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

重慶一個臨近市區的一個小鄉村裡,此地綠蔭環繞,環境很好,而且安靜,特別適合修身養性的居住。在小鄉村裡有着一個稍大的宅子,這個宅子有不少身穿便衣的男子看守着,而村裡的百姓對此也沒什麼大驚小怪,因爲他們都習慣了。

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不是別人,正是之前被八路軍以通敵罪給擒獲的閻錫山。雖然後面閻錫山被迫移交給了重慶中央政府,不過礙於閻錫山的名頭差不多快臭了,老蔣也不敢公開爲其脫責,最後判的是監禁。

不過閻錫山畢竟是同盟會和國民黨的元老以及實力派,在國民黨內部的影響力還是十分巨大的,有着這些人的求情,閻錫山的囚禁生活並不難過,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當然失去自由是給中共以及廣大民主人士看的,畢竟跟日本人勾結的證據確鑿,若是還能自由活動,老蔣豈不是自己找不痛快。

今天一大早,就有兩輛黑色的福特小轎車駛入了這個小鄉村。看見有着稀有的轎車出現,村裡的百姓也都十分高興,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盯着兩輛小轎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不過他們有點怕車上下來的的人,只能遠遠的看着,卻是不能走到面前觸摸等。

兩個車上下來的都是一個年齡在50多歲的男子,周圍的其他人基本都2、30歲,而且態度都很恭敬,顯然都是這兩個50多歲男子的隨從。

這兩個男子雖然年齡都在五十多歲,但是身上的氣質卻大不一樣。一個人穿着軍裝,而且軍銜還是個上將軍銜,肩上兩邊各有三顆星,應該是個二級上將。因爲是軍人,所以人看起來就很正派,而且顯年輕,身上也有着一股氣勢,那是久居上位者纔有的。

另外一個人年齡稍微大點,穿的是一套中國傳統的白色長衫,跟軍裝男子的軍人作風不同,這個長衫男子則是一股儒雅氣息。

這二人既然是來看閻錫山的,自然也不是常人,他們就是重慶政府的軍令部長、二級上將徐永昌,以及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趙丕廉。這二人都是晉綏軍老人,這次徵得老蔣的同意,纔來看望閻錫山這個老上司。

因爲徐永昌是國民黨軍委會四大巨頭之一,又是二級上將,所以門口的中統便衣確認了身份之後就直接放行了,並沒有刁難。雖然軍統、中統很牛逼,但是也不會傻到得罪一個軍令部長,徐永昌畢竟是老蔣這個委員長比較信任的一個人。陳立夫、戴笠等人這點道理還是知道的。

很快,二人就見到了許久沒見的閻錫山,兩人的眼神裡也是充滿了感嘆。

“百川,我和芷青(趙丕廉的字)來看你了!”見着有點變樣的閻錫山,徐永昌嘴巴抿了抿,很多話想說,不過最終只說出了這句。

此時的閻錫山早已不是那個手握大權的一方諸侯了,雖然老蔣沒有虐待他,也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但是失去了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也是他引以爲傲的資本,閻錫山自己都開始頹廢了。

心情不好,自然影響食慾等。現在的閻錫山哪像一個上位者,活脫脫一個山西土財主的模樣,而且面容也消瘦不少,身上的意氣風發也都沒了。

“次宸、芷青,你們二人能來看我,我心裡已經心滿意足了!我現在是一個階下囚,整天在這個不大的小鄉村裡待着,一天也沒有個能聊天的人,你們二人來了正好陪我說說話。”閻錫山臉上十分的開心,不知道是因爲有人陪他聊天而開心,還是因爲兩個老部下兼搭檔的到來而開心。

別閻錫山有着人伺候和照顧,但大多人都不是他的熟人。那些中統的特務人員也不可能跟他聊天,他無聊的時候只能看看書、看看報,甚至種種花等,以這些來打發時間。

至於閻錫山的家人,當初也一起被中共方面移送給了重慶中央政府,不過卻與閻錫山分開關押的。也說不上關押,畢竟禍不及家人,老蔣都給閻錫山減刑了,自然也不會去對婦孺動手。

不過爲了給外界看,閻錫山的妻兒等人在其他地方居住,就是由徐永昌這個昔日好友代爲照顧。

“看着百川你沒事就好,我們也擔心你會想不開,所以這才向委員長請示,前來看看你!”徐永昌擔心的說道。

“呵呵,次宸你多慮了,我要是想不開,早就想不開了,也不會現在突然想不開。成王敗寇,我這又不是第一次失勢了。

民國這個時代,有多少人一生起起落落,就拿段祺瑞、馮玉祥、吳佩孚這些人來說不也一樣。我只是沒想到自己也會這麼一天,不過現在這個平靜的小鄉村待着,倒也自在,沒有那麼多需要操心的事情而感到煩惱。”閻錫山故作開心的說道。

不過眼前的二人也都是跟隨閻錫山數十年的人了,怎麼看不出來對方的真實心態。閻錫山只是表面故作看開,但仍無法在兩位老友面前掩蓋其內心的失落,所以他笑着笑着就笑不下去了,應該是裝不下去了。

“百川,你這又是何必!我和次宸這次來看你,也是想給你透個風,現在委員長對於日漸強大的中共越來越不放心,所以有意啓用你,不過短時間內卻是不行。”趙丕廉認真地說道。

“真的?”聽到趙丕廉的話,閻錫山也壓制不住內心的渴望,便立馬站起來問道,他的真實想法,在這一刻很好的展現了。

閻錫山哪是那麼甘心失去一切的,之前是覺得沒有希望,他也就沒有表現出來。但現在突然有人告訴他有希望東山再起,而且還是他的老友告訴他,他的心一下就不平靜了。

“的確是,委員長現在的確有這個想法。不過即便委員長啓用你,也不會讓百川你重掌軍權,應該是民政方面,這個你得有點心理準備。”徐永昌知道的內幕顯然比趙丕廉多點,所以也沒瞞着閻錫山。

“民政就民政!只要能離開這個小鄉村,我都能接受!”閻錫山激動地說道。

“百川,你放心,這個事情,我們會想辦法儘量讓委員長先給你翻案,這樣你才能出任政府職務!”徐永昌認真地說道。

老蔣找有意啓用閻錫山,除了對中共不滿之外,還有就是看中閻錫山在民政方面的能力。閻錫山能以山西一省之地,撐起數十萬大軍,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根本辦不到。

所以老蔣就打算讓閻錫山在民政方面出任一個職務,幫助他把西南後方的民政整理好。閻錫山畢竟是他以前的敵人,肯定不會讓閻錫山重掌軍權。

隨後三人就在這裡聊了很多,畢竟好久不見,閻錫山又孤獨太久,所以幾人有着不少可以聊的事情。

由於老蔣有意施恩於閻錫山,就在徐永昌等人看望閻錫山沒幾天,閻錫山的家人也被老蔣送到了閻錫山身邊,這算是一個誠意。這也讓一些有心人看到了一些信號,意味着老蔣對於閻錫山有重新啓用的趨勢。

。。。。。。

湖南,第二次長沙會戰在雙方付出了一定代價後,再一次結束了。這次戰鬥雙方不少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日軍的兵力不足以及國民黨方面指揮混亂加上失誤不少。

這次戰鬥,日軍曾一度攻入了長沙,但是由於國民黨軍隊大量的援軍趕來,甚至有不少戰鬥力強的王牌部隊,日軍過長的戰線受到威脅。加上宜昌等地遭受到攻擊,日軍被迫撤出了長沙,退回了新牆河以北,打了一個多月上方又回到了戰前的態勢。

這次戰鬥,國民黨第九戰區說的是中方傷亡17000多人,日軍傷亡48000多人。日軍則是稱中方遺屍5.4萬具,被俘4300多人;日方傷5000來人,死亡1700餘人。

雙方都認爲自己打贏了,取得了勝利,對於數據也都是把自己這邊寫低點,把對方寫高點,但明顯雙方的數據太假。按第九戰區的數據來說,中日傷亡比例爲1:3,要是真有這麼牛,也不會數次丟失陣地,連長沙都被攻破;按日本人的數據來說,這傷亡加起來才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人數,日軍還撤出長沙幹嘛,都可以直接拿下湖南了。

中方傷亡肯定比日軍大,但從整體上來,中方還是勝利的一方。畢竟保住了長沙等地,也擋住了日軍地侵略,能讓日軍乖乖撤退,除了後方不穩,傷亡較大也是一個極大地原因。

對於取得這次重大勝利,重慶政府肯定是大肆宣傳,其中還有嘲諷八路軍在晉北的慘敗。

當然,若是論單場戰役,華北戰場即便是打的最激烈的大同也趕不上第二次長沙會戰的規模,誰叫國民黨方面投入的軍隊多呢。而八路軍這邊,除了山西、綏遠打的是陣地戰,其他的部隊都是在打游擊,那都是少則幾十人,多着幾千人的戰鬥,戰鬥的規模自然不是很激烈。

此時的華北戰場,大同城的戰鬥最爲激烈,近十萬日僞軍聚集在晉北地區,現在那裡打成了一鍋粥。總的來說日軍佔據着優勢,因爲目前都是日軍在進攻,八路軍由於之前的失誤,丟失了不少戰略要地,造成在局勢上非常的被動。

而且由於大量的日軍一式戰鬥機投入戰場,日本人基本上掌控了晉北的制空權,八路軍在包頭的歸綏以及東勝縣等地機場的飛機基本上都處於停飛狀態。

加上日軍的重炮旅團也到了大同,日軍對於大同隔個一兩天就發起一次大規模進攻,藉着火炮以及飛機的優勢,對大同展開了激烈的進攻。現在的大同城了很難看見一處完好的建築,都或多或少被炸燬,不少建築直接成了廢墟。

就連賀隆等人休息都是在地下室裡面,指揮部也早已搬到地下或者專門的防空洞裡去了。

戰鬥到了後面,那就是不斷的巷戰,這是日軍最不想看到的,可是八路軍就是不放棄抵抗,打算與日軍血戰到底。日軍在攻城的戰鬥損失還不是很大,因爲有火炮優勢,但是在後面的巷戰中,日軍的損失就突然加大。

而且日軍對於坦克的運用也出現很大的失誤,日軍的坦克本來就是薄皮大餡,一些輕型坦克,八路軍的大口徑機槍都能擊穿,更別說八路軍的火箭筒了。

本來八路軍的火箭筒射程並不遠,在陣地戰非常的吃虧。不過到了巷戰,火箭筒的優勢非常的明顯,射程正合適,又有很好的隱蔽性。所在巷戰一開始後,大同城中的兩百多具火箭筒了就成了日軍坦克的噩夢,很多時候還沒反應過來,一陣火光過後,就看見一輛坦克成了火球。

所以在巷戰開始後,日軍的傷亡極大,看着每天統計出來的傷亡數字,樋口季一郎等人那叫一個心疼。到了後面,日軍也學乖了,讓炮兵以及飛機往城裡發射燃燒彈,每一次進攻前都得把城裡燒一遍才進去。

但這個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由於數次進攻都未能拿下大同城,日軍中間也有不少時間,只是圍城,並不進攻,想把城裡的軍民圍死在這個廢墟里面。

不過大同被圍久了,問題也就出現了,那就是但要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同不像長治可以自產彈藥,一切彈藥都是靠之前的囤積在大同軍火庫的那些來支撐。一個月沒事,但是圍城快兩個月了就出現了彈藥開始緊缺的情況,特別是火箭筒等炮彈,前面用的太狠,後面沒炮彈了。

於是乎,一封需要彈藥補給的電報就發送了中央。

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新四軍首戰一更第98章 入川(四)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28章 天津(三)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95章 入川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14章 歸程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74章 崛起(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434章 交易第328章 天津(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48章 後續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67章 西征(十)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191章 東征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55章 相聚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2章 北伐開始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250章 回蘭州(二)
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新四軍首戰一更第98章 入川(四)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28章 天津(三)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95章 入川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14章 歸程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74章 崛起(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434章 交易第328章 天津(三)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48章 後續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64章 大撤退(四)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67章 西征(十)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191章 東征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55章 相聚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2章 北伐開始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250章 回蘭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