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

在馬寶飛速襲奪河間府南部三縣的同時,張皮綆也帶領騎兵部隊,緊急奔赴固關一線增援。固關是真保鎮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北起娘子關嘉峪溝,南至白灰村村口,如果固關有失,那麼李來亨全軍的側翼都將受到敵人的直接威脅。

明朝的京西四大名關裡,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三個重要的關隘現在都被明清聯軍所控制。如果連固關也一起失守,那麼整個華北大局,闖軍都將很難再有什麼大的作爲了。

鳥道入雲中,風光塞漠同。從韓信到郭子儀和李光弼,這處關隘,往往是決定華北命運的關鍵所在。

張皮綆衝到關城附近的時候,仰頭遠望,他見到闖軍的旗幟依舊飄揚在固關關城上方的時候,心裡才稍稍輕鬆一點,但依舊不敢全部放鬆,生怕這是敵人的詐兵之計。

經過無數場戰役洗禮的張皮綆,雖然年紀依舊很輕,只是一個年齡比李來亨還要小不少的青年將領。可是他豐富的沙場經驗,已經使得張皮綆成爲了楚闖軍隊裡最老老辣的戰將之一。

固關關城皆用石灰粘土灌漿堅實而成,實固形危,雄奇壯美。牆頂之上,爲衛戍將官巡城往來通行之道,城周的嵩山峰頂盡建有炮臺,張皮綆擔心有敵軍的埋伏,先分兵從山道潛伏靠近,同時派遣數騎入關城探查。

關城的西城門頂額嵌鑲着斗大的“固關”鐫刻二字,城樓八角,巍蔚壯觀。樓的兩旁架有銅炮、鐵炮數十門,森嚴逼人。城門兩旁的便道,均用石頭鋪砌,十分堅實。

西城門至東城門的中間是一段百餘米長的弧形甕城圈,楚闖探騎進入甕城確認以後,才讓張皮綆終於放下心來,相信固關依舊處在闖軍的控制之中。

他立即下令將自己率領的騎兵部隊全部帶入關城之中,增加守軍的兵力,同時馬上向守軍詢問山西戰局的發展情況。

關城內闢有箭道一處,是官兵走馬射箭之地。城外設有教場,現在變成了張皮綆暫時收攏傷兵和潰兵的地方——他到固關不久以後,就發現山西中部、北部,都分散着不少被打散的闖軍士卒。

邊上的西峰山裡還有一座玄武廟,因爲朱棣靖難起兵的時候,常把自己和玄武大帝的神話捆綁起來,所以玄武信仰在明朝佔據着相當重要的地位。

此時不僅玄武廟,還有附近的關帝廟和聖母行宮、老母廟等等廟宇,也全都成爲了張皮綆收容闖軍傷兵的場所。

他實在沒想到,只是在自己剛剛趕到固關不過半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收容到多達數百人的闖軍逃散士卒。

山西局勢的糜爛,可見一斑。

“雁門之戰的情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楚闖方面對於闖軍大同之敗的情況,已經瞭解的十分詳細,知道張天琳、張黑臉的萬餘兵馬早就全軍覆沒。

可包括張皮綆在內,因爲山西形勢過於混亂,田見秀和姜瓖帶着三萬多兵馬前往雁門以後,戰局究竟如何,這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結局又是如何,就全然不知了。

三萬精兵,即便對於現在總體體量擴充到戰兵二十萬以上的闖軍政權來說,也絕非是一個小數字。

更何況田見秀手下的這三萬老本,除去其中原本歸於袁宗第指揮的一部右營兵馬和姜瓖臨時召集的晉兵舊部以外,絕大多數,都來自闖軍之中除楚闖以外最爲精銳的中營親軍。

若三萬盡赤……

張皮綆不敢想象這種情況,現在李自成還沒有完全平定西北。如果這三萬兵馬全軍覆沒,那麼僅靠李來亨手上的五萬人,是絕對守不住冀南一線的。

如此,張皮綆就很必要馬上去通知李來亨,做好一口氣撤回河南的準備。

他一手扶額,爲闖軍的未來感到焦慮。但固關的守軍,卻爲張皮綆講述了一個雖然稱不上樂觀,但總算也還有一絲希望的新形勢。

固關守軍和逃到此處的潰兵,都有一部分人親自參與了發生在雁門關附近太和嶺的那場激戰。田見秀率領着闖軍三萬多人的山西駐軍主力,意外遭到明清聯軍早有預謀的伏擊,孫傳庭提前搶佔各處要隘,密佈槍炮,迴環轟擊,闖軍猝不及防,一時間傷亡慘重。

但這支軍隊畢竟多爲精兵,雖然在兵力上和槍炮數量上,相對於當面的敵人都處於絕對下風,田見秀本人又並非一員出色的戰場統帥。

可是關鍵時刻,姜瓖奮勇作戰,他不愧是明軍中有數的邊軍宿將。在闖軍遭到突襲陣腳大亂的關鍵時刻,是姜瓖爲田見秀出謀劃策穩住中軍,當孫傳庭結束槍炮轟擊,改由多爾袞率部強行衝擊闖軍主力的時候,又是姜瓖部下的一員小將王輔臣於亂軍中衝突奔馳,十蕩十決,勇猛無儔,抵擋住了八旗兵的第一波猛攻。

這使得闖軍得以收拾兵馬,在促狹的山道內勉強調整態勢,避免了第一時間就被明清聯軍擊潰的危險。

就連張皮綆在聽到王輔臣於亂軍中突馳衝殺的勇猛事蹟以後,也禁不住讚歎了一聲:“好勇猛的一員騎將,簡直比得上三國時的呂奉先了。”

但明清聯軍本來就有高達五萬多人的兵力,在大同之戰以後吸收劉遷所部明朝邊軍的投靠以後,總兵力更是達到了七萬人之多。

如此相比,田見秀的三萬兵馬,實際處於絕對下風之中。更何況闖軍是遭到敵人有預謀的埋伏,在天時和地利上都沒有取得優勢,喪失了先機,一度被孫傳庭指揮銃炮部隊殺傷無算,士氣因而受到巨大打擊。

即便姜瓖和王輔臣一時奮勇作戰,穩住闖軍戰線,也只是使得闖軍沒有馬上崩潰,根本不能扭轉勝負。

激戰之中,多爾袞親自率部自山坡上衝下,猛攻闖軍側翼。闖軍將領田虎竭力抵抗,又組織步兵架銃射擊,試圖阻遏清軍的攻勢。

但是闖軍老本兵馬對於八旗兵的兇悍勇猛沒有心理準備,因爲楚闖在碭山的勝利,使得田見秀也好,任繼榮和田虎也好,心裡都沒有把這些辮子兵當成多麼可怕的強敵。

結果在和多爾袞接戰以後,立刻就因爲兵力不夠雄厚、戰線過於單薄,爲八旗兵連續衝破數條防線,致使全軍動搖,局勢大壞。

據固關的闖軍將士所說,清軍對闖軍側翼發起的猛烈衝鋒,對闖軍造成的直接殺傷倒是沒有多少。可是亂戰之中,奉命指揮闖軍火器部隊的大將田虎被八旗兵一箭射中脖子,落馬戰死。

他的死亡給了闖軍的士氣又一致命打擊,造成中軍大亂,八旗兵趁勢突襲,最危險的時候幾乎衝到了田見秀的面前,奪取了闖軍中軍大纛。

好在山谷狹窄逼仄,除了令闖軍難以機動以外,也限制了明清聯軍更進一步發揮兵力上的優勢。關鍵時刻,姜瓖帶領舊部棄馬步戰,拼死擋住了清軍剩下的攻勢——這點頗讓張皮綆感到意外,因爲他向來敬佩李來亨的判斷力,心中早把姜瓖當成了一個特別不可靠的人物,沒想到姜瓖居然如此奮勇。

不過即便,田見秀終究不能挽回勝局。闖軍雖然在擋下清軍攻勢以後,竭力向北猛攻,試圖衝破孫傳庭佈置兵力最弱的正面防線。

但由於這時候跟隨在孫傳庭身邊的秦軍諸將,如高傑、李成棟之輩,亦皆一時驍悍。雙方在太和嶺附近打成了血肉糾纏的消耗戰,闖軍兵力備極劣勢,屢屢不能衝破包圍網,後方又遭到多爾袞收網攻擊,全軍死傷慘重,最後只有約一半人馬逃出重圍,過定襄退回太原。

但明清聯軍馬不停蹄,沿途繼續追殺。田見秀本來還想在太原北面州縣設防,但由於雁門之戰傷亡過於慘重,沿途又陸續被聯軍追上幾次,造成更大傷亡。

等到他逃回太原的時候,三萬多人的精兵,僅僅剩下了約一萬人而已,此役陣亡之衆,實爲李自成起兵以來最爲慘痛的一次。

聽罷這些消息以後,張皮綆對田見秀的軍事才幹大感無語,但他同樣慶幸道:“至少沒有全軍覆沒!剩下一萬兵馬,至少能夠守住太原幾日……我想這段時間,闖王大軍就是爬,也該爬回山西了吧?”

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章 惠世揚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
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八章 英雄氣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二章 惠世揚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十六章 虯龍溝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