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德智體美

走到東宮前,李恪停下腳步行禮道:“皇兄一番話,讓弟弟大有受益。”

李承乾笑着與他握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囑道:“往後不要再因父皇的幾次偏心而動怒,你我都還有更遠大的事要做,人生沒了夢想就沒了精彩的畫卷,其實這個世上能夠爲夢想去拼搏的人很少,你我還有選擇的餘地,這已經很幸運了。”

李恪呆在原地,目光不可思議地看着這個皇兄。

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李承乾就走回了東宮,見李治與東陽也迎了上來,便與她們說笑着。

李恪站在原地良久,在冷風中凌亂了好久,等離開的時候,眼中還滿是崇拜。

吐谷渾的急報送入長安之後,越來越多的使者急着要見天可汗。

可大唐的大朝會依舊沒有開,已有一波又一波的文臣與將軍去見皇帝了,興慶殿內的議事每天都要進行到傍晚。

一月已過去半旬,過了一月二十,大唐朝野依舊是休沐的狀態。

李泰被封爲了魏王,父皇對他的溺愛依舊沒有減弱,不僅賜予洛陽封地,又是賜予八駿圖,以及種種比現在自己這位真正意義上的儲君還要優渥的待遇。

許多人都進諫,陛下對魏王的待遇不合適。

李恪看起來是個老實憨厚的孩子,至少現在看起來是這樣的。

李麗質是個懂事的妹妹,她能夠照顧眼下更年幼的弟弟妹妹。

還有一個恃寵而驕的李泰。

這個家也沒有想象得這麼糟,聽說母后的病情得以緩解了。

這個家還沒這麼糟。

小福帶着一卷紙快步走來,“殿下,這是於詹事讓人送來的奏章。”

李承乾拿過奏章,皺眉看着,奏章上的內容無非就是現在父皇對李泰的溺愛太甚,不僅僅是魏王這個位分,更甚者給了李泰遙領七州兵權的虛銜。

作爲太子不能在這個時候向父皇提意見。

看完之後,李承乾嘆道:“於詹事因中書省的事還脫不開身,又要爲孤考慮,還真是難爲他了。”

小福安靜站在一旁,如果殿下現在需要,她隨時準備筆墨。

李承乾放下了奏章就沒有搭理了。

寧兒也問道:“殿下,需要現在給回覆嗎?”

“孤看過就好了,就不給他回話了。”

于志寧是好心的,他擔憂東宮會因此做出不該有的舉動

其實於詹事的擔憂是多餘的,李承乾本就不喜歡將簡單的事搞得太複雜。

難道整天與皇帝之間,你猜我猜,你再猜?

有病……

一月二十五日,大朝依舊沒有召開,本來定在二十日就要開始的大朝會,因邊關軍情又延後了許多日。

東宮還是老樣子,李承乾今日沒有與往常一樣給弟弟妹妹講課,而是帶着她們來到東宮的井邊,拿起一個木製的蓋子,蓋在了水井上方。

這個蓋子有些特殊,蓋子上方還有一根杆子。

此刻,李承乾便一直搖着,按說搖動杆子井水就會從管道中自下而上出來。

在弟弟妹妹的注視下,李承乾搖了許久一時間手臂發酸,總不能在她們出醜,話都說出來了。

多半是木塞子的氣密性不夠,李承乾再往杆子的管道中倒入水,再一次搖動杆子,隨着每一次搖動,力道變沉。

終於,井水流出來了。

衆所周知,不論海水,河水,井水都是往低處流的。

但在東宮這種器械的作用下,水違背常理般地自下而上,從井中流出來。

不僅僅是弟弟妹妹,就連寧兒與一衆宮女都十分不解,畢竟違背常理的事,一輩子見過一次,就足夠震撼人心了。

將打水泵交給弟弟妹妹們玩,李承乾就自顧自離開了。

來到前殿,將之前做好的肥皂用細線切割,成一個個小方塊。

這肥皂做起來也簡單,無非就是草木灰水漿與豬油的混合,材料有限,眼前也只能做成這樣。

李承乾將其中兩塊肥皂裝入一個木匣子中,吩咐道:“這兩塊肥皂送給母后,用來洗衣服和洗浴都可以。”

殿下肥皂加了薄荷,薄荷是從太醫署要來的。

“對了。”李承乾又叮囑道:“告訴母后,平時用完之後就放在外面晾曬。”

“喏。”

小福剛離開腳步又匆匆而來,“殿下,薛延陀使者來見。”

李承乾頷首道:“是來問和親之事嗎?”

“嗯。”小福點頭道:“現在宮裡都在傳言,說是這一次真珠夷男可汗帶了十足的誠意要來和親。”

李承乾氣餒道:“傳言而已。”

說來小福以及東宮的宮女們對弟弟妹妹都已有感情了,現在大家的共識都是和親就要嫁公主,嫁公主出去就是分離。

多多少少對這種事還是很牴觸的。

古往今來多少次前例都證明了,所謂的盟約在建立之前,是大家心中的希望。

可是在盟約建立之後,這種盟約往往就是用來撕毀的。

所以可以得出,所謂盟約就是用來毀約的,和親有必要嗎?

這一點可以從李世民與突厥可汗的渭水之盟說起。

李承乾手中拿着一卷書,一手撐着下巴,斜靠着扶手思索着。

寧兒安靜地走來,適時給殿下倒上一碗熱水。

李承乾從書卷上收回目光,道:“寧兒姐?”

寧兒應聲道:“嗯?”

“再過兩月,秦嶺南路與兩淮的茶葉也該採摘了。”

李承乾低聲嘀咕了一句。

眼下,滿朝文武都在打探,關於陛下對吐谷渾的態度。

而東宮此刻還在爲生活發愁,寧兒撥動着小算盤,盤算許久道:“東宮現在的盈餘還剩下一個月。”

至於國事?能不摻和就不摻和。

作爲太子安分守己也是要素之一。

期間倒是發生了一件事,因東宮反悔了對趙節任命,對於儲君這等出爾反爾的行爲,有言官向陛下進諫了。

進諫目的無非就是訴說長廣公主這些天以來的苦楚,還請求陛下將趙節從涼州調回來,斥責東宮儲君言而無信的行爲。

趙節的事確實給東宮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可李承乾也不想在自己的身邊埋着一顆會謀反的種子。

寧兒低聲道:“不過事後,許國公與河間郡王一起去見了一趟長廣公主,第二天那位向陛下進諫的人,跳入曲江池自盡了。”

“自盡了?”

李承乾擱下手中的書卷皺眉道。

寧兒低聲道:“第二天他的屍首就浮在了曲江池的水上,大理寺收了屍之後,斷定此人是自盡的。”

李承乾頷首道:“舅爺這是又幫了孤一次。”

寧兒笑着點頭,“東宮儲君豈是這些人可以輕易議論的。”

這讓李承乾感覺無所適從,自己還什麼都沒做,就有人提前將事情擺平了。

而且東宮還不能表達任何的看法,只能任由事態發展。

那還能怎麼辦?

難不成孤自己再去向父皇求情讓趙節從涼州調回來?長廣公主與東宮各自退讓一步?

這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李承乾道:“有些事情東宮無須解釋,越是解釋越對東宮不利。”

寧兒又一次有了欣慰的笑容,道:“殿下說得是。”

“還有一事。”寧兒接着道:“李淳風道長將孫思邈道長的下落告知了陛下,陛下派人去尋,確實也找到了孫神醫,只不過孫神醫拒絕了陛下的封賞好意。”

“孫神醫在關中?”

“聽聞是在灞上一帶鬧了瘧疾,瘧疾不除孫神醫是不會離開的。”

兩人正說着話,有宮女小步而來,“殿下,熱水好了。”

“嗯,孤洗個澡。”

太子是個愛乾淨的人,每日都要洗澡。

剛走入後殿,李承乾看着木桶中的水還在冒着熱氣,見寧兒已將要換的衣服放在了一旁。

“寧兒姐,你去殿外等着吧,往後孤洗澡的時候,你不用陪在左右了。”

“嗯?”寧兒有些訝異,可看殿下的神情,她又釋然一笑,“喏。”

走到殿外,寧兒關好了殿門,就守在門口,也不讓其他宮女走入。

殿下已不是當初了,那時候的殿下還是個孩子,或許不用避諱這麼多。

如今殿外已經十五歲了,說明殿下已知人事,也懂得男女之別了。

或許殿下很早就知道了,只不過現在才表現出來。

“咦?寧兒姐,伱的臉怎麼紅了?”李麗質拎着一籃子的幹棗而來。

“啊?”寧兒回過神,眼底閃過一些慌亂,又道:“殿下是來見太子的。”

李麗質雙手提着籃子道:“這是西域人進貢給父皇的,母后收了皇兄的肥皂,就讓我帶棗給皇兄,太醫署的人說很是滋補。”

寧兒接過籃子道:“奴婢會給殿下的。”

“嗯。”李麗質又道:“寧兒姐長得真好看。”

聞言,寧兒又是臉頰一紅,連忙低着頭道:“公主殿下萬不可這麼說。”

李麗質又是俏皮一笑,“難怪皇兄與寧兒姐這般親近。”

寧兒將頭放得更低了,臉上的紅暈一直紅到了耳根子。

“稚奴是不是又去偷吃拉麪了?”李麗質左看右看,尋不到李治身影,就一邊呼喚着朝着廚房走去。

果然,李治站在胡凳上,準備往鍋裡倒麪條。

還未等麪條下鍋,李麗質就將他揪了出來,拉到一旁數落着。

看着東宮一羣公主與皇子,寧兒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番心緒,這纔不覺得臉頰燙了,而後恢復了往日的神情。

“寧兒姐!”

殿內又傳來了殿下的呼喚聲,寧兒如本能一般地推門而入。

此刻李承乾穿着寬鬆的單衣,頭髮溼漉漉的,就坐在暖爐邊上。

她重新將門關上,以免外面的冷風吹進來,而後拿起一旁的梳子,給殿下梳理着頭髮。

李承乾頷首道:“有件事孤想問你。”

一邊給殿下梳理着頭髮,寧兒正要開口,卻聽殿下說了下去。

“現在孤手上什麼都沒有,但孤有造紙的手段,你覺得孤該怎麼辦?”

“嗯……”寧兒思量半晌,“那還是先要將紙張造出來。”

“寧兒姐也清楚的,東宮的用度只夠一個月的,難道要找父皇要嗎?”

“照理說是要尋立政殿的。”

“那也不行呀,孤要是拿了父皇的,往後還如何在父皇面前立足。”

言至此處,李承乾又是釋然一笑,“或許你覺得孤多慮了,可孤已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殿下想要做什麼,吩咐奴婢就好。”

殿內又安靜了良久,李承乾頷首道:“孤洗了一個澡就想明白,讓杜荷先將紙張做出來,而後去找長安城的幾家權貴,讓他們投資,當然投資以紙張分潤的形式給予他們回報。”

寧兒纖細如玉般的手指還在給殿下梳理着長髮,蹙眉道:“如此一來可以在短時間得到許多銀錢。”

李承乾又道:“這樣一來買賣的本錢與東宮的燃眉之急都可以得以緩解。”

在如今商業模式簡單又原始的世道中,李承乾有很多手段可以得到錢,只不過這些事都不能由這個儲君做,需要在外面尋手腳。

寧兒給殿下梳理好頭髮,拿起一旁的外衣給殿下披上,再披上大氅。

洗澡之後,殿下的精氣神更好了。

寧兒又拿來了一籃子的幹棗,道:“這是長樂公主從立政殿帶來的,說是西域人進貢給陛下,皇后便讓公主殿下送來了。”

李承乾拿起一棵幹棗,放在嘴裡嚼着,道:“事情就讓杜荷去辦,若能辦好往後孤還有更多的事交給他去做,若做不好,孤也不會爲難他,可以再另尋他人。”

寧兒也只好聽之任之。

“對了,這些事都不能讓父皇知曉。”

“喏。”

“備好筆墨,孤寫信給他。”

在杜公子收到信的三天後,杜荷造出了第一卷紙,他也拉到了第一筆投資,一共一千貫錢,這筆銀錢是趙國公長孫無忌出的。

又過了兩天,杜荷拉到了第二筆投資,是許國公高士廉給的,一共兩千貫錢。

兩位投資人一共三千貫錢。

崇文殿內,杜荷稟報着事情的經過,“起初趙國公還不答應,後來在下按照殿下話語陳述,紙張不愁賣,而且紙張秘方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若能將紙張獻給陛下,對趙國公來說是大功一件。”

“也正如殿下所料,趙國公沒有將秘方告知陛下,只等在下造紙出來交給他。”

杜荷不解道:“殿下爲何一定要這兩位的投資?”

358.第358章 軍心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67章 夏收78.第78章 解氣?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1章 迎接陛下371.第371章 虎牢關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93.第493章 李孟嘗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314章 臘月270.第270章 新家第542章 再遇玄奘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76.第376章 封禪第525章 塞人騎兵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58章 講學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75.第375章 登泰山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04.第304章 寒冬第154章 陳年舊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37.第237章 笄禮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5章 難免的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17章 善意的話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386.第386章 新年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484.第484章 比試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09.第309章 發兵第49章 上架感言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86.第286章 轉變第66章 大將軍教導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06.第206章 真話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23章 新爺孫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61章 監察第127章 遊園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53章 崇文館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9章 效益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
358.第358章 軍心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67章 夏收78.第78章 解氣?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1章 迎接陛下371.第371章 虎牢關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493.第493章 李孟嘗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314章 臘月270.第270章 新家第542章 再遇玄奘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376.第376章 封禪第525章 塞人騎兵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58章 講學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75.第375章 登泰山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04.第304章 寒冬第154章 陳年舊事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37.第237章 笄禮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5章 難免的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17章 善意的話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386.第386章 新年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484.第484章 比試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09.第309章 發兵第49章 上架感言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86.第286章 轉變第66章 大將軍教導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06.第206章 真話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23章 新爺孫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61章 監察第127章 遊園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53章 崇文館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9章 效益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