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

范仲淹的奏疏在最後提到了党項內遷之事,他認爲党項人已經大部分內遷完畢,剩下的只不過是一些人數較少,較爲分散的部族,那些拒不內遷的已經被大宋的鐵騎斬殺殆盡。

而這些小部族不同,他們或是地處偏遠,或是倉皇奪路一直在向大宋境內遷徙。

大宋的對党項人的壓力從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小,這還是范仲淹向狄青提議的,如此可保無有遺漏,党項人會不自覺的向大宋靠攏,方便內遷。

范仲淹的意思是,人數小於百人的部族可直接由寧夏內部漢化,如今寧夏路的漢家百姓遠遠大於党項,漢化這些党項人不過是幾年的時間便可,無需耗費人力和朝廷的公帑讓他們遷徙大宋境內。

這一點是趙禎沒想到的,細細想來也是這個道理,如今寧夏路的党項人不過數千,多時零散部族,而宋人卻有數十萬,漢化不要太簡單,又有完備的地方管理,確實不用耗費朝廷的經歷,只需交給范仲淹便好。

大宋優越的條件和繁榮的經濟自然會吸引這些党項殘部的靠攏,趙禎便就着燭光在范仲淹的奏疏後寫下御批,這奏疏不是發回范仲淹的,而是傳遞到中書省,由相公龐籍以政令的形勢傳回寧夏。

趙禎在寫好御批擡頭的時候,便瞧見北京城中有一點極爲明亮,一團橘紅色的光芒如豆點般搖曳,並開始擴散…………

原本在一旁候着的三才只見官家猛然站起,竄向闕樓上的欄杆處,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官家?!”

趙禎趴在欄杆上,雙手撐着欄杆,努力的把身體向前探出,隱約間只見那火光愈發的濃烈,並在月光下伴有黑煙升起,而自己的身體卻被人從後抱住。

三才帶着哭腔叫道:“官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有什麼要看的,奴婢幫您看,有什麼要尋的奴婢上刀山下火海也給您尋來嘞!”

趙禎看了看下面的燃起的宮燈向回縮了縮,這闕樓還真是高嘞!當初的自己可是能從數百米的山崖垂降下去,現在站與高樓至上便害怕了…………

看來安逸的生活過慣了,原本的膽氣也消失了,趙禎無奈的指了指着火的地方道:“那是何處?好似走水一般!”

三才擡眼一看便道:“應是北平府的府衙!嚇!官家,真是走水了!”

趙禎卻稍稍冷靜下來,北平府的府衙走水?北平府雖不是京城中的機要之地,可也是大宋的一府之尊,北平府的韓琦乃是歐陽修推舉,爲人自立,有大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治下頗嚴。

這樣的人管理下的北平府衙怎麼會無緣無故的走水?

再說大宋的府衙一律由磚石構建,只有屋頂內屋內纔會用上木質的房樑和柱子,怎麼會一下子便有如此大火?定然是有人蓄意縱火!

趙禎身爲皇帝,已經習慣了從另外的角度看待問題,轉頭對三才說道:“速速派人傳令,命禁中宮牆之上當值禁軍不得妄動!

無有朕的手詔不尊任何人之調令!抽調京中禁軍駐守機要之處。另,派內侍攜朕的私印,傳令趙力禁中御前班直圍攏北平府其後施救!”

趙禎說完便解下腰間的印章,這是皇帝的私印,算是神寶的一種,但卻沒有神寶那般莊重,但調遣一千人左右的禁軍卻是沒有問題,因爲這皇帝私印是不會離身的,也側面代表皇帝。

下三才已經交代內侍傳旨去了,趙禎出於好奇也跟着下去,他倒要看看,北京城中誰有這潑天的膽子敢縱火北平府府衙!

若是意外那便沒有什麼,但若不是,背後定然有着巨大的陰謀,而趙禎最擔心的便是聲東擊西,北京城中的大型工廠可都是有蒸汽機的,而格物院中更是有着大量的圖紙和匠人的隨筆,書冊,若是丟失後果不堪設想。

因爲密封效果極佳的橡膠已經出現,大宋的蒸汽機便已經走上了正軌,這中生產能力驚人的“巨獸”可謂是大宋的動力,不得有一點閃失。

從剛剛在闕樓上向下看被驚嚇到,趙禎這才意識到自己丟失了一些東西,自己原先是什麼人?“藝術品專家”啊!什麼最擅長?安保和反安保啊!

………………

北京城中的百姓早已被熊熊的火焰所吸引,北平府的府衙走水可不是小事,四周的百姓早已開始救火,可都被韓琦攔下,當他看到北京城中的三百衙役一個不少的出現在熊熊燃燒的府衙之外時,大發雷霆,對着些衙役破口大罵。

責令他們趕回自己當值之地,沒有調令不得擅離職守,而剩下的衙役開始阻隔百姓的靠近,這時候根本就不需要他們參與救活,城中自有潛火鋪子帶着水龍,汲水筒而來,不比你手中漏水的木盆,豁口的水杯來得好使?!

很快宮中的御前班直便在趙力的率領下匆匆趕來,這總算讓韓琦鬆了一口氣,趙力在率領御前班直抵達後便派人圍了北平府的府衙,對着韓琦抱拳道:“官家命我前來助韓知府一臂之力!”

“來的正好,潛火鋪子的人已經進去,將軍只需圍攏這裡不放一人走脫便好,本府衙役留餘百人已經在火起之時便在外密佈,如今將軍率軍而來,賊人必不會走脫!”

趙力瞪大眼睛,虎目中散發着懾人的精光道:“可是有宵小縱火?!官家早有交代,抓捕賊人全聽韓知府差遣!”

“果然天子不凡啊!看來官家是早已知曉!”韓琦露出敬佩的目光道。

不用趙力多說什麼,御前班直早已把北平府府衙圍攏的裡三層外三層,如今的御前班直可不是原先的花架子,各個都是戰場上的百戰老兵,雖不及趙禎的親衛司,卻也是個個彪悍,單單往那一站,懾人的眼神便讓尋常百姓退避三舍。

“說來也巧,聽三才大官道,官家今夜登臨闕樓,賞月美景,觀城中忽有大亮,便道是走水。三才大官說是北平府,官家便令禁軍不得妄動,傳令城中當值禁軍沒有官家手詔不得調兵嘞!”

韓琦拍手笑道:“善,大善矣!”

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
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