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

趙禎回朝之後便做了兩件大事,一是下旨重修憲法,二便是確認了蕭仁的身份,看似後者沒有什麼影響,但事實上卻比重修《皇宋憲法》更難。

趙旭的所作所爲無疑是幫趙禎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作爲皇后的王語嫣無法反對,若是她說兒子錯了,那不光趙旭受到影響,更是讓趙禎掛不住。

眼下的情況算是皆大歡喜,蕭撻裡入了趙禎的後宮,蕭仁被分爲楚王,民間百姓對於皇帝突然多出的兒子並沒有太多的反對,重點全部集中在了趙禎的身上。

是個男人都不會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兒子來養,把時間向五年前推算,那會剛好是官家在西域與契丹作戰的時候,並且官家還去了契丹皇帝的大營進行了所謂的“國事訪問”。

這樣一來蕭仁是誰的血脈還有疑問嗎?

契丹皇帝當時說孩子是她和天神所孕育,這話騙騙契丹人可以,但卻騙不了大宋的百姓,天神哪有那功夫和你一個凡人女子造人?

於是乎百姓們熱議的話題就變成了趙禎的身體康健和“威猛”。

……………………

崇文院的秘閣之中,大宋的皇帝趙禎坐在搖椅上愜意的看着一本格物院大匠的奏疏,奏疏中還有一些圖紙,趙禎看到的是一個圓錐形的彈丸,在後面畫的是代表火藥的黑色。

這大概就是他們想象中全新的火炮彈藥,趙禎覺得很有意思,這是一種對未知探索的大膽嘗試,圓錐形在他們看來很適合大宋的火炮。

漸漸的頭子可以減少阻力,而大面積的尾部可以更好的與炮管契合,產生更大的出膛速度,想法和後世的炮彈一模一樣。

值不夠後世的圓錐形是柱狀,而現在大宋匠人提出的圓錐形卻是真正的圓錐形,若是從橫剖面看,完全就是三角形的。 шωш★тt kan★¢o

趙禎知道這東西不會附和空氣動力學原理,而且這樣的圓錐形大大減少了炮彈中火藥的裝填量。

伸手在空中揮了揮,邊上的三才立刻遞來一支沾了硃砂墨的御筆,筆尖上的紅硃砂吸得恰到好處,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

趙禎提筆在原本的圓錐形上加上了幾筆,使得圓錐形後面多了一個圓柱形,並且頂部並不是尖尖的而是變成了稍微圓潤一點的形狀。

順便還把炮彈標註爲彈丸,把裡面的火藥標註爲裝藥。

大宋的火炮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從火藥的出現到現在熟練的運用已經過去了數十年,大宋的火藥彈已經不是軍中的王牌,但依舊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而火炮的進步速度則是日新月異的發展,這是大宋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火藥技術進步,冶鐵鍊鋼的技術跟上,在生產出能成熟當下火炮爆炸威力的炮鋼和裝填藥之後,大宋的匠人們纔開始研究炮彈的新形狀和功能。

火炮一直是大宋的軍中神起,並且格物院和火器司直接對趙禎這個大宋皇帝負責,所以他們的一切從研究到設計,製造,裝備軍隊等等每一步都需要趙禎的親自審覈。

相對於大口徑的火炮,大宋的火炮口徑非但沒有變大,反而在減小,這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表現,雖然炮彈越來越小,但威力卻沒有改變,甚至在不斷的加強。

炮彈減小裝藥便減小,也能減少軍中所需要攜帶的重量,這是一種進步,而且大宋的火藥已經從原本的靠火藥慣性以及質量的攻擊改爲爆炸攻擊。

在聰明的大宋匠人面前,炮彈改爲爆炸式的難題很快被解決,他們從火槍中找到了靈感,大宋的火槍是從子彈是用槍支後面的撞針打擊底火發射的。

而大宋的炮彈爆炸則是利用炮彈頭部的撞擊擠壓內部的撞針而達到引爆內裡裝填火藥的效果。

之所以大宋的炮彈做出改變,最簡單的原因是大宋的火炮開始了改變,之前一直在使用前裝炮,而現在大宋的格物院匠人已經研究出了後裝炮。

這要歸功於一個來自美洲的植物所提供的附屬品,橡膠。

大宋的橡膠生產早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各樣的橡膠被試着做出來,而橡膠有着驚人的氣密性,這東西彷彿就是和天生爲密封所出現的。

大宋的蒸汽機幾乎全部運用橡膠作爲密封的手段,從火車上的蒸汽機到工廠中的蒸汽機,再到火炮後裝的炮閂,橡膠的作用無處不在。

所以萬事具備之後,格物院和火器司的匠人們纔開始聯手改進大宋的炮彈,火炮縮小了,不再那麼笨重,火藥的威力增加,不需要大量的裝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炮彈的大小和重量都要隨之改變,但很快他們和軍中抽調來的炮手都發現,裝藥變少威力不變的情況下炮彈的大小和質量決定了火炮的威力。

於是會發生爆炸的開花彈被使用,可火器司和人並不滿意,對於他們來說眼下這種開花太過老舊,殺傷威力也不行,於是火器司與格物院的匠人便研製了這種全新的錐形炮彈,並且極具創意的在其中裝了大量的鋼珠。

這是他們不斷測試得到的結果,鋼珠在爆炸的時候威力更大,飛行更加穩定,若是換成別的形狀,就不行了,威力和覆蓋面積也沒有鋼珠大。

趙禎把手中的圖紙交給三才道:“讓親衛司的人注意,這段時間加強格物院和火器司的護衛,若是有一點差池,朕讓他趙力吃不了兜着走。”

三才點頭道:“奴婢遵旨!”

接過奏疏後,三才稍稍猶豫一下小聲道:“官家,那告御狀的陳宏還在宮中角廳等待,要不要奴婢打發他出去?”

趙禎搖了搖頭,吸了口氣道:“讓他到清涼殿中等候,朕這就過去,民心不可欺,朕若是不見他,百姓們會怎麼想?朕豈不成了言而無信之君?”

“奴婢這就派人去傳旨,這小子得了天大的福氣能得到官家的召見嘞!”

趙禎苦笑道:“福氣?你也不想想他爲何要告御狀,爲何要如此的孤注一擲?天竺人…………愚昧,無恥,還看不清局勢,冥頑不靈!”

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
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