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所以人吶,要樂觀,不要總想着那些煩心事,人生的容錯大得超乎想
“啊,活過來了!”朱由檢啜着一碗白粥,不由感嘆出聲。
也不知道那些領導爲啥那麼喜歡開會,反正朱由檢這朝會開下來,腦子都要炸開了。他算是理解了爲啥爺爺和哥哥躲在宮裡不願上朝,他現在都不想上朝了,真的是巨心累。
有的事情不上秤沒二兩重,上秤了千斤都打不住;有的困難遠遠看去好像沒什麼,真的想着手解決,就會後悔到想把自己的眼珠子摳下來,再扇自己兩巴掌。
朱由檢命人搬來一張躺椅,躺在了幹清宮的走廊下。說起來,這躺椅還是他哥朱由校的傑作。
仔細翻看以往的記憶,甚至還有過朱由校給他純手工雕刻人偶的經歷,雕了一個關公一個秦瓊,手腳能動,頭和腰都可以轉動。可惜這些後來被孫承宗給沒收了,到後來也沒有還回來。
或許是孫承宗害怕他玩物喪志吧,這羣儒家的虔誠信徒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想要把皇帝教育成爲明君、聖君、賢君,然而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或許他們一開始的出發點並不像很多陰謀論裡面說的那樣,是希望讓皇帝變成傻子,將權力都下放給他們,只是單純地菜而已。
秋風蕭瑟今又是,朱由檢躺在椅子上,看着夕陽緩緩落下,突然感覺有點涼了。
太監王承恩貼心地給他蓋上了一張蜀錦做成的毯子。蜀錦摸起來很柔軟順滑,而且不似絲綢輕飄飄的,甚至有點抓不住。雖然同樣是蠶絲編織而成的,但蜀錦有種厚重感。蜀錦有兩面,內面光滑,外面摸起來有凹凸感,金絲混合着絲線在上面繡出了華美的圖案。
唉,朱由檢內心忍不住嘆氣,別的不說,單就審美方面,那羣野豬皮帶給中華的也是毀滅性的打擊啊!華夏衣冠啊,那麼多人拼死拼活,不就是爲了保衛這玩意嘛?或許這就是源自血脈裡面的喜愛,哪怕是窮苦的百姓,穿着漢人的裝束,就算破破爛爛,也看着比滿清順眼啊。
臨近九月,前幾日的酷熱其實只是由於副熱帶高壓導致的異常現象,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秋老虎。天氣熱人就容易煩躁,氣溫轉涼之後,朱由檢心情稍好。治大國如蒸小籠包啊,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出事情。
飯後,朱由檢沿着後宮瞎轉悠。死了爹媽,就這樣。現在後宮沒人管他,比起前幾任,在外庭受氣,回到後宮還要裝孫子的皇帝,他的境遇要好太多了。所以人吶,要樂觀,不要總想着那些煩心事,人生的容錯大得超乎想象,大明這艘破船的血條也厚得超乎尋常,至少還能漂個十幾年呢。
新生的軍政聯合體打起仗來是不講道理的,大明這個老大帝國已經走過二百多年了啊,不是二十年,不是八十年,而是二百多年。就連那恐怖的紅色帝國都沒能夠撐過一百歲,又怎麼能夠苛求大明這個老東西呢?
大明不是敗給了野豬皮,也不是敗給了流民,而是敗給了時間。而朱由檢的優勢其實也是時間,他還那麼年輕,身體也沒什麼毛病,只要穩住、撐住,那就能夠活活拖死後金。畢竟曾經打得大明軍隊聞風喪膽的努爾哈赤不是被熬死了嘛。
紫禁城東西寬 753米,南北長 961米,北面五分之二是後宮,南面是外廷,從幹清門分開。所以說,故宮這個關押皇帝的籠子挺小的,轉一圈也就村頭走到村尾的距離。
後宮又叫三宮十二院,三宮就是皇帝居住的幹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和中間的交泰殿。三大殿在中軸線上,而後兩邊分別有六個院子。不知不覺間,朱由檢迷路到了坤寧宮。
此時天色已經暗下去了,坤寧宮裡面燃起了蠟燭。坤寧宮又叫中宮,所以皇后又可以稱爲中宮娘娘。坤寧宮坐北面南,面闊連廊 9間,進深 3間,這個“間”其實是個面積單位,實際坤寧宮有二十七個房間。 爲了防止皇帝落水,被敲悶棍,被勒死,即便是在宮裡,朱由檢身後也跟着一幫太監。太監們提着燈籠,燈籠散發出暖黃色的光,卻只能照亮很小的一片,夜色籠罩下的深宮比白天少了幾分威嚴更多了一絲恐怖。
朱由檢看見東暖閣一片黑暗,只有西暖閣亮着燈,看來皇嫂還在鬧彆扭,以前她都住在東暖閣的。
坤寧宮不僅僅是一座宮殿,其政治意味很濃厚。幹爲陽,坤爲陰,分別指代皇帝和皇后。這兩座宮殿不只是居住休息的場所,同時也是他們處理政事的地方。張嫣主動搬出坤寧宮,就是意味着她要讓出皇后的權力,不過朱由檢又讓她搬了回來。
“陛下又來了。”宮女驚慌失措地給張嫣打報告。
大晚上的,張嫣也有些慌。按照正常的接待流程,她應該命人打開宮殿正門去迎接。然而她剛拉開臥室的門,卻見到了朱由檢那張年輕的臉。兄弟倆長得很像,一瞬間,張嫣甚至精神都有點恍惚。
“陛下,這麼晚了來找臣妾,有什麼要緊事麼?”張嫣開口問道。
“天涼了,皇嫂剛搬回坤寧宮,我怕嫂嫂倉促之間沒有準備禦寒的被褥,所以特意過來看看。”朱由檢誠懇道。
“臣妾謝陛下關心,屋內一應俱全,不勞陛下費心了。周妹妹最近時常唸叨着陛下,怕是陛下忙於政務甚少看望,於是思念得緊,陛下請回吧。”張嫣板着臉說道。
“嫂嫂怎麼與我這麼生分了?我來了,竟然連屋都不讓我進去,就要趕我走?”朱由檢裝作傷心的樣子,伸手擦了擦並不存在的眼淚,繼續說道,“今日在外庭,那些臣子都欺負我。哥哥走了,難道嫂嫂也不要我了嗎?”
張嫣哪裡碰到過這樣的套路,看見朱由檢說得傷心,她不由得心中一痛,腦海裡又想起了那個虎頭虎腦喊她嫂嫂的少年。
朱由校對她不冷不熱,倒是朱由檢經常拿着他自以爲的最好東西過來送給她,討好她。
而且她聽說,朱由檢的生母劉氏是被光宗下令杖斃,這孩子從小就沒有了母親,多可憐啊!
張嫣沉默了一會兒,還是默默讓開了道路,讓朱由檢走進了屋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