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

前面的那一章應該是224章,我寫成了234章,等週一編輯上班,我再找她改,不好意思!

玉門出現石油井噴,瞬間傳遍了整個西北,那近十米高的石油噴泉讓當時在場的人久久不能忘懷,一衆地質學家更加堅信中國不是貧油國。

就在噴發的當天,工人就把井噴給抑制住了,畢竟井噴會帶出很多有毒氣體,所以早日控制住爲好。

第二天,中共就成立西北石油局以及玉門石油公司,直接歸屬於工業部管轄,大量的之前從歐美買的石油石油生產設備(額,其實已經荒廢了一年多了,主要開始沒地質學家,李衛國也就知道大概位置,有設備也沒法用,不過先買着總比後面被禁運買不着強。其實現在西北有大量非常好的機器設備目前都是閒置着,都是提前買過來的。)開始運到玉門老爺廟,開始投入生產。

後面也不知道是不是運氣來了,接二連三便在附近發現油田。而且據在場的地質學家推斷,整個玉門下面肯能蘊含着500萬噸以上的石油儲量(後世探明在一億噸以上,可開採的4000多萬噸),這個數字可是把國共兩黨高層都驚呆了。

歷史上玉門石油從39年被發現,40年正式生產,到抗戰結束一共生產了25萬噸,佔到了全國石油產量的90%。按生產6年算,每年也就是4萬噸,也就是說當時中國石油年產量不足5萬噸,也難怪國共高層都爲什麼震驚的原因了。

而且國共雙方高層還得吃驚一回,因爲在不久之後,玉門石油公司給出了一個生產計劃表,根據石油公司現有的生產設備以及玉門油田的儲量,每年的年產量能達到20萬噸。

得知此事後,國民黨政府立即與中共簽訂了貿易協定,中共答應每月一噸石油11美元(那時候國際上一桶石油也就1.5美元到1.8美元的樣子,一噸石油=7.33桶)的價格向國民政府提供1萬噸石油。當然不一定非得用美元,反正法幣不收,可以用其他礦產等實物換取。不過這是幾個月之後的事了。

就在得知玉門油田的事之後,李衛國便立即給中央發報,讓他們把此事壓下去,別公開,但是沒想到已經晚了。由於當時國共雙方都有記者在老君廟的井噴現場,在石油井噴的那個時間段,一次次快門聲就把這個盛況記錄下來了。

結果由於幾個專家的‘驚人’推斷,兩邊領導高層都覺得應該吧此事宣揚出去,提高國家抗戰的信心,於是這件事就被日本人得知了。當李衛國把此事要害告訴了中央,中央也後悔了,早知道就不該讓國民黨政府插手,現在倒把自己害了。

爲什麼李衛國明知延長有石油但是就是沒去開採,就是因爲怕日本惦記和破壞,才讓去甘肅以西的地方進行勘探,哪些地方人煙稀少,消息不容易傳遞出去,但是現在鬧得人盡皆知了。

雖然說玉門隔着日軍在中國佔領最西邊的山西有着至少1500公里,但是也架不住國民黨大嘴巴的宣傳。‘500萬噸’這是個什麼概念的數據,此時日本國內每年只有20多萬噸的石油產量,庫頁島租界地大約有30萬噸,臺灣有幾萬噸,加起來也就60萬噸的樣子,其餘都依靠進口。

500萬噸,這都可以逼着日本直接擴大戰線,直接過去搶油田了,或者即便是搶不了也得給你毀了。所以這次老蔣可是把中共坑慘了,本來八路局在華北已經讓日本人很恨了,現在又傳出西北有油田,日本人豈不是更得把注意力多轉點在中共身上。

可是這已經都發生了,李衛國也沒法了,只是讓玉門石油儘快投入生產,並供應蘭州的煉油廠,別老是從蘇聯進口,那都是錢啊,雖然這個年代石油並不貴,但對於中共來說,能少買點就少買點,省下來的錢,還得投入到其他地方去。

。。。。。。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日本首相的官邸辦公室裡,現任的日軍首相近衛文磨、陸相板垣徵四郎、外相宇恆一成、文相荒木貞夫、陸軍次官東條英機都在,在此任內閣裡面只有海軍的人不在。

此時會議室裡的氣氛還是比較壓抑的,首先因爲武漢會戰沒能取得一舉擊潰中國政府軍隊的目的,反而讓過百萬的中國軍隊遁入西南羣山之中,中日也因此形成了持久戰態勢。

要知道日本之所以打算進行武漢會戰,就是所謂的“爲了給國民政府最後的致命一擊,迫使中國投降,不願再見到‘帝國百萬雄師受制於中國’”。爲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新編了十個師團加入戰鬥,據日本的資料(也不知道真的假的),日本本土就剩一個所謂的警衛師團,而且也準備前去支援武漢會戰。

但誰想到仗打下來,武漢雖然被日軍佔領了,但是老蔣率着百萬大軍跑了,雖然得了一個武漢,但是卻讓日軍戰線拉得太長,也就失去了一舉殲滅中國軍隊有生力量的機會,所以說這次冒險算是失敗的。

不過此時離着近衛文磨辭職的時間還有幾個月,他們在這裡商討的事情也跟武漢會戰沒關,而是因爲另外一件事。

“各位內閣大臣,我這兩天剛得到一個消息,也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聽過,就是支那玉門發現一個儲量至少有500萬噸的油田,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一身西裝的近衛文磨,拿起桌上一份報紙,正是國民黨方面發行的一份報紙,沒想到都已經傳到了日本首相的手中。只見報紙封面一張大大的黑白圖片,上面是是一個正在發生井噴的油田,旁邊還有着幾個大字“玉門發現500萬噸大型油田”。

其實近衛文磨這一句問話純屬多餘,看看在座的內閣成員裡,都是軍人,連文相這個職務都是陸軍大將擔任,還是那種激進的大將。

“近衛君,這還用商量嗎?直接派兵去搶下來不就行了,這可是一個大油田,看着照片就不會假。而且支那西北發現石油,說明西北其他地區也可能有着石油存在,要是我們能控制這些地方,我們用擔心能源被美國控制了嗎?”

荒木貞夫也沒去考慮,直接就是開幹。

“咳咳,荒木君,你可能想起玉門的位置吧,玉門在支那蘭州省西部,距離皇軍在山西前線的距離有着1500公里,請問我們得拿多少軍隊去打敗支那八路軍並佔領1500公里之外的玉門。”

聽到荒木貞夫不經大腦的發言,近衛文磨也有點看不下去了,你是說大話不死人,也不考慮實不實際。

“1500公里是有點遠,但是皇軍若佔領這裡,我國的能源危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爲此皇軍付出點代價也不是不行。”荒木貞夫繼續說道。

“阪遠君,你是現任陸軍大臣,你說若是想要拿下玉門,皇軍得出動多少軍隊?”近衛文磨問着一旁的陸相板垣徵四郎中將。

“啓稟近衛君,若是我們想拿下玉門,勢必與八路軍發生極大的衝突,而現在在華北以及西北地區有着不下於40萬八路軍(保守數字,具體的日本也不知道)。八路軍的戰鬥力不容小覷,我是深深領教過得,若是想拿下玉門有兩個方法可供選擇。”

板垣徵四郎緩緩道來,顯然之前他也是爲此打過草稿的,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有計策。

“噢,阪遠君,你說說你的兩個方法,讓我們參考一下!”近衛文磨聽見阪遠有方法,便很好奇,先不說纔不採納,聽聽也無妨,而其他幾位內閣大臣也有點興趣,想聽聽這位陸相的高見是什麼。

“我的第一個方法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但是代價比較大。那就是出動十個師團至少15萬人的兵力,繞過中條山陣地,進攻從延安或者洛陽,後再取西安,沿着隴海線鐵路,一路西進。

不過這個計劃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隴海鐵路把西北的石油運送出來。

但是這個計劃,要突破很多國民黨軍隊以及中共的防禦,即便打下來,由於戰線太長,也不適合防守。

第二個方法就是換個方向,而且只需要五到六個師團足以一試,但是前提得需要大量戰車部隊的支援,因爲八路軍現在有着一支不弱的戰車部隊。

我的這個方法是以包頭爲基地,以五個師團加上一些戰車部隊,拿下綏西,在進攻寧夏,沿着黃河在寧夏中衛這邊直接進攻甘肅威武,然後拿下玉門。

這個方法所需的兵力不多,需要攻佔的大城市也少,損失也就小了不少,但是同樣也得面臨一個戰線太長的問題,還有因爲缺乏鐵路,運輸也是一個問題。

這就是我的兩個方法,請諸君賜教。”

板垣徵四郎就這麼在衆人的注視下,板垣徵四郎說完後,鞠了一個躬認真地說道。這兩個方法是他在自己家裡推演過幾次想出來的,也投入了他的不少心血。

“幾位將軍有什麼看法?你們都是陸軍出身,相信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吧!”

近衛文磨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問着其他幾人的看法。

“近衛君,我的看法其實就是別再擴大戰線了,現在我軍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地步。武漢會戰以後,我軍戰線拉得太長,物資補給以及對佔領區的防守問題已經愈發嚴重,若是再開闢新的戰線,我們的後勤會崩潰的。”

時任外相的宇恆一成並不同意這個再擴大戰線的方法。當然他不是那種和平主義者,只是因爲跟阪遠不和,所以故意唱反調,不過爲了不讓人誤會自己是公報私仇,便纔有了這麼一套說辭。

“宇恆君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在我看來若是阪遠君的方法的最終目標能實現,那對我們帝國也是有着很大的好處。不過對於兩個方法,我建議選擇第二個方法,那樣實施起來的壓力就要少了不少。”

荒木貞夫馬上跳出來反對,並支持阪遠的其中一個方法,若是拿下中國西北,陸軍就可以不用老受海軍的壓制,海軍方面也就不會說三道四了。

“你們再看看這個!這是帝國情報損失了幾個情報員得到的情報,或許你們會很感興趣。”

說着近衛文磨再次拿出來一份資料,上面有着中共在西北絕大多數工廠的大概情況以及一部分生產資料,若是李衛國看見了這份資料,肯定很震驚。這些工廠的存在肯定不可能都瞞住日本間諜,但是那些生產的數據資料,就說明,西北內部有鬼子的間諜存在,而且職位不低也不高。

另外幾個人很好奇的接過近衛文磨遞過來的資料,相互傳遞看了一下,無一例外的是,看完都很吃驚。

“什麼?支那共黨居然有着這麼多工廠?還有鋼產量居然達到了20萬噸(鋼產量不是鋼鐵產量)?”

“即便不能佔領這些工廠,也得毀了他們,不然對於皇軍在支那的統治威脅太大。”

一看完衆人立即炸鍋了,雖然這些工業產量對於日本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在八路軍手上會給日軍帶來多大的影響,他們也能想象。就連宇恆一成的態度都弱化了。

“既然諸位都沒意見,那我就批准了阪遠君的第二個方法,對中共西北採取攻勢,先準備一段時間,等來年應該就可以執行這個計劃了!”

近衛文磨滿意地說道。終於在這一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

就在幾天後,一則擴軍計劃提交到了近衛文磨的辦公桌上,這是一份關於成立兩個戰車師團的計劃,以及西北作戰計劃的詳細報告。有着首相的支持,這些都很快的通過了,然後日軍大本營也下下達了調整在華軍事力量部署,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加大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的力量。

而對於日軍圖謀西北的計劃,李衛國以及中共一衆高層都無法得知,這造成後面在日軍發起進攻時,八路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81章 長征(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36章 明貶實升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95章 東征(五)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68章 交易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330章 天津(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51章 後續(四)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67章 調動第249章 回蘭州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329章 天津(四)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87章 陝北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71章 崛起(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55章 相聚第12章 北伐開始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99章 漢中攻略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00章 東征(十)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31章 天津(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
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249章 回蘭州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81章 長征(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36章 明貶實升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95章 東征(五)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68章 交易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330章 天津(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51章 後續(四)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67章 調動第249章 回蘭州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329章 天津(四)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87章 陝北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71章 崛起(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55章 相聚第12章 北伐開始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99章 漢中攻略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00章 東征(十)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31章 天津(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