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

“主席,你猜的沒錯,正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個!”看見主席應該已經猜出來了,李衛國笑着說道,沒有之前的那一臉憤慨。

“衛國,若是真像你所說的,那我們即便跟蘇聯翻臉也沒什麼大問題。”主席大鬆一口氣,心裡的擔憂這纔沒了。

他不是真心想支持蘇聯立場,而是因爲需要顧慮不少東西,所以一直沒有表態,而是在一直思考。

“主席,衛國,你們打什麼啞謎啊,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們倒是說清楚啊,這是要把我們急死嗎?現在可都是火燒眉毛了。”一旁的聶榮真一臉疑惑的問道,其他衆人也在附和。

“這件事我沒衛國理解的透徹,你們還是讓他說吧!”主席這會心情也好了很多,便把問題扔給了李衛國,他則是拿着旁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

看見主席在那一副悠然自得的開始喝茶,李衛國也有點無語,只能把事情攬過來,便開口說道,“既然主席都這麼說了,我就給你們說說怎麼回事吧,其實這件事我曾經說過。

你們知道蘇聯和日本爲什麼要簽訂中立條約嗎?”

“不知道!這太遠了,我們也沒有去研究這個!”

看着衆人都沒有想到緣由,李衛國只能繼續說道,“蘇日之所以簽訂中立條約,因爲他們都在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多招惹一個敵人。

不過二人的敵人可不是一個國家。蘇聯面對的是德國,二日本面對的可能是英美等國。

得過現在佔領了大半個歐洲,非洲也去摻和了。他的下一個目標要麼英國,要麼蘇聯,因爲附近就這兩個還沒有處於戰事的,而且值得德國打的。

德國打英國也就只能玩玩空戰、潛艇戰,水面艦艇是德國的弱勢,加上其所謂的‘海獅計劃’失敗,這就註定了他無法登陸英國,那現在就剩下了蘇聯這個國家了。”

“衛國,你沒說錯吧,德國打蘇聯?我在蘇聯待過,蘇聯的軍事實力可是很強的,那麼強大的工業實力,包括那麼多軍隊,德國怎麼可能去打蘇聯?”聽見李衛國說到這,王稼祥便一臉不相信,甚至認爲李衛國異想天開。

“怎麼不可能,不然爲什麼蘇聯會與日軍簽訂中立條約,這就是爲了避免兩線作戰。對於蘇德之間爆發的戰爭,其實雙方都心知肚明瞭,所以蘇聯纔會跟日本簽訂這個條約。

別看蘇聯國家強大,但是前期真不見得會佔據優勢。之前的諾門坎戰鬥雖然蘇聯答應了,但也是慘勝,據東北抗聯的同志發回來的情報,蘇聯在武器方面損毀嚴重,他們甚至看見在空戰中,蘇聯飛機被大量擊落。

而且現在蘇聯顯然沒有準備好,加上之前所謂的大清洗可是清洗掉了蘇聯紅軍很多優秀的指揮官,新上任的這些將軍可不見得能力能達標。

你們可以想象,這兩個國家要是舉國之力對抗,會是什麼概念,他們可不是像我們跟日本國力懸殊,等他們打起來之後這場世界大戰那才叫好看。

還有日本爲什麼跟蘇聯籤中立條約?之前幾次挑釁蘇聯,那可不是玩的,而是真的對蘇聯有想法,不過被蘇聯教訓了幾次就放棄了,因爲他發現新的目標了。

那就是東南亞,現在東南亞就相當於無主之地。緬甸、馬來西亞等地的英國,國內都自顧不暇,哪有軍隊支援這裡;荷屬東印度的荷蘭,更是國家都被德國滅了,更好打了。

現在就看日本動不動美國,這纔是我們抗戰的一個關鍵。若是日本人找死動了美國,那我們中國戰場就輕鬆了;若日本人不動美國,我們抗戰打的就會吃力點。

現在你們都把眼光放遠點,未來我們是要建立新中國的,外蒙這些那都是屬於老祖宗給我們的遺產,即便現在拿不回來,但我們不能不承認吧,不然我們以後怎麼治理國家?”李衛國在那不斷地放着炮,除了主席外,另外幾人都被轟的暈頭轉向的。

“衛國,你這考慮的也太遠了吧?而且國民黨還有着數百萬軍隊,我們能打過?”惲代英不禁說道。

“代英,你這話就有點不自信了,也是,你現在好久不在軍隊待了,不瞭解也很正常。去年的皖南事變期間,我曾問過衛國,若是我們跟國民黨爆發內戰,他打算怎麼應付這局勢!

你們猜他怎麼回答我的?”一旁的主席聽了半天,終於忍不住開口道。

“怎麼回答的?”衆人好奇道。

“一個月內拿下重慶和成都,這是衛國原話!”主席笑着說道。

“什麼?衛國,你居然還有這魄力?”旁邊的任畢時忍不住問道。

“弼時,你這還不夠了解我啊!對付國民黨我還是很有信心的,更何況我們跟重慶之間除了隔了幾座山,其實並沒有多少軍隊防守。我們若是出動兩到三個縱隊裡面,翻過秦嶺、大巴山,就能進攻重慶,不過我們跟國民黨還沒到那個地步,這個事也就這麼算了。”

李衛國見主席把自己之前說過的豪言壯語拿出來,便笑着解釋道。

“主席,那現在你的意思也是在蘇日中立條約一事上,跟國民黨方面保持一致咯?”一旁的王稼祥顯然沒有其他幾人那麼高興,而是問着他們討論的核心問題。

“嗯,我覺得衛國說的沒錯,我現在得站在國家層面來考慮這件事,承認蘇日中日條約對我黨不利。我們的根基在國內,我們需要的是團結國內人的心,而不是去博得蘇聯的施捨。”主席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

“那蘇聯那邊若是中斷合作怎麼辦?”王稼祥忍不住追問道。

“現在不是差不多斷了嗎?再說我們只是對這個抗議,又沒具體幹啥,蘇聯在國內的聲譽因爲這件事本來就不好了,也不在乎多我們一個。”主席現在對於蘇聯的不滿也顯示露出來了。

“好的,那這就去起草一個聲明,表明我黨的看法吧!”王稼祥點頭道,也沒有在繼續辯解了。

“主席,我覺得還是把朱老總等人調回來吧,他們在蘇聯待着也不是個事,萬一後面蘇聯響起我們在這件事上的反對,對他們可以刁難就不好了。”在王家祥走後,李衛國突然提議道。

“這件事還是算了吧!蘇聯倒不至於如此小氣,而且現在我們也需要有能力擔起大任的一個人在蘇聯充當我們和蘇聯的傳話人,他留在蘇聯正好合適。”主席驚訝地看了一眼李衛國,猶豫一會兒就拒絕了。

不過主席不知道,他這一拒絕,後面朱老總等人的可不好過了。因爲後面隨着一些事情的發展,中共跟蘇聯的矛盾越來越大,雖然礙於正在跟德國大戰,沒空理會中共。但是作爲中共在蘇聯的代表,朱老總也承受了一些無妄之災,他的病本就沒有全好,後面因爲一些原因更是留下了很深的病根。

中共這邊,達成了協議後,很快就把聲明發表了出去。蘇日中日條約簽訂的第三天,中共發表聲明,稱:對於蘇聯與日本簽下的中日條約,表示遺憾。認爲這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是兩個大國密謀瓜分中國的領土的陰謀,爲了中蘇友誼,希望蘇聯能慎重考慮。

雖然中共的話比較委婉,但是也指出了蘇聯對中共的主權干涉問題,這對於中共來說可是很難得的。對於中共附和國民黨政府方面的聲明,國民黨則是有點失望,不過那些對中共表示好感的人士則鬆了一口氣,幸好沒有讓他們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之中。

不過蘇聯對於中共表示對《蘇日中立條約》的反對也表現了不滿,蘇聯駐西安的代表更是威脅這會損毀兩黨之間的關係,希望中共能跟蘇聯站在同一立場,一起武裝保衛蘇聯。

而中共對此則是沒有推翻自己之前的聲明,也向蘇聯方面說明了緣由,希望蘇聯能慎重考慮。不過顯然自大的斯大林對於中共的違揹他的意願表示很不滿,更是加快了在西北地區的人員撤離,只保留了少量的聯絡人員,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謂瞬間跌落在冰點。

對此中共領導層只能說表示遺憾,大是大非上容不得他們在這件事上支持蘇聯。在之後,以主席以及李衛國爲首的高層,開始對中央黨校爲主的親蘇派活動場所進行整風運動,王明更是被點名批評。

因爲以王明爲首的親蘇派在此期間大肆指責中央的決策有問題,大有攪動局勢的趨勢。主席和李衛國肯定不過錯過這次機會,先是整風運動,然後對於那些冥頑不化的直接發配到不重要的崗位去,中共裡面就迎來了一次權力洗牌,親蘇派實力瞬間下降至低點,再也無法翻出波浪。

對於中共的做法,共產國際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不過他們不久就緩和了態度,因爲李衛國之前大膽預料的那件事終於發生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出動大量的坦克、飛機、大炮,掩護550萬大軍發起對蘇聯的進攻。

這個消息傳出來,那震驚程度讓很多人都傻眼了。

。。。。。。

“衛國,沒想到真被你說中了!550萬大軍,拿過來都能把我們中國滅了吧?”看着眼前剛剛得到的消息,主席雖然因爲李衛國的預測,知道了兩國之間會爆發戰爭,但是這規模還是讓他難以置信。

現在中國戰場的日軍都還沒200萬呢,就已經拿下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德軍出動550萬軍隊打蘇聯,讓他的頭腦也有點轉不過彎兒來,德軍的戰鬥力都知道可比日本人強,要是被進攻的國家換作中國,他難以想象中國會堅持多久。

“當然,若日軍出動550萬軍隊,我們估計還真守不住。不過日軍可沒那麼多人,武器也差了不止丁點半點的,所以我們得慶幸日軍的實力沒有德國那麼強。”李衛國在得知事情發生的時候,還是忍不住驚訝。

550萬軍隊啊,中國軍隊,即便把國共雙方的加起來都還沒這麼多,那麼多人出動的場面,他腦袋裡實在無法想象。

“不過德國出動550萬,相信蘇聯的日子不好過了吧,之前隔三差五的來指責我們,今天居然緩和了態度了。”主席現在心裡的擔憂纔是徹底放下了。

蘇聯現在跟德國幹起來了,雖然斷了對他們的援助,但是現在的中共也不需要藉着蘇聯的援助而活了。而且因爲蘇聯暫時無暇東顧,也就會放棄對中共施加壓力,這正是中共擺脫蘇聯的最好時機。

“他現在哪有功夫管我們,現在爆發的可是舉國之戰,誰不全力以赴,誰就會輸掉這場大戰,輸的一方註定是國土難保。

主席這個計劃,你看看,要是沒問題的話,我可就讓他們實施了。”李衛國把一份計劃書,遞給了主席,認真地說道。

蘇聯跟德國的大戰,跟中共沒啥關係,那叫神仙打架,凡人可插不上。由於李衛國的原因,之前的蘇聯援助計劃,早在去年就結束了,那些援助的東西也都送了過來,所以即便蘇德開戰,對他們影響也不大,本來他們就沒打算再跟蘇聯交易什麼了。

“消息確認了嗎?”主席看了一下計劃書,冷靜地問道。

“確認了,時間就是7月1號,雙方高層皆會參加,我們的部隊已經做好了準備了。”李衛國摩拳擦掌的說道,一臉的興奮。

“有一點注意,在行動前,沒有確認雙方高層都在之前,不能動手,否則這件事不好善後。”主席叮囑道。

“放心,我會吩咐下去的,此次行動之後,從此再無晉綏軍!”

第73章 崛起(四)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99章 東征(九)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39章 天津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9章 平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9章 武漢之戰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71章 崛起(二)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195章 東征(五)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14章 歸程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4章 升職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72章 崛起(三)第97章 入川(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
第73章 崛起(四)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99章 東征(九)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39章 天津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49章 平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9章 武漢之戰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71章 崛起(二)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195章 東征(五)第50章 起義前夕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14章 歸程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14章 升職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72章 崛起(三)第97章 入川(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