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會師

“他劉湘幹什麼吃的?兩股共匪從他的防區渡過長江,他卻一點消息都不知道!”

南京總統府,老蔣直接摔碎了桌上的一個杯子,非常生氣的罵道,旁邊的人都不敢吱聲。

就在昨晚,紅二方面軍從萬縣渡過了長江,而再前一天中央紅軍也渡過了長江,這能讓老蔣高興的起來嗎?

“委員長,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佈置軍隊圍剿共匪,不能讓他們在西北坐大。現在川軍明顯對於剿共不積極,他們只是想着保住地盤、保住軍隊,根本不想跟共匪交戰。”

此時也就何應欽敢跟老蔣這麼說了,其他人都不敢去觸這個黴頭。

“敬之,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現在看來是三股共匪在西北匯合是成必然了,我們得想辦法遏制住這股共匪!”

何應欽畢竟是國民黨裡面的二號人物,資歷老,經驗豐富,能力在那擺着。

“委員長,這個事好辦。雖然現在西北,共匪已經坐大,但是西北貧瘠,我們只需封鎖他們,再派軍隊圍剿即可。

現在南方的共匪已經不成氣候,張學良的東北軍我覺得就可以調到陝西,讓他和楊虎城十七路軍一起去圍剿西北共匪。他兩人的軍隊加起來也有20多萬,我們再安排山西的閻錫山、川軍、還有我們的中央軍從旁邊再牽制共匪。

我們先消耗掉其他雜牌的部隊,讓他們跟共匪去拼個你死我和,我們則專心經營西南,有可能到來的日寇大舉侵華做準備。”

何應欽不愧是老蔣的副手,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老蔣也覺得他的說的挺不錯,“敬之,就按你說的辦,讓張學良主任西北剿總副司令代行總司令的職權,協同楊虎城這個西安綏靖公署主任以及十七路軍總指揮一起負責圍剿西北共匪。

除此之外,調任胡宗南部至襄陽,負責指揮周圍的部隊圍剿十堰附近的共匪;川軍那邊,由劉湘負責。”

“好的,委員長!”

。。。。。

此時四川這邊,賀隆的紅二方面軍已經從萬縣出發,經開江縣到達了達縣。與此同時,廣安、南充等紅四軍團的主力也撤回了自己的根據地,當然,那十萬大洋肯定得跟劉湘留下了。這十萬既是賠罪的也是買路錢。

“劉主席,我就告辭了,希望以後還有合作機會!”

重慶,喬裝打扮的李振華正準備離開重慶,回到根據地。

“李副軍團長你慢走!借你吉言,有機會多多合作!那這就派人送你你!”得知紅軍真的只是借道,廣安等地的紅軍也撤退了,那十萬大洋也收到了,劉湘那一顆懸着的心也徹底放下了。

“謝謝劉主席的好意,你的人太明顯,這個時候還是低調點好!告辭!”

“慢走!”

看着遠去的李振華,劉湘覺得是一匹狼離開了他的羊圈,再讓他待下去,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事呢。

“主席,我們現在怎麼辦?需不需要把他的行蹤給透露出去?”旁邊的唐式遵試探的問道。

“不用,做人得誠信,人家紅軍都能講信用,我們不能言而無信。紅軍說得對,現在應該槍口一致對外,還打什麼內戰。不過你派人留意一下重慶、成都等地的學校,這種場合,gcd不會放過這些機會,肯定會鼓搗那些學生起來鬧事。”

對於gcd人那一套,劉湘不是不清楚,可是又不可能讓他真的對學生下手吧,這他還真下不了手。在他看來,這些學生也是,不知道好好學習,就知道出來遊行,搞得學習沒學好,又讓他們這些爲政一方的感到很是爲難。

“好的主席,那要是真出現,我們怎麼處理?”

“以勸爲主,都是一羣愛國的學生,我們不能下死手!”劉湘無奈的說道,誰讓他下不了狠心呢。

“好的主席,我明白了!”

。。。。。。

此時,達縣縣城城門口,一條大大地橫幅懸掛在城樓處,上面寫着‘熱烈歡迎紅二方面軍的同志!’。

城門口,上萬紅四軍團的士兵在那裡列隊等候,而看着這些紅軍這麼大的場面,城裡的百姓也挺好奇。

“你們說這是怎麼回事呀?搞得像大過年似的,還掛着那麼多橫幅,上面都寫得啥子喲?”達縣城裡的一個百姓看着紅軍的陣仗,非常的好奇,用着那濃濃的四川口音問着旁邊的人。

“誰知道寫的啥子,我又不認字!段秀才,你不是秀才嗎?你給我們說說這個紅軍說的啥呀?”

旁邊的一個男子,對着一個一身長衫戴着眼鏡的中年人說道,聽這意思,這個戴眼鏡的應該有文化,至於是不是真的秀才就不確定了。科舉早在30年前就取消了,以這個中年人的年紀,考個秀才也不是不可能。

“我看看啊!他們這是在歡迎他們的紅二方面軍呢,這股紅軍是南方的一股紅軍,現在來投奔咱們李總司令了!”

只見那個戴眼鏡的男子,扶了扶眼鏡架,一副胸有成竹的說道,看樣子這個段秀才還是對於實事有關注啊!

不過也能理解,根據地有自己的報紙,上面寫着一些關於紅軍以及國內的一些事,當然有一些內容是得避免的,不過內容倒是還比較豐富。主要價格也不貴,一般的識字以及那些沒有被抄家的鄉紳都喜歡買點報紙看看,也能瞭解一下根據地發生的事。

“真的假的喲?有一股紅軍來投奔我們李總司令?那我們豈不是更不用擔心川軍那些人來搶我們的土地了?”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他們的土地,誰給他們土地,他們就向着誰。

“真的,聽說這還是其中一股紅軍,還有咱們黨中央的中央紅軍。特別是中央一來,根據地就不是咱們現在這個李總司令當家了。”

這個段秀才便把自己知道的說了出來,別看gcd在根據地搞什麼土地改革,但是他這個秀才也沒收到多大影響。

在根據地的中學小學相繼建立之後,他們這些有文化的人都相繼被聘爲教師,負責教授學生們的知識,不過大多是語文等文科類的。畢竟這個時候的中國,學文科類的太多了,沒多少人肯安安心心搞科研之類的。

“這要是李總司令不再主事,咱們的日子會受影響嗎?”

“別操那麼多心,我們日子該怎麼過怎麼過!”

。。。。。。

在這些百姓在那議論的時候,城門口的紅軍開始安靜起來了,因爲遠處出現了大量的紅軍,而且衣服也跟根據地的有點不一樣,好幾種顏色。而且武器這些更沒法比,只能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賀總,前面的達縣就是我們根據地在川東最大的一座城市了,我們副軍團長李振華同志,已經在城門口等着我們呢!”

作爲策應紅二方面軍北上的第七軍軍長林標,正給一旁的賀隆、任弼時、周逸羣等人介紹着。這一路上,林標沒少給這幾位紅二方面軍的領導人講解根據地的情況,也給他們說了,到了根據地後,他們就會換新裝之類的。

聽到這些,賀隆等人那是欣喜萬分啊,他們的部隊在之前幾年沒少受川陝鄂根據地的資助,特別是武器這些。但畢竟他的根據地沒有自己的軍工體系,武器彈藥要不就是李衛國這邊資助,要不就是從國民黨那裡繳獲。

本來國民黨的部隊都是武器雜亂,所以就造成了整個紅二方面軍的武器比較混亂。

“李振華同志這是剛從重慶趕回來吧?”

周逸羣記得之前林標給他們說過,李振華這次去負責跟劉湘談判去了,得等他們這股紅軍撤離了劉湘的地盤之後才能離開,說白了就是變相的人質。

林標便笑着說道,“周政委,你說的沒錯,李振華同志剛剛趕回根據地,這一聽到我們這股部隊要到了,便親自出來迎接。”

“也真難爲振華同志了,這次我們能這麼順利渡過長江,還多虧了你們!”

在聽到李振華的事,賀隆也很感激,要是他們不幫助,就憑他的軍隊估計只能再繞個上千公里從雲南或者貴州那邊防守薄弱的地方渡過長江,那樣損失就大了。

“賀總這是客氣了,都一家人!我們這就到了,李副軍團長正在前面迎接我們呢!”

只見現在賀隆等人遠遠地可以看到那在城門口排着整齊隊列迎接他們的紅四軍團的部隊,那大大的橫幅,讓這些紅二方面軍的部隊覺得非常激動。

隔着大老遠,他們就能聽見那震天的鑼鼓聲,這麼熱情的接待,讓紅二方面的士兵,一個個都笑口常開。

看見紅二方面軍的部隊到了,城門口的李振華便主動迎了上來,“賀老總、周政委、任書記!歡迎歡迎!”

只見李振華來到賀隆等人面前,尊敬的敬着禮,並伸出手,跟幾人一一握手,並親切地問候着。

“振華同志,辛苦你了!”

賀隆緊緊地握着李振華的手,激動地說道。

“賀老總,我們先進城吧!你請!”李振華再跟紅二方面軍幾個方面軍一一問好後,便熱情的說道。

“振華同志,你也請!”

賀隆作爲在場最高職務的,理所當然的走在最前面,任弼實、周逸羣等人稍後一步,其次纔是李振華。

當然這兩個方面軍加起來都快十萬人,不可能全部都進城,紅二方面軍這邊,也就一些主要領導人進城了,其他的部隊就在城外安營紮寨。

當然紅二方面軍並不會在達縣待太久,這裡只是他們的一個休息的地方,他們在這裡休息幾天然後再繼續朝着甘肅出發。之前預定的三個方面軍在廣元,但考慮到會刺激到鄧錫侯,決定還是在隴南,反正這裡離着蘭州也不算遠了。

。。。。。

半個月後,三個方面軍會師的場面非常宏大,李衛國帶的一個騎兵旅來的,那數千匹戰馬直接讓兩個方面軍8萬多人,非常的羨慕嫉妒恨。

1935年6月25日,這一天,是三大方面軍會師的日子,看到到了新的根據地,很多中央紅軍的士兵都激動的哭了。雖然這一次因爲李衛國的插手,他們沒有過草地這些,但是突圍的前幾個月,他們可是損失慘重。

出發前11萬中央紅軍,到了隴南的時候,堪堪五萬,中間的磨難,其他人是不知道的,相當於還是走了一個兩萬五千裡的長征啊。

在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之後,紅一、紅二兩個方面軍的部隊都全軍北上了,出了兩個方面軍的直屬部隊以及機關外,其他的部隊都在定西駐紮,因爲面臨編制整編的問題。

剛剛會師的這一段時間非常的忙,中央機關的適應在大城市(蘭州)的辦公環境,這畢竟跟中央根據地相比好了不少,前期肯定會出不少問題,但是需要時間的磨合,這是必須的。

由於中央機關的損失也很大,很多優秀幹部都犧牲了,在中央入駐蘭州之後,機關的人事安排都得重新調整,這都涉及一個利益分配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權力分配。現在的情況不比歷史上紅四方面軍跟紅一方面軍會師的好多少,就是李衛國這羣領導人沒有自立的打算,也比較尊重中央。

但是中央肯定得照顧紅四方面軍的情況,現在紅一、紅二加起來還沒由紅四軍團的人多,這就很尷尬了。所以新的中央,必須給紅四很多席位,若是處理不好就是三個方面軍產生不和。

當然現在上層都會避免不和,所以就涉及權力層的妥協。當然李衛國的想法最大程度讓三個方面軍融合在一起,減少方面軍的歸屬感。

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66章 西征(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368章 交易第160章 西征(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7章 平叛(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94章 東征(四)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27章 天津(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67章 調動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章 汝城之戰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58章 西征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27章 天津(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章 平叛(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98章 援助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111章 夜襲第191章 東征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36章 明貶實升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98章 援助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194章 東征(四)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
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66章 西征(九)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368章 交易第160章 西征(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47章 平叛(二)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94章 東征(四)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27章 天津(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67章 調動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章 汝城之戰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97章 東征(七)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158章 西征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27章 天津(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章 平叛(三)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298章 援助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111章 夜襲第191章 東征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36章 明貶實升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98章 援助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194章 東征(四)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