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

一個小小的槓桿就能讓飛速旋轉的刀頭緩緩停下,水輪通過傳動杆和齒輪連接,只要關掉一個齒輪,無論水輪轉的多快,車牀上的刀頭都不會動一下。趙禎看着車出來的小小鋼圈臉色興奮,這鋼材是從大宋境內運過來的,無論是強度還是柔韌度都已經達到製作滾動軸承的標準。

其實這東西在趙禎看來很簡單,就是倆個套在一起的同心圓圈,在中間安裝上小圈子用以安置一顆顆小鋼珠,最後把這些東西組裝起來。

只要材料都有,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但關鍵的地方就在於材料。

瞧見蔡伯俙的臉色就知道他做不出大小,圓潤度一樣的鋼珠,不光他做不出來,便是格物院的匠人也做不出來。

趙禎的要求非常苛刻,一個圓形孔徑的篩子放在那裡,只要能正正好好穿過篩子且不留空隙的,就算是達到所需的標準,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孔徑卻把所有人都難倒了。

或大或小的鋼珠沒有辦法正好通過圓形的孔徑,而這段時間田況回到了四川路,他的任務就是不斷的調遣物資支援前線。

蔡伯俙被留了下來,有他坐鎮瑪兒敢,大軍所需的後勤就不用趙禎操心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趙禎的習慣,同時也是趙禎“知人善用”的最好典範。

若是單單論後勤學,趙禎可以肯定自己不如蔡伯俙,他雖然也知道後勤學的基本運作方法,但到了具體情況下,蔡伯俙纔是“實操”的高手!

趙禎看着手中的倆個小圓環和一個個圓形的小洞有些得意,這東西只要加入鋼珠就能變成一個精美的滾動軸承,就像後世自行車上的滾軸一樣。

就是這小小的東西卻在鋼珠的問題上被卡住,最後得到的結果便是勉強使用大小不一的鋼珠放入其中。

蔡伯俙拿着眼前轉的飛快的滾動軸目瞪口呆,他沒想到自己只是輕輕的推了一下,外面的鋼圈便飛速滾動起來,更沒想到的是這小小的東西居然能給大宋帶來全新的變化。

“官家,這東西若是做的再大一點,安裝在馬車上,那馬車的速度必定還會有提升,若是裝在火炮上……那可直接用馬拉扯火炮,再也不需要箱車運送了!”

蔡伯俙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他眼中滾動軸的利益被放大到了極致,可以用來做許多的事情。

趙禎看着緩緩停下的車軸感慨到:“此言不假,傳令下去,讓火器司立刻鑄造帶有車軸的火炮,只要把這些火炮造出來,直接把這滾動軸承裝在輪子上,再安裝在炮身上,咱們大宋的火炮就能直接運送而不是依靠巨大的箱車。”

蔡伯俙當然知道這件事不能怠慢,而眼前官家做出來的滾動軸便是大宋唯一一個,其價值不可估量。

小心的裝在木盒之中,用火漆封好蔡伯俙便轉身交給了蔡石……

自從趙禎抵達瑪兒敢之後,死騎便跟着出現,他們的職責是聽從官家調遣,同時兼具護衛官家之責。

師橫和蔡石就站在邊上,他們第一次見到滾動軸,雖然不知道這東西的具體用處,但卻知道官家和蔡伯俙的重視。

木匣中的滾動軸承是官家花費半個月的時間才製作出來的,當然是重中之重,但師橫卻有些不放心的開口道:“官家,眼下瑪兒敢城防備空虛,五千神衛軍雖然裝備精良,火器披靡,但師橫不敢此時擅離職守!還請官家三司!”

趙禎看着師橫道:“朕已經給這軸承上了槍油,你現在的使命就是要把這東西安全的送到神都城的格物院,人數不用帶太多,五百死騎便可,但路上不可停歇,過大渡河後插檄羽以明示緊急,入珉州過秦州,直達京兆府,利用火車之疾速達神都城,若有延誤朕嚴懲不貸!”

“師橫遵旨!”

爲了製造這個小小的滾動軸承,趙禎前前後後一個半月的功夫,在後世這東西只需半個時辰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自己做出來。

但在這個時代卻花費了如此長的時間,不過這樣的結果趙禎也能接受,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即便是出現廢品,也不會影響產量。

大宋的滾動軸承只會越來越多,而且發揮的作用也會超過生產的成本,小小的車軸可以改變大宋的許多事情。

而擁有橡膠的大宋,再加上滾動軸,這樣大宋的任何車輛都會更快,更穩!

交通運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宋的經濟發展之所以這麼快,這和交通的便利離不開關係。

橡膠輪胎在大宋已經非常成功,很早之前就開始普及,而減震的鋼條也早已投入使用,眼下若是能製造出減少車軸摩擦力的滾動軸承,必定會使得大宋的車輛更加的完善。

這不是一個小小車軸的問題,而是一個質量的提升。

當火炮安裝在滾輪軸承的車輪上,如此便可使用戰馬直接拉扯,這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

火炮的速度,轉向力,和機動性都會得到質的提升,而在戰場上,這些因素會改變許多東西。

所以趙禎纔會命令師橫親自護送至格物院。

三才從遠處趕來,如此急衝衝的趕來必然是獲得了前線戰報,果然三才上前雙手奉上封了漆鐵皮筒子道:“官家,大捷!楊懷玉急奏,其部以奪取馬爾丹薩,殺敵兩萬,吐蕃主力潰逃!”

這在趙禎的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楊懷玉的大軍所帶的糧食只能堅持半年,而且大部分都是壓縮軍糧,單單依靠這些肯定是不行的。

只有以戰養戰,不斷的獲取吐蕃的食物才能保證大軍的戰鬥力,壓縮軍糧和肉乾只能作爲儲備糧食使用。

馬爾丹薩的西面便是怒江,而那裡乃是察瓦崗和察瓦絨的上游,楊懷玉的消息不光是會送到瑪兒敢,還會送到率兵前進的王韶手中,王韶此時應該會對察瓦崗和察瓦絨發動進攻。

楊懷玉的大軍永遠都要快王韶一步,如此才能把吐蕃人的主力吸引到北方,而讓南路大軍有機會不斷前進。

吐蕃人派出三十萬大軍是不夠的,隨着楊懷玉的不斷推進,吐蕃人的損失將會越來越大,角廝羅必然會不斷增兵!

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
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