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許願

第185章 許願

見妻子鄧瑗吩咐婢女阿姝爲自己煮茶解酒,劉景衝妻子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又見她手中和妹妹劉饒一樣,也拿着穿着五色絲線的金針,不由讚道:“少君,你可真是心靈手巧啊。”

鄧瑗有些難爲情,她與和熹皇后一樣,從小就對女工一類不感興趣,手藝只能算普普通通,在所有人當中,她穿針是最慢的,就連小丫鬟阿喜,都比她快。

作爲整日朝夕相伴的人,劉景自然瞭解自己妻子的女工水平如何,但這點小小“缺點”,放在鄧瑗身上,簡直是微不足道。

劉景目光旋即又落到諸婢手上,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以銅鐵作針,鄧瑗、劉饒二人,用的是金針,而諸婢,則皆持綵線銀針,豪奢程度,不禁讓人咋舌。

小丫鬟阿喜大着膽子問道:“主人,你看我們穿的如何?”

“不錯、不錯……”劉景亦不吝誇獎諸婢幾句。隨後問兩手空空的賴慈道:“嫂子爲何作壁上觀?”穿針乞巧的風俗,並不限於少女,就算年紀頗長的婦人也可參與。

賴慈眼眸明淨而又溫潤,搖頭道:“嫂子年紀大了,已經不適合做這樣的事了。”

劉景面色微醺,失笑道:“嫂子才二十五,正當風華正茂之時,哪裡大了?”

鄧瑗立於劉景身側,開口說道:“劉郎之言,我之前也對嫂子說過,奈何嫂子執意不肯。”

賴慈和聲說道:“我在一旁看你們穿針乞巧,就已經很開心了,又何必親自來做呢。”

這時繼母張氏出言道:“仲達,你今日沒少飲酒吧?別站在外面,快進來坐,喝些茶水醒酒。”

“諾。”劉景躬身應道。

很快婢女阿姝就煮好茶,劉景閒適的坐於坐榻上,一邊飲着茶水,一邊與家人閒話。

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待到夜色漸深,明月高懸,星光燦爛之時,劉景全家老小,皆走出堂室,登上後院的四方高樓。

此四方樓乃是昔日龔浮爲對外顯示富有而特意興建,高達數十尺,可容二三十人同時宴飲。

七夕節除了穿針乞巧外,還有拜星許願的習俗。

已故冀州名士崔寔在其著作《四民月令》中寫道:“七月七……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祈請於牽牛、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

據說,七夕這一天,夜空中或會出現奕奕正白之氣,如地河之波,輝輝有光耀五色,這時下拜乞願,最是靈驗,三年乃得。

劉景作爲一個現代人,自然不信這套,估計是碰上了某種天文現象。或者,乾脆就是古人浪漫情懷發作,故意編造的故事。

劉景不信,有人卻深信不疑,劉饒和阿喜、阿樂兩個小丫鬟,趴在四方樓的小窗邊,巴巴望着頭頂璀璨的星空,目不轉睛。

結果大家都已許願完畢,只有她三人仍在堅持,奈何直到月上中天,也沒有看到所謂的“奕奕正白之氣、輝輝五色光耀。”

“唉!又沒等到,我從有記憶以來,就盼着能有一日,見到夜空出現五色奇觀……”劉饒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清秀的小臉上寫滿了哀愁。眼看子時即將過半,七夕就要過去,劉饒、阿喜、阿樂最後不得不草草許願了事。

夜半時分,大家興致已盡,皆有些睏乏,七夕家宴自此結束,大家下樓各回寢室休息。

…………

劉景昨夜雖然睡得很晚,但次日天色尚未大亮,便準時醒來,趕到耒水渡口,送別單日磾。

由於單日磾及其手下皆爲荊蠻,爲了避免紛擾,特意選擇清早人少的時候出發。

劉景站在岸邊,緊緊拉着單日磾的手,說道:“翁叔,我希望你此次能夠如願復仇,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會讓文繡和子健在衡山停留數日,萬一事有不順,你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先暫時退回,再從長計議。”

單日磾深深一拜,心中千言萬語,皆化爲重重一聲“諾。”

兩人相識以來,他唯一爲劉景做的,便是曾拔刀相助,而劉景爲他做的,就太多太多了,他一直是受惠的一方,劉景待他之好,連他自己都覺得受之有愧。

是以,此行若是順利,一切都好,一旦敗了,就證明他不過是一個連家仇都報不了的無能之輩,辜負了劉景對他的厚望,還有何臉面繼續苟活於人世?

不成功,便成仁!

單日磾內心決絕的離開了。

劉景望着單日磾漸漸遠去的身影,他自問能幫的都已經幫了,接下來就靠單日磾自己了,這也算是對他的一個考驗。

劉景的前路,註定充滿荊棘,只有能夠爲他披荊斬棘的人,纔有資格跟隨他一起前行。

七月正值酷暑之時,劉景趁着酃縣這幾日天氣甚好,趕緊將家中書籍拿出晾曬。

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大可不必親自動手,不過漢代書籍何等珍貴,他不願假手於人。

七月,嚴肅的吏治整頓行動,依然還在繼續,並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有人按耐不住,或上書,或赤膊上陣,向劉景告狀。

劉景一概不理,任由嚴肅處理,他每日常往來於臨蒸鄉邑、慈幼居、兵營。

如今酃縣之兵,一共有八百人,編爲一營,交由褚方統領。

目前這支營兵裡面,已經沒有劉景的原從步、騎、棹卒,乃是以昔日酃縣之兵爲基礎,組建而成,基本都是酃縣本地人。

褚方練兵的方法主要以實戰爲主,士卒稍能理解旗鼓、軍令後,便不再窩于軍營,整日帶着他們出入酃縣,“洗足入船,上岸擊賊”,甚至一度沿蒸水殺入零陵郡,順耒水殺入桂陽郡。

本來這麼做是被嚴令禁止的,然而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交界的地方,歷來賊寇橫行,他們一遇到某郡官兵圍剿,便立刻遁入旁郡,而官兵受到制約,難以追擊,因此沒有辦法根除禍患。

褚方雖然破了規矩,可他清剿諸賊寇,取得了極大成果,零陵、桂陽二郡同樣受益匪淺,因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本章完)

第475章 妹夫第137章 洞房第1章 重生第444章 東曹掾第349章 璽書第435章 裴司第187章 袍鎧第414章 託孤第33章 示衆第125章 新野第148章 警鼓第204章 曲轅第133章 鄧芝第191章 計議第179章 到來第492章 名士第336章 區景第126章 六禮第460章 趙戩第308章 遺願第453章 攔路第314章 賢妻第149章 要求第50章 寶珠第343章 斬將第101章 招撫第468章 射策(下)第531章 放歸第246章 名字第445章 薦才第61章 鞭笞第113章 啓程第514章 後事第126章 六禮第246章 名字第318章 放歸第210章第545章 對策第152章 改名第471章 官爵第486章 主力第543章 刺孫第529章 詔書第83章 預言第377章 再孕第207章 合兵第71章 洗手第444章 東曹掾第489章 太史慈第161章 良法第446章 入城第352章 尊卑第540章 國士第496章 鐵壁第211章 計劃第380章 津鄉第350章 歸來第193章 耒陽第14章 市井第108章 名望第153章 龔氏第447章 高義第100章 大船第163章 解土第54章 鄧攸第492章 名士第478章 黃鐘第173章 南下第102章 劉修第67章 掌權第127章 襦鎧第438章 勸降第51章 區雄第192章 開戰第540章 國士第385章 夷陵第523章 南下第386章 面曹第316章 禁酒第18章 劉蟠第88章 臘月第307章 談判第490章 盡出第487章 盛匡第425章 中箭第437章 薨第486章 主力第495章 鐵樓第434章 伏擊第92章 先賢第197章 喜事第300章 召集第544章 葛周第42章 點評第183章 吏治第343章 斬將第114章 襄陽第203章 魄力第142章 計劃第259章 送禮
第475章 妹夫第137章 洞房第1章 重生第444章 東曹掾第349章 璽書第435章 裴司第187章 袍鎧第414章 託孤第33章 示衆第125章 新野第148章 警鼓第204章 曲轅第133章 鄧芝第191章 計議第179章 到來第492章 名士第336章 區景第126章 六禮第460章 趙戩第308章 遺願第453章 攔路第314章 賢妻第149章 要求第50章 寶珠第343章 斬將第101章 招撫第468章 射策(下)第531章 放歸第246章 名字第445章 薦才第61章 鞭笞第113章 啓程第514章 後事第126章 六禮第246章 名字第318章 放歸第210章第545章 對策第152章 改名第471章 官爵第486章 主力第543章 刺孫第529章 詔書第83章 預言第377章 再孕第207章 合兵第71章 洗手第444章 東曹掾第489章 太史慈第161章 良法第446章 入城第352章 尊卑第540章 國士第496章 鐵壁第211章 計劃第380章 津鄉第350章 歸來第193章 耒陽第14章 市井第108章 名望第153章 龔氏第447章 高義第100章 大船第163章 解土第54章 鄧攸第492章 名士第478章 黃鐘第173章 南下第102章 劉修第67章 掌權第127章 襦鎧第438章 勸降第51章 區雄第192章 開戰第540章 國士第385章 夷陵第523章 南下第386章 面曹第316章 禁酒第18章 劉蟠第88章 臘月第307章 談判第490章 盡出第487章 盛匡第425章 中箭第437章 薨第486章 主力第495章 鐵樓第434章 伏擊第92章 先賢第197章 喜事第300章 召集第544章 葛周第42章 點評第183章 吏治第343章 斬將第114章 襄陽第203章 魄力第142章 計劃第259章 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