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

以往的皇帝動則修建瓊樓玉宇,現在的皇帝動則建設能夠容納數萬人的大城,並且這樣的事還在繼續。

婁師德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從長安城出發來到了河西走廊。

隨着一起而來的還有駱賓王與楊炯,還有一羣年輕的學子。

聽說這個駱賓王李義府的學生,婁師德自認與李義府沒有任何的交情,但對駱賓王多少還是有些照顧的。

楊炯道:“小時候聽聞大唐爲了收復河西走廊,李靖大將軍帶兵攻打吐谷渾,之後纔有了重建河西走廊四郡之事。”

聞言,婁師德又有些感慨,沒想到如今李衛公的事蹟,都成了孩子們口中的故事。

駱賓王牽着馬匹道:“出了河西走廊我就要去吐蕃了。”

楊炯道:“你可以與我一起去西域支教。”

駱賓王解釋道:“在西域的人夠多了,我更願意去吐蕃。”

姚崇道:“賓王所言不錯,去西域的人已夠多了,某家也去吐蕃。”

蘇味道本想去西域的,可思慮之下,在離開長安前還是決定去了吐蕃。

幾人並非都是去支教的,楊炯去支教,姚崇與自己則是去吐蕃入軍的,蘇味道笑着作揖道:“聽聞這裡還有長安的酒水,我們不如在這裡大醉一場,出關後就喝不到了。”

衆人進入了喧囂的武威郡。

玄奘見到了這隊從長安城而來的人,他只是多看了一眼,便帶着一羣孩子離開了。

在城內驛館住下的婁師德這纔想起來在城門口見到了那個和尚,那和尚好像還帶着一羣孩子。

爲此,婁師德問了這裡的店家。

店家回道:“客人是說那位和尚夫子?”

婁師德頷首道:“正是。”

店家回憶了片刻,手中拿着布給客人擦拭着桌子,道:“那僧人是四五年前來河西走廊的吧,聽說是在崇文館門下支教的,客人要是想打聽他可以去城裡的崇文館,那僧人算是崇文館的支教夫子,而且近來風聞也很不錯,是一個好夫子,教的也都是崇文館的學識。”

婁師德道:“只是隨口一問。”

店家這才退下。

幹慶十一年四月,婁師德帶着一羣少年人離開了武威郡。

在城外早就有接應的人,從吐蕃都護府而來的李安期帶着兵馬前來,拿着名冊報着一個個的名字。

被報到名字的人紛紛站出來。

吐蕃都護府的都護李安期喊道:“駱賓王。”

“崇文館學子駱賓王,在!”

李安期騎在馬背上,指着這十餘個年輕人道:“你們這些人隨某家去吐蕃。”

隨後他又對身邊的兵士吩咐道:“給他們一人一匹戰馬。”

不等這些年輕人準備,李安期很匆忙地離開了。

駱賓王手忙腳亂地翻身上馬,來不及與楊炯告別,急急忙忙跟上李安期。

又有兵士喊道:“在吐蕃不會有人一直照顧着你們,自己帶好乾糧,去了吐蕃地界,誰也別喊苦,要回去現在就回去。”

蘇味道拉着馬兒的繮繩,試圖讓馬兒安分一些。

回去?還怎麼回去?現在回去崇文館都不會再要他們。

想要將來入仕,這一關是一定要過的。

蘇味道騎在馬背上,一揮馬鞭道:“駕!”

馬鞭甩打得響亮,戰馬前衝而出。

這是李安期刻意爲之,一見面就沒給這些學子準備的時間,讓他們一個人進吐蕃也好,讓他們三五成羣也罷,總之吐蕃都護府不會太過照顧他們,只要離開河西走廊,之後的路就要他們自己走。

出於好心,李安期還是願意給他們一人一匹戰馬,否則連戰馬都不會給。

婁師德也帶着人前往西域了,駱賓王見身後已沒了接應的人,也沒了退路,便朝着吐蕃地界而去。

十餘個年輕人磕磕絆絆一路朝着吐蕃方向。

很快衆人就看不到李安期的隊伍了,在一片廣袤的草地上,只有風聲不斷吹着,哪裡還有其他人影。

駱賓王策馬趕了上來,他問道:“李都護呢?”

蘇味道的馬術較好一直都在隊伍的最前方,而後方的人追上來之後,衆人這才發現就連他也跟丟了。

“我們的戰馬馬力不行,這是李都護故意安排的,故意甩開我們。”

姚崇蹙眉道:“是何意思?”

“李都護故意爲之,爲了甩開我們,將馬力不行的戰馬分給了我們。”

駱賓王道:“都護是擔心我們走得太快,錯過了吐蕃的美景嗎?”

衆人忽然又笑了起來,少年人意氣風發,三言兩語就放鬆了下來,這些年輕人這樣天不怕,地不怕。

蘇味道指着遠處,又道:“再往前二十里地就是青海道,我們休息一天,等到了青海道再做打算。”

想要去吐蕃還要越過青海道,沿途數千裡地。

蘇味道翻身下馬,眼前是一片河灘,又驚覺如果此去吐蕃要有十天的路程,自己的乾糧即便是省着吃,也只夠三天的。

又有同齡學子策馬而來,上前道:“前面有間破落的屋子,我們可以暫住。”

衆人紛紛鬆了一口氣,今晚總算不用在外面過夜了。

唐軍在青海留下來了很多傳說,當年李靖大將軍討伐伏允,殺得血流成河,之後在烏海要道截住了逃命的伏允。

這些孩子們住在這間破落的屋子,蘇味道懷疑這間屋子關中唐人留下來的,因在這裡發現了一棵枯死的柿子樹。

而且還有一些陶罐,這種陶罐的外壁很均勻而且陶罐的碎片很薄,這很明顯是關中的手藝。

蘇味道又發現了一些糧食米粒散落在地上,這才確信這裡多半是當年用來運送糧食的地界,當年天可汗橫掃天山,就有從青海運糧去龜茲的事蹟。

只不過如今天山南北沒有戰事了,安西大都護府建設完成之後,這裡的運糧路線反倒是被廢棄了。

蘇味道盤算着自己的口糧,對坐在火堆邊取暖的姚崇道:“今天我們需要趕路,最好在天黑前就到青海道的折衝府。”

姚崇道:“爲何?”

蘇味道:“我們的乾糧不夠了。”

“這才一天……”

姚崇正要大聲說,蘇味道就按住了他。

再一想,姚崇也冷靜下來了,他頷首道:“我不知不覺吃得太多了。”

蘇味道看着已睡下的其他人,在場的人都是第一次前往吐蕃,都不知道打算。

今夜必須要好好休息,因此不能驚擾他們,原本三五天的乾糧,在這羣如同饕餮的少年人口中,也只夠兩天。

因此,必須儘快找到唐軍在青海道的折衝府。

翌日,天剛亮,蘇味道就將所有人都叫了起來,一行人朝着青海道而去。

此地距離青海道還有二十餘里,一路上若不逗留不停歇,在天黑前絕對能夠順利到達青海道。

聽聞現在的青海道有不少唐人聚居。

一路上,有幾人停留看景色的做派,蘇味道沒有讓姚崇去勸,只能默默趕路,與那幾個逗留看景色的人拉開了距離。

走了十餘里地,已過了午時,蘇味道也不知道自己的路線對不對。

駱賓王道:“我懂一些星象之術,若在夜裡我定能找到方向。”

蘇味道看了看身後還剩下四五人,便道:“接着趕路。”

“我們不等後面的人嗎?”

有人問道。

蘇味道也沒有回頭,道:“他們今晚就要受凍捱餓了。”

言罷,快馬朝着青海道而去,終於到了傍晚時分,幾人看到了人煙,也看到了帳篷,甚至看到了三五正在巡視的唐軍。

幾人這才醒悟過來,若真的遊玩而耽誤趕路,恐怕真要受凍捱餓了。

一路上不停歇地趕路,這才堪堪到了青海道地界。

李安期就在這裡,他像是比幾人提前一天到的,駱賓王喝着吐蕃的奶茶,痛快的長出一口氣。

蘇味道與姚崇,還有餘下的幾人對李安期的安排都沒有任何的怨言,早已飢腸轆轆的幾人,正在往口中塞着食物。

見衆人都吃飽了,李安期才問道:“餘下幾個呢?”

“回都護。”姚崇先是打了個飽嗝道:“落在後面了。”

“落在後面了?”

“回都護。”駱賓王道:“若我們也跟着他們遊玩,恐怕今天到不了這裡。”

李安期板着臉,沉聲道:“你們是來都護府任職的,誰讓遊玩的?”

幾人低着頭不敢吱聲。

看着外面已然入夜,李安期對身邊的一位裨將吩咐了一句,那裨將就快步離開了。

李安期也不再理會餘下幾人,就出了帳篷。

這位李都護看起來很忙,在帳篷外不停與人講着話,話語中隱約能夠聽到小勃律國,天竺,布達拉宮……這些地名。

蘇味道自語道:“難道蔥嶺的局勢已嚴峻到這境地了?”

駱賓王還在喝着奶茶,感受着溫熱的奶茶入口入喉,五臟六腑也跟着暖和了起來。

此番到了青海道,餘下的路就順利多了,衆人跟着李安期就能前往邏些,至於落下的那些人,吐蕃都護府已派人去尋找了。

駱賓王感受到在外的規矩森嚴,若是在外不守規矩,害人害己。

幹慶十一年四月中旬,此刻的西州城,鼓聲響動是因唐軍在操練兵士,城外塵土飛揚是唐軍在策馬。

妖嬈的胡姬走過城門,還會對唐軍拋去她的眉眼。

風吹過時揚起一片黃沙,行人們多了幾分狼狽。

劉仁軌騎着駱駝出了西州城,一路朝着西面的一片胡楊林而去,在林外見到了從長安城而來的婁師德。

“御史臺監察御史婁師德,見過府尹。”

劉仁軌翻身下了駱駝,稍作行禮,問道:“長安可好?”

“一些都好。”言罷,婁師德從包袱中拿出一道文書,“這是朝中文書。”

今天的風聲很大,婁師德大聲講話,張嘴時還有些沙子飛入口中。

劉仁軌確認了文書,再看看他身後的隊伍,又道:“先入西州城。”

婁師德朗聲迴應,帶着隊伍繼續朝着前軍。

一路上,婁師德趁着風停的片刻,又道:“此來西域,老夫還有一事。”

劉仁軌道:“請講。”

“我要將太子帶回去。”

又是一陣風吹來,風沙吹得讓人只好擋着臉,好在這裡距離西州城不算遠,到了城內,婁師德脫下了靴子,拍着鞋底將靴子裡的沙子都倒出來,他一邊倒着沙子,苦着臉打量四周,道:“以前來西州就知這裡的路難走,這麼多年過去,怎麼來西州的路還這麼難走。”

安西都護府的都護李奉誡道:“能有路來就算不錯了。”

婁師德又問道:“李都護府,我們何時開拔碎葉城。”

李奉誡望着西面道:“等今年的風季過去。”

言罷,李奉誡又看向劉仁軌,也不知道他會不會一同前往碎葉城,蔥嶺的這一戰必定是驚天動地。

從劉仁軌來到西州城,任職這裡的京兆府府尹第一年,他很快就撤銷了原本的生產建設衛府,西域的生產衛府被拆了,成了大唐建設在這裡的京兆府,並且由長安派來的官吏直管。

李奉誡又覺得自己的權利還不如劉仁軌大,這兩年棉花的豐收,的確有他的功勞,西州城上下對這個府尹是服氣的。

現在,劉仁軌就在看着婁師德從長安帶來的文書,就坐在他的官衙內。

李奉誡將婁師德扶了起來,拍了拍他的後背道:“婁御史遠道而來,已準備好了吃食與住處,先休息如何?”

“老夫本想早些去碎葉城。”

“西域正值風季,不好遠行,還請婁御史多留一些時日。”

婁師德只好先在這裡住了下來。

正如他所言如今的西域正值風季,接下來的幾天風沙一天比一天大,更嚴重的時候沙塵遮天蔽日。

人們多數躲進了西州城,外面的西域人躲進了坎兒井,當一場風沙停下之後,聽說是多了幾處土丘,或者是少了一片胡楊林。

豔陽再一次高照時,西州城傳來了鼓聲,唐人官兵在鼓聲的呼喚下集結,開始管理這座城的秩序。

李奉誡對婁師德道:“嗯,劉府尹在西域最看重的便是這秩序。”

第323章 新爺孫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88.第488章 陳子昂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84章 戰書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46.第446章 寒風304.第304章 寒冬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4章 儲君心事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70章 多錢善賈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520章 戰前第97章 謠言第536章 成了傳說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6章 告老辭官339.第339章 議東征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3章 耿耿於懷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20章 戰前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75章 莫要內耗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68章 孤有進步嗎?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68章 一夜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86.第386章 新年第49章 上架感言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86.第286章 轉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5.第385章 登基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250.第250章 夜釣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2章 等暖風來第62章 對錯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20.第420章 戰象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67章 夏收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82章 搶還是買207.第207章 演武
第323章 新爺孫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88.第488章 陳子昂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84章 戰書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46.第446章 寒風304.第304章 寒冬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4章 儲君心事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170章 多錢善賈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520章 戰前第97章 謠言第536章 成了傳說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6章 告老辭官339.第339章 議東征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13章 耿耿於懷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20章 戰前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75章 莫要內耗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68章 孤有進步嗎?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68章 一夜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386.第386章 新年第49章 上架感言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86.第286章 轉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5.第385章 登基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250.第250章 夜釣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2章 等暖風來第62章 對錯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20.第420章 戰象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67章 夏收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82章 搶還是買207.第207章 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