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

看見眼前幾個穿着破爛軍裝的士兵,雖然軍裝破爛,但是範永明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國民黨的軍裝。這身軍裝他曾經也穿過,自然很熟悉。

範永明是南洋縱隊獨立五師的一個團長,今年才25歲,十分的年輕。不過他也是參軍許久了,33年的他,當時他才16歲就報名參加了湘鄂黔的紅軍隊伍,現在入伍也已經九年了。他是39年來的南洋,之前是八路軍的一名副營長,抗大學習後就調到了南洋縱隊。

南洋縱隊的編制除了四個主力師,其他的部隊沒有旅的編制,都是師直接轄團,一個團多的有近兩千人,少的只有七八百人。而他的這個團,有着一千來人,剛好是一個標準的團。

範永明也沒想到在異國他鄉能遇到中國軍隊,雖然是國民黨軍隊,但他知道這應該是遠征軍的人,不然不會出現在這個破地方。

“你們怎麼知道我們的身份?”聽見範永明一進來就認出自己等人的身份,羅文慶一臉疑惑。

“哈哈,這有什麼稀奇的,我去過中國!”範永明打着哈哈道。

我不是去過中國,而是在中國活了二十幾年,之前還是紅軍,要是認不出來之前敵人的軍裝,那還得了。當然這只是他心裡的想法,他並不會說出來,畢竟他們現在的身份是南洋華人,免得引起國民黨方面的猜忌。

“原來如此!鄙人羅文慶,是中國國民革命軍五軍200師的一箇中校參謀,多謝此次你們解救我們!”聽到對方的解釋,羅文慶就放心了,轉而開始感謝起對方,畢竟他們的命就是對方救得。

“不用客氣,都是一家人,這裡並不安全,我們還是撤退吧!”範永明笑着說道。

於是乎範永明就帶着這些人撤離了這個是非之地,免得日軍大部隊過來,他這點人只能收拾一下落單的。日軍要是超過一箇中隊,他們就無法對付了,誰叫武器太差勁,加上日軍出現又有緬甸獨立軍的雜碎帶路,他們的地理優勢也沒了。

出了屋子,羅文慶幾個人這纔看清楚這個所謂的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部隊。這些人一個個都曬得黝黑黝黑的,身穿一身綠色軍裝,雖然不是全部都穿着統一的軍裝,但是大部分是這麼穿的。此時的他們正在打掃戰場,從日本人和緬甸人手上尋找有用的東西,槍支彈藥則是他們的首選。

他們手上拿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什麼美國的、英國的,還有法國的,現在還多了一個日式的,十分的雜亂,有些人還拿着弓箭、大刀。不過這些人的身體素質都很好,在這個叢林裡非常的熟悉,就像在自己的家活動似的,不像羅文慶等人在這個叢林裡都快轉暈了。

這支在他們看起來武器裝備很垃圾的部隊,也有一些讓羅文慶等人尊敬的地方。他們對華人都很友善,部隊的士氣也很好,十分的樂觀。羅文慶聽了他們的談話,發現基本用的是漢語,只是口音有差別,只有少數人用的緬甸語。

知道羅文慶等人還有一些戰友死在路上,所以範永明也算是好人做到底,帶着羅文慶等人把那些死去的戰友遺體找到。對於這些死去的戰友,羅文慶心裡也是感慨萬分,不過他不想讓戰友埋骨他鄉,就給火化了,把骨灰收了起來,他要把他們帶回中國。

。。。。。。

他念他翁山脈北段的一個叫達昆的小鄉鎮裡,範永明的部隊現在已經回到了這裡。他念他翁山脈位於泰緬邊界,也是兩國之間一道天然的分界線,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

這裡是熱帶雨林氣候,加上山高林密,居住環境惡劣,人煙比較少。而進攻緬甸的日軍,就是從泰國境內徒步翻越了他念他翁山脈,出現在毛淡棉的附近,造成了英緬軍的潰敗。

達昆位於他念他翁山脈北部,地形雖然也是山地,但是相對好了不少,而且這裡緊挨泰國,也就成了範永明這支部隊的一個根據地之一。

由於之前不想讓英國殖民政府發現,獨立五師的部隊都是在泰緬邊界活動,沒有深入西邊的富饒地區。但是隨着日軍的侵入,獨立五師也開始在藉着日本人的東風,開始向西挺進了,以求擴大根據地。

現在的日本人就跟抗戰之處的華北一樣,只顧進攻英緬軍以及緬甸的重要城市,對於其他地方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關注。進入緬甸的日軍有四個師團,但是這裡英軍在抵抗,中國遠征軍也入緬了,所以註定日本人後面的主要敵人是中英聯軍,根本無法顧及在鄉村地區活躍的反日遊擊隊。

日本想的是靠昂山的緬甸獨立軍來對付這些游擊隊,但是緬甸獨立軍那是什麼雜牌軍隊。要是對付的只是緬共自己建立的武裝,那倒沒什麼,但是面對的是南洋縱隊領導的反日部隊,還有着林標這個傢伙在,緬甸獨立軍註定是笑話。

“範團長,我們幾人都還有任務在,實在無法久留!請問您能帶人護送我們去仰光嗎?”鎮裡的一處房屋內,羅文慶請求着範永明。

此時幾人身上的還是穿着那身破爛軍裝,但是他們的傷口都被範永明的醫護兵給包紮了,經過一天多的休息,人的精神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就打算回去覆命。

“仰光估計你們是去不了了,日本人的兩個師團在仰光登陸,仰光、勃固一帶,現在正發生着戰鬥呢。不過你們的遠征軍,特別是你們幾人所在的200師,倒是在你們的戴師長率領下前往東籲(也就是同古,也叫東瓜),聽說是接替英軍駐守那裡。

我會讓一個班的士兵護送你們去東籲,或許你們能碰到你們的部隊。”範永明認真地說道。

“那就多謝了!”羅文慶感謝道,但眼裡也帶有一絲疑惑,不過卻沒有說出來。

“李小姐,我們將會去匯合我們的部隊,你們不是要回國嗎?我們可以順便把你們帶回去!”

十幾分鍾後,羅文慶找到李雨萱等人,跟她們說明自己等人將要出發的事情。

“羅長官,實在不好意思,現在我跟我朋友不打算回國了,那裡太過遙遠。範長官已經答應我們會把我們護送到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核心根據地去,那裡有很多我們的華人。”李雨萱面露難色地說道。

“核心根據地?這裡不就是他們的根據地嗎?”羅文慶看着這個小鎮,不禁疑惑道。

“羅長官,這裡只是他們的一個棲息地,在泰國北部地區,南洋華人統一戰線已經打下了一片很大的領土,哪裡有上百萬的華人,那裡纔是他們的核心區域。

不過很快,我們應該能見面的,我會加入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部隊,他們也會在緬泰地區打日本人。”李雨萱認真地說道。

“好吧,那你多保重!”見對方態度堅決,羅文慶雖然有點失望,不過還是尊重對方的選擇。

李雨萱只是衆多華人的一個代表,南洋華人有着四個不同的去路。要麼回國,這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畢竟他們認爲中國纔是他們的家,其他的去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也有去婆羅洲的,當然還有哪都不去就留在之前生活的地方的。

“羅參謀,這個南洋華人統一戰線很不簡單啊,居然吸收了這麼多南洋華人。剛纔聽那個羅團長的意思,他們好像對英軍以及我們的部署情況很瞭解,能力不小啊。”離開李雨萱等人暫住的地方後,旁邊一個國民黨軍官說道。

“這個我也有點懷疑,不過想來對方應該是在英緬軍裡面有人,我們部隊那裡肯定不會泄露這種情報的。”羅文慶猜測道。

其實他還沒有說,他發現這個範團長的部隊跟中共好像有聯繫。先不說對方以及下面的一些軍官對他們國民黨這個身份的驚訝,有些人還帶着仇恨的眼光。其他的方面,例如像這支部隊的之前的相互稱呼都是同志等gcd專用的,還有其它的一些方面。

雖然不確定這支部隊跟中共有沒有聯繫,他並沒有把自己的疑惑說出來,畢竟對方救了他們的命,他也不想多生什麼事。

很快羅文慶一行人就離開了達昆。他不知道的是,他們跟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部隊並不會就此斷絕聯繫,在之後的時間裡,他再一次被這個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部隊給救了。

在羅文慶走了之後,範永明也讓一部分士兵把李雨萱衆人送往清盛當地,那裡更加的安全。

隨着日軍不斷的進攻緬甸,中國遠征軍也在快速的南下,他們將用自己的生命捍衛祖國的生命交通線,並譜寫了非常悲壯慘烈的而又無比崇高的一曲。

щшш• тт kΛn• ¢Ο 。。。。。。

此時由侯馬通往高平的道路上,一個長長的隊伍正在道路上行駛。在道路兩邊,有着很多的百姓看稀奇,不過當他們看着這個隊伍中間那一個個持槍的八路軍士兵,也都很識趣的沒有太過靠近。

這支隊伍之所以稀奇,不是因爲其他,而是因爲它是由300多輛卡車組成的運輸隊伍。隊伍中間有不一些小汽車以及騎兵的存在,他們是護送這個運輸隊伍的士兵。

八路軍現在雖然有不少卡車,但是說給軍隊的輜重部隊換上卡車,先不說卡車數量夠不夠,就說這道路,也是個大問題。這支卡車隊伍隸屬於八路軍總裝備部,出現在這裡,是爲了高平以及長治八路軍運輸武器彈藥。

現在隨着晉東南跟晉西南的根據地合爲一塊,前線的部隊自然也要開始換裝了。

本來這條道路之前是通往晉城的,不過晉城被日軍佔領後,八路軍就在沁水這裡改道,修建了一條通往高平的道路。隨着八路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對於道路也就很看重了,無論是卡車還是馬車,都得需要好的道路。

修建公路,是一個暫時性的。八路軍的卡車產量本就不高,加上坦克還佔據了一部分產能,汽車運輸的成本高,運輸量也少。不過短時間也沒辦法,只能通過公路運輸來完成。除了卡車,現在來往山西南部的軍用的馬車都有幾千輛,用來彌補卡車數量的不足。

而且中共方面也在計劃在黃河上修建一座大橋,就在潼關跟風陵渡的這個位置,把隴海線鐵路跟同蒲線鐵路連起來。現在已經在開始測量了,相信很快方案就會拿出來,至於什麼時候能完工這就不好說了。

除了這裡,鐵道部門也在計劃從臨汾修建一條鐵路到長治,這樣就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成本,也能更多地給前線提供物資。所以現在整個山西的根據地都是在熱火朝天的幹事,修路的修路,恢復生產的恢復生產。

至於打仗的事,由於山西北部的八路軍在之前損失較大,南部的第一、第十一兩個縱隊沒有換裝,裝備差,戰鬥力也差點事,因此根本不適合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日本方面則是因爲之前華北的戰鬥損失不小,加上現在東南亞的戰鬥正在激烈的進行,物資供應都在優先供應南方軍,在華北也就暫時不打算髮起大型戰鬥。

不過雖然大的戰鬥沒有發生,但是小規模戰鬥卻是到處都是,而且雙方都在接下來爆發的大戰鬥做準備。

高平,許是友獨30師的部隊,隨着武器運送車隊的到達,獨30師終於開始換裝。

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27章 天津(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58章 西征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72章 崛起(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67章 調動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35章 天津(十)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50章 後續(三)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74章 崛起(五)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192章 東征(二)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231章 天津(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31章 班底
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27章 天津(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58章 西征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72章 崛起(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367章 調動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35章 天津(十)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41章 在襄陽(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450章 後續(三)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74章 崛起(五)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192章 東征(二)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231章 天津(六)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31章 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