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交談

第22章 交談

等到劉景讀完信,鄭當就提出了告退,劉景將他送出門,隨後去見繼母張氏和嫂子賴慈,告知她們自己即將於本月月底出仕郡府的消息。今日見過桓階,事情就算定下來了。

因爲之前透露過口風,她們已經有了一定心理準備,是以並未表現的太過驚訝。

“仲達,你走了,家裡的田地怎麼辦?”張氏急忙問道。這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這一點之前劉蟠已經向他做出保證,所以劉景不慌不忙道:“母親大人無需擔心,爲了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從兄劉元龍答應在我赴任之後,便令其家奴客接手家中農事。”

“那就好。”張氏一顆心頓時放回了肚裡,同時心裡不免生出一絲異樣。劉景被劉蟠看中,日後不說飛黃騰達,至少前程無憂,就如同當年其兄劉遠一樣,徹底脫離了她的掌控。

即使再怎麼不情願,張氏也不得不承認,她的兩個繼子都擁有過人的才能與德行。

真是令人嫉妒啊!

張氏隨後擔憂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兒子劉和,作爲母親,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是一個出色的人,可是他已經十一歲了,並沒有顯露過人的才能,只是中人之姿,等他再大一點,勢必要被拿來和兩位兄長比較……

劉和可不知母親正在爲自己的未來擔憂,苦着小臉說道:“阿兄,你不在家,我和阿離讀書遇到不解之處該怎麼辦?”

自從阿兄返家以來,他和妹妹學習進步很快,這都是拜阿兄悉心教導所賜。

劉饒點頭附和,打心眼裡不願讓劉景離開。

劉景摸了摸弟弟、妹妹的頭,說道:“阿若、阿離,別擔心,你們平日讀書,遇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就記下來,等我休沐歸來爲你們講解。”

劉和、劉饒不情不願地點頭。

嫂子賴慈一旁出言問道:“仲達,不知你將出任何職?”

劉景答道:“不出意外,當爲書佐。”

“書佐主要負責文書繕寫等事,你兄長當年就是從功曹書佐做起。仲達,你呢?你是去功曹還是門下?”

賴慈會有此問不奇怪,劉蟠身爲郡府五官掾,親自出面,自然會爲劉景謀一個好去處,郡府以門下和功曹發展前景最大。

劉景搖了搖頭道:“兩者都不是,我準備去市中任職。”

“啊!市井難道不是君子應該遠離的地方麼?!”賴慈美眸睜得很大,心道季叔的選擇可真是出人意料啊!不過她覺得季叔雖然年紀不大,卻素來心有計議,說不定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她也就沒多問。

“市井好、市井好……”劉和、劉饒一旁拍手稱好,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阿兄在市中任職,他們日後就有藉口去市井遊玩了。

“放着那麼多前途廣大的職位不選,卻選擇棲身市井,混跡於商賈之間,何其不智。”張氏對劉景的選擇不甚滿意,全然忘了她的祖輩亦是販布起家。

劉景含笑不語,他的這個選擇受到了太多人的質疑,正所謂蝨子多了不癢。

其實也不怪大家,自春秋以來,傳統觀念裡市井就一直是小人聚集、爭利的地方。另外,處決囚犯也在市中進行,市井被認爲是不潔之地。

前漢武帝之時,常山國的太子劉勃被指控“與女子載馳,環城過市”是失禮的行爲。

如今時過境遷,人們的想法漸漸發生了改變,“遊市”成爲官吏之間一種新的風尚,每到休沐日,官吏常常三五成羣結伴遊走市井,縱然一郡太守,亦乘車遊市,毫不避諱。

當然也僅限於此,願意在市中任職的人少之又少。

不過其他人的看法如何劉景並不在意,他只要認爲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夠了。

賴慈見房間忽然靜下來,忙轉移話題道:“書佐到底只是佐吏,俸祿微薄,然而仲達日後獨自居住吏舍,平日與同僚、朋友相處,囊中斷斷不可無錢。正好今日鄭監代表鄧氏奉上喪錢五金,使得家中寬裕不少,仲達赴任之時不妨帶些金錢傍身。”

出門在外,處處都要用錢,尤其身處官場,更是所費巨大,當年劉遠出仕時,爲了不讓夫君過得太辛苦,賴慈不得不變賣了一部分嫁妝。

劉景聞言大感意外,直呼鄧氏財大氣粗。

張氏這次倒是罕見的沒有推脫,承諾拿出一萬錢給劉景。

她是性格吝嗇不假,卻也是一個精明的人,絕不會幹賠本的買賣,劉景就如同昔日的劉遠一樣,一經出仕,立刻就會成爲家中的頂樑柱。今日拿出一萬錢,是爲了日後收穫更多。

春秋之義:“母以子貴。”繼母也是母。

“多謝母親大人。”劉景拜謝張氏,老老實實收下了這筆錢,除非他打算做個埋頭工作,不理外事的小吏,否則先期不靠家裡根本支撐不住。

已故幽州名士崔蹇在其所著的《政論》中稱一名掌管百里之地的縣長“一月之祿,得粟二十斛,錢二千。”

家中如果沒有奴僕,則需要每月花費一千錢僱傭一名客傭服侍起居,草料、膏肉五百,薪炭、鹽菜又五百,如此月錢已經用盡,以正常的收入根本就不夠供應冬夏衣服、四時祭祀、賓客斗酒的費用,更別提還要養活父母、妻妾、子女。

縣長作爲百里之宰都感覺生活拮据,連最低限度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不動歪腦筋增加額外收入,難道要家人餓肚子麼?

這也就是《漢書·景帝紀》詔書所言:“吏以貨賂爲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官吏的車馬衣服,全部出自於百姓,廉潔的官吏滿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就滿足了,貪婪的官吏還要讓家人跟着一起受惠。於是奸吏巧立名目,搜刮錢財,害政傷民,海內無不怨之。

不管怎麼說劉景心裡還是有些追求的,他在現代都堅持住了操守,回到古代更是不會打破原則。

可是書佐一月之俸不過米三斛餘、錢數百,只能說餬口有餘,其他的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繼母張氏拿出的這筆錢算是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嫂子賴慈又道:“仲達,‘質書救鄰’雖是仁義之舉,但嫂子覺得質書於市總歸有些不妥,如今家中不缺錢財,不若將書贖回來如何?”

張氏臉色登時變得有些難看,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多謝嫂子好意。然而當初是我執意要質書救人,這錢就應該由我自己想辦法還,豈有用家中之財解我之困的道理。”

劉景斷然否決了嫂子賴慈的提議。

此時距離他“質書救鄰”纔過去幾天時間而已,現在就將抵押的書籍贖回,人們會認爲他是作秀以博名望,到時候他苦心經營的好名聲必然會受到損害。

繼母張氏暗出一口氣,對賴慈道:“仲達既然有此志氣,我們就依他的意思吧。”

季叔執意不肯,賴慈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談完事情,劉景起身向張氏、賴慈告辭,回到寢室後,拿起鄧瑗的信又仔細讀了一遍,一時間感慨良多。

自己的這位未婚妻,不僅容貌美麗,更難得的是秀外慧中,能夠娶到這樣的妻子,絕對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鄧瑗在信中提到他出仕州郡之日,二人便可履行婚約,按理說劉景現在就可以向鄧氏提婚了。不過他還是決定等過一兩年再說,他如今的地位實在太低了,要娶鄧氏女郎,縱然是郡功曹、五官掾、督郵層次,也有些不足,最好是被舉爲郡孝廉、州茂才,成爲百里之宰,方不負鄧氏佳人之託。

當然,目前“便宜丈人”鄧攸的心意不明,首先要得到他的首肯才行。

(本章完)

第257章 爭執第350章 歸來第434章 伏擊第353章第413章 潘濬第305章 內附第311章 吐血第455章 投降第395章 悲涼第414章 託孤第234章 耀功第121章 王粲第125章 新野第299章 兵臨第515章 不忠第76章 新左史第240章 說和第386章 面曹第10章 劉伯嗣第221章 矢石第169章 奔襲第442章 破局第4章 賴慈第141章 酃縣第279章 連雨第193章 耒陽第77章 赤驥第147章 衡山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10章 中箭第108章 名望第256章 說客第286章 軍令第107章 轟動第170章 斬首第14章 市井第84章 魚梁洲第432章 獻計 (2)第33章 示衆第31章 蔡升第173章 南下第100章 大船第362章 臨衝第32章 求字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38章 徵辟第197章 喜事第310章 親近第285章 敗逃第330章 封拜第483章 定議第366章 歎服第454章 委蛇第395章 悲涼第306章 遣使第513章 斬當第118章 劉表第74章 變化第481章 團圓第480章 買馬第324章 膝席第299章 兵臨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67章 比箭第499章 縊殺第518章 海昏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60章 趙戩第100章 大船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74章 圍攻第4章 賴慈第525章 劉曄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305章 內附第211章 計劃第464章 上書第544章 葛周第455章 投降第138章 徵辟第500章 敗慈第170章 斬首第333章第353章第299章 兵臨第495章 鐵樓第21章 未婚妻第381章 江陵第498章 城破第499章 縊殺第387章 夏口第298章 歸來第184章 七夕第416章 暢談第508章 南昌第63章 突襲第378章 策反第378章 策反
第257章 爭執第350章 歸來第434章 伏擊第353章第413章 潘濬第305章 內附第311章 吐血第455章 投降第395章 悲涼第414章 託孤第234章 耀功第121章 王粲第125章 新野第299章 兵臨第515章 不忠第76章 新左史第240章 說和第386章 面曹第10章 劉伯嗣第221章 矢石第169章 奔襲第442章 破局第4章 賴慈第141章 酃縣第279章 連雨第193章 耒陽第77章 赤驥第147章 衡山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10章 中箭第108章 名望第256章 說客第286章 軍令第107章 轟動第170章 斬首第14章 市井第84章 魚梁洲第432章 獻計 (2)第33章 示衆第31章 蔡升第173章 南下第100章 大船第362章 臨衝第32章 求字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38章 徵辟第197章 喜事第310章 親近第285章 敗逃第330章 封拜第483章 定議第366章 歎服第454章 委蛇第395章 悲涼第306章 遣使第513章 斬當第118章 劉表第74章 變化第481章 團圓第480章 買馬第324章 膝席第299章 兵臨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67章 比箭第499章 縊殺第518章 海昏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60章 趙戩第100章 大船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74章 圍攻第4章 賴慈第525章 劉曄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305章 內附第211章 計劃第464章 上書第544章 葛周第455章 投降第138章 徵辟第500章 敗慈第170章 斬首第333章第353章第299章 兵臨第495章 鐵樓第21章 未婚妻第381章 江陵第498章 城破第499章 縊殺第387章 夏口第298章 歸來第184章 七夕第416章 暢談第508章 南昌第63章 突襲第378章 策反第378章 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