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

武德殿內,隱約還能聽到爺爺的鼾聲,李承幹看着殿外的夜空,今天的夜色很不錯。

李世民坐在一旁,目光看着父皇,聽着父皇的鼾聲越來越低。

天快亮的時候,爺爺依舊睡着,只是鼾聲再也聽不到了。

李世民紅着眼在武德殿內坐了一夜。

幹慶七年,四月,宮裡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白布已掛滿了皇宮,漸漸地長安城也掛滿了白布。

李欣迷茫地看着殿內正在哭着的衆人,他仔細回想着,每當自己哭的時候,於菟兄長常說哭是最沒用的,是最不能解決問題的。

可現在老太爺過世了,於菟兄長卻是哭得最傷心的人。

宗正寺卿李崇義走入武德殿內,將老太爺的靈柩帶來了。

李世民紅着眼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言,目光看着已沒了聲息的父皇。

李承幹看罷宗正寺準備好的章程,頷首示意他們將事宜安排好。

老太爺春秋有八十八年,麗質總說爺爺要長命百歲,這位活了將近一個世紀的老太爺終究沒有活到百歲。

李泰捂着臉正在痛哭着,一聲聲喊着爺爺。

李承幹拍了拍他的後背道:“爺爺走時,喝了世間最好的美酒。”

李唐一朝的第一位皇帝,活到了幹慶七年,他老人家的人生沒有太大的起伏,而是一直都在上升。

李承幹看着宗正寺記錄的爺爺生平,出身北周關隴門閥世家的爺爺,在隋文帝時期封爲唐國公,年輕時還是一個將領,自那時候開始,少年意氣風發的爺爺便開始抵禦突厥的進攻,中年時期參與了隋煬帝的東征,爲東征的隋軍主持後方糧草。

爺爺以前也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是一位沒有輸過的皇帝,天下大亂時,還有李家的兒女馳騁疆場,平定中原。

自隋末大亂之後,爺爺進入長安城,從此人生達到了極盛時期,就再沒有跌落過。

也許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起伏不定的,爺爺這位老人家最是特別。

現在的大唐是強大且光芒萬丈的,或許爺爺足夠驕傲了。

嗯,他老人家雖說平日裡時常會發脾氣,但他一定很驕傲。

爺爺的諡號是父皇所寫,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獻陵。

接下來的幾天,接連不斷有人前來朝拜,有人在朱雀門叩拜,有人在長安城外叩拜,爺爺親眷以及當年的至交好友之後,紛紛前來悼念。

李承干與李麗質爲爺爺做了最後的梳洗。

這些天父皇一直很沉默,雙眼始終是通紅的,李承幹看到許多叔叔都回來了,在爺爺的靈前哭着。

當高祖皇帝的靈柩擡出皇宮,肅穆的長安城隱約還能聽到哀哭聲。

李承乾親自爲爺爺送行,一路上推着坐在輪椅上的舅爺。

平日裡深居簡出的舅爺也不再拒絕見人了,與所有人一起送別大唐的第一位高祖皇帝。

各國的使者跟在送行隊伍的後方,松贊干布親自跟着爲高祖皇帝送行,其中還有小勃律國的使者,南詔的使者,阿史那社爾以及從沙州趕來的契苾何力。

爲高祖皇帝送行的隊伍十分龐大,朱雀大街上靈柩走在前頭,在後方寬敞的朱雀大街上,站滿了人呢,遠望而去朱雀大街人滿爲患。

來濟執筆寫下了這場國喪,爲高祖皇帝送行者,數十萬衆,其中諸國使者皆至,無不朝拜。

在史書上落筆,他撫須看着送行的隊伍。

當隊伍出了長安城之後,許多人只能停下腳步,餘下的路只能讓皇家親眷陪着高祖皇帝走向獻陵。

松贊干布停下腳步,站在原地感受着還有些清冷的風,見到阿史那社爾站在邊上,道:“你們與這位高祖皇帝的糾葛有很多年了吧。”

突厥與大唐早就沒有恩怨了,頡利死了之後一切也都煙消雲散了。

相較之下,突厥與大唐的糾葛更加乾脆,反倒是吐蕃如今還在猶猶豫豫。

阿史那社爾道:“我社爾一定會掃平靺鞨。”

松贊干布打量着這個突厥漢子,“你越來越像唐人了。”

“這不好嗎?”

“唐人總是這樣豪情萬丈的。”

阿史那社爾道:“你在長安這麼多年,還是不像唐人。”

高祖的葬禮進行了一個多月,隨着獻陵徹底閉上之後,又過了半月,一家人這纔回到長安城。

李治與李慎留了下來,在陵前爲爺爺守靈。

李麗質得了一場重病,臥牀數天之後纔好轉。

就連李泰也消瘦了許多。

李承幹穿着孝服還要面對國事。

楊內侍前來稟報道:“陛下,太上皇回到村子了,太子去了軍中。”

於菟去了軍中,是要歷練也好,還是真要當個將軍也罷,都是父皇應允的。

這孩子去鍛鍊鍛鍊,在軍中吃點苦頭也好。

因在軍中,他隱瞞了身份,沒人會將他當一個太子看待,薛萬備會將他當作一個尋常的士卒鍛鍊。

這個孩子自懂事起,就不住在東宮,時常回宮但住在宮裡的時日不多,一直都是父皇在撫養。

李承幹翻看着奏章道:“也好。”

楊老內侍點頭退到一旁。

李承幹揉了揉眉間,放鬆了片刻精神,再一次看着安西四鎮送來的文書,已有官吏進入了碎葉城。

爲了建設安西四鎮,朝中六部九寺各自派出官吏,總共有六十餘人,多數兵部,民部,工部,鴻臚寺,御史臺,太府寺,司農寺的人手。

按照文書上的記錄,在安西都護李奉誡的主持下,今年就可以完成安西四鎮的建設,建設馳道與城池,劃分綠州之後最快明年就能完成安西四鎮的連通,形成安西大都護府。

安西大都護府貫通天山南北,向西到蔥嶺碎葉城,東接阿爾泰山,有着二百六十萬公里的廣袤土地。

李承幹批覆完這些天積累的奏疏,便離開了新殿。

武德殿從此也關上了門,與甘露殿,立政殿一樣。

關中正是農忙時節,今年的春雨很短暫,接連一個月都是晴朗的天氣。

翌日的清晨時分,天才微微亮,空氣中還有些許霧氣,宮女提着燈籠走在前方,燈籠的火光在並不明朗的濃霧中,隱約可見。

在燈籠的後方是當今陛下與皇后,還有寧妃。

李承干與蘇婉,寧兒再一次來到了東宮。

這裡也塵封多年了,李承幹推開東宮有些老舊的大門,邁步走入這座許久沒來的故地。

腳步踩在因濃霧還有些溼漉漉的地面。

距離早朝,還有兩個時辰,李承幹走在前頭,蘇婉與寧兒安靜地跟在後方。

這裡依舊保留着以前的樣子。

李承幹走到崇文殿前,推開了老舊的門,一卷書放在了崇文殿的桌上。

這是當年爺爺交給自己的書,爺爺說這卷書是教人怎麼當好皇帝的,李承幹一度懷疑,爺爺當時是不是被人忽悠的。

被忽悠也就罷了,爺爺與父皇都沒有看過這卷書,也就只有自己這個孫子將書看完了。

一張畫像被懸掛了起來,畫中的爺爺悠閒地側臥着正在飲酒,爺爺明明最愛酒水了,卻戒酒十餘年。

當年爺爺所贈的書就放在畫像前,李承乾道:“爺爺將他留下的一切都給了朕。”

注視了畫像良久,李承幹這才轉過身,低聲道:“留下人,打理這裡。”

兩位宮女應聲行禮。

陛下與皇后,還有寧妃在東宮用了早食,便離開了。

近來國事繁重,皇帝依舊極其高效地發佈政令,在這個帝國機器的運作下,以長安爲中心的東西兩側正在大興建設。

因國喪擱置了幾天的國事,陛下只有一天時間就將六十餘份奏疏全部批覆好了,並且還作了批註。

而就在國喪結束的半月之後,朝中依舊在休朝,一個新羅使者來到了長安城。

這個新羅使者名叫金法敏,是金春秋的兒子。

此人一到長安城,便在朱雀門磕頭朝拜,爲高祖皇帝舉哀,甚至還帶來了兩百車的銀礦,從長安城的北面,太液池送入皇宮。

這個金法敏與金春秋長得一模一樣,許敬宗見到這個人就沒有什麼好感,將人請到了禮部,詢問道:“你來長安做什麼?”

金法敏道:“護送銀礦,沒想到在途中聽聞高祖皇帝的事,已讓人寫了家書送了回去,家父也會爲高祖皇帝戴孝。”

許敬宗手中拿着新羅的國書,又道:“金春秋如今是新羅王了?”

金法敏道:“家父是新羅的柱國大臣,乃是天可汗所封,豈敢,豈敢!”

即便金春秋如今身在倭人地界,但卻掌握着新羅的大權,他除了名義上不是新羅人,實際意義的權力上已與新羅王沒什麼區別了。

許敬宗吩咐道:“你先去四方館,待我們向陛下稟報之後,若要召見會告知你的。”

金法敏恭敬地行禮,這才告退。

禮部重新安靜下來,許敬宗這纔打開新羅的國書看了起來。

鴻臚寺卿郭正一低聲道:“多半是金春秋察覺到朝中對他不信任了。”

許敬宗擱下手中的國書,“是金春秋想要獲得我們更多的信任,這纔會讓自己的兒子來長安當作質子?他是表忠心?”

郭正一詢問道:“是不是我們以前小看這個金春秋?”

許敬宗眼神陰翳,道:“野心都是養出來的。”

“該如何與陛下稟奏?”

“金春秋如今佔據倭人的銀礦,還在不斷的給陛下送銀礦,即便是金春秋擁有再多的銀礦,他若不效忠大唐,他什麼都得不到,而他也僅僅只有銀礦了。”

郭正一遲疑道:“如此說來他是害怕了?這纔會派兒子來長安,讓大唐對他解除顧慮?”

許敬宗拿起擱在一旁的毛筆,一邊書寫着又道:“金春秋不會反叛大唐,他當然也有野心,他想要的是榮華富貴,而這些也只有當今陛下才能給他。”

郭正一頷首,道:“不知還需鴻臚寺安排什麼?”

“盯好與金法敏有來往的使者。”

“喏。”

wWW_ тtkan_ CΟ

早朝還未開始,天邊剛剛出現了亮光,今天的濃霧還未散去,皇城內就有了很多忙碌身影。

皇城各個官邸內,官吏們往來走動,處理各類國事。

當陽光完全照在皇城中,要早朝文武大臣們悉數到了承天門前,待承天門打開朝臣們走向太極殿,衆人都是沉默而行,走在人羣中是密集的腳步聲。

太極殿早早就收拾好了,地面潔淨,開窗通風。

英公李績走到武將一列的最前方,而後閉目站定。

程咬金站在李績身後,也是閉目低頭。

國喪剛結束不久,羣臣的神色多有肅穆。

放在平日裡,朝會還未開始,大家通常都會在這個時候議論一些家常事。

國喪之後的第一場朝會,很安靜。

直到李承幹走到朝堂上,坐在皇位上,今天的早朝纔開始。

今天的朝中諸多事項還是以安西大都護府建設,還有運河的漕運建設爲主。

工部正在彙報運河建設的過程,在洛陽新建了一個巨大的岸口,用來接納往來的船隻,並且收取船舶的市稅,按照船舶大小與運載貨物數量來收取收稅。

工部安排了五十餘名官吏,派往運河南北上下游,分別沿運河在每個道州府建設二十四個岸口,以及調度人手。

自蜂窩煤之後,大唐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大規模就業崗位,人們可以在運河沿岸找到工作,並且以此謀生。

如同煤礦一樣,在運河兩岸建設村縣,建設崇文館,圍繞一個經濟體甚至可以發展出一個個的作坊業。

“陛下。”孫處約站出朝班道:“臣恐關中作坊流向洛陽。”

洛陽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以運河爲中心,通過水裡運輸,貨物的流通性更強。

褚遂良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爲不必擔憂。”

緊接着,許敬宗站出朝班,道:“陛下,當初關中生產建設都是依照因地制宜的方略施行,西域的棉花送到關中最爲快捷,棉布離不開關中,關中的葡萄亦是如此,洛陽種不出關中這般的葡萄,關中的醬油,醋,酒皆有地利,去了洛陽反倒失去了地利。”

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86.第386章 新年第167章 夏收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3.第423章 江邊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78.第78章 解氣?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68章 一夜第50章 天分第572章 長安再見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102章 科舉揭榜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98章 奉命放假446.第446章 寒風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62章 對錯237.第237章 笄禮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8章 從不退讓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14章 驚蟄第314章 臘月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65.第365章 宴席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68章 孤有進步嗎?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07.第207章 演武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13章 班底構成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14章 驚蟄360.第360章 歸心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33章 孫神醫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65章 難免的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
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86.第386章 新年第167章 夏收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23.第423章 江邊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78.第78章 解氣?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68章 一夜第50章 天分第572章 長安再見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102章 科舉揭榜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98章 奉命放假446.第446章 寒風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62章 對錯237.第237章 笄禮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8章 從不退讓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5章 認真的一箭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514章 驚蟄第314章 臘月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65.第365章 宴席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68章 孤有進步嗎?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07.第207章 演武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13章 班底構成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14章 驚蟄360.第360章 歸心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33章 孫神醫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65章 難免的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