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鎬見皇帝反應,還以爲真的被自己說中了,於是自顧自地說道:“陛下,北京城高,若是城中糧食足夠,可徵發京師百姓守城;
若事不可爲,則當攜帶禁軍精銳,輕裝簡行,速速遷至南京,以圖後事。”
朱由檢扶額,說道:“楊愛卿想岔了,大明現在好着呢!!!奢安之亂你知道麼?”
“臣在獄中亦有所耳聞。”楊鎬猶豫了一下,說道。
“奢崇明、安邦彥已經在去年相繼伏誅了,如今大明西南宴然;北邊,今歲北虜察哈爾部入寇,我大明關門打狗,斬首過萬;東南沿海近年發跡的一夥最大的海盜,有戰船四百、部衆數萬,也受了招安。”
楊鎬聞言異彩連連,而後問道:“那建奴呢,陛下?如今遼東的局勢怎麼樣了?!”
“呃……”朱由檢一時語塞,甚至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說道,“如今建奴與大明以寧遠、錦州爲界。
去歲建奴進犯朝鮮,陷義州、定州、安州、平壤,直逼漢城,後與朝鮮簽訂城下之盟,約爲兄弟,不許朝鮮再與大明往來。”
也就是說,朝鮮幾乎就要被建奴給佔領了。得知這個消息,楊鎬不勝唏噓,當年他在朝鮮,與當地軍民相處還是非常融洽的。
朝鮮國王李昖對他行“四拜禮”,走的時候萬民哭送,在漢城南郊建“宣武祠”,供奉他的畫像,國王親題“再造藩邦”匾額,下令世代祭祀。
“陛下是要命臣再度經略遼東麼?!”楊鎬問。
“你看,你又急。當年薩爾滸之戰,若非你倉促進軍,豈會有此慘敗?!”朱由檢調侃道。
“我!”楊鎬聞言眼珠子瞪大,委屈得都快要哭了。
當年,兵部發紅旗催戰令;首輔方從哲跟皇帝說:“遼事久懸,恐生他變,宜速剿滅”;
兵科給事中趙興邦說,他“若再遷延,必致坐失良機”;尚書黃嘉善威脅他二月必須出兵,否則以“貽誤軍機”論罪;
但歸根結底,壓倒他的,還是皇帝的那一句:“遼餉已竭,不可久持,着即進剿。”
“陛下!臣冤枉啊!!!”楊鎬委屈巴巴地喊道。
當年的各種事由,他也不好再去解釋。入獄多年,他從剛開始的憤懣不甘,再到後來的被人遺忘、心如死灰,這些委屈早就釀成了一壺苦酒,自斟自飲。
“好了,朕知道你委屈。你方纔那番話,說着好像大明就要亡國了一樣,朕有這般不堪麼?朕也委屈!!!”朱由檢瞪了楊鎬一眼。
老頭訕訕然,盯着自己破鞋鞋面的大小腳趾頭,不敢去看皇帝。
“當年的事,是朕皇爺爺有負於你。如今朕令三司重審了你的案子,考慮到你東征御倭援朝之役戰功卓著,許你功過相抵,你的罪免了,你可以出獄了。”朱由檢笑道。
“陛下再造之恩,老臣銘感五內!”
“遼東經略的人選已經定下了,朕打算讓你出任薊遼督師,主要負責整訓薊鎮兵馬,配合遼東經略作戰。
你不是喜歡練兵嘛,那就去練吧。這次朕不催促你出戰,朝廷的財稅有所改善,錢糧尚可,你可不要再倉促分兵冒進了。”
朱由檢挽着楊鎬的手臂,親自將他送出大獄。再有幾個月,這老頭就被關滿十年了。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更何況是他這樣的老人?!楊鎬進來的時候就已經六十多歲了!
剛出來,朱由檢就碰到了楊鎬的孫子,在和看監百戶拉扯。
“大人,這數不對啊,多太多了!”楊鎬的孫子看着看監百戶給他的大大一袋銀子,有些不知所措。
“我的小祖宗唉,您可不要再說話了!”看監百戶心中叫苦不迭,頻頻給他使眼色,卻把這個年輕人搞得更心慌了。“怎麼回事?!”朱由檢有些不悅地問道。
看監百戶連忙跪地說道:“啓稟陛下,臣已經按照陛下的吩咐,將錢都還給楊大人的家眷了。”
“陛,陛下,這位大人銀子給多了!”年輕人磕磕絆絆地說道,他求助地看向楊鎬。
“嗯?!”
“啓稟陛下,這是楊大人歷年來的‘通融錢’,小,小人一併將其歸還!”看監百戶哭喪着臉說道,他剛剛四處找人借錢,好不容易纔湊齊了銀子。
魏忠賢倒是瞭解皇帝的秉性,於是直言不諱道:“陛下,這詔獄有入門費、枷鎖費、飲食錢、水火錢、通風錢,免刑錢,買命錢,收屍錢等。所謂入門費……”
“這朝廷的二品大員,他們也敢勒索?!”朱由檢有些不可思議地說道。
“起初是不敢的,神宗陛下交代過要好好招待。可楊大人被關押的時間太久了,許久無人提及,自然也就……”
朱由檢伸手提了提地上的錢袋子,好傢伙,得有幾十斤,拎都拎不起來。他有些無語地說道:“這麼多錢,就你一個人拿?!”
看監百戶垂眉低目,好幾次張嘴,卻不敢說話。朱由檢倒是沒有追問,看那樣子,肯定不是他一個人貪的,詔獄還有看監千戶官呢,只是今天這小子當值,特別倒黴,碰見了皇帝。
“讓湯豫來見我。”朱由檢面無表情地說道,“你帶人把銀子送回楊卿府上。”
“呃……”朱由檢剛說完就意識到不妥,他撓了撓頭,問道,“你們在京師還有房子嗎?!”
楊鎬自然是一臉茫然的,老夫人開口說,房子已經賣掉了,他們現在租住在城郊,從棚屋到詔獄要走半天。
“唉,辛苦了,”朱由檢嘆氣道,“你等暫居朕的潛邸吧。”
又撈了一棵老蔥,朱由檢心情大好。楊鎬也是操盤過大型戰役的,朝鮮之役作爲萬曆三大徵之一,加上朝鮮本地部隊,人數也過十萬了,而日軍人數更多,大明是以少打多,還打贏了。
至於後面的薩爾滸,那局面,換誰來指揮都沒轍,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努爾哈赤畢竟是天賦型選手,內政上或許拉胯,打仗方面確實堪稱名將。四路伐遼,戰術上也並不能說是錯的,只是雙方硬實力差距太大了。
大明能打的總兵不少,但統帥之才確實十分緊俏,朱燮元算一個,楊鎬算一個。
這兩人誰強誰弱不好說,畢竟朱燮元欺負的是西南土司兵,跟建奴沒有什麼可比性;楊鎬勝蹟、敗跡都輝煌,被關押了十年,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分能耐,好在人還算硬朗,應該還能壓榨幾年。
楊鎬更大的價值在朝鮮,這老頭在朝鮮說話比朝鮮國王有用,運作得好,沒準能讓喪膽的朝鮮人支棱起來,重新倒向大明的懷抱,當然這也要看大明本身硬不硬,不然朝鮮人攥出尿來也幹不過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