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軍法

第104章 軍法

軍營乃是軍事重地,沒有指令不得擅入,違禁者將會受到嚴懲。當年趙卬進入其父趙充國的營軍司馬中,便被下獄治罪。趙卬、趙充國雖爲父子,亦不得擅入軍營,由此可知軍法之森嚴。

有蔡升、馬周、劉修三位營中主將親自迎接,劉景自然可以暢通無阻,他踩着吱呀作響的木板越過一丈有餘寬的壕塹深坑,進入營地之中。

兩世爲人,他跟軍旅唯一沾點邊的可能就是軍訓了,行走在這座簡易的古代軍營中,劉景倍感新奇,左顧右盼,興趣盎然。

劉亮同樣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過去在家時便糾合童子作爲部曲,常以軍旅戰陣之事爲戲,違者以竹竿杖之,衆童子莫有敢違抗者。

這種行爲放在漢代,也算是有些“異才”,他也正是憑藉着這一點而被劉景看重,善加培養。

不過讓劉亮感到失望的是,眼前的軍營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放眼望去,一片塵土飛揚的景象,因爲時日尚淺,營舍才搭建了十幾二十間,主體以竹木爲主,顯然是就近取材。在營房周圍,密密麻麻分佈着數以百計的軍帳。

僅就整體氣勢而論,一點也沒有軍事重地的樣子,還不如劉氏塢壯觀呢。

不止如此,就是兵卒也讓他大失所望,他們身上穿着的衣服不管是樣式抑或顏色,都沒有做到統一。唯一還算過得去的,是他們頭上全都裹着赤幘,勉強有了兵卒的樣子。

其實這一點也是蔡升最不能容忍的地方,他個人素重顏面,喜好美服華冠,如今麾下卻穿得破破爛爛、雜亂無章,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關於兵卒的衣着問題,劉景已經着手解決了,他前幾天在臨湘市中購入了大量布匹,僱人製作成絳衣、行藤等,想必用不了多久,兵卒們就可以換上一身嶄新的行頭。

很快,劉景和劉亮就發現五六個被並排綁在樹樁上的士卒,劉景見他們渾身鮮血淋漓,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樣,心中大爲觸動,不禁扭頭問劉修、蔡升、馬周道:“他們這是犯了什麼罪?”

蔡升、馬週二人聞言面上皆露出不忍之色。

劉修神情嚴肅地回答道:“囂灌、夜行。”劉景不通軍事,劉修怕他聽不懂,又解釋道:“囂灌即喧譁,乃是軍中之大禁。”

劉景輕輕皺起眉頭,這到底是五六條鮮活的生命,僅僅因爲一點“小事”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心道:“自古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真是半點不假!”

劉修看了他一眼,彷彿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又道:“《尉繚子》有云:‘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孫子兵法》雲:‘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尤其立營初始,士卒昔日散漫慣了,必須施以嚴法,否則不足御衆。”

事實上劉修本身並不是一個喜歡用殘酷軍法御下的人,但是沒辦法,他是一個身有殘疾的人,如果不能在一開始就確立自己的威嚴,這個兵根本就沒法帶下去。因此,這幾名犯法的士卒只能自認倒黴,被劉修殺雞儆猴,用來震懾軍心。

“從兄說得有道理。”劉景點了點頭,也沒再多說什麼。劉修完全是依照軍法行事,並沒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

其實用嚴法也不是不行,但絕對不能一味嚴酷,恩威並施纔是正確的領兵之道。劉修熟讀兵法,亦曾官至司馬,這一點相信不用劉景說,他也應該清楚。

劉景走進營舍,毫不猶豫坐上主位,其他人亦紛紛就坐,劉修出言詢問道:“仲達,你要不要見見屯將?”

屯將掌管一屯人馬,正式名稱爲屯長,又名百人將,顧名思義,統領百人,如今營中共有十位屯將。

劉景想了想,還是搖頭拒絕了,他借劉修、蔡升、馬週三人之手,足以控制住全營人馬,沒必要太過於顯示自己的存在感,至少目前這個階段,他還是應該儘量以低調爲主。

劉修、蔡升將劉景的表現視爲對自己的信任,心中無不感慨,劉景對自己信任有加,士爲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劉景問劉修道:“從兄,如今是否已開始訓練士卒?”

劉修點頭道:“士卒從到此的第一天就開始訓練了,一般早上、午後各一個時辰,其餘時間則修築營壘。”

劉景聽得心裡一動,說道:“那我就留到午後,看看從兄兵練得如何了。”

劉修道:“士卒之前不是鄉野愚夫,便是浮浪輕俠,訓練多日,輔以嚴法,也才堪堪做到識別旗幟,隊列整齊,不喧譁,不躁動。”“辨旗幟”乃是古代士卒入伍後的第一課,士卒只有明白旗幟之別,才能“束之”。

目前營中士卒完成了第一課“辨旗幟”,正式開始第二階段“審金鼓”,這一步相對來說要複雜許多,首先在移動中如何保持陣型的完整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絕非三五日可以見到成效。

劉景卻感到十分滿意,笑道:“萬事開頭難,我相信以從兄之能,必定能夠練出一支精兵。”又轉頭對蔡升、馬周道:“宏超、子謹,你們有機會跟隨從兄身邊,觀其訓練士卒,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你們一定要用心學習。”

“諾。”

“要練出一支精兵,談何容易。”劉修說是這麼說,心裡卻是頗有自信,只要給他兩年時間,他一定可以練出一支精兵。

劉亮面對和父親年歲相差無幾的劉修,一開始還有幾分拘謹,可他終究還是按耐不住內心,向劉修請教起軍旅問題,有了第一次嘗試,接下來就簡單多了,他死皮賴臉纏上劉修,後者外出巡營時他也寸步不離。

劉修能看出劉景對劉亮的重視,他也認爲此子是同族中可堪造就之輩,對他的問題事無鉅細,一一進行回答。

(本章完)

第415章 龐統第517章 古樟第440章 匕見第150章 開戰第485章 誓師第184章 七夕第305章 內附第407章 烽火第348章 南下第270章 醫所第286章 軍令第430章 落幕第529章 詔書第238章 求援第490章 盡出第539章 所求第66章 徙邊第27章 皓月第472章 失策第531章 放歸第505章 周鳳第261章第51章 區雄第234章 耀功第108章 名望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18章 放歸第28章 暢談第200章 兵臨第57章 示好第447章 高義第261章第141章 酃縣第283章 洪水第223章 習珍第356章 請婚第124章 宴會第303章 復仇第87章 請醫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89章 太史慈第183章 吏治第376章 出征第440章 匕見第35章 馬周第108章 名望第282章 建言第424章 入陣第257章 爭執第71章 洗手第355章 立春第465章 出使第34章 志向第494章 戰臨第432章 獻計 (2)第138章 徵辟第189章 噩耗第36章 劉瑍第208章 斬殺第530章 仁義第398章 攻城(2)第190章 三窟第352章 尊卑第84章 魚梁洲第364章 使者第39章 自負第367章 跛馬第143章 縣丞第181章 棄嬰第314章 賢妻第179章 到來第180章 回鄉第8章 腫足第426章 拔箭第100章 大船第135章 歸來第348章 南下第342章 陷陣第172章 出兵第264章 突襲第85章 囚徒第377章 再孕第23章 赴任第174章 滅族第278章 射中第429章 逆轉第387章 夏口第377章 再孕第112章 擔憂第73章 送別第83章 預言第443章 韓暨第65章 後續第361章 巨樓第101章 招撫第251章 入主第357章 鄧芝第387章 夏口第507章 占卜第359章 八月
第415章 龐統第517章 古樟第440章 匕見第150章 開戰第485章 誓師第184章 七夕第305章 內附第407章 烽火第348章 南下第270章 醫所第286章 軍令第430章 落幕第529章 詔書第238章 求援第490章 盡出第539章 所求第66章 徙邊第27章 皓月第472章 失策第531章 放歸第505章 周鳳第261章第51章 區雄第234章 耀功第108章 名望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18章 放歸第28章 暢談第200章 兵臨第57章 示好第447章 高義第261章第141章 酃縣第283章 洪水第223章 習珍第356章 請婚第124章 宴會第303章 復仇第87章 請醫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89章 太史慈第183章 吏治第376章 出征第440章 匕見第35章 馬周第108章 名望第282章 建言第424章 入陣第257章 爭執第71章 洗手第355章 立春第465章 出使第34章 志向第494章 戰臨第432章 獻計 (2)第138章 徵辟第189章 噩耗第36章 劉瑍第208章 斬殺第530章 仁義第398章 攻城(2)第190章 三窟第352章 尊卑第84章 魚梁洲第364章 使者第39章 自負第367章 跛馬第143章 縣丞第181章 棄嬰第314章 賢妻第179章 到來第180章 回鄉第8章 腫足第426章 拔箭第100章 大船第135章 歸來第348章 南下第342章 陷陣第172章 出兵第264章 突襲第85章 囚徒第377章 再孕第23章 赴任第174章 滅族第278章 射中第429章 逆轉第387章 夏口第377章 再孕第112章 擔憂第73章 送別第83章 預言第443章 韓暨第65章 後續第361章 巨樓第101章 招撫第251章 入主第357章 鄧芝第387章 夏口第507章 占卜第359章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