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

“殿下和這種蟲豸一樣的人物在一起,能搞好政治嗎?”

李來亨一想到連固關都有可能已經失守的事情,對田見秀的所作所爲更加深惡痛絕。等其他諸將離開帥府行轅後,他才和方以仁私下討論下一步要南退的底線所在。

“田見秀這些人……還有牛金星,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李來亨自顧自的發泄着,方以仁則皺起眉頭道:“現在的問題在於固關是否失守,如果固關已經丟失,我們就連滹沱河一線都很難守住。依舊留在滹沱河以北的話,隨時都可能遭到孤立,變成一支被明清聯軍三面包抄的孤軍。”

“滹沱河一線必須守住……至少要守住滹沱河南流。”

李來亨站起身來,把帥府花廳的窗戶打開,一陣料峭的春風吹入屋中。氣溫漸升,寒意比起之前數日下降了許多,估計要不了幾天時間,河流就會漸漸解凍,闖軍沿河據守的希望還是相當大的。

“讓馬寶立即帶兵,搶佔河間府南部數縣。之前我急匆匆帶兵從德州趕往保定,中途沒有留兵略取河間府之地,這是我的過錯,以至於現在讓咱們的防線出現這樣大的一個缺口啊!”

等到氣溫上升以後,河流解凍,闖軍就可以據守滹沱河一線。但是滹沱河向東注入河間府以後,大河兩岸的要地如獻縣、交河、南皮等縣,現在都還沒有被闖軍佔領。

雖然明軍也沒有力量控制河間府府城南面的幾個州縣,當地完全處在軍事力量的真空狀態裡,大多是由少數地方官紳自行管理。

可是按照顧君恩的估計,率領清軍南下迂迴部隊的輔國公博和託,他從博野城下帶着一部清軍殘兵逃走以後,並沒有直接北上經白洋澱逃回京畿。而是劍走偏鋒,向東進入了真空的河間府一帶,如此推斷,則獻縣、交河、南皮幾處要地,很可能現在已處於清軍的控制之下。

“若好直推論不錯,清軍確實很可能已經佔據河間府要地。不過清軍的那一支殘兵,實力不強,未必敢於分散兵力控制各個州縣。”

方以仁同樣神色凝重,山西局勢糜爛以後,河北闖軍在戰略上處在一個三面受到夾擊的突出部位置裡,確實十分危險。但方以仁對河間府的情況,還比較樂觀,他接着分析說:

“清軍潰兵,即便幾經收攏,也不可能超過三千人以上。就算敵人比較大膽,敢於分兵佔領各個州縣,以如此兵力,也最多控制河間府府城和天津、滄州少數地方而已。府主,只要馬寶用兵較快,一定能趕在敵人南下以前,控制滹沱河以南的河間府各縣。”

“希望如此!”

方以仁隨即又感嘆說:“宋遼鏖戰河北多年,宋人兵力多集於真、定二州。現在大同、京師,皆在聯軍之手。京師即宋之幽州,大同即宋之雲州,幽雲在彼而不在我,白溝不可恃,滹沱又能堅守多久?宋人在真、定之間,又是挖河塘、造水田來絆敵,又是廣修城寨要壘來阻敵,這些優勢又是我們所沒有的。”

李來亨知道方以仁的話說得還算淺了,如果比對北宋時期的形勢,那他還可以說今日的京師富庶程度又遠在宋時幽州之上。而且真、定二州之間的城池,大多被清軍前幾次入關時攻破過,城防殘破,雖在闖軍佔領以後,進行了不少修復,但肯定不能和宋人嚴加防守的要塞相比。

明清聯軍的實力,至少不下於契丹。可是闖軍的力量,現在是一定比不過據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宋軍啊。

“不管情況怎樣,待闖軍主力從陝西返回,局面肯定會有所改觀。樂山,不必過於憂慮了。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先守好滹沱河一線……等馬寶搶佔河間府的獻縣、交河、南皮三縣以後,我們從固關到真定,再沿着滹沱河向東到晉州、深州、武強、獻縣、南皮,就可以形成一道新的完整防線。”

方以仁苦笑道:“固關是天下險要,只希望還在闖軍手裡啊。”

“田見秀啊田見秀!我和劉師傅已經商議討論過了,現在就立即派張皮綆和劉汝魁率領騎兵部隊先行趕去固關一帶。如果明清聯軍還沒有佔據固關,就趕緊入關城協防。如果敵人已經佔據了固關,也要不計得失代價,拼盡全力,趁着敵人立足未穩,趕緊搶回關城。”

李來亨說的很有信心,但不管是方以仁還是他自己,都對山西戰局現在的情況非常不樂觀。

大同之敗的情況,道路傳聞良久,他們掌握的已經比較明確了。但是之後田見秀和姜瓖又督軍北上,據說在雁門關的附近遭到孫傳庭部署的伏擊,損失特別慘重。

這場雁門之戰的具體戰鬥情況是怎麼一回事,明確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保定方面來。李來亨只知道這一戰闖軍敗的非常慘,損失不下於大同之戰,但具體田見秀又送出去多少兵力物資,他就不得而知了。

因爲道路傳聞的消息,對於雁門之戰闖軍一方的重要將領,都只提到田見秀和姜瓖,而沒有提到其他被李自成留在太原的田見秀部下,例如田虎、任繼榮幾人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傳聞戰況裡。

所以李來亨估計此戰姜瓖起到的作用肯定很大,這個反覆小人又能起到什麼好的作用呢!?看來也只能是負面的巨大作用了。

由此觀之,李來亨對於雁門之戰的情況,就更加悲觀。甚至於此戰以後,闖軍還有沒有能力退守太原,他都有些不敢確信了。

如果太原失守,那麼固關肯定也沒有守住的希望。

“牽一髮而動全身……姜瓖反覆小人,有他在田見秀的身邊,闖軍此戰實在沒有大的希望了。唉!”

方以仁苦笑回道:“陳永福和馬寶兩位將軍,不也是明軍降將嗎?而且除了姜瓖以外,田見秀左右的副將田虎和任繼榮兩人,據我所知也都是闖軍攻陷洛陽時才參加闖營的降將。爲何府主只對姜瓖一人忌憚如此?一我觀之,正因爲府主一再寫信到太原方面,向田見秀力陳姜瓖此人的不可重用,才導致了田帥親寵姜瓖。”

“闖軍攻佔洛陽的時候,大勢未成,明廷元氣尚在,當時投降的田虎和任繼榮、任光榮等人,這兩年來又和闖軍一同出生入死,怎麼能和姜瓖相提並論呢?陳永福和馬寶他們的爲人,樂山你自己都看在眼裡,如何不能重用和信任?”

“或許在田帥眼中,姜瓖的爲人表現,他也都看在眼中吧。”

李來亨聽完這話,只能長長嘆氣。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用前朝的尚方寶劍斬當朝的官,田見秀不相信自己確實纔是正道。

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四章 小徽柔
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四章 於大忠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三章 李得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無敵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四章 小徽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