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

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

東陽愣在當場,喃喃道:“可……皇兄他……”

李麗質安慰道:“東陽,你的好意皇兄心裡是明白的,因此沒有說破,不論皇兄說什麼,你的心思已知曉了。”

東陽的臉頰通紅,一直紅到了耳根子,她捂着臉道:“妹妹知錯了。”

“無妨,無妨。”李麗質勸道:“父皇與皇兄之間的矛盾三言兩語說不清,除非……”

她望着別苑外,觀察父皇的背影小聲道:“除非父皇退位了。”

聞言,東陽又多了幾分迷茫,道:“妹妹不該自作主張,就該聽姐姐的勸說。”

李麗質遞給她一隻枇杷,“吃吧,你放心,皇兄只會當這件事沒發生過,也不會放在心上的,皇兄心裡還有更大的事要做。”

“嗯。”

東陽坐在一旁小臉上多了幾分失落。

李麗質看着這個妹妹,啞然失笑,其實東陽是一個內心成熟早並且十分聰慧的妹妹。

她不過是經歷的事少了,設身處地地想要爲這個家更好。

皇兄是爲弟弟妹妹們好的,所以纔會不說破。

可當姐姐不能只顧讓妹妹自我感覺良好,我們是皇家子女,往後要面對的人與事會十分複雜。

除了好好學本領,還要明白尋常人家孩子不明白的道理。

很快,東陽坐在一旁進入瞭解題的狀態。

李麗質看着眼前這道因式分解題,忽然一笑,她發現了一個秘密,皇兄竟然會在題目中留陷阱了,若不驗算一遍便會答錯。

回到東宮之後,李承幹坐在殿內剝着枇杷皮,蹙眉坐着。

寧兒與小福見到太子殿下的樣子,便退到了殿外。

小福低聲道:“寧姐姐,殿下每每見過陛下之後,總是不高興。”

寧兒道:“那是太子殿下在憂心國事。”

小福道:“嗯,太子殿下需要憂心的事太多了。”

“是呀。”寧兒微笑着,又道:“休息吧,我們要是不午休,又該被殿下數落了。”

“喏。”

在東宮的崇仁殿邊上就很涼快,宮女們大多都在這裡午休,不過崇仁殿與崇文殿不同,這裡顯得很冷清。

殿內空蕩蕩的,將地面擦乾淨,便可以躺下來休息,地面傳來的涼意也能感覺到涼爽。

殿內,李承干將手中的兩個枇杷吃了,心想着孤與祿東贊很熟嗎?

說起來,父皇找孤這個兒臣幫忙,這還是頭一遭。

站起身從一旁的書架上拿下一個卷軸,推開卷軸便是一張地圖。

李承幹赤腳站着,將地圖在地面鋪開,目光看着吐蕃與于闐位置,最後看向于闐北面,目光落在西州的位置上。

西州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更是通往波斯的要道,吐蕃人若拿下了于闐,便要對西州下手了?

從此截斷絲綢之路。

存在這種可能嗎?

是誰給了祿東贊這麼大的勇氣?

是因大唐滅了吐谷渾嗎?

李承幹蹙眉觀察着,赤着腳又來回走着,煩悶道:“祿東贊!伱狼子野心!”

重新坐下來,李承幹開始書寫信,除了給祿東贊問好,請他來年到長安共謀一醉,還要警告他。

還要給牛進達將軍寫信,大將軍帶着兵馬在吐蕃與大唐的邊界上徘徊,給吐蕃警告。

用午休時間寫了兩封信,李承幹腳步匆匆離開了東宮。

炎炎夏日裡的皇城內沒太多人,絕大多數人早早忙完一天的事便離開了,一路走過去便能看到兵部,禮部,吏部只有零星幾個官吏坐在這裡。

中書省內也沒什麼人,只有舅舅與岑文本在這裡。

李承幹帶着兩封信走入,問道:“長安城還有吐蕃使者在嗎?”

岑文本回道:“有兩個吐蕃使者在四方館。”

李承幹低聲道:“父皇與孤說吐蕃人與于闐開戰了,讓孤寫信勸祿東贊收兵,念在……孤與祿東讚的交情上。”

聞言,長孫無忌道:“殿下覺得祿東贊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野心的人。”

“祿東贊打下了于闐又能得到什麼?”

李承幹再一思量,緩緩道:“財寶,駱駝?爲了西州?”

長孫無忌拿出一份文書,放在桌上,示意打開看看。

拿過文書,李承幹皺眉看着。

長孫無忌道:“自五年前開始,吐蕃爲了平定內亂,幾近人口凋零,雖說拿下了羊同諸部,以吐蕃現在的實力,不見得能夠深入西域。”

“既然殿下寫了信,就送出去吧,至少別讓祿東贊覺得大唐會坐視不管。”

李承幹疑惑道:“那之後呢?”

長孫無忌道:“之後的事,老夫會幫太子殿下襬平。”

岑文本拿着一份要給牛進達將軍的書信,還有一份給吐蕃大相的信腳步匆匆離開。

李承幹揣着手道:“這吐蕃真是添亂。”

長孫無忌輕笑道:“呵呵呵,這世上從來不缺添亂的人。”

現在的時代並不像後世那麼溫和,有那麼多的顧忌。

祿東贊想要向大唐展示吐蕃的肌肉,當大唐在攻打吐谷渾之時,他們便在一旁坐視旁觀。

當大唐在修建河西走廊的時候,吐蕃便去攻打了于闐。

就如舅舅所言,這世上從來不缺添亂的人。

現在的大唐,依舊是個野蠻的時代。

堅守和平盟約,並且心安理得享受這份和平盟約的人,大多數都是完美主義者。

可對於現實而言,人心在變化,環境也在跟着變化。

因此從來沒什麼心安理得,國與國之間依舊有孰強孰弱的區別,這纔是現實。

李承幹翻看着今天各部遞上來的文書,關中各縣已經開始夏收了,再過幾天各縣的賦稅都會徵收,各縣的官倉會充盈。

能夠順利看到夏收進行,這無疑給了朝中一顆定心丸。

等再擡頭看去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舅舅已離開了。

李承幹意興闌珊地收拾了一番中書省,關上了中書省厚重的大門,今天的工作算是結束了。

太子的工作說清閒也清閒,說忙有時也挺忙的。

李承幹叫住一個官吏。

那官吏站在戶部門外,他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

這才發現對方正是這一次科舉進士榜首許圉師。

李承乾道:“這是在當值?” 許圉師恭敬地回道:“下官剛入朝爲官,想在戶部多照看片刻。”

李承幹吩咐道:“你去一趟京兆府,告訴京兆府尹讓他帶一些雀麥送到宮裡,放在承天門前,讓人送進來就好。”

“喏。”許圉師得了言語,快步走出了朱雀門。

等雀麥送來的時候,李承幹就坐在東宮門口。

李道宗親自扛着一袋燕麥而來,穩穩放下後擦了擦汗水。

李承幹遞給他一碗涼水道:“皇叔不用親自來。”

“東宮要的東西,老夫就該親自走一趟。”

“有勞皇叔了。”李承幹打開布袋子,捧着一些雀麥仔細看着,雀麥又稱燕麥,有降低膽固醇,養心養脾胃的功效。

給爺爺煮燕麥粥吃再好不過。

李承幹仔細打量着燕麥,沒有這燕麥沒有後世這麼飽滿,反而顯得很粗糙,多半口感也不太好。

李道宗又從懷中拿出一迭文書,道:“這是各縣遞交的今年夏收奏報,還沒給戶部送去,就先給殿下了。”

李承幹頷首接過這迭文書,問道:“許敬宗還好嗎?”

“他挺好的,近來很少在京兆府停留,一直帶着郭駱駝在各縣走動。”

許敬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一個既能冒風險,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個既能背鍋又能下黑手的好屬下。

李承幹從來沒想過將下屬當作棋子來擺佈,因下屬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他們不是棋子,他們有感情,也有私心。

同樣的,許敬宗也有私心,哪怕口口聲聲說着爲東宮太子赴湯蹈火,在此之前,他一定事先爲他自己想過。

李道宗又道:“殿下放心,許敬宗沒有任何的怨言。”

“罰他一年俸祿是情非得已,有杜荷在他根本不用發愁衣食住行的問題,有勞皇叔照顧了。”

“應該的。”

“近來都沒見河間皇叔與李績大將軍,他們都去做什麼了?”

李道宗回道:“聽家中說是去一趟潼關,當初殿下不是給了潼關批覆,修建關隘。”

“原來是這樣。”

“是呀,現在宗室的事都是崇義公子在安排。”

想起李崇義現在還是一個宗正寺少卿,河間郡王李孝恭一家是父皇很信任的人。

又因河間皇叔是當年宗室將領中軍功卓著的人,由他們家管着宗室的大小事,父皇那些堂親兄弟自然是信服的。

李道宗道:“臣先告退。”

“皇叔慢走,改天再來東宮吃麪。”

“一定。”

送別皇叔,李承幹朝着東宮內喊道:“小福!”

“來啦!”

殿內傳來了響亮地迴應。

這丫頭快步跑了過來,道:“太子殿下餓了?”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燕麥,道:“這些麥子熬粥,讓孤的爺爺多吃點。”

小福點着頭提着一袋麥子回了東宮。

夜裡,李承幹吃着口感粗糙的燕麥粥,翻看着各縣的奏章,都是有關夏收事宜的。

現在的大唐,關中的土地兼併情況並不太嚴重。

因此關中的賦稅很充裕。

見太子吃完了燕麥粥,寧兒將碗筷交給候在殿外的宮女,而後她又給殿下倒上一碗茶水。

飯後一碗茶,是太子殿下的生活習慣。

李承幹很自然拿過放在桌邊的茶碗,緩緩往口中送着熱茶。

寧兒又將殿下身後的窗戶打開,讓夜風吹進來,能夠讓殿內涼爽不少。

“最近宮裡傳言,說是太子殿下喜木匠手藝。”

李承幹翻看着文書道:“又有人傳孤的謠言了?”

寧兒回道:“殿下的一言一行,他們自然是喜歡議論的。”

李承幹解釋道:“當初孤只是想着給父皇建設別苑,順便用那邊的木料造一些以後需要用到的文具與工具,沒想其他。”

“戶部的工匠傳出來說殿下的手藝高超,他們一開始說這些話的時候,還說他們願意將畢生的手藝傳授給殿下。”

“大唐的工匠應該越來越多才好呀,可孤要學的已夠多了。”李承幹還用手指,敲了敲一旁的文書。

寧兒滿意點頭。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文書,揉着眉間放鬆着眼睛,道:“孤是要當皇帝的,學習治理天下都快心力交瘁,還要幫着父皇解決西域的麻煩,哪有心力學木匠手藝。”

“工匠們只是在告訴他人,他們與太子殿下說過話,一起勞作過,一邊稱頌殿下還要顯示他們的際遇而已,殿下不用放在心上。”

太液池邊,一輪明月倒映在湖中。

夜色深了之後,孩子們也都睡下了,李世民享受着這片刻的寧靜。

李淵吃着東宮送來的燕麥粥,道:“這粥放涼之後味道也不錯。”

李世民挖起一勺子粥也送入口中仔細品嚐着。

“昨夜李大亮還送了另一份密奏,因李義府招收了不少吐谷渾人在河西走廊修建城關,給予豐厚的報酬與待遇,往後這些人甚至可以在河西走廊安家。”李淵低聲又道:“本來閒散的吐谷渾人就容易作亂,如今他們都在勞作,大大減輕了邊關防衛的負擔,這些話……二郎你都沒有對承幹說。”

李世民躺在躺椅上,看着月朗星稀的夜空,道:“他懂,朕不用說。”

李淵端坐着,雙手放在膝蓋上,氣餒道:“你們父子呀,什麼時候成了這樣。”

看了一眼身邊的父皇,李世民翻了一個身,搖着手中的圓扇,沒回話。

李淵又道:“承幹這孩子是有能力的,你卻總是對他憂心忡忡。”

李世民閉着眼低聲回道:“他的能力不強就會被權臣左右,他言行不好就會被人議論,駕馭不好下屬就會闖禍,許敬宗就是前車之鑑。”

李淵一聲嘆息,“你總是想着,他應該做得更好,他應該怎樣怎樣……”

長孫皇后與提着燈籠的李麗質走來,打斷了父子倆的談話。

李麗質道:“爺爺,這粥涼了就不要吃了。”

李淵道:“天氣酷熱,朕就想吃點涼的。”

“那也不能多吃,爺爺身體不好,少吃點涼的,孫神醫有過交代的。”李麗質倔強拿過剩下的半碗燕麥粥,又道:“孫女去給爺爺熱一熱再吃。”

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91章 及冠賀禮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20.第420章 戰象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78.第78章 解氣?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99.第499章 千秋殿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146章 早朝缺席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326章 蘇亶家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第1章 太子殿下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3章 耿耿於懷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62.第362章 祭拜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37章 波斯奇物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32章 拜訪舅爺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97章 謠言423.第423章 江邊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84章 戰書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323章 新爺孫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484.第484章 比試365.第365章 宴席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86.第286章 轉變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568章 長安之南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73章 “肥羊”第74章 太子拜師
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91章 及冠賀禮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20.第420章 戰象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78.第78章 解氣?第18章 彪悍的早朝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99.第499章 千秋殿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146章 早朝缺席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326章 蘇亶家事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第1章 太子殿下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3章 耿耿於懷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62.第362章 祭拜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37章 波斯奇物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32章 拜訪舅爺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97章 謠言423.第423章 江邊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84章 戰書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323章 新爺孫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484.第484章 比試365.第365章 宴席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86.第286章 轉變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568章 長安之南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73章 “肥羊”第74章 太子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