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朱由檢的腦瓜子被兵部尚書說得腦殼疼,聽了半天才從字縫裡面聽出一個字來:“贏!”。
在崔呈秀的描述下,後金野豬皮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了。我大明天下無敵,只要再努努力就能夠把建奴給消滅掉了。聽得朱由檢腦瓜子嗡嗡的。
一個非常反直覺的事情就是,大明朝堂上一直覺得大明可以快速解決掉後金政權的,他們覺得薩爾滸慘敗只是一個意外。因而嚴重地錯估了雙方的實力。
而且老奴和皇太極都是裝孫子的高手,時不時又跑來議和一下,迷惑大明君臣。所以在崇禎朝初期,遼東的頻繁換將,竟然不是因爲他們覺得搞不定建奴,而是這幫人在想辦法搶功。
在羣臣的描繪中,大明最近這兩年贏下了兩場華麗麗的大勝。
先是寧遠大捷,宣稱用紅衣大炮把老奴打死了;而後是所謂的寧錦大捷。
朱由檢都快被他們的戰報給氣笑了,什麼時候城池沒有丟就可以算是大捷了?你的戰果呢,有沒有收復失地,有沒有斬獲?!
寧遠大捷之後,被紅衣大炮擊中的老奴還順便去打了一下蒙東,還扛了幾個月才死。怎麼,努爾哈赤是超人嗎?血條厚到這個地步,還是那東北老人蔘比他媽的諸葛亮的七星燈還厲害真的可以續命啊?!
寧遠大捷,覺華島失守,損失軍糧千餘堆。堆是什麼單位呢?一個堆就是一座糧山,就是三百石糧食,就是三萬六千斤軍糧!
覺華島是大明在遼西的明軍總後勤基地兼海軍基地,地位相當於燈塔國的沖繩島。
各地的軍糧就是通過海運來到這裡,再用小船運送到寧遠城的,再從寧遠發往前線。覺華島比寧遠城重要多了,就算是讓寧遠失手,也不能讓覺華島失守。
結果,寧遠倒是憑藉着高大的城牆守住了,覺華島卻淪陷了。明庭在遼西積攢的軍需物資全部喪失,把建奴喂得飽飽的,人家建奴甚至爲了怎麼把這些物資運回老家而發愁。
寧遠大捷,大明損失一個重要的戰略要衝,損失三十萬石糧食,損失兩千多艘大小船隻,損失覺華島的八千守軍、上萬的百姓。就這,還有臉說是大捷?!
作爲一個老廣,不遠萬里來到遼東打仗的精神確實可貴,但袁崇煥也是把大明坑得慘慘的。這種大炮佬,就算是在他的老家也會被人打成撲街,用糞箕給埋了,不得入祖墳家譜。
不過大明朝也不全是笨蛋,還是有明白人的。內閣質詢時任遼東經略高第到底是怎麼回事,朝廷開始訊問覺華島的軍糧問題。然而,高第卻搪塞說只是被努爾哈赤燒燬了兩千石糧食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高第是個混蛋,卻不是糊塗蛋。早在開戰之前,他就命令讓袁崇煥把覺華島的兵員物資搬運回寧遠城,但是袁崇煥偏要裝死抗命,就是不聽。
不僅不撤兵,還口出狂言:“今只擇能守之人分守大淩河、右屯,更令一員猛將守錦州,三城屹立,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復必可!”
袁崇煥未必是壞,但有一句話說得好:蠢人的靈機一動,勝過壞人的絞盡腦汁。
縱觀整個寧遠大捷,不過是遼西文武的一場掩敗爲勝的卑鄙無恥的官場算計。
而後面的寧錦大捷,本質上就是對寧遠大捷的復刻。只是大明已經沒有那麼多好東西可以被袁崇煥送給建奴了。
奴兵一來,大明軍隊就縮回大城內,原本的守軍、支援的客軍縮成一團,在過飽和的兵力下守住了城池。然而人家野豬皮也不會傻乎乎的攻城,而是在整個遼西飽掠一通,呼嘯而回。 然後袁崇煥就舔着臉寫捷報了。朝廷得到的只有損失的碉堡、大量人口的流失,以及最後被打成一片廢墟的遼西。
袁崇煥這樣的人只是大明官場的一個縮影,這樣的人在大明比比皆是。他們合力編織了一個彌天大謊,編到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
雖然即便是朱由檢也不能夠完全看清楚這裡面的彎彎繞繞、真真假假,但他時刻記得一句話,那就是:戰報會騙人,但是戰線是永遠不會騙人的。
朱由檢一臉詭異地看着崔呈秀和魏忠賢兩人。雖然崔呈秀沒有提起袁崇煥,但卻在鼓吹這兩場大捷,這不就是爲了讓袁崇煥復起而造勢嘛。好嘛,騙了我哥,看我年紀小又想來騙我?!
“魏忠賢啊魏忠賢,這真的是你的人嘛?怕不是個雙料間諜吧?!”
而後朱由檢又把注意力看向了內閣。他老哥給他留下來的內閣大學士只有四個:黃立極、施來鳳、張瑞圖、李國棤。這幾個可是被打爲閹黨的,但實際上成分很複雜。哪來那麼多的閹黨啊,不知道的還以爲整個大明朝都是魏忠賢的人呢。
要真的是這樣,他能死那麼慘?早就把朱由檢給掐死,自己找個姓朱的小孩放上去了。
不過什麼黨朱由檢摸不清,但大概率不是東林黨。四人裡面有三個是北方人,只有施來鳳是浙江人。
人心隔肚皮,朱由檢沒有超能力,分不清這些大臣是人是鬼,那麼幹脆就打地圖炮算了。至少大臣可以說話騙他,但祖籍總不能改吧。
崔呈秀這小子都已經做到了兵部尚書了,再想進步不就是想入閣唄?或者說不是他一個人想入閣,是一羣人想入閣。眼見魏忠賢不能託他入內閣,就想改換門戶,也不想想人家江南文明人看得起你這個山西小赤佬嘛。
崔呈秀想忽悠崇禎打一場立國之戰,然後他這個兵部尚書也就可以憑藉功勞入閣甚至是當上首輔了,登閣入相啊,想得美。
朱由檢愈發討厭起這貨來,想進步沒問題,有私心也無所謂,人之常情罷了,但這羣人一個個能不能有點逼數啊,朱由檢的厭蠢症都犯了。
魏忠賢也回味過來了,但他已經習慣了。最近他的黨羽流失得嚴重,也不差這一個崔呈秀。天見可憐,朱由檢發誓這絕對不是他乾的,他沒那本事,只是大勢如此而已。
人的運勢隨風而起,直上青雲,又會在某一點由盛轉衰,竭盡全力也不能逆轉。這就如同當今的大明,積重難返,江河日下。何也?!不過是人心散了而已。
大佬們奏完,輪到小一點的官員。中樞的吵完,再到地方的。吵吵鬧鬧,重要的事情基本沒辦法解決,無關緊要的倒是在朱由檢的命令下迅速通過了,但他也只敢搞這些不怎麼得罪人的邊邊角角。關於整頓京營、主出戰還是主防守這些涉及重大利益的事情,他纔不想摻和。
反正最後這羣大臣總會整出個妥協的結果來的。不過這種結果肯定不是最優解,只是最符合利益博弈結果的解。嘖嘖,“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啊?!
一直忙到傍晚,這一天的大吵會才強行終止。因爲朱由檢已經不想再留他們吃飯了,他也累了。龍椅又怎麼樣,坐久了照樣是會長痔瘡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