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

留城大營的戰鬥比起昨天發生在飛雲橋北岸的激戰,更爲激烈。守軍的頑強抵抗,已經讓博和託面露苦色,他對大順軍老本兵的激烈反抗感到深深不安,這樣的一支軍隊,這樣的一個民族,真的是滿洲人能夠摧毀和征服的嗎?

博和託心有餘悸,留城大營外圍的兩道壕溝內外,已經躺滿了清軍和順軍將士的屍體。一具又一具勇士的屍體栽倒在壕溝深處,被守兵放置在裡面的木刺活活插死,面目全非,內臟也順着胸膛腰腹處開裂的傷口流淌而出,滿地都是深紅色的血液和白色的腦漿和髒汁。

接着又有大量炮彈橫飛過來,飛鉛熔鐵都不能形容如此猛烈的炮戰,熔岩在燃燒着,而留城大營就在這劇烈的碰撞裡,依舊靠着幾堵單薄的寨牆進行防守反擊。

清軍要奪取任何一處陣地,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博和託不忍直視,他已經看到了太多滿洲人的死亡,只好下令撤回護軍營的部隊,改以綠營爲攻城的主力部隊。

尼堪剛剛從前線督戰回來,渾身沾滿雪水、泥水和血水,這個兇殘暴悍至極的猛將,此刻竟然也產生了悵然若失的感覺:

“李自成都已經死了,闖孽餘部,怎麼還能扛這麼久?”

博和託閉上眼睛:“你該記住李來亨的名字了!流賊有子如此,當年白溝河上,我已見識過了。”

戰場上槍炮齊放,箭雨橫飛,滿目都是充溢而出的拼殺聲。尼堪的侍衛康大海也混在一羣滿洲護軍裡攻城,他是尼堪的包衣,其實也算得上是旗人,因爲幾次營救尼堪得力的功勞,所以纔有資格跟隨護軍營一同作戰。

這些巴牙喇白甲精兵,在留城大營的防禦縱深裡,因爲需要突破一道道的壕溝和寨牆,也無法發揮甲騎衝鋒的威力。所有人都手持單刀和大斧,下馬步戰,或伏或進,先靠前排綠營漢兵的性命吸引順軍火力,接着抵近到攻擊距離後,所有人大躍而起,向前猛撲,直接攀至寨牆上和守軍展開肉搏戰。

谷可成貴爲殿前軍的權將軍和山東經略使,放在明、清二軍,就相當於身兼提督和總督之職。地位顯赫如此,谷可成還是親自帶領親軍堵住戰線的缺口,他拔出寶劍奮力殺敵,好幾名親兵都想方設法想將主帥架回後方。

但谷可成是劉宗敏的副將出身,武藝非凡,神力非一般人可比,這些年來身居高位的他也從來沒有鬆懈過對於軍陣技藝的錘鍊。

“許生和閻先生已經撤回去了嗎?”谷可成面無表情地問道。

親兵回答說:“使相!許招討已去了徐州,後方一定無憂。使相撤下來吧!萬一使相受到流矢所傷,大局勢必崩壞呀!”

谷可成既是地方督撫大臣中最高的經略使一級,又是武官軍階裡最高的權將軍一級,就尊稱來說,當然可以向唐宋時被加平章或侍中銜的節度使一樣,可以尊稱爲使相。

以使相的貴重身份,谷可成還是親身屹立在戰場的最前線。在他身後是許都和閻爾梅留下的大批民夫,這些人正在留城大營內部加緊修築新一道防線。

谷可成已經做好了前線寨牆壕溝全部失守後,所有人退入留城集鎮內部,利用這裡原有的衙門官署建築,做最後抵抗的努力。

親兵憂心忡忡:“東虜一旦拿下留城大營外圍陣地,就會將我們全部包圍了。使相身份貴重,怎麼能淪入敵手?大營打了這麼久,已經對得起晉王爺了!使相快走吧!”

谷可成當然知道自己以殿前軍權將軍和山東經略使的身份,絕對不能還把自己當成一介騎將,肆意和敵人做白刃肉搏。

一旦自己被清軍所殺或者俘虜,對於大順軍守兵的士氣肯定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但他同樣認爲現在還不到突圍或者撤退的時候,留城大營的守軍氣力遠遠沒有到達耗竭的地步。爲了牽制敵人,也是爲了等到晉王李來亨及時趕來,谷可成決心再冒險一把:

“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我們還沒到要走的時候。”

他沉聲說道。

轟——!

對於博和託、尼堪攻城不利,已經倍感厭煩和失望的多爾袞又派來了孔有德和尚可喜,調來三順王所屬的炮兵部隊,以重型紅夷炮開火,勢要夷滅一切抵抗。

清軍一路南征以來,也繳獲到了不少大順軍制造的新型紅夷炮。由於大順軍在武昌接納了耶穌會的傳教士,吸取了西洋更先進的鑄炮技術,整體設計上採用了傳教士的火炮模數經驗,以較小的重量,卻可以發揮出讓袁時中大吃一驚的威力來。

大順軍守兵的新型紅夷炮比之明軍、清軍的舊型號,在火炮重量與威力上更爲平衡,炮身各處尺寸與火炮內口徑之比,即包括各處壁厚與口徑之比,也包括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的設計更爲合理。

在重量減少的情況下,火炮威力沒有減弱,反而還有所增加。

尚可喜和孔有德雖然也熟悉火炮技術,但他們對於新式大炮的理解,還停留在孫元化的登萊新軍時代,距離現在也有了十多年的光景。

當年孫元化巡撫登萊時,一批懂西學炮術的專家雲集登州,其中有《遠西奇器圖說》作者王徵,任山東按察司僉事,監遼海軍務。還有《西洋火攻圖說》作者張濤,任中軍副將,登萊副總兵。

孫元化任登撫在崇禎三年六月劉興治作亂之後,至五年正月登州被叛軍孔有德攻佔,期間不足一年半,就在登州創建一支可觀的西炮兵團,新造了紅夷火炮二十餘位,西洋炮三百餘位。

可惜登萊失守,孔有德叛變於吳橋,席捲山東,一路屠戮焚劫,殘暴之處,完全不下於東虜。

崇禎六年二月,明軍收復登州,孫有德、耿仲明從海路逃走,投降後金,便攜西炮以博取新主皇太極的歡心,成爲清軍重炮部隊的濫觴。

然而這畢竟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曾經新銳的火炮部隊,發展遲滯十年以後,在技術上和大順軍的更新式紅夷大炮,已經存在不小的差距。

尚可喜因爲懷有疑慮,他越發對於清軍這次極度冒險的南征行動,充滿擔心:

“流賊的火炮竟然完備至此,不獨當年的東江鎮和後來的關寧軍沒有這等威力的紅夷大炮。即便是孫初陽巡撫登萊時,亦不曾見此。

闖孽能夠鑄造出這等火炮,恐怕其河南、湖廣後方腹心之地,並非如范文程、剛林他們那樣所想的蟻聚烏合而已。

正相反,能夠鑄造出這樣威力的火炮,再加上近來南征一路上流賊有章有法的節節抵抗,真好似已有新朝,非所謂蟻賊可言。”

孔有德看着尚可喜,同樣想說些什麼。但他們現在早就被綁在了清廷的戰車上,被裹挾在多爾袞的大軍裡,即便心生異志,也沒有別的辦法。

孔有德本人是一個極其兇悍殘暴和充滿野心的人物,對他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好處,既然已經背叛過了明廷,那麼再背叛一次清軍又有何妨呢?

但孔有德也瞭解自己的這位老同僚尚可喜,尚可喜以“忠義名節”自詡,正因爲尚可喜已經背叛過了明廷一次,所以他才更加不願意第二次做出背叛的行徑。

孔有德估計,多爾袞就是考慮到尚可喜對於清廷的忠心耿耿,纔會讓他和自己一同作戰,實際也是起到監督自己的作用。

“無甚可說,萬炮齊發,我不信流賊還能守得住。”

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章 反對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章 龍鳳廟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二章 白土崗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章 李公子
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章 反對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八章 熊耳山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三章 龍鳳廟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二章 白土崗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一章 李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