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

大宋的船隊乘風破浪的開走,卻在山陰之地的石見留下了重兵,相對於其他兩座銀礦,石見銀礦擁有更加豐富的礦產,這要歸功於大宋船隊中帶來的尋礦人,這是一種古老的職業,歷代相承,他們對大宋來說是寶貴的資源。

趙禎只是大概的知道石見銀礦的位置,但具體的搜尋只能靠這些心口相傳的尋礦人來尋找。

三座銀礦都是趙禎在夏竦和蔡伯俙出使倭國之前便告訴他們的,爲此蔡伯俙才特意請了大宋最有名的尋礦人。

而倭國的皇帝也只是覺得石見銀礦的出產稍微些多而已,並不知道石見銀礦的儲備大的驚人。

留守的禁軍佔領了地處山陰的石見銀礦,銀礦的留守家族在見到天皇的詔書後便提出質疑,原因很簡單,詔書上沒有關白的印信,這份詔書的真僞存疑。

帶隊的宋軍將領並不在乎留守的質疑,如狼似虎的大宋禁軍以最快的速度佔領了銀礦周圍的據點,並以大宋的慣例開始修建城寨。

軍人的天職便是服從命令,既然夏竦這位正使發話了,詔書自然是不會有假,你要是有疑慮就去找自己的主子問個清楚,但是不要耽誤大軍做事。

三十條船所帶的三千多戰兵全部被留在了石見,一併留下的還有許多貨物。

留下的戰兵可以靠這些貨物和倭國人貿易換取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相對於資源稀缺的倭國來說,大宋的貨物對他們有着無與倫比的誘惑。

三千戰兵開始飛快的建造城寨,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否則那些來者不善的倭人一定會開始衝擊。

營地的周圍已經搭起了高臺,堅固的高臺上是碩大的八牛弩,這些八牛弩全部是裝有棘輪的改進型,無論是上弦的速度還是力度都比原先的八牛弩要強上許多。

船隊最不缺的便是戰爭物資,弩箭,三棱刺刃,破甲錐,全身步人甲,三千戰兵幾乎是武裝到了牙齒,這是大宋的本錢!

從一開始趙禎便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倭國的小人之心他可是早就瞭解的。

大宋的將士進退有序,有條不紊的忙碌着,即便是熟悉地形的倭國地方守備也對宋軍構築的臨時防禦無從下手。

大內氏是石見地區的掌權之人,雖然隸屬東京都的管轄,可在承平、天慶之亂後已經基本脫離了東京都的統治,形成了地方武士統治。

所謂的留守也是大內氏的人,而宋軍的到來在他們看無疑是侵略者,甚至可能是東京都請來的外援……

高高的塔樓上,站班的禁軍正無聊的看着銀礦以外的平原,礦山前面地勢開闊,在他的印象中根本不會有人找死的從正面突擊大宋的營地。

百無聊賴之際,一羣人突然出現在他的視線中,站班的禁軍想也不想的敲響一旁的銅鑼併發出警告:“敵襲!”

正在構築城寨的禁軍放下手中的活,飛快的穿着自己的裝備嚴陣以待,倭人的軍隊是他們從未交手過的,可以說是不同於党項人和契丹人,甚至還有不少人爲之緊張起來。

身爲都巡檢的石元孫大聲的喝罵:“慌亂如斯還配稱得上是天子四衛嗎?他倭人還能比党項人更加兇狠,比契丹人更加強壯不成!都給我列陣,凡是動搖軍心者殺無赦!”

他是名將石守信的子孫,即便是契丹人來了他也不會膽怯分毫,更何況是這些喜歡到大宋渡種的倭人?

隨着他的話音,大軍變得鎮定下來,是嘞!這些倭人萬里迢迢的到咱們大宋渡種,算得上是咱們的後輩嘞!

遠處的大軍終於靠近,站在高臺上的禁軍差點以爲自己看錯了,這些山野之民也算是軍隊?身上披着破爛的藤甲,扛着鋤頭鐮刀之類的農具就開始向營地衝擊,雜亂無章的隊形簡直是一羣烏合之衆。

這和自尋死路有什麼區別?

倭人衝到宋人的營地之前便沒了動作,從人羣中出現一位身着古怪鎧甲的士兵,手中拿着長長的倭刀喊道:“我乃是大內氏嫡系三子大內小澤!曾經擊殺……”

沒想到這個倭人居然會說漢話,可他在陣前嘰哩哇啦一大堆,但說的是什麼卻讓石元孫和大宋的將士一頭霧水,秉承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石元孫道對一旁的軍士問道:“他說的什麼?”

軍士扭頭道:“好像是說將軍可敢與他一戰……”

這到底是蠢到什麼程度纔會有這樣盲目的自信?難道他以爲自己是不死之身?

既然不是來使石元孫毫不猶豫的對高臺上的八牛弩士兵道:“弄死他!”

擒賊先擒王,大軍之中最重要的便是將領,一旦將帥身死,整個軍隊便會陷入羣龍無首之中,在大宋都是把將帥放在最安全的位置,可倭人居然是將帥先叫陣,這和一幫潑皮打架有什麼區別?

嗡……

令人牙酸的聲音響起,碩大的弩箭便消失在了八牛弩上,如此近的距離弩箭瞬間洞穿了大內小澤的身體,極大的衝擊力帶着他在地面上瘋狂的彈跳,最後如破娃娃一般落在了倭人的軍陣前……

倭人幾乎是瞬間崩潰,碩大的八牛弩對他們乃是簡直是上天的神器,連身穿最堅固大鎧的武士都被輕鬆洞穿!

在他們的認知中,大鎧是最爲堅固的鎧甲,顯然八牛弩顛覆了他們的認知,前排的軍士看着飛出去的大內小澤啐了一口:“我當他有多厲害,也不過是肉體凡胎,才一個照面就死了……”

石元孫嘴角抽搐,這軍士說的倒是輕鬆,誰能抵擋住八牛弩射出的弩箭?當年檀淵之戰,遼人的大將軍蕭撻凜就是死在這利器之下,何況是明目張膽的倭人?

如烤串一般的大內小澤被擡走,他的家臣發了瘋似得向宋軍大營衝擊,看着這種愚蠢的舉動,石元孫微微嘆氣:“倭人也不缺乏忠義之心,給他們痛快吧!”

其實他錯了,這些家臣在大內小澤死後便成爲了必死之人,即便是逃回去也難逃一死,不如死在戰場上搏一個好名聲。

箭雨如期而至,輕鬆的貫穿他們的身體,驚得倭人四散而逃,他們從未遭遇過如此可怖的情景,這不是戰爭而是屠殺。

倭人潰散的同時,宋軍也不打算浪費寶貴的弩箭,石元孫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命令軍士建造城寨,他們還要在此等候大宋的援軍到來……

他只希望援軍來的能快些,畢竟倭國的貧窮與大宋的繁華相比實在差得太多。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三百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