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

侯恂的算盤打得倒是很好,他甚至都做好了逃亡南都的準備。到時候天下形勢的發展,若真的和侯恂預料的一般,只要南北隔絕,他憑藉袁時中的首級和於永綬、高謙的兵馬,無論如何也都可以在南都同仁之中據有一席之地。

大明雖然快走到最後的時候了,可只要自己把握好時機,未嘗不能成就一番謝安的事業。

這時候家丁突然傳來軍營起火的消息,各懷着自己一番小心思的侯恂、高謙、於永綬三人,俱是一驚。

值此關鍵時刻,必須避免一切意外的發生。

侯恂趕忙起座,細細詢問道:“是何處走水?快組織人手去救火,這種事情還要我來教嗎?”

小兵惴惴不安地跪在地上連連認錯,接着小聲道:“起火不久就有城內救火兵丁夫頭來幫忙,想來事情不至於嚴重,只是總要知會制臺大人一聲。”

侯恂擺擺手,復坐回椅子上,喝了一口茶壓壓驚,緩聲道:“那急什麼?鎮之以靜、鎮之以靜。好了,你們去把那個袁時中殺了吧,於將軍、高將軍,我看還是要即刻啓程,立即撤去淮安才行。”

家丁的話讓侯恂打消了心中的緊張感,可是高謙聽過以後卻產生了幾絲疑惑,他突然問道:“制臺,城中救火兵丁是誰管轄的嗎?可是史制臺的麾下?”

“額……”侯恂楞了一下,他細細回想一會兒後回答說,“近來人手緊張,我記得道鄰前幾日提到過,因爲義烏團練人數頗多,他就讓這些團勇鄉父幫忙做了些差役活兒。”

高謙聽到義烏團練四個字,心中立刻一緊。他知道陳子龍和許都都親近史可法,與侯恂這一派關係不睦,在他們即將瞞着史可法突然“轉進”的這個緊要時刻,如果義烏團練突然插進手來,使得局勢複雜起來,可就不好辦了!

“老大人,爲防意外,還是讓我親自帶些兵馬去看看,這個火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高謙放心不下,還是決定親自帶兵去救火,免得那些義烏團練察覺到他們馬上就要逃離徐州城的計劃。

侯恂被高謙這幾句話說過以後,也慢慢思慮到了這一層。他點點頭,誇讚道:“高將軍不愧是守汴名將,心思細膩,所慮甚爲周密。好,我們還是不能讓那些土團鄉夫靠近軍營纔好。”

於永綬還沒弄明白高謙和侯恂這幾句話說得是什麼意思,他剛剛想開口問一下,就突然聽到軍營附近傳來轟的一聲爆炸聲,大驚道:

“這是燒到了哪裡?怎麼像火藥炸了似的!”

侯恂和高謙則都大驚失色,異口同聲道:“史可法有變!”

在軍營外面,方以智被陳子龍和許都兩人裹挾——主要是許都,無可奈何之下,還是擅自取出了史可法放置在別苑中的所有關防印信。

有這些印信在,加上史可法的標營士兵都認識方以智,知道他是史制臺身邊重要的機要參贊,對他的話當然是言聽計從。

在方以智的協助下,陳子龍和許都二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徐州剿總的標營裡抽調出了三百名比較幹練的士兵參與行動。

方以智一開始還力勸陳子龍,說既然大家已經決定出兵救回袁時中,那麼就不應該再瞻前顧後,只調動三百兵力。

否則一旦事情失敗,他們三人的下場都很難說!

許都卻爲之哈哈大笑,他替陳子龍爲方以智又解釋了一番,侯恂的標營完全不堪戰,不需要剿總標營,只需要義烏團練一衝即垮。

唯獨高謙、於永綬手下兩千人,人數又多,戰鬥力也比侯恂的標營強得多。

這支軍隊纔是他們要對付的主要對手,爲了抗衡他們,最後救出袁時中來,許都自己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周密的計劃。

在這套計劃裡面,兵力的數量不算最重要的。與其拼湊起一些毫無戰鬥力的雜牌兵來,還不如儘量組織一些精幹的部隊來更好——畢竟他們的目的不是打垮侯恂,而是要想方設法救出袁時中來。

許都爲人豪爽,又特別善於交友。侯恂的標營家丁裡頭,有很多人都和許都關係不錯。靠着這層關係,他很容易就搞到了校場軍營那邊的佈防情形,並對症下藥,做好了突入軍營救人的準備。

陳子龍和許都把指揮突營救人的指揮部,就設在了校場附近的一處酒樓裡。這處酒樓是許都一位朋友的產業,此人也和許都一樣,好任俠、喜騎射,是一名文武兼資的士人。

方以智走進酒樓裡,見到許都這位朋友的時候,才驚詫道:“名泊,你怎麼也在這裡!?”

許都的這位朋友,居然就是方以智的密友,從九江到徐州採買船隻的李遠!

李遠對方以智抱拳笑道:“我和許生一見如故,說來也巧,我二人相識,也是託了密之兄的關係呢。”

許都也走過來,哈哈笑道:“密之,你和名泊早已認識了吧?我帶兵剛到徐州的時候,糧秣軍資本就有限,又受到侯恂的剋扣盤剝,多虧了名泊變賣家財,幫襯了我幾分呢!這回營救袁時中的事情,臺前雖然是我在奔走,可是幕後卻是名泊在贊畫。”

李遠微笑道:“不敢當、不敢當。我純是一介書生,收拾天下需要的還是許生這樣果決驍勇的猛士。”

方以智看着李遠,心裡總覺得這一切似乎發展得過於巧合了一些。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時局發展間不容髮,也不允許方以智再做其他更多延伸性的思考了。

陳子龍也勸方以智道:“密之,你不曉武藝,就和我留在這裡吧,臺前之事自有許生和名泊來辦。”

陳子龍是江南詞宗,不像許都那般好勇鬥狠。但方以智也常常遊覽名山大川,體魄強健,至少比起陳子龍要強了許多,所以方以智還是決定爲朋友走上這一遭。

他回答道:“不,我擅取兵符印信調動了兵馬,已經是罪在不赦。如果不能救出袁將軍,扭轉徐州的局面,事情如何收場?此事必要我親自去辦方成。”

“密之兄氣魄過人啊!”許都忍不住拍掌讚歎道,“我聽說過你的堂兄方以仁殉國之事,密之的勇烈剛直不下於乃兄啊。”

許都的話讓一旁的李遠輕輕挑了一下眉毛,他眼睛轉了一圈,又說道:

“此事我亦曾耳聞,只是後來阮大鋮好像翻出不少材料,說是方世兄並未殉國,反而是投靠了闖軍?這消息當時傳出,實在是令人感到驚詫。你們說這閹黨之人指鹿爲馬,是不是可恨?”

李遠突然提到阮大鋮當年炮製出來的方家通闖逆案一事,一下子就讓方以智臉色變得微妙了起來。

當年阮大鋮四處蒐集證據,確實是掌握了許多關於方以仁還活着,而且投靠了闖軍的實證。方以智當時被捲入案中很深,對阮大鋮掌握到的那些證據也有許多瞭解,只是最後因爲朝廷不願意推翻崇禎親自定下的“烈士”,這件案子纔不了了之。

可方以智心裡其實十分明白,他那位智勇雙全的堂兄方以仁,十成裡有九成,可能是真的投靠了闖軍。

後來方以智自己也多留了一分心,有意蒐集了一些關於“黑秀才方以仁”的材料。從此人在朝廷塘報中提到的形象樣貌還有種種行事做法來,方以智幾乎可以斷定,他肯定就是自己的堂哥。

以前方以智對自己堂兄投闖的做法,還會感到深深的恥辱。

可現在徐州局勢居然會發展到此刻這種地步,方以智除了對大明朝廷的前途感到深深的絕望外,心裡也突然萌發了一種新的想法。

方以仁的做法真的錯了嗎?

李遠敏銳捕捉到了方以智臉上閃爍過去的微妙表情,但他不再多言。許都則握住方以智一手,笑道:

“我收買了侯恂標營的很多兵丁,接下來就等他們放火,然後我讓團練兵以救火夫頭的身份去滅火,咱們就能趁機混入軍營之中。”

方以智畢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行險大膽的事情,猶自不安道:“事情真的能成嗎?不成的話,又將如何收場?”

許都輕哼一聲,看着校場的方向道:“自我到徐州以後,侯恂先是爲了他的標營,後來是爲了於永綬和高謙,處處剋扣義烏團練的餉糧。我對他早就是一肚子氣了!就算沒有袁時中這回事情,我本來也是要找侯恂討一討公道的,有什麼可怕的?”

李遠也微笑道:“桐城方氏人丁旺盛,密之,與你同輩的方氏子弟多是大才。如今天下方亂,正是你們這種經世致用之才大顯身手的好時候呀。”

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
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