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十二月二十日,由於大明如今還處於戰爭狀態,戰事詭譎,戰爭迷霧籠罩,朱由檢決定將大朝會的規格降低,簡化流程。
這一天,禮部同鴻臚寺官抓住羣臣百官在皇極殿前彩排,朱由檢在坤寧宮西暖閣逗弄娃娃。
大女兒醜醜已經會爬了,二女兒粥粥只學會了打滾,兒子很鬧騰,還不會爬就率先學會了蠕動。
暖閣之所以叫暖閣,就是因爲底下鋪設了地暖。朱由檢讓人在金磚上鋪了三匹蜀錦,然後讓孩子們在地上爬。
皇嫂張嫣並不待見朱由檢的其他女人,只對周氏和孫氏姐妹好,特別稀罕朱由檢的皇長子。孫世繡本身就是個大孩子,沒心沒肺的,別指望她能有多少母性,張嫣抱孩子的時間可能比她本人都多。
“叫父皇。”朱由檢揪住醜醜的右腳丫,脅迫道。
醜醜蹬了蹬腿,發現掙脫不掉,只能扭過頭來,癟嘴看向討厭的大人。
綰綰生娃以後倒是有了不小的變化,她的面相朝着寶相莊嚴進化了,身上有一股子官威。
當然,朱由檢天天見羣臣百官,也沒發現這些高官有什麼官威。
官威這種東西,他作爲皇帝感受不到,但其他的妃嬪宮女卻能清晰感知,宮裡的人敬畏孫世綰勝過了皇后。
孫世綰坐在一旁的太師椅上,側身翻閱着今日份的奏摺,耳朵微動,卻是在關注着皇帝父女的動靜。
“叫父皇!”
“叭叭。”
“父皇。”
“粑粑。”
“來,跟我學,父…皇…”
“叭…嗚嗚嗚嗚!!!!”醜醜爆哭!
“唉!”孫世綰無奈起身,從皇帝的魔爪之中將自己的女兒搶回。她單手拎着醜醜,然後將一大疊奏摺塞回到朱由檢的懷裡。朱由檢癟癟嘴,他也有點想哭了。
噔噔噔!!!
王承恩快步走來,滿臉喜色,屋內衆人的目光都被他所吸引。
“陛下,遼東捷報!!!”
呼!朱由檢手撐地面迅速爬起,快步走出了蜀錦地毯的範圍,赤腳踩到了亮黑的金磚上。
“遼東經略袁可立來報,其率水師奇襲遼南,收復了蓋州、金州、旅順、覺華島等,生擒老奴第十四子多爾袞!!!”
王承恩雙手託舉捷報,躬身遞上,而朱由檢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接。
“啥?!!!你說抓住了誰?!”朱由檢下巴都快要驚掉到地上了。
“呃,老奴酋奴兒哈赤的第十四子、建奴鑲白旗的旗主,多爾袞。”王承恩再複述了一遍。
嘩啦,朱由檢從王承恩手裡奪過了捷報,迅速攤開查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朱由檢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好啊,太好了!宮內所有人,重重有賞,每人發三個月月俸!走,上朝去!!!”
朱由檢將捷報遞給眼巴巴看着他的孫世綰,朝着周皇后張開手臂。周皇后心領神會,招呼着自己的貼身宮女一起給朱由檢換裝,在居家素單衣外披掛團龍常服。換完衣服,朱由檢就像是得勝的將軍一樣,走路都帶風。盞茶功夫,朱由檢來到了皇極殿。
正在殿前廣場頂着鵝毛雪演練的京官以及外地述職官員們,愕然地看着皇帝虎虎生風地走過來。鴻臚寺卿姜習孔也是個有意思的主,他直接按照演練的流程大喊道:
“排班!”
“請聖安!”
“跪!!!”
烏拉!上千名官員像麥子一般倒下,山呼萬歲,場面蔚爲壯觀。
朱由檢心中也難抑豪情,高聲吼道:“遼東報捷,上朝!!!”
哇!!!
朱由檢命姜習孔當廷宣讀捷報。皇極殿裝不下大朝會的這許多人,但所有人都不願意在這個時間離開,即便是排到殿外的人,也豎起耳朵傾聽。
臣遼東經略袁可立,謹奏爲仰報遼南大捷事:
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建奴酋首皇太極糾合五萬餘騎突犯錦州,掘壕圍困。
初五日,賊分兵萬餘,以僞酋多爾袞,系老奴第十四子,僞封和碩貝勒,領鑲白旗統之,南竄遼南。
初六日,金州陷落。旅順南城守軍一千七百八十九員名,血戰殉國者七百一十三人,餘衆賴東江鎮水師接應,登舟撤退,得以保存。
多爾袞既得金州,復驅兵進薄廣鹿、長山二島。我島上官兵鑿冰爲塹,憑險力拒。然賊衆蝟集不退,顯欲待天寒海凍,踏冰奪島。
初十日,皇太極親率兩萬精騎繞行遼西邊外,沿北水南下,突襲至山海關下。七日間連破我軍堡七座,戮我將士五百三十九員名,屠戮邊民四千餘口,劫掠糧秣五萬石,並牛羊、鐵器、農具等物三百餘車,至十二月初七日方遁至寧遠以北。
臣先於九月中旬偵得建奴異動,已密飭登萊水師整備待戰。十一月初六日夜,臣潛出寧遠,乘舟急赴登萊。
初十日抵埠,即於十三日親率大小戰船二百八十二艘,水陸官兵一萬二千員名,祭旗出征。
二十日舟師抵旅順外海,遂分兩路:一路扼金州地峽,該處僅寬五里,艦炮可鎖全境,斷賊歸路;一路疾馳皮島接應毛文龍部。
十月二十五日,毛文龍督東江鎮鐵騎兩千、步卒一萬,會合我水師於金州地峽登陸。
水師萬炮齊發,覆蓋賊陣;文龍率步騎四面合圍,血戰竟日。是役陣斬建奴精騎二千八百級,生擒三百七十人,內有僞酋多爾袞!獲戰馬五千匹,糧秣十七萬石。
我軍亦損小蒼山船十九艘,陣亡騎兵七百、步卒三千八百九十員,帶傷者六百八十七人,伏乞朝廷速發撫卹,以慰忠魂。
臣等乘勝北伐,水陸並進。旬日間克復金州、復州、蓋州全境,並海州以南要隘。現與建奴隔河對峙,其間數戰復斬賊九百餘級,我折損步騎約三千。賊勢未衰,反撲在即。
遼南新復,百務待舉:
蓋州城垣傾頹,亟需重修。請敕工部遣員攜工匠石料,星夜馳援。
東江鎮孤懸皮島,終非久計。今遼南已復,乞準“東江移鎮”,將軍民漸次遷入。更請移朝鮮南境之民實邊屯墾。遼南沃野千里,歲收可四十萬石,足供十萬大軍!
覺華島已駐軍三千五百,可爲遼南、寧錦海運樞鈕;遼南現駐東江官兵一萬八千四百餘,實難獨擋建奴。懇調京營、薊鎮精兵三萬增防。
臣觀朝鮮王京既陷,非二十萬勁旅不能復。與其勞師遠征,不如固我遼南。此地得守,則東江有根,登萊有屏,遼西有翼,建奴腹背受敵矣!臣當秣馬厲兵,誓保疆土。謹具捷報,伏候聖裁。
崇禎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遼東經略臣袁可立頓首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