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

趙禎看了看宣德門,在看了看後面的大慶殿,低聲對三才吩咐道:“把論功行賞的地點安置在大慶殿中進行,在御道上掛上綵帶,大開宣德門,朕要讓有功之臣從大慶殿一路誇功回府!”

三才驚了一下,看到趙禎堅決的眼神之後無奈的點頭應下,這是給朝臣們相當高的榮譽,基本上京朝官都有封賞也就說每個人都能有一次從宣德門正門而出的資格,這可是相當高的禮遇。

於是在朝臣的驚訝中,論功行賞的地點被安置在了大慶殿,連發放獎賞和御賜之物都在大慶殿外等候,儀仗鼓樂都在宣德門外等候,他們可沒資格進入。

夏竦得到了相當高的榮譽,太子太傅,而原本留守東京城的相公龐籍則是得到了太子太師這個最高的榮耀,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龐籍坐鎮東京城,配合皇后平穩的解決了趙允讓這個麻煩,穩定了大軍的後方,自然當得起太子太師這一榮耀。

但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太子太保居然是狄青!所有人齊刷刷的把目光釘在他的身上,讓這位久經沙場的統帥渾身不自在,所謂的太子太保便是保護太子安全的,但在大宋太子三師只不過是個名頭而已,代表榮譽,與差遣無關。

但這一次趙禎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光給予狄青太保的名頭,還給予了他相應的差遣,不光是他狄青,就連太子太師龐籍也是如此,太子太傅則是由曹瑋擔任,三師之中,太師授文,太傅教武,太保護衛周全,遵從古制本就無可厚非,朝臣沒有諫言反而讚頌趙禎英明。

他們樂意看到文官的地位更上一層樓,同樣的他們的地位和待遇也會隨着提高,明眼人很快便能看出來這是官家在爲太子的將來鋪路,這些人不光是相公樞密使,更是代表文官武將。

尤其是曹瑋,身兼樞密使與將門領袖,自然他的作用便更大一些,龐籍的老成持重在朝中也是出了名的。雖然這麼做爲時尚早,但必要的拉攏還是要有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滿朝文武幾乎都多多少少的得了賞賜,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唯一讓人不爽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個名叫竇讓的御史臺拾遺官打擾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明確的在大殿上當着文武羣臣指出,蔡伯俙不該獲得文資,並要求趙禎撤回對他的任命旨意。

趙禎看了看蔡伯俙,這貨頭頂上的外戚光環還真是重,爲了讓他獲得文資,趙禎千挑萬選,最後以從六品的秘閣修撰來堵朝臣的嘴,畢竟以蔡伯俙的功勞怎麼也不止封一個小小的從六品文資,朝臣們自然賣自己一個面子。

但誰曾想,居然還真的有人跳出來了,蔡伯俙臉色極其難看,自己不爭不搶,官家給什麼自己就接什麼,難道還要被這些烏鴉給騷擾?不這都不算是騷擾,而是侮辱!即便蔡伯俙的脾氣再好也是惡從單邊生。

當然這一切都被趙禎看在眼中,這個名叫竇讓的拾遺實在是太過分了些,連身兼御史大夫的包拯都有些看不下去,知道這話非但不能說動官家,反而會找來禍端。

趙禎在御座上換了一個稍微舒服些的姿勢,微笑着對竇讓點了點頭:“嗯,你說的很對,待會留身奏事!”

竇讓躬身行禮後便退回站班,現在的他極其興奮,看來自己終於引起官家的注意了,明珠蒙塵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留身奏事!普通的官員可沒有這種待遇,非相公一級,或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才能獲得,現在自己一個小小的御史臺拾遺便有這樣的待遇,這不正是說明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分量嗎?

但和竇讓不同,包拯在看到官家的小動作和特有的笑容後便知道這竇讓完了,三年的相處下來,包拯瞭解趙禎的習慣,一旦他整個人變得輕鬆之時,就是官家在刻意壓制內心的怒火,看似隨意的姿勢是他對竇讓的不屑。

搖了搖頭包拯決定還是伸出援手搭救這個御史臺曾經的同僚,畢竟現在他還掛着御史中丞的名號,對這樣敢於諫言的下屬還是要多多照顧的。

“天子之言,出口成憲,竇讓爾當審慎之!蔡伯俙之功有目共睹,非陛下偏頗,且秘閣修撰從掌典籍,非要害之職乃陛下體恤外戚,世人皆不有疑,當贊陛下之仁。”

這救火救的及時,文臣中自然有不少人明白包拯的用意,連龐籍都在暗自點頭,雖然對外戚授以文資稍稍不妥,但蔡伯俙的功勞實在不小,當得起這個從六品的小官,何必較真?但又不想讓竇讓這樣敢於上諫的御史得罪皇帝,於是開口附和道:“包學士所言既是,竇讓多心也。”

從包拯這個御史臺的上司,到龐籍這個相公,接二連三被否定自己的諫言,竇讓心中極爲不滿依然死咬着蔡伯俙外戚的身份不放:“祖宗之法,豈能違背?蔡伯俙外戚也,以此爲先例後世當如何對之?萬萬不可開此先例!”

趙禎坐在大慶殿的御座之上看着竇讓,他實在不知道這樣的人是如何當上官的,包拯和龐籍兩人給他臺階下,這貨還要撞南牆,溫聲說道:“此事你且留身奏事。”

包拯和龐籍兩人看到趙禎的表情後當場放棄,對他們來說能出手援助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竇讓自己看不出官家的心思也就算了,自己都在隱晦的勸他,他還要上諫便是自找麻煩。

原本趙禎只是想讓竇讓接受一點懲罰,所以纔會讓他留身奏事,但現在看來不光是懲罰那麼簡單了,竇讓把祖宗之法不可變這一鐵律搬出來了,什麼都好說,但這東西對趙禎來說是絕不能出現的!

這是阻礙大宋發展的陳規,一旦被祖宗之法所束縛,許多事情趙禎都不能進行,這隻會耽誤大宋的發展,豈能讓竇讓搬出來?如若自己同意了他的話,豈不是以後遇到什麼事情,朝臣只需搬出祖宗之法便無敵了?

三才瞪着竇讓,這該死的烏鴉就是招人討厭,官家剛剛班師回朝,還未曾休息,便上朝論功行賞,得了好處的時候不見你反對,瞧見別人得了好處你就忍不住了?秘閣修撰不過是從六品的小官,芝麻綠豆一樣大你還去較真?

在瞧見官家起身後,三才便急不可耐的高聲叫道:“退朝!”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