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委蛇

第454章 委蛇

於徵騎馬而行,神色鬱郁,之前的宜城之戰,他身爲“武衛校尉”,肩負護衛劉景的重任,結果面對劉備的突襲,他佈置的防線如同紙糊一般,輕易就被擊穿。

危急時刻,幸賴馬周勇毅沉着,安坐胡牀,穩定軍心,最終成功擊退劉備,否則一旦被劉備欺到劉景麾下,後果不堪設想。

劉景戰後並未降罪於他,但於徵卻深爲自責,認爲自己辜負了劉景的信任,就算時隔多年,重返襄陽,衣錦還鄉,也沒能平復內心的積鬱。

忽然,前方一陣騷動,於徵眉頭皺起,策馬前往查看。

“諸君息怒,小人非是無故阻攔,小人乃會市商賈,今日偶得一祥瑞,欲獻於貴人,還請諸君通稟一聲。”

於徵尚未來到近前,便聽到有人大聲說道。

“祥瑞?”於徵不禁心生好奇,驅馬上前,打量攔路之人,其年約三十餘歲,身着賈人服,手中提着一個碩大竹簍,不出意外,所謂的祥瑞就在竹簍之中。

於徵高據馬上,開口問道:“你欲獻何物?祥瑞之事可不能亂說,若你所獻之物,不是祥瑞,將軍怪罪下來,你可知道會有什麼後果?”

賈人見於徵乘騎駿馬,衣甲精美,眼睛不由一亮,道:“借小人八個膽子,也不敢矇騙將軍,小人要獻的是一條瑞蛇,君一看便知。”說罷,行至於徵面前,將竹簍稍稍打開一條縫隙,以便於徵查看。

於徵定睛一看,心下愕然,竹簍內的蛇是不是瑞蛇他不好判斷,但這絕對是一條異蛇。

只見其長不過二尺餘,通體黑紫,一看就有劇毒,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長有兩個頭,兩頭共用一個身體,簡直聞所未聞。

於徵不知此異蛇算不算祥瑞,這不是他能夠決定的,便帶着賈人去見劉景。

劉景坐在車中,聽完於徵稟報,一時間頗有些哭笑不得,祥瑞?他雖然兩世爲人,卻不信鬼神,祥瑞之說,就更不信了。

諸葛亮、龐統、王粲等人聽聞有人獻祥瑞,全都趕了過來。

王粲博聞強記,一見雙頭異蛇,立刻脫口而出道:“此乃委蛇也,又曰延維,《莊子》有云:‘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左右有首,紫衣而朱冠。其爲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

說到這,王粲向劉景深深一拜,又道:“恭喜將軍,委蛇不易見,見之者必霸天下。昔齊桓公遇委蛇,而伯天下。今將軍見委蛇,必可誅滅無道,一匡天下,興復社稷,成就霸業。”

王粲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諸葛亮、龐統等人自然要跟上步調,齊齊祝賀劉景,霸業可期。

見衆臣煞有其事的模樣,劉景不由嘿然,什麼委蛇,什麼見之者必霸天下,純屬無稽之談。

古人見識少,才以爲怪,他前世生活在信息時代,別說雙頭蛇,就是連體人也見過不少。

說白了,不過是妊娠時出現意外,孿生沒能完全分離,結果導致連體,被迫共用一具身體。

諸葛亮、龐統、王粲雖爲古人,卻是天下一等一的聰明人,他們心裡未必相信祥瑞,只是祥瑞有利於己,所以因利乘便罷了。

劉景對衆臣擺了擺手,道:“古來史書記載諸多祥瑞,多是不經之談,不足爲信。夫百姓富足而無瑞,不害爲堯、舜;百姓困苦而多瑞,不害爲桀、紂。”

劉景頓了頓,繼續說道:“如非要論祥瑞,在我看來,天公作美,年穀豐登,民有所食,纔是真正的祥瑞、嘉瑞。不然就算麟鳳五靈齊至,又有何益?”

所謂麟鳳五靈,即麒麟、鳳凰、龜、龍、白虎,此乃王者之祥瑞也,是最高級別的瑞兆。劉景以此表達對祥瑞的不屑。

劉景爲人重實務虛,王粲儘管與他結識多年,但之前多爲筆談,相處時日不多,還不太瞭解劉景的風格,此番拍馬屁直接拍到了馬腿上,令他倍感尷尬。

不過這是君臣合作初期,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王粲慢慢摸清劉景的秉性,雙方會越來越合拍。

劉景儘管不信祥瑞之說,但既然已經獻上門來,他倒不好一拒了之,賜其一金,以爲獎賞。

賈人臉上難掩失望之情,委蛇乃是他從獵者手中收來,僅花費千錢,轉手就獲利十餘倍,但這卻遠不及他的預期。

他哪裡想得到,如今坐擁整個荊州的劉景竟會如此吝嗇,僅僅只用一塊金餅就將他打發了。

劉景若是知道賈人心中所想,定會收回金餅,眼下他正缺錢用,委蛇在他眼裡可不值一金。

事實上委蛇的價值,可遠不止一金,劉景回到襄陽,不到半日工夫,其“道遇委蛇,必霸天下”的傳言,就傳得婦孺皆知,原本還有些暗流涌動的局勢,登時河清海晏,其穩定人心的功效,又豈是區區金錢所能衡量?

“委蛇……”午後,文聘橫渡沔水而來,才入襄陽,便聽說此傳言,心裡不禁疑道:“難道,劉景真是命世之人不成?”

文聘到來時,劉景正在便坐內,與諸葛亮、龐統、王粲等人整理徵辟名單,這份名單囊括了數十名南北才俊,北人由諸葛亮、王粲負責,南人由龐統、向朗負責,而名士長者則不宜假他人之手,劉景準備親自登門相請。

“好個文仲業,總算來了。”劉景迫不期待的起身相迎,雙方甫一見面,劉景便抱怨道:“我昨日便請劉仲玉寫信相招,以爲你上午就會到來,不意日落才至,讓我等得好生辛苦,不知仲業爲何姍姍來遲?你若再不到,我就要渡河去找你了。”

劉景這話看似抱怨,實則隱含質問,文聘面色不改,沉着應道:“聘蒙劉荊州恩遇,以爪牙之才,當方面之任,可聘卻未能替劉荊州守住基業。今荊州傾覆,聘茫然無所從,既愧對於劉荊州,亦無顏來見將軍。”

(本章完)

第220章 拍擊第65章 後續第101章 招撫第347章 鬱林第195章 韓廣第245章 巡視第407章 烽火第461章 守節第117章 清茶第204章 曲轅第172章 出兵第531章 放歸第518章 海昏第520章 厚禮第542章 出兵第425章 中箭第281章 面見第142章 計劃第34章 志向第514章 後事第330章 封拜第507章 占卜第493章 猝遇第390章 責備第263章 水戰(下)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505章 周鳳第452章 自白第523章 南下第312章 心意第232章 負傷第10章 劉伯嗣第326章 相遇第247章 病逝第82章 圍攻第539章 所求第264章 突襲第164章 動手第183章 吏治第320章 來投第108章 名望第104章 軍法第303章 復仇第470章 策論第540章 國士第418章 預備第181章 棄嬰第24章 郡府第352章 尊卑第190章 三窟第405章 防疫第111章 歸來第232章 負傷第424章 入陣第55章 鄧瑗第235章 軍市第383章 李嚴第110章 主簿第244章 生子第422章 出陣第333章第438章 勸降第466章 射策(上)第418章 預備第339章 出戰第336章 區景第48章 取字第439章 文聘第428章 突圍第321章 瀏陽第204章 曲轅第418章 預備第540章 國士第405章 防疫第191章 計議第5章 虎頭第100章 大船第123章 赴宴第515章 不忠第241章 蔣琬第79章 命案第286章 軍令第328章 許都第418章 預備第438章 勸降第138章 徵辟第160章 搶權第140章 二年第128章 甘寧第38章 諸葛玄第7章 劍術書法第141章 酃縣第537章 茂才第240章 說和第33章 示衆第52章 歸家第413章 潘濬第227章 火攻第286章 軍令第463章 三郡
第220章 拍擊第65章 後續第101章 招撫第347章 鬱林第195章 韓廣第245章 巡視第407章 烽火第461章 守節第117章 清茶第204章 曲轅第172章 出兵第531章 放歸第518章 海昏第520章 厚禮第542章 出兵第425章 中箭第281章 面見第142章 計劃第34章 志向第514章 後事第330章 封拜第507章 占卜第493章 猝遇第390章 責備第263章 水戰(下)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505章 周鳳第452章 自白第523章 南下第312章 心意第232章 負傷第10章 劉伯嗣第326章 相遇第247章 病逝第82章 圍攻第539章 所求第264章 突襲第164章 動手第183章 吏治第320章 來投第108章 名望第104章 軍法第303章 復仇第470章 策論第540章 國士第418章 預備第181章 棄嬰第24章 郡府第352章 尊卑第190章 三窟第405章 防疫第111章 歸來第232章 負傷第424章 入陣第55章 鄧瑗第235章 軍市第383章 李嚴第110章 主簿第244章 生子第422章 出陣第333章第438章 勸降第466章 射策(上)第418章 預備第339章 出戰第336章 區景第48章 取字第439章 文聘第428章 突圍第321章 瀏陽第204章 曲轅第418章 預備第540章 國士第405章 防疫第191章 計議第5章 虎頭第100章 大船第123章 赴宴第515章 不忠第241章 蔣琬第79章 命案第286章 軍令第328章 許都第418章 預備第438章 勸降第138章 徵辟第160章 搶權第140章 二年第128章 甘寧第38章 諸葛玄第7章 劍術書法第141章 酃縣第537章 茂才第240章 說和第33章 示衆第52章 歸家第413章 潘濬第227章 火攻第286章 軍令第463章 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