將軍,程處默。

他翻身下馬抱拳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懶散地揣着手,一邊走着道:“處默兄,不用多禮。”

程處默重新站直,道:“喏。”

李承乾拿出三隻肉包子,一隻給了身邊大將軍,一隻自己吃着,再給處默一隻。

“殿下今日怎麼有閒心出來走動了。”程處默接過還熱乎的肉包子,笑呵呵吃着。

李承乾自己吃着一隻,低聲道:“奉命放假。”

聞言,程處默錯愕一笑,道:“奉命?放假?”

李承乾道:“嗯,有時候父皇的旨意挺奇怪的。”

程處默拉着馬兒的繮繩,走在一旁又看了看四下,道:“杜荷?他怎麼還不來。”

順着渭水的上游看去,就見到了一隊馬車正緩緩而來。

李承乾停下腳步道:“這不是來了嗎?”

杜荷是如今權貴二代中,最有錢的一位,聽說他藏在涇陽作坊的錢多到數不清,光是賣肥皂,就足夠杜荷一輩子吃穿不愁,如果經營得好一些,或許可以養活幾代人。

等車隊到了眼前,這隊伍到底是誇張的,吃食搬下來一大堆,還有酒水,甚至還有幾個漂亮的女子相隨。

杜荷穿着一身錦服,上前先來行禮道:“殿下,準備得太多,來晚了。”

李承乾擺手道:“不晚不晚,孤也這纔剛到。”

言罷,衆人在這裡擺開了陣仗,一駕駕馬車停在一旁,衆人席地而坐,酒肉管夠。

程處默舉起酒罈子,灌下一口道:“好酒!”

杜荷賠笑着道:“處默儘管喝,今天多少銀錢,都是我杜荷的。”

李承乾坐在椅子上,斜坐着道:“今天就是來玩樂的。”

平日裡太子殿下都不會這般出來玩,杜荷小聲道:“殿下。”

李承乾頷首,“嗯?”

“今天怎麼?”

“杜荷,處默伱倆俯耳過來。”李承乾小聲道:“近來有人在說孤的壞話。”

程處默濃眉大眼,問道:“什麼人,膽敢議論太子。”

李承乾斜坐在椅子上,笑道:“是啊,什麼人敢議論太子,孤真是太欣賞他們了。”

杜荷道:“殿下,在下錢買些眼線,派人去問問。”

現在這位杜家最有錢的公子,解決辦法當然是錢了。

只要他錢,用錢才能擺平的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正是穀雨時節,天氣說熱也不算太熱,風吹在身上還是很舒服的,渭水河邊的陣仗很快就引來了人們的注意。

心說,是什麼人出來遊玩,會有這麼大的陣仗。

有心人一眼就看到了在那處河邊,護衛在四周的人,穿着左武衛的甲冑,這一看就知道這裡的人地位肯定不凡。

再一看站在一旁的正是李績大將軍。

什麼人出行,能讓這麼一位大將軍護衛?

不免令人遐想,稍稍走近一些,便看到幾個年輕人,正在飲酒作樂。

除了皇子,沒人有這麼大的排場。

要說諸多皇子中,能夠出來遊玩的,除了魏王李泰,好似也沒有別人了,因能夠請得動李績大將軍的,應該只有那位深受陛下寵愛的魏王李泰,應該也沒有別人。

這也沒什麼奇怪的,這位太子很少在同齡人面前露面,即便是長安城的權貴二代,也沒多少人認出這位便是東宮儲君。

只因現在李承乾與以前相比,他整個人的精氣神變化太大了。

此刻就像個權貴子弟一般,囂張地坐在椅子上,睥睨地掃視着每一個路過的眼神好奇的路人。

無它,就因爲李績大將軍護衛在一旁,左武衛兵馬在此,誰敢爭鋒。

當今太子一出行,那便是最高規格的防衛。

此處的情況,在春遊的一些人口中傳開來。

過了半個時辰,就有一人快步走來,被兩個護衛攔在一旁。

來人連忙道:“在下李崇義奉家父河間郡王之命,前來陪太子殿下游玩。”

李承乾擡首道:“崇義!快來!”

聞言,護衛這才放行。

李崇義快步走過,帶着笑容道:“太子殿下,處默,杜荷。”

李承乾給他丟去一棵桃子道:“嶺南的桃子,杜荷了大價錢買來的。”

李崇義接過桃子,走上前道:“多謝太子。”

“孤打聽一件事。”李承乾壓低嗓音道:“最近是什麼人在議論當今太子,說孤爲人孤僻,又刻薄。”“什麼?”李崇義訝異。

“對!哪個賤人在議論,某家撕了他。”程處默同仇敵愾。

“這個……”李崇義神色犯難,低聲道:“這個傳聞,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多的,不過當初上元節時,叔叔李元昌倒是提起過這事。”

程處默連忙抱拳道:“殿下,家父說過,李元昌就是個賤人。”

李承乾靠着椅子斜着,翹着腿扶着太陽穴苦惱道:“孤什麼時候得罪叔叔了?”

李崇義又道:“在下也只是猜測,多半也許不是他傳出來的。”

程處默當即拍案道:“殿下,放心!某家去把此人帶來問問便知。”

“哎!”李承乾當即喊住他,道:“你老程家門風就算是再硬,孤也不能任由你去闖禍。”

言罷,又向李績招了招手。

“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低聲道:“大將軍,李元昌還在長安嗎?”

李績道:“在的。”

李承乾笑着道:“找三兩個身手好的,讓他們找到李元昌,先揍他一頓,若這些話不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那就讓他去查,明天向大將軍稟報,一天查不到,每天揍他一頓,直到他查到爲止。”

李績應聲道:“喏。”

李崇義連忙道:“殿下會不會過了?”

“過了?”李承乾笑道:“不是說孤刻薄嗎?誰讓他說的,害得孤以後找不到女子成婚,這難道不是天大的事嗎?”

杜荷附和道:“也對,也對,殺了都不爲過。”

李績找了三兩個士卒將這件事安排了下去。

長安城內的科舉依舊在進行,接下來的科舉也不用自己這個太子參與了,這或許也是父皇與母后的另一層用意。

畢竟是東宮太子,這種事參與得越多,越容易被人議論。

“崇義啊,你近來宗正寺沒什麼事嗎?”

“有啊,有許多事。”李崇義嘆道:“本想着今天將宗室名冊整理好,家父聽說太子殿下出來,便讓在下出來遊玩了。”

杜荷道:“河間郡王還真是……”

李崇義搖頭感慨着,“家父就是這麼一個人,做孩子的也只能聽之任之。”

李承乾頗有同感,道:“原來你也是奉命放假。”

長安內,李元昌剛從平康坊出來,就被幾個左武衛的士卒給圍住了。

他朗聲道:“爾等這是作甚,知道某家是誰……”

話還沒說完,拳腳便迎面而來。

李元昌大喊道:“左武衛造反了!”

奈何沒人來幫忙,直到李元昌的怒罵聲成了哀號聲,領頭的威脅道:“聽說你議論當今太子了?”

李元昌被打得口鼻出血,他哽咽道:“沒有。”

“還狡辯?”

“我是……”

又是一拳紮紮實實地打在李元昌的臉門上,又道:“給你一天,去查清楚到底是誰在議論太子,你一天查不到我們就每天都來揍你。”

“你們!”李元昌身體哆嗦着,喃喃道:“太子他……”

大理寺少卿,孫伏伽腳步匆匆而來,喝道:“何人在此地鬧事?”

剛剛動手的幾人紛紛站好,領頭的朗聲道:“左武衛奉命辦事。”

孫伏伽愣在原地,再看看李元昌,又看看幾人就要離開,道:“當街行兇,可不能這麼走了。”

幾人站在原地,任由孫伏伽與大理寺的人,將這些人綁起來。

鬧市街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道宗也帶着人匆匆而來,“慢着。”

孫伏伽見到來人行禮道:“原來是京兆府尹當面!”

李道宗也帶着官兵圍上來,道:“這件事京兆府管了。”

看對方就要拿人,孫伏伽攔住道:“江夏郡王,左武衛的人奉命當街行兇,奉誰的命某家自要查問清楚。”

面對這位大理寺少卿,李道宗也只好客客氣氣地,此人不僅僅是大理寺少卿,還是身兼刑部侍郎。

“孫少卿,老夫都已打聽清楚了,這件事乃是東宮太子下令,左武衛只是奉命辦事而已。”

孫伏伽道:“東宮太子好大的威風,竟命人當街行兇!”

李道宗又道:“此事當不得行兇二字,最多也只是街頭鬥毆。”

“那好。”孫伏伽低聲道:“先將人帶去大理寺,大理寺與京兆府一起審理如何?”

“慢着!”人羣中又傳來一聲高喝。

衆人紛紛讓開路,大步走來的是宗正寺卿,河間郡王李孝恭。

“李元昌乃是宗室中人,爾等休要爭論,此事宗正寺管了!”

事發正主李元昌還倒在地上,被揍得鼻青臉腫,口鼻是血,三方官兵以及主官都帶着人來了。

礙於這件事是大理寺的人先到,人先帶到大理寺,由京兆府,大理寺,宗正寺三方共同審理。

大理寺,孫伏伽也剛剛坐定,卻聽門口的門吏匆匆來傳話,小聲道:“孫少卿,趙國公來了。”

“趙……”孫伏伽欲言又止,差點沒有坐穩,低聲道:“趙國公來做什麼?快把人請進來。”

來人小聲道:“說是就坐在大理寺門口,也不進來。”

此刻大理寺站了不少人,京兆府的官兵,宗正寺的官兵。

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趙國公長孫無忌就在門外。

“報!”門外的門吏快步走來遞上了文書,道:“孫少卿,中書省的人與左武衛秦瓊大將軍來了。”

孫伏伽看了文書,氣餒道:“此事已傳到天聽,大理寺做不了主了,來人吶,押往左武衛,交由中書省處置!”

話音,落下衆人這才散去。

孫伏伽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長長出了一口氣。

最後,李元昌還是被帶回了自家府中療傷。

左武衛的將士自然沒事,他們都是奉命行事,將軍的話就是軍令。

當天傍晚時分,李承乾與李績站在甘露殿前,聽候發落。

“讓大將軍跟着孤受罰了。”李承乾作揖正色道。

“無妨。”李績依舊站得筆直。

“給朕滾進來!”

殿內傳來了陛下的喝聲。

李承乾邁步走入殿中,李績落後一步跟着入殿。

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17章 大宛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68.第368章 新設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24.第424章 重逢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69章 願爲前鋒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60.第360章 歸心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85.第385章 登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13.第213章 旱情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6章 小女徐慧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17章 大宛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72章 精氣神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45章 冒失舉薦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67.第267章 蘇亶368.第368章 新設269.第269章 蘇勖第32章 拜訪舅爺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436.第436章 老將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
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17章 大宛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68.第368章 新設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24.第424章 重逢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69章 願爲前鋒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60.第360章 歸心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85.第385章 登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13.第213章 旱情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6章 小女徐慧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17章 大宛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72章 精氣神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45章 冒失舉薦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67.第267章 蘇亶368.第368章 新設269.第269章 蘇勖第32章 拜訪舅爺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436.第436章 老將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