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

軍情是來自兵部參謀軍事院的,狄青親自在上面把敵我分析寫的一清二楚,甚至還加上了宗教原因,單是這一點便能證明他的軍事才能。

半月之前,黑汗國陳兵壓境于闐,寧夏路守軍沒有旨意只能整軍待發,卻無法馳援。

神都城中即便有太子監國,也無法調動邊疆守軍,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傳書南巡聖駕………………

于闐是趙禎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他們的土地是大宋進軍西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抵擋***東進的屏障之地,現在黑汗國對於闐發動戰爭,其根本目的在於傳播他們的宗教。

也許在漢人眼中,宗教傳播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在別人的眼中卻比掠奪資源和土地更爲重要。

黑汗國對於闐的侵略便是一場信仰的“聖戰”于闐的國土已經相當逼仄,若是爲了國力發展根本就沒有必要侵略,而問題就在於此。

黑汗的侵略事實上就是***東進的重要一步,若是把于闐吞併,下一步便是與大宋接壤,這對趙禎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事。

所以必須保全于闐,事有輕重,趙禎立刻捨棄原本計劃已久的南巡,一路上看來雖然不是很滿意,卻也是在意料之中,最少能對得起“國泰民安”四字。

聖駕靠岸啓程,在海上的航行速度絕對沒有陸路要來得快,尤其是在大宋開設公路的情況下,如今大宋全境,所有州府之間必有公路相連,否則便是當地州府治下的失當。

一路上王語嫣一行沒有怨言,跟着車隊返回,但趙禎於心不忍,但又不能爲此減慢速度,便讓她們一路巡遊北上,一來收集各地見聞,二來也能欣賞風景。

趙禎美曰其名:“朕所不能,爾等便爲朕欣賞大好河山!”

馬車以最快的速度向杭州駛去,車廂之中只有趙禎和三才兩人,四周的親衛換上了戎裝,鋥亮的盔甲在陽光下反射着金光,高高的龍旗在空中飄揚,一路驚得所到州府官員膽顫心驚。

百姓們則是如同過節一般沸騰,南方之地多認爲天高皇帝遠,根本一輩子都沒機會看到皇帝,現在卻突然瞧見皇駕,這還不激動萬分?

趙禎是不想路過州府城池的,耽誤時間,但車馬必須要維護,走的時候輕裝上陣,人吃馬嚼之下乾糧消耗驚人,必須在州府之中補充。

公路的運輸能力是強大的,一般人也許沒有什麼體會,但公路在這個時代就是大宋的高速,在平坦的公路上馬兒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奔馳,沒有坑坑窪窪,不用躲避障礙,速度被髮揮到了極致。

大宋的軍馬是多品種改良的產物,漢武帝在山丹軍馬場把汗血馬與蒙古馬雜交得到了山丹駿馬,而趙禎則是在此基礎上混入了阿拉伯戰馬的血統。

得到了速度驚人不輸蒙古馬又有極高耐力的戰馬,因主要配備背嵬軍和上四軍,所以被成爲背嵬軍馬,或是上四馬。

只用了三天時間,趙禎的聖駕便趕到了杭州,在此期間他直接下旨,派遣親衛尋找最近的黑手所部,以飛鴿傳書向寧夏路傳令守將高靖翔立刻率軍馳援于闐。

趙禎相信自己還未到達神都城的時,高靖翔的寧夏邊軍就能抵達于闐。

事實上調用伊州的西域都護府的軍隊更快,但趙禎不能這麼做,現在的西域大宋只佔伊州一角,大部分的土地被遼人奪取,若是輕易調動都護府的軍隊,後果便是整個西域被遼人拿下。

身在伊州的西域都護府就如同一根釘子紮在了遼人的西域之中,如噎在喉,時刻提防。

從馬車換乘火車後,速度便開始增加,雖然衝刺起來的速度不快,但火車的勻速卻超過馬車,日夜兼程之下,很快便能抵達東京城。

這樣做的好處便是聖駕一直在朝北方移動,而所有的奏疏軍情也每日匯聚。

趙禎對趙旭的這次監國很滿意,唯獨在戰爭這件事上不夠敏感,西域之地盡失與遼人,于闐對大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時候無論如何也要保住于闐。

萬急之時他是有臨時調兵之權,可以調動邊軍出擊馳援于闐,只要不是對內用兵,沒人會說什麼,但他卻沒有這麼做。

太子監國爲的就是在皇帝出巡,病重,出征等情況下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置,行使帝王權利,趙禎既然授權他監國,就意味着他要負擔起自己不在時對大宋的責任。

于闐一事讓趙禎有些小小失望,不過並沒與什麼大礙,畢竟這是兒子對老子的尊重,也說明趙旭行事謹慎。

火車的車窗外樹木不斷倒退,飛馳而過,若是盯着樹木看會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三才很佩服官家居然能盯着這些樹木看而一點也不暈。

“官家,前面便是陳留,過了陳留就到東京汴梁城了。”

趙禎依舊一言不發的盯着窗外,三才便默不出聲的站在邊上,趙禎忽然開口道:“黑汗國打着宗教的旗號,以回回教爲伐,出兵于闐朕該用什麼藉口出兵攻打黑汗呢?”

三才不知官家是不是對自己說話,,小聲道:“回回教這麼厲害,還能控制軍隊和國家?”

趙禎笑道:“黑汗國是****……”

“嚇!那不是天下大亂?”

趙禎挑了挑眉毛,無奈的搖頭道:“黑汗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數信仰回回教,你說****有區別嗎?”

三才想了想:“那他們原先便是如此?”

“原先?”

趙禎想了想努力的回憶黑汗的歷史,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是被帶進溝裡去了,黑汗王朝在建立之初並非***國家,與突厥汗國、回鶻汗國等遊牧汗國類似,他們最初是薩滿教教徒與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與佛教徒。

既然黑汗能以宗教問題進攻于闐,那大宋也能用一樣的東西反擊,藉口很好找…………

趙禎忽然起身,速度快的嚇人,三才一個踉蹌差點跌倒,看着官家帶翻的茶水一臉驚訝:“官家小心些……”

而趙禎卻完全不理會他,盯着車窗之外,眼睛亮的嚇人:“不就是搞聖戰嗎?朕也要搞一場聖戰,憑什麼***能搞,羅馬能搞,朕卻搞不得?朕也要搞一場聖戰!大宋的聖戰!”

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
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