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

關中度過了秋雨時節,乾燥的西北秋風吹過關中大地,在中書省門前飄過幾片枯樹葉。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急報,目光看着中書省內來來往往的官吏,看着衆人又有小聲低語,還有人神色匆忙。

如今分派在各地的官吏越來越多了,朝中花用出去的銀錢是貞觀初年時的數十倍。

忙完了一天的政事,李承幹走到中書省外,前來遞交文書的官吏,見到太子殿下紛紛行禮。

西北種樹的人越來越多了。

十年了,從河西走廊一直種到了沙州,聽聞已有了一片規模巨大的小樹林。

李承幹揣着手深吸一口氣,忽然覺得這朝中還是缺人才,賦稅,田地分配,教書,建設新的官衙,這都是需要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

因此朝中的腳步不能太快,時常想想這些事,其實有些時候舅舅的維穩思維也沒錯,考慮事情需要給一些緩衝的空間。

雖說舅舅是個十分典型的保守派,他不像老師那樣有着極強的統籌能力,也不像鄭公那般的激進強硬。

舅舅的一生學識體系都是從士族門閥中來的,雖說不見得都能用,但也有可取之處吧。

皇城中的官吏見到太子殿下一個人站在中書省門前,就這般站在這裡,看起來像是在思量着什麼。

“報!安西都護府文書。”

一個侍衛雙手遞上一卷書,躬身站在一側。

李承幹接過文書,解開繩子將書卷打開,這是一幅畫,畫中是一羣西域人正在鑿着石頭。

再看裴行儉寫在文書一側的註釋,這是西域人要爲天可汗與郭駱駝修建雕像。

書信中倒也沒有說別的事,只是說唐玄奘依舊不願意還俗。

李承干將文書交給這個侍衛,便離開了。

朝中回到正軌,只不過宮中又有旨意傳來,說是陛下因病不能理朝政,將國事交由太子主持。

翌日,李承幹來到鎮國將軍府,前來看望姑丈柴紹。

柴紹已是一頭灰白的頭髮,但從面容來看依舊是一副中年男子的模樣,除了瘦了些,加之虛弱的氣色。

虛弱的身體加上一頭的白髮,看起來讓姑丈這位中年帥叔叔多了幾分憂鬱的氣質。

李承干與姑丈坐在枯黃的銀杏樹下。

柴紹喝下一口茶水道:“聽聞,陛下病重不能理國事?”

李承幹解釋道:“父皇哪裡是病重了,這個時辰應該在太液池釣魚,又或是與幾個老將軍出去秋獵了。”

柴紹忽然一笑道:“看來陛下也無心國事了。”

“父皇還是憂心社稷的,回來之後時常與舅舅還有老師他們奏對。”

柴紹詢問道:“如今的朝政都要倚仗殿下了。”

李承幹接着道:“姑丈說笑了,國事繁重,孤還要多與羣臣商議的,許多事父皇不參與罷了。”

“自東征過後,陛下的心氣恐怕沒有當年這麼高了。”說着話,柴紹拿出一份印信,遞上又道:“這是鎮國大將軍的印信,殿下收下吧。”

李承幹看着這塊類似兵符的印信,道:“看這樣式很古老。”

柴紹解釋道:“歷代鎮國將軍的兵符都是這一塊,流失許多年,後來被宇文化及得到,之後纔回到了陛下的手中。”

拿過這塊古老的兵符,李承幹收入袖子中。

柴紹的臉上又有了笑容,好似就此完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平陽公主,也就是姑姑有兩個孩子,柴哲威與柴令武兩兄弟像是守衛一般,就站在院落的門口。

見太子殿下看向兩個兒子,柴紹又道:“令武還未在朝中任職,與魏王走得近。”

聽姑丈這麼說,李承乾道:“需要給令武在軍中安排軍職嗎?”

柴紹擺手道:“令武爲人沒有哲威這般沉穩,也紈絝慣了,就讓他這般活着也挺好。”

李承幹頷首點頭。

門外傳來了話語聲,李承幹回頭看去見到了柴令武大笑着攬着一個人,那人正是多年未見的李德謇。

出遊多年,一直在外遊山玩水的李德謇終於回來了。

見到太子在這裡,李德謇連忙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柴大將軍。”

李承乾笑道:“德謇兄,多年不見了。”

李德謇作揖道:“太子殿下,多年不見了。”

出遊歸來的李德謇留着鬍子,衣衫像是剛換下來的,頗爲整潔。

待太子殿下收回了目光,柴紹會意,又道:“出去玩吧。”

柴令武攬着李德謇快步離開了府邸,兩人有說有笑的。

柴哲威道;“聽聞李德謇在外成家了。”

不知不覺壺中的茶水已喝完,李承乾道:“德謇兄比孤年長,也該成家了。”

見姑丈又咳嗽了兩聲,李承幹起身道:“朝中還有事要處置,孤就先回去了。”

柴紹吩咐道:“送殿下。”

柴哲威朗聲道:“喏。”

一直走到鎮國將軍府門口,柴哲威又道:“家父病重,弟弟頑劣,有時末將實在是……”

李承幹看着朱雀大街上往來的行人,安慰道:“孤也是家中長子,不論是國事家事,有時也頗覺疲憊。”

兩人頗有感觸地相視一笑。

李承乾道:“孤就先回去了,不用送了。”

柴哲威看到站在門口護衛太子的薛萬備等人,又道:“殿下慢走。”

李承幹走入熱鬧的朱雀大街中。

鎮國將軍府內,柴哲威再次來到父親的身邊,“殿下回去了。”

柴紹點頭道:“你娘過世得早,她就你們兩個孩子了,令武雖說玩鬧,但心地還是很好的。”

“孩兒明白。”

柴紹拄着柺杖站起身,擡頭望着這棵銀杏樹,道:“你娘最愛銀杏樹了,這是她種的樹,興慶殿前也有一棵銀杏樹,那也是你娘種的。”

呆呆地望着這棵樹,看着樹幹上的樹梢,柴紹忽然笑了。

皇宮內,見了柴紹之後,李承幹便來到了太液池,幾頭鹿長得越發健壯,它們走在太液池邊,仰首而立。

一頭鹿來到邊上,它用鹿角撞了撞這位許久不見的太子。

李承幹拍了拍它的揹回應。

水榭內,父皇正在與爺爺爭執。

其實父皇回到長安之後,一直都在靜養,沒有處理國事,身體也還健康,只是東征之後便有些元氣不足,近來需要時常鍛鍊。

東征一戰之後,再登泰山,這兩年以來似乎是掏空了父皇。

疲憊的不只是父皇,還有大半個中原,因此要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力。

甚至朝中一度又有了黃老風氣。

放眼整個貞觀,從討伐頡利開始,大唐發動的國戰不少,也因此平定了大唐周邊的諸國。

給大唐社稷的將來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李承幹在水榭外停下腳步,揣着手聽着爺爺與父皇的爭執,所爭執的便是退位之事。

再看太液池的另一頭,鬚髮花白的舅爺正在釣着魚,魚咬鉤了一時提不上來,就讓一旁的內侍幫忙。

李淵氣呼呼地走出了水榭,爺爺與父皇的談話並不愉快。

李承幹想要與爺爺打招呼,見爺爺快步離開了,想說的話又只好嚥了回去。

走入水榭內,父皇將魚竿丟在了一旁,沉着臉剝着一顆石榴。

李承幹走入水榭內,將兵符拿出來,道:“這是姑丈交給兒臣的。”

看了眼這塊古樸的兵符,李世民道:“你留着吧。”

李承幹又將兵符收了回來,道:“爺爺又在勸父皇退位了。”

“朕還未年滿五十。”

父皇確實還未年滿五十,準確地來說明年才年滿五十歲,而且歷朝歷代對皇帝來說,也沒有年滿五十就退休這種事。

李承幹坐下來拿起一顆杏仁,剝去外殼放入口中嚼着。

父子坐在水榭內,李世民看着那羣遊在太液池的鴨子越看越惱,吩咐道:“來人。”

內侍連忙上前道:“陛下。”

李世民道:“今晚殺兩隻鴨子。”

“喏。”

李承幹又剝了一顆杏仁。

“朝中的事如何了?”

見父皇的語氣慢了下來,李承幹回道:“父皇免除了大半個中原的賦稅,現如今朝野都挺安靜的,也沒有這麼忙,與民休息嘛,也該讓朝臣都鬆一口氣。”

李世民道:“朕聽聞新羅要對倭人用兵?”

“嗯,兒臣想要給他討一個大將軍的封號,等金春秋的價值用完了,就讓他來長安度過晚年。”

“爲何?”

“他這樣的人不能留在新羅,他在長安滯留過數年,還與大軍出征過,其人有野心,這樣的人可以用,但用完之後,要奪去他的一切,並且要將新羅全境收爲大唐所有,而且他若能成爲大唐的臣子,他應該會極其高興地將整個新羅獻給大唐,畢竟他做夢都想成爲唐人。”

言罷,李承幹又笑道:“說來,兒臣也沒有想到倭人敢這麼早就來侵襲白江口,不過現在看來,待今年入冬,大將軍的封號送到新羅,金春秋也的大軍也該渡海了。”

李世民困惑道:“這麼早?去侵襲白江口?”

“金春秋早就有奏報送來,倭人幾乎每年去白江口劫掠,父皇多半是沒看。”

李承幹隨意找了一個藉口糊弄了過去。

有內侍腳步匆匆而來,傳來腳踩在木製棧道上的聲音,他捧着一迭奏章,行禮道:“陛下,中書令岑文本,中書侍郎褚遂良,于志寧請命。”

李世民神色多有疲憊,慵懶地坐在水榭內,問道:“他們請什麼命?”

內侍回道:“爲太子殿下請命登基。”

李承幹拿過奏章看了一眼,道:“這是父皇安排的?”

“不是。”

“岑文本與褚遂良不該說這種話纔是。”

內侍將奏章放在了桌上,而後躬身退下了。

李承幹拿起幾份奏章,看着其中的內容,大抵上都說太子登基是民心所歸,不論朝臣還是天下萬民都在請太子登基。

李承幹飲下一口茶水,沉默不語。

“來年又要科舉了?”

“嗯。”

父子間又很隨意地說了兩句話。

接下來的幾天,李承幹給了金春秋一個新羅統兵大將軍的稱號,令他統領新羅全部兵馬。

這份任命剛送出去,又送來一個消息,新羅女王過世了。

太子的生活又恢復了以往的樣子,每日處理朝政之後,還能清閒時候陪着家人或者是看望長安城的長輩。

關中十一月,阿史那賀魯被押送到了長安,聽說他一路上幾次想要逃跑,但都被拿下了,因此在帶來的路上又廢了不少時日。

不過這位動不動就叛變大唐的傢伙一進入長安城就變得極爲老實,口中言之鑿鑿對大唐如何如何地忠誠,願爲天可汗效死的種種話語。

直到被押入朱雀門,他還在說着願爲天可汗效死的話語。

現在處置國事的並不是天可汗,而是當今太子,他再怎麼呼喊也是沒用的。

長安下起了大雪,李承幹今天冒着大雪走在朱雀大街。

風雪落在這位二十七歲的太子身上。

比之小時候,這位太子看起來更高大,雙眼有神且目光銳利,街道上的人就算是有不認識太子的人,見到一羣帶有刀戟的護衛,護送衣着華貴的年輕人紛紛作揖行禮。

在長安坊民的眼中,這個年輕人身姿挺拔,步履穩健,長久鍛鍊讓其人精氣神充沛,神色嚴肅,表現出來的氣場有一種震懾人心且有掌握一切的感覺。

今天護送太子的是薛仁貴,或許是被太子的神態感染,薛仁貴一路上沉默,但也是將頭稍稍擡起,挺直着腰揹走路。

一路來到翼國公府,這是秦瓊大將軍的府邸。

讓一衆護衛站在門口,薛仁貴站在太子殿下的身側走入。

老邁的秦瓊快步相迎。

李承幹忙扶起這位大將軍,帶着走入屋內,道:“大將軍,近來身體可好?”

秦瓊行禮道:“末將一切都好。”

說是一切都好,但李承幹心裡明白,這位大將軍依舊是舊病纏身,都是當年打仗時留下的病,東陽說過病情,現在只要不勞累,保持休養,戒酒還要早睡。

李承幹走入屋內,在暖爐邊拿起一卷書,大將軍看的正是黃老之學。

秦瓊道:“傳聞黃老之學能夠修養身心,末將時常拿出來看。”

李承乾道:“若是黃老精神能夠用在自我修養上,也很好。”

“讓太子殿下見笑。”

李承幹知道自己不坐,這位老將軍也不會坐,便擺袖落座。

秦瓊這纔在一側坐好。

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12章 倒春寒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74.第274章 新年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1章 圖表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79章 效益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章 爺孫倆269.第269章 蘇勖213.第213章 旱情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27章 遊園186.第186章 杜正倫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27章 長安傳聞第92章 兄弟三人第97章 謠言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74章 太子拜師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79.第279章 清查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60.第260章 談人生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67.第467章 運糧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15.第215章 存糧第113章 班底構成243.第243章 雪後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2章 “人肥”481.第481章 山下骨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301.第301章 親衛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8章 活得明白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41章 陳倉縣尉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61章 迎接陛下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191.第191章 查到底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12章 倒春寒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520章 戰前第172章 精氣神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
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12章 倒春寒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74.第274章 新年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1章 圖表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79章 效益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2章 爺孫倆269.第269章 蘇勖213.第213章 旱情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27章 遊園186.第186章 杜正倫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27章 長安傳聞第92章 兄弟三人第97章 謠言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74章 太子拜師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79.第279章 清查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60.第260章 談人生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67.第467章 運糧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15.第215章 存糧第113章 班底構成243.第243章 雪後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2章 “人肥”481.第481章 山下骨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301.第301章 親衛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8章 活得明白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41章 陳倉縣尉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61章 迎接陛下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191.第191章 查到底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512章 倒春寒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520章 戰前第172章 精氣神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