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跛馬

第367章 跛馬

“上自勞軍……至細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天子爲動,改容式車……成禮而去。”

讀到此處,馬周不禁掩卷而嘆道:“《孫子兵法》上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周亞夫治軍嚴肅,而天子按轡徐行。後七國之亂,周亞夫臨危受命,摧吳、楚之銳鋒,不數月即平叛亂,真乃國之大將軍也。”

“子謹在讀(史記)《周亞夫傳》嗎。”劉景走進帳中,笑問道。右司馬徐庶、參軍鄧芝等人緊隨其後。

“將軍……”馬周見劉景突然到來,立刻放下書,起身相迎。其行走之間,雖已儘量放緩步伐,但仍能看出腿腳不甚便利。

劉景每次見馬周,心中都忍不住大感惋惜,馬周是第一個投入他門下的人,猶早於蔡升,劉景視二人爲左膀右臂,寄予厚望。

蔡升此前隨劉宗征討武陵,陷陣屠城,生擒武陵太守劉叡,功積第一,被劉景拜爲武鋒中郎將,成爲繼劉宗、劉修、褚方、韓廣、王彊之後,劉景麾下第六位中郎將。馬周若是沒有受傷,現在差不多也是中郎將了。

馬周道:“居家養傷的這大半年來,我已將《左傳》《三史》全部讀完,近來重讀《史記》,正在看《周亞夫傳》。”

劉景微微頷首道:“漢之名將,論治軍之嚴,無過條侯。”

馬周亦以爲然,他現在身有殘疾,已無法衝鋒陷陣,斬將刈旗,周亞夫威重持刑,三軍用命,正是他日後學習效仿的對象。

劉景右臂攬着馬周的背,關心地問道:“子謹離開軍伍近一載,如今重新歸來,可還適應?”

馬週數日前傷愈復出,劉景亦兌現之前許下的承諾,讓其繼續帶領原來的千餘部曲營兵。

馬週迴道:“近些年來,我大半時間都是在軍中度過,這段時間久居家中,反而不太習慣,還是軍中更自在。”

不過因爲他成了跛子,軍中私下或有人呼其爲“跛馬”,馬周對此稱呼可謂是深惡痛絕。當然,這卻是沒必要和劉景說。

“那就好。”劉景點了點頭,隨後又問道:“對了,近日聽說你妻子有孕了?”

馬周聞言眼眉頓時變得柔和起來,輕輕點頭道:“是。”

劉景不由調侃道:“這麼看來,居家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不然你整日混跡于軍旅之中,何時才能誕下子嗣?”

馬周尷尬一笑,無言以對。

劉景此次並非專程來見馬周,乃是巡營至此,因此僅在馬周軍帳中待了片刻,便起身離去。

目前武陵新定,劉宗率領的一萬八千大軍仍留在武陵,震懾不軌,穩定局勢。巴丘、酃縣亦各有數千駐軍,眼下臨湘的兵力並不多,即便算上三千長沙郡兵,也只有萬餘人,十餘營。

甘寧營、魏延營、霍峻營……

劉景一一巡視,勸勉將士,撫慰軍心。

值得一提的是,劉景以甘寧破蔡瑁,斬蔡和功高,加上去年對戰交州軍,亦有陷敵破陣,搴旗斬將之功,拜爲振威中郎將,成爲其麾下第七位中郎將。

甘寧投奔劉景以來,南攻張津,北擊蔡瑁,兩戰皆立大功,拔爲中郎將,倒也勉強說得過去。只是甘寧的資歷卻是一個硬傷,加入僅一年就成爲中郎將,這在劉景軍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畢竟,隨劉景起於市井微末的劉亮、馬周、劉祝、單日磾、於徵等人,這些年來爲劉景征戰四方,打下整個荊南,建功無數,現在也只是都、校尉而已。甘寧一介奔臣,憑什麼後來居上,爬到他們的頭上?

劉景之所以無視資歷,破格提拔,一來是深知甘寧之能,其乃三國無雙猛將,當居爪牙之任。二來則是立其爲榜樣,用以告訴荊州衆降將,只要立功,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皆得重用。

劉景此舉不但使荊州衆降將安心,亦令猛將黃忠歸心。

黃忠效力劉表超過十年之久,期間登鋒履刃,善戰無前,屢立戰功,卻始終不受重用,時至今日,也只是一個尋常校尉。

當初甘寧蹉跎於南陽,比他更不得志,誰曾想投入劉景麾下,不過一年便成爲中郎將。

雙方對比,何其明顯。

“漢升……”劉景看着面前體軀魁梧,容貌雄毅的黃忠,上前熱情的挽住其手。

十八年後,步入老年的黃忠猶能一戰斬殺“虎步關右”的夏侯淵,而今四十餘歲,正值盛年的他,又該是何等的勇猛絕倫?

可笑劉表無識人之明,黃忠、甘寧,皆爲當世猛將,卻一個屈居將、校,一個投奔江東。

從這裡就能看出劉表同劉備的差距,在劉表手下,黃忠只是聽命於長沙太守的中郎將;在劉備手下,他卻是足以與關羽、張飛、馬超並列的四方將軍。

“將軍……”劉景每次見面,必挽其手,有如此待遇者,放眼整個荊南也不過寥寥數人,黃忠心中感動萬分。

當初若非劉景命人悉心救治,他早已死在自己人手中。養傷期間,劉景亦時常前來探望,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不久前他選擇歸順,劉景即日授兵,並讓他督高翔、霍峻、魏延三營兵。他黃忠一介系虜降臣,寸功未建,何德何能,讓劉景如此看重?

黃忠爲人敦壯樸實,不善言辭,心裡暗暗發誓,日後必爲劉景前驅,捨身蹈刃,破敵擒虜,死而後已,以報殊遇之恩。

劉景拉着黃忠的手入營巡視,他撥給黃忠的兵以南陽籍爲主,黃忠本就是南陽郡人,素有威名,加之性情敦厚,善待士衆,雖掌兵不久,卻已盡收軍心。

劉景見黃忠部軍營齊整,士卒被甲執兵,行動如一,不禁對黃忠帶兵之能讚賞有加。黃忠不愧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虎將,入軍中才數日,便有如此氣象,軍事才能着實令人側目。

(本章完)

第499章 縊殺第544章 葛周第351章 班底第217章 牀弩第309章 終抵第50章 寶珠第13章 張羨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03章 營壘第198章 招降第2章 劉亮第498章 城破第543章 刺孫第450章 官學第527章 有君第266章 兵臨第399章 攻城(3)第496章 鐵壁第538章 董和第332章 徐庶第93章 墓祭第242章 三爵第129章 雙戟第266章 兵臨第497章 來投第204章 曲轅第468章 射策(下)第207章 合兵第161章 良法第452章 自白第32章 求字第473章 迴歸第145章 離開第394章 夜襲第416章 暢談第285章 敗逃第315章 甘寧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9章 縊殺第439章 文聘第376章 出征第82章 圍攻第117章 清茶第447章 高義第63章 突襲第474章 柤中第352章 尊卑第247章 病逝第411章 不義第456章 房陵第398章 攻城(2)第188章 三年第383章 李嚴第109章 難題第208章 斬殺第50章 寶珠第430章 落幕第237章 監九縣第226章 死第453章 攔路第450章 官學第443章 韓暨第374章 圍攻第148章 警鼓第50章 寶珠第40章 悲歌第156章 邀請第182章 慈幼第180章 回鄉第478章 黃鐘第28章 暢談第44章 單程第150章 開戰第392章 落幕第470章 策論第234章 耀功第227章 火攻第448章 下馬威第451章 水鏡第62章 拔刃第89章 桃板第545章 對策第453章 攔路第396章 怒吼第215章 南下第430章 落幕第407章 烽火第288章 義士第55章 鄧瑗第378章 策反第18章 劉蟠第338章 烏滸第351章 班底第107章 轟動第341章 衝鋒第506章 桃李第522章 變故第455章 投降第183章 吏治第463章 三郡
第499章 縊殺第544章 葛周第351章 班底第217章 牀弩第309章 終抵第50章 寶珠第13章 張羨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03章 營壘第198章 招降第2章 劉亮第498章 城破第543章 刺孫第450章 官學第527章 有君第266章 兵臨第399章 攻城(3)第496章 鐵壁第538章 董和第332章 徐庶第93章 墓祭第242章 三爵第129章 雙戟第266章 兵臨第497章 來投第204章 曲轅第468章 射策(下)第207章 合兵第161章 良法第452章 自白第32章 求字第473章 迴歸第145章 離開第394章 夜襲第416章 暢談第285章 敗逃第315章 甘寧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9章 縊殺第439章 文聘第376章 出征第82章 圍攻第117章 清茶第447章 高義第63章 突襲第474章 柤中第352章 尊卑第247章 病逝第411章 不義第456章 房陵第398章 攻城(2)第188章 三年第383章 李嚴第109章 難題第208章 斬殺第50章 寶珠第430章 落幕第237章 監九縣第226章 死第453章 攔路第450章 官學第443章 韓暨第374章 圍攻第148章 警鼓第50章 寶珠第40章 悲歌第156章 邀請第182章 慈幼第180章 回鄉第478章 黃鐘第28章 暢談第44章 單程第150章 開戰第392章 落幕第470章 策論第234章 耀功第227章 火攻第448章 下馬威第451章 水鏡第62章 拔刃第89章 桃板第545章 對策第453章 攔路第396章 怒吼第215章 南下第430章 落幕第407章 烽火第288章 義士第55章 鄧瑗第378章 策反第18章 劉蟠第338章 烏滸第351章 班底第107章 轟動第341章 衝鋒第506章 桃李第522章 變故第455章 投降第183章 吏治第463章 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