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

元日按照慣例是要休沐七日的,但因爲耶律隆緒的駕崩,大宋的朝堂也開始了運轉,尤其是主管外交的鴻臚寺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耶律隆緒是堂堂帝王,帝王死叫崩不是沒有道理,對於遼朝來說意味着災難的開始。

張儉之所以在大宋的衆目睽睽之下嚎啕大哭,就是爲了讓大宋袖手旁觀,此舉無疑是效果顯著,禮部尚書和鴻臚寺對遼國皇帝的死極爲看重,甚至請趙禎發佈國書悼詞。

趙禎對大年初一的忙碌相當不滿,但遼皇駕崩畢竟事關宋兩國關係的大事。

權之特重的中書省也是通宵達旦,王曾雖然已是兩鬢斑白可精神卻一點也不輸與旁人,坐在主位上輕輕抿了一口綠茶,苦澀中帶着的一絲甘甜讓他舒服的哈了一聲整個人顯得悠然自得。

一旁的夏竦就像是拉磨的毛驢不斷的轉圈,丁謂瞥了他一眼道:“老夫去過皇莊,如今的皇莊都改用水力磨面了,你在這轉圈幹嘛?”

“丁相公倒是心大都這個時候了還能揶揄我。”

丁謂瞥了他一眼:“老夫可沒揶揄,你好歹也是參知政事朝中重臣,如此焦急像個什麼樣子?”

“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宋錯失良機吧?”

王曾哈哈大笑道:“良機?老夫可沒瞧見什麼良機,只知道以官家的才智都沒有所行動,你夏竦倒是着急的很,你就不想想爲何丁相公不着急嗎?”

夏竦看了一眼丁謂道:“尸位素飡者當然怡然自得!”

一旁的王曾苦笑着指了指自己:“好你個夏竦夏子喬,連老夫都被你罵了……”

“王相公的脾性也太好了謝,提攜後輩直說便是,何必繞彎,否則也不會來這不白之冤,夏竦,陛下此時什麼都不做纔是對大宋最有利的。”

魯宗道嚴肅的臉上難得露出些許笑意,惹得夏竦奇奇怪萬分,在看看政事堂的衆人猛然反應過來:“諸位的意思是隔岸觀火?”

“然也,試問什麼樣的遼朝對我大宋有利?是團結一致的,還是內鬥不斷的?”

王曾的話使得夏竦豁然開朗,對啊,如今遼朝可是內鬥的厲害,沒必要讓大宋出兵冒着風險的去進攻,以遼人內鬥的習性,還不知這場鬧劇會什麼時候後收場,最好是斗的越久越好。

夏竦明白了王曾的意思,自己出使遼朝只負責炫耀大宋的武力和弔唁遼皇便可,其他的事情不用自己插手,坐看遼朝變得混亂就好。

無疑一個內部勢力不斷傾軋,朝政混亂不堪的遼朝纔是對大宋最有利的。

三才冒着寒風掀開了政事堂的門簾,寒風吹進悶熱的政事堂中給衆人送來了新鮮空氣。

王曾笑眯眯望着三才道:“老夫道誰,原是大官,怎麼陛下的國書悼詞這麼快便得了?”

三才露出和煦的笑容道:“稟王相公,官家的悼詞已經寫好,要不要送與學士院修改一番?”

魯宗道接過三才手中的悼詞:“那倒不用,老夫卻是要看看陛下的文筆如何,坐朝理政多年,文章荒廢了沒有。”

趙禎的悼詞當然沒問題,自親政以來,他的經筵日講就沒斷過,隨着魯宗道的聲音政事堂的相公們跟着搖頭晃腦起來:“嗚呼哀哉,遼皇叔英魂未泯,大宋皇帝趙禎餞行,星墜與北……”

大宋和遼朝是名義上的兄弟之國,真宗皇帝與耶律隆緒常常在往來的國書中以兄弟相稱。

這是檀淵之盟中的一項條款,遼宋互爲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爲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如今趙禎按輩分來算是耶律隆緒實打實的侄兒,這一點沒法否定,不然便是不承認當初宋遼兩國定下的盟約……

打自己老爹的臉這種事趙禎實在做不出來,還好耶律隆緒駕崩了,被一個死人佔便宜算不得什麼。

“陛下的文章又精進了,夏子喬你也該收拾行李率領使團上路了,陛下許你三百羽林衛,可不敢亂來……”

夏竦聽了魯宗道的話哈哈大笑道:“夏竦這就上路,諸公留步!”

政事堂的所有人全數站起躬身拱手道:“子喬爲國出使,躬親於王事,路途遙遠多多保重。”

一禮拜下默默無聲,就連一向和他不對付的丁謂都是如此,夏竦哈哈大笑着離去:“有此忠義之士爲僚,足矣!”

蔡伯西小心翼翼的探頭進來,看着他賊眉鼠眼的樣子,魯宗道怒哼一聲:“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王曾倒是不以爲意,笑眯眯的轉頭道:“蔡駙馬定是接了官家的旨意,怎麼樣奉朝請也不好敷衍吧?”

蔡伯西諂笑着走進廳堂:“王相公真知灼見,小子這次是又被官家抓了差,夏參政……”

夏竦微微一愣,隨後指着蔡伯俙道:“官家又讓你小子去遼朝開脫商路?”

“要真是如此便好了!官家這次是讓我跟隨夏參政任副使出使遼朝,如今我大宋在遼朝的商路多如繁星,已經沒有可以開拓的地方了!”

丁謂笑道:“如此甚好,你這個奉朝請也該乾乾正事,總是在商賈之道上精進將來可沒什麼出息,官家這是在重用你,簡在帝心啊!”

夏竦恨恨的望了一眼得意的丁謂,他發現丁謂並不在意蔡伯俙跟隨自己學點東西,這小子倒也是狡猾的緊,拜丁謂爲師學習財計之道,而自己還要在官家的授意下教會他許多,這算下來唯一出力不討好的只有自己了?!

微微苦笑:“丁相公你師徒二人倒是把我當成了冤大頭,即便是沒有拜師禮,那束脩可是萬萬不能少的,蔡小子你看着辦吧!”

蔡伯俙腆着臉對夏竦笑道:“小子的老師可多着呢!魯參政,丁相公,還有您夏參政,個個都是朝政中的一把好手,小子是外戚,以後即便是有官家的奉朝請也不過是交差走人的職銜,這樣官家用起來倒也是順手了,您老多擔待,小子馬上就把蔡記的清泉白和鎮山紅送到諸位師傅和王相公的府上,聊表敬意!”

衆人這才放過蔡伯俙,王曾擺了擺手道:“禮也送了,官家的旨意也傳到了,快些準備吧,遼人怕是要上路了,只不過那三百羽林衛要注意,萬萬不要與遼人發生衝突!”

夏竦頷首道:“子喬記住了!”

三百羽林衛已經在宣德門的門口站定,身上的板甲反射着明亮的日光,威武的制式鎧甲處處透露出逼人的威嚴,背後斜揹着一把長長的陌刀就如天上的戰神威風凜凜讓人不敢直視。

羽林衛中只有極少的宗室子弟,大多還是久經沙場的西征老兵,只要往那一站,身上若有若無的殺氣便會無形中泄露出去,看的一旁的契丹武士大爲吃驚,曾幾何時大宋的戰兵已經恐怖如斯了?!

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
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