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隨州夜

秋風肅殺大別山,燭暗屋檐夜色寒。

今年的隨州城晚秋來得很早,此時不過九月十月之交,但道路邊樹木的葉子就差不多落了一個乾淨。到了晚上,大別山和桐柏山也擋不住北風凜冽,李來亨住在帥府後院一間原本用來招待客人的廂房裡,窗戶上只糊了一層幾乎不能禦寒的薄紙,風聲一作,李來亨身上也忍不住泛起陣陣的寒意。

他將原本掛在牀頭的一件輕裘披到了身上,這件衣服是他在桐柏山和闖軍主力分手時,義父李過留給他的贈禮之一。

據說這還是闖軍攻破靈寶縣時,因爲李過作戰有功,大元帥親自嘉獎賞賜給李過的戰利品。

轉了幾次手,最後被披到了李來亨的身上。

他外着墨色輕裘,但內裡穿的還是一件粗布箭衣,也不能說是因爲這短暫一時的得志,就膨脹到開始享樂的地步。

主要是幼辭親手爲李來亨縫製的那件斗篷披風,在這個天氣穿起來,又稍顯厚重一些。相較之下,這件墨色輕裘就顯得恰到好處。

“皮綆……嗯,郭管隊還未回來嗎?如果有他們回師的消息,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我要出城親自迎接。”

李來亨提着一盞夜燈,在帥府後院還沒有徹底拆光的花園中散步。他剛想問問張皮綆大別山山區的戰事情況如何了,纔想起這次郭君鎮出兵,張皮綆也作爲其副將從徵。

“這孩子……嗯,還有闖軍很多的孩子,都要有所長進,將來的天下總有他們的一分。”

張皮綆的年齡比李來亨還稍小些,在李來亨的心目裡頭,這個被自己從士兵一手提拔起來的副官,就同自己的子侄差不多——雖然在年齡上來講,更應該算是兄弟纔對。

他想到的不止是張皮綆,還有許許多多因爲多年作戰而失去父母的孤兒。這些人有的是因爲饑荒而成爲孤兒,有些人則是因爲父母葬身在敵人刀下,原因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對於闖軍團體存在高度的依戀,對這個世道也懷有最痛徹的憤恨。

“拿支筆來。”

夜風吹過庭院,讓李來亨把輕裘裹緊了些,他想到孤兒的事情,便吩咐親兵取來紙筆,一邊寫一邊吩咐道:“都幫我記着一些,隨營學堂的生員要以闖軍孤兒爲優先。但若隨營學堂一期生額員有限,或者一些孤兒識字水平太低、年齡太小,還不宜入學堂專研兵事。那就把這些孩子都置於親兵隊之下,另立一個名目叫做幼兵團。”

“幼兵團的孩子以闖軍孤兒爲主,隨州百姓若有欲使少年子弟參加闖營者,只要年齡在十二歲到十五歲左右,也可以擇優錄取一批,好使得我們更獲本地父老的擁戴支持。”

李來亨信手疾書,越寫越快,很快便把幼兵團的草稿章程寫好。他抖了抖紙張後,將章程草稿交給親兵保管時,突然見到一滴雨水落在紙面上,頭頂的夜空烏雲密集,看來是要下一場秋雨了。

“這一場雨可不要耽誤到闖軍的用兵。”

“對了,派人去聯繫一下支度使白鳩鶴和執掌懇德記商號的大掌櫃蕭維崧,讓他們快把府庫裡囤積、繳獲的被褥長衣拿出來,組織一下人手分發到軍營和老營裡。”

雪夜贈冬衣,這是獲得士兵感戴恩德的大好機會。現在雖然未至深冬,但一場秋雨也算給足了李來亨作秀的機會。

好歹不用他深夜去掖被子,活活把人家掖醒過來嘛。

士兵至於將領,是最容易產生感動的關係。在軍營、軍隊特殊的氛圍和環境裡,生死雖大,可多得是人會因爲一絲一縷之恩,而爲將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等軍隊擴大以後,我應該也沒有這個精力整天大半夜去搞突擊慰問。還是需要安置專員,專門負責管理士兵的思想情緒問題。”

風雨如晦,秋雨越下越密集起來,滴滴答答的聲音響徹全城。但好在它還沒達到讓人出不了門的程度,這種天氣還不至於讓李來亨在輕裘外再披一件蓑衣,他只是將氈笠戴到頭上,一手放在帽檐前遮擋風雨。

幾名親兵爲他開路,白鳩鶴和蕭維崧都還未入睡,兩人很快就到了帥府同李來亨會晤。三人沒有說幾句話就把分發被褥長衣的事情安排了妥當,白鳩鶴的才幹更多顯露在製造盔甲器械的方面,對於物資的分配相比商人出身的蕭維崧就差了半籌。

蕭維崧很快就把東西全部安排好了,除了李來亨的親兵以外,白鳩鶴又從老營拉了一批人一起幫忙運送和分發衣服。

其實不少人心中都多少有點疑慮,天氣涼了,確實應該分發被褥,可是有必要要在一個秋雨的深夜裡突然去做嗎?

不過既然李來亨堅持如此,大家也覺得沒必要再多言。

於李來亨自己的考慮呢?他就是覺得這種場景裡,自己作爲節帥主將,冒雨贈秋衣,更加能夠獲得將士們的愛戴之心,真可謂私心自用咯。

總之李來亨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罷,若有機會通過作秀博取軍心,他當然是不吝嗇於一夜的時間。

“節氣漸寒,大帥,闖軍現在擁兵五千餘衆,接下來還要擴軍、還要均田、還要搞那什麼隨營學堂。如果一直沒有進項,總是這樣有出無進的話,按照我與鶴爺的計算,我們可能到年底就要準備過起坐吃山空的日子。”

蕭維崧是商人出身,對數字十分敏感,又掌握着闖軍現在的一大財源懇德記的全部外貿渠道,他對湖廣闖軍財政的判斷無疑是相當準確。

李來亨走在營房之間,他的紅纓笠帽、天藍色箭衣,這一套模仿李自成的打扮早已爲將士們所熟悉。

正在排隊拿取被褥的士兵們,一看到大帥親自到場分發,就全都興奮地大叫了起來。李來亨心滿意足,又故意在軍營中來來回回走了好幾大圈,才找了一處地方坐下,回答蕭維崧的問題。

“對外用兵已經迫在眉睫,只是隨州這邊事煩人少,闖軍夾袋中可以辦清田、辦學堂、辦徵租的人物實在太過欠缺。這種關鍵時刻,我也不好離開隨州,必須隨時盯着這裡。而一功和老白各有重任,所以還是要等君鎮回來,一旦君鎮回到隨州,你就可以開始籌備闖軍攻略棗陽的糧秣了。”

郭君鎮和張皮綆在應山縣和靠近的大別山南麓一帶發展十分順利,他們雖然只帶去一千多名闖軍士卒。可是當地的官紳山寨本身實力也並不特別強勁,又被郭君鎮拿出什麼招討使、遊奕使的名義收買了不少奴僕、管家,迅速就被闖軍所平定。

他們能這麼快搞定德安府緣邊山區,也超出了李來亨最樂觀的預計,郭君鎮這位大將還是有那麼幾手的。

“一待他們回城,你和鶴爺就要去把下一步攻打棗陽的糧秣輜重準備好,不得有失。”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
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十七章 東師出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