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

收拾了魚竿之後,便帶着妹妹一起回了東宮。

入夜之後,李承幹帶着一羣弟弟妹妹走在朱雀門的城頭上,讓她們人手提着一盞燈籠與滿城的長安的坊民一起共度元宵。

在東市擺了一個高臺,李承幹領着她們便在高臺坐下,看着高臺下的花燈會,以及各類雜技。

李麗質側目看去,見到李治與李慎不知道什麼時候已跑到了看臺下,與狄仁傑走在一起。

“皇兄?”

李承幹順着妹妹的目光看去,笑道:“今天元宵,由着他們玩吧。”

“喏。”

當然了,看臺底下守備森嚴,沒人可以靠近這裡。

李承幹吃着糕點,目光看着正處於節日中歡快的人們,有太監腳步匆匆而來,他與看臺下的李績大將軍交談了幾句,就匆匆走上來,遞上三兩份奏章道:“太子殿下,這是陛下讓老奴帶來。”

李承幹稍稍點頭嘴裡還吃着糕點,沒有去看對方。

李麗質示意將奏章放在一旁。

太監懂事地退下,也沒督促殿下看奏章。

臨近子時,要回去的時候,李承幹坐在車駕內翻看着父皇送來的奏章,都是關於父皇近日來對雪後情況的安排。

不出所料,顏勤禮被罰俸一年。

而且免除了受災嚴重的幾個村縣的一年賦稅。

對京兆府諸多官吏給予嘉獎,每人賞賜百錢。

從熱鬧朱雀大街,走過僻靜的小巷,吩咐道:“在大理寺後門停半個時辰。”

李績朗聲迴應道:“喏。”

讓弟弟妹妹先坐着車駕回去,只有太子的車駕在大理寺後門停着不動。

如此異樣,讓看守的小吏急急忙忙將這件事告知了大理寺卿孫伏伽。

只等孫伏伽匆匆跑去後門的時候,太子的車駕也就離開了。

東宮太子是何用意?

東宮右率的處默小將軍與景恆小將軍可都在牢裡,但凡有機靈點的都清楚,往後要好聲好氣地伺候牢中的幾位公子。

元宵之後的第二天,東宮太子又去釣魚了。

皇帝回了長安之後就很忙碌。

元宵之後的第三天,東宮太子還是在釣魚。

第四天,太子依舊在釣魚。

……

太子近日來在關中各縣走動,有人懷疑東宮太子是在看各縣的雪後治理如何,更有人覺得太子是在故意敲打幾個辦事不爽利的村縣。

直到二月,李承幹在渭南的河畔見到了張大安。

今天小兕子沒有跟在身側,李淳風道長出關之後,她就接着去學藝了。

李承幹身邊只跟着李績大將軍。

如今任職渭南縣令的張大安遞上一卷紙,道:“殿下這是工匠們製出來的皮紙。”

“皮紙?”李承幹拿過這捲紙,手掌摩挲着紙張的質感,道:“這紙倒是乾淨。”

“太子殿下,渭南請了幾個黔州的工匠,他們是苗民。”

“你是說穿白鳥服的苗民是嗎?”

“正是。”張大安回道:“因近來蜀中與關中往來頗多,許多人想要將貨物賣到長安,臣接待了他們,便從他們口中得知了一種製紙的方式,這些人與當年的蔡侯還頗有淵源。”

李承幹明白張大安所言的蔡侯就是漢時的蔡倫,也就有了蔡侯紙。

紙張的製作方法有很多,杜荷手中的紙張秘方是粗糙的,主要是用竹麻做原料。

張大安解釋道:“他們用黔州特有的構皮麻來製造紙張,現今還有不少人去黔州買紙,現在渭南縣也掌握了這種製紙之法,只是需要黔州送皮麻過來。”

這種皮紙很厚實,而且泛白,邊沿有不少的麻絲露出來。

李承幹撕下一張,對着陽光觀察,透光性也不錯,言道:“生產製造一切都要以專業爲主,將分工作爲基礎。”

“臣明白。”

李承干將紙張交還他,吩咐道:“將工匠儘可能留下來,多一份紙張秘方,往後也多一份準備。”

“臣領命。”

“大安啊。”李承幹揣着手道:“忙完了這些事,你就來京兆府任職吧。”

“喏。”

言罷,他又急急忙忙走回了縣裡。

李承幹在渭水河邊走着,心中想着張大安的話語,他說的這個皮紙張來源應該是在後世的貴州,黔州東南一片的苗民,石橋皮紙的來源。

光靠杜荷一家的紙張是不夠的,即便是他在洛陽興建一座巨大的造紙作坊,朝中也不能單一地依賴。

一個士卒匆匆跑來,在李績耳邊低聲說了一句話。

“太子殿下,程處默與李景恆前來領罪。”

李承幹撿起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很工整,用來給東宮廚房墊桌子正好,今天早晨做飯的時候,小福就在抱怨桌子不牢靠了。

“讓他們兩人回去吧,不用來孤這裡領罪,往後行事靈醒些。”

“喏。”士卒又急匆匆離開。

太子是治軍不嚴的,也有人說太子治軍是嚴酷的,如今的東宮右率,軍不像軍,只有七個人。

如果太子治軍嚴格,程處默與李景恆也不會在元宵節那天打人。

近日來朝中依舊在休沐,太子似乎也開始了休沐,這些天都沒去中書省。

聽人說起,太子殿下雖說休沐,可借釣魚之名一直在巡視關中各縣。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元宵之後,到了二月十五這天,正是東宮太子二十歲這一年,皇帝下旨舉行老子祭典。

既是祭拜老子,也順便爲東宮太子年滿二十歲祈福。

男子年滿二十是重要的年紀,到了這個年紀就可以娶妻了,從此所有過錯都要獨自承擔,爲人言行要三思,意在肩負責任。

李唐一朝將李耳奉爲先祖,而後晉陽公主拜入道門,太子也與李淳風道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就在這天,幾個言官又在爲太子是否治軍不嚴,爭吵了起來。

衆多言官還在東宮右率的事爭論着,衆人忽然一起噤聲,因他們看到穿着道袍的晉陽公主與太子殿下來了。

而且太子殿下還看了一眼衆人。

這讓一羣言官有的蹙眉,有的埋頭不語,還有的昂首無視太子的目光。

一個帶着河南口音的老者高聲道:“正衣冠,肅容儀。”

在場的衆人包括爲首祭拜的皇帝也提了提衣襟,正了正官帽。

見是皇兄來了,站在一側的李泰道:“皇兄,這是皇爺爺請來的人,來主持老子祭典,說是我們李家的親眷。”

“看來父皇早在冬獵時,就在爲孤的二十歲祭典做準備了。”

李泰鄭重點頭,道:“是的。”

李承幹看過以前的卷宗,武德三年,那時候的爺爺剛剛即位不久,便拜老子李耳爲先祖,興建了觀廟與行宮。

注意到母后走來,兄弟倆一起行禮。

長孫皇后站到一旁,看着陛下領着百官向祭壇行禮,低聲道:“承幹?”

“母后請講。”

長孫皇后先是拉着兩個兒子的手,向老子祭壇與畫像行禮。

百官再次跟着行禮。

一回禮畢,就有兩隊年輕男女穿着戴冠服走上高臺,手執長長的羽翎起舞。

老子的祭典就此開始了。

見眼下不需要再行禮,長孫皇后便道:“你父皇時常抱怨。”

李承乾道:“是近來兒臣不理朝政?”

“不是伱不理朝政,你父皇是皇帝,這朝中的事由你父皇主持,無可厚非。”

言至此處,長孫皇后嘆息道:“只是你父皇時常說,你與青雀,恪兒三人時常密謀。”

李泰頭皮一緊,連忙道:“母后誤會了。”

長孫皇后有些憂心道:“你們兄弟三個很齊心。”

李泰先開口道:“兒臣……”

長孫皇后看到兒子緊張又慌亂的神態,輕拍他的後背道:“你們兄弟齊心一些也好,嗯……很好。”

李泰低着頭。

李承幹神色平靜道:“父皇多慮了。”

“皇兄?母后?在說什麼?”李麗質不知道什麼時候湊了過來,她穿着一身紅色的衣袍,頭戴發冠,這身穿着正是在老子祭典準備的。

李承幹小聲道:“父皇猜疑我們。”

“什麼?”

李麗質的語調高了幾分。

惹得一旁禮部官吏紛紛看了過來,隨後他們迅速收回目光,繼續安排祭典。

李泰下意識擦了擦額頭,別說皇兄了,就連麗質的話語中都夾帶着,似乎在說父皇要造我們的反?

她怎麼能這麼想。

李泰長吁短嘆,很是苦惱。

李麗質拉住母后的手,道:“母后一定會幫我們的。”

長孫皇后站在兩個兒子中間,又將女兒領到身前,雙手放在女兒的肩膀上,笑着道:“你們這些孩子多想了,你父皇也說不上猜疑,只是往後有事多與你們父皇說,不用揹着。”

李麗質頷首道:“看在父皇爲皇兄祈福,女兒不與父皇計較。”

長孫皇后輕拍女兒的肩膀,道:“你呀……都說你不像以前乖巧了。”

“女兒向來很乖巧的。”

站在高臺上的老者高聲道:“宣太子!”

李承幹聞言,整了整衣冠,快步走上前,來到父皇的身邊。

老者拿出一頂禮帽戴在太子的頭上,隨後就有禮部的官吏遞上一炷香。

李承干與父皇一起拿着香,將其放入大鼎之中。

主持祭典的老者又高聲道:“百官祭拜。”

皇帝的父子倆離開高臺,隨後百官陸續來上香。

跟着父皇走到高臺的另一側,這裡距離百官遠了一些,溫暖的陽光下百官排着隊爲老子上香。

李世民看着這一幕沉聲道:“你年滿二十了。”

李承乾道:“兒臣長大了。”

再看與自己齊平高的兒子,李世民撫着嘴邊的鬍子,道:“一個男子年滿二十,就不再是少年。”

“兒臣是儲君,更要謹言慎行,以往舅爺與舅舅還會幫着孤,在這一次雪災之後,舅爺與孤說了一些話,恐怕那也是舅爺最後一次教導兒臣了。”

李世民中肯點頭,問道:“他老人家說什麼了?”

李承乾笑道:“他老人家說孤做得很好。”

“沒別的?”

“父皇以爲還有什麼?”

“呵呵呵……”李世民輕笑道:“二十歲的男子就不再需要長輩庇佑,你如今領關中四十八縣,遙領潼關洛陽,執掌朝中用度,錢糧賦稅皆在你手。”

“朝野羣臣皆在看着你這個太子,你行事需要更周全,不要再落人以話柄。”

李承幹看着臺下有祭拜完老子的百官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祭典也到了收尾的階段。

再看父皇凝重的神色,問道:“父皇是說處默他們的事嗎?”

一個宮女的到來打斷了父子倆的談話,她遞上一件衣裳道:“陛下,縫製好了。”

李世民拿過衣裳,披在了兒子的身上,道:“這是你母后讓三百個婦人用棉花縫製的衣服,就是你讓人從西域帶來的那些。”

李承干將衣裳披在身上,感受着衣裳有些厚重,內部縫着棉花,試了試又將衣裳披在了父皇的身上,道:“這種冬衣很保暖。”

李世民披着厚重的衣裳,撫須道:“聽你爺爺說,想讓西域人種棉花?”

“嗯,讓鞠智盛回去吧,我們都需要在西域有一個安定人心的人物。”

臺下,祭拜了老子的長孫無忌看向站在臺上的皇帝與太子,正好看見了太子將一件衣裳披在陛下身上。

他的目光停留了片刻,又繼續與岑文本交談着。

臺上,李世民道:“他會對大唐忠心嗎?”

李承乾道:“他對大唐忠心不忠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西域人看到他還活着,並且還得到大唐的皇帝與太子信任。”

“呵呵,甚好,朕明日就下旨,讓他回西域,監造安西都護府。”

李承幹作揖道:“父皇英明。”

臺下的祭典進行到了尾聲,百官紛紛散去。

臨走前,李世民又道:“這些天,你多去三清殿走動,祭拜他老人家。”

“兒臣領命。”

父皇走遠了,李麗質這才快步跑來,道:“來時,小福就說她親手做了甑糕。”

“青雀回去了嗎?”

“魏王兄陪着母后回立政殿了。”

李承幹朝着臺下的舅舅看去,對方遠遠向着臺上躬身施禮,總覺得父皇與舅舅老師,又安排了什麼事。

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73章 “肥羊”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0章 天分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46.第446章 寒風301.第301章 親衛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66章 大將軍教導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37.第237章 笄禮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5章 合力撈魚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12章 倒春寒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36.第336章 老府兵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58章 講學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58.第358章 軍心第95章 合力撈魚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424.第424章 重逢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04.第304章 寒冬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53章 崇文館436.第436章 老將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69.第269章 蘇勖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50章 仗義出手237.第237章 笄禮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67.第267章 蘇亶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191.第191章 查到底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2章 等暖風來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
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73章 “肥羊”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0章 天分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46.第446章 寒風301.第301章 親衛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66章 大將軍教導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37.第237章 笄禮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5章 合力撈魚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12章 倒春寒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36.第336章 老府兵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58章 講學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58.第358章 軍心第95章 合力撈魚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424.第424章 重逢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04.第304章 寒冬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53章 崇文館436.第436章 老將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69.第269章 蘇勖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50章 仗義出手237.第237章 笄禮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67.第267章 蘇亶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191.第191章 查到底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2章 等暖風來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