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

封駁又叫封還,繳奏,這是文官享有的可以與皇權對抗的權利之一,但卻並非掌握在宰相的手中,爲的就是避免相權過大,干涉皇帝的一切旨意。

宰相不用印的旨意也是旨意,只不過變成了中旨而已,但依舊具有效用,朝臣們可以拒絕,但卻要承擔拒絕的後果。

封駁就不一樣了,這是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在看到詞頭後把詞頭變成詔書時進行的封駁,也就是說中旨是沒有經過中樞宰相用印而已,封駁是直接退回給了皇帝,根本到不了臣下的手中。

由此可見封駁權利之大,當然,最終這些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還是皇帝任命的,他們可以封駁,皇帝也可以罷官。

只不過一旦被封駁過的旨意,即便是罷官之後的繼任者也不一定會讓旨意通過。

宋承唐制,所以封駁制度也沿用了唐時的制度,只不過相比唐代的封駁制度更爲複雜些,在唐朝封駁權歸門下省所有,具體由給事中執行,宰相不能干預封駁事。

封駁權掌握在銀臺司的手中,所謂銀臺司就是負責大宋奏疏以及旨意下達的專屬衙門,雖然權利不大,但地位清貴,一項封駁權便是讓人肅然起敬的。

在旁人看來,唯有清貴之人,品德高潔正直之人才能獲得官家的如此信任,可事實上,封駁權只不過是趙禎向世人展現自己願意收到制約的一種態度而已。

這種權利對於一般的君王還有些限制,可對於他來說,限制微乎其微。

但現在,這個封駁系統真的發揮作用了,趙禎的旨意到了銀臺司就被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給封駁了,這不光是他們的意思,還代表了大多數朝臣的意思。

雖然大家都喜歡眼下開放的學術風氣,但並不代表同意罷黜儒家獨尊的地位,儒家是華夏千年來的主要信仰,是讀書人的精神所在。

眼下皇帝突然要罷黜儒家獨尊的地位,一時間許多人無法接受這件事,其中甚至包括范仲淹這樣趙禎一手提拔起來的改革派宰相。

儒家是讀書人的根本,儒家思想指導了華夏倫理綱常千年之久,一旦改變儒家的地位,那會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後果?

誰敢冒這個險?誰能承擔這個後果?

眼下的大宋是真的進入治世的時代,天下太平,百姓富足,精神上的追求自然會更多一些,但各家的興起和儒家地位受到的衝擊同樣讓朝臣們趕到不安。

歐陽修的奏疏已經在朝堂上掀起一股驚濤駭浪,就在朝臣們爲此辯論的時候,趙禎的這一手讓所有人心驚膽戰。

沒想到皇帝是如此的支持歐陽修,想要把大宋的學術的環境推到先秦之前,諸子百家齊出的局面難免會讓儒家陷入被動地位。

要知道,在先秦的時候儒家並不是天下牛耳,諸子百家中能和儒家抗衡的學說大有人在。

亞聖孟子有言:楊、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歸楊(楊朱學派)則歸墨(墨家)。

儒家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做到非常出名的程度,否則也不會嫉妒的說出這樣的話來,然後在極力的污衊這兩家學說,說這兩位先賢都是禽獸。

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爲楊,墨的學說和儒家的學說存有衝突。

人類社會有別於禽獸,就是人有國家,有社會。人有爲國服務的義務和責任

楊子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照他這樣,當兵都逃兵役。納稅都偷稅漏稅,國家還如何維持?

楊朱之學的思想是“貴己”、“重生”、“人人不損一毫”。

儒家認爲,人類社會有別於禽獸,就是人有國家,有社會。人有爲國服務的義務和責任,楊子卻認爲,“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照他這樣,當兵都逃兵役。納稅都偷稅漏稅,國家還如何維持?

儒家認爲人類區別禽獸,因爲人能感恩,孝順父母。

墨子兼愛,不分親疏。對別人父母和對自己父母一樣。那自己父母豈不是白養了一個兒子?

孟子便認爲楊子墨子的主張,就會使得人與禽獸沒區別:“楊子爲我,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

但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沒有錯誤,只不過是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罷了,在孟子眼中禽獸不如的事情,在後世人的眼中卻極爲正常。

雖然墨家已經消失,雖然楊朱之學已經泯滅,但誰知道新出的學說會不會與儒學向違背,不同的地方又該如何去處理?

在朝臣們看來,不是不支持諸子百家的復興,也不是要扼殺眼下良好積極的學術氛圍,而是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處理好之後,再推行罷黜儒家獨尊的地位。

但問題是朝臣們的想法太過簡單和頑固,若是不推行百家爭鳴之策,如何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若是不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的所在,期望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後再推行政策,那要熬到什麼時候?

人的推算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問題一廂情願的推算出來。

事實上朝臣們的心中還是頗爲擔心的,擔心對儒家的衝擊會造成誰會的動盪,會發生不可預知的風險。

沒有什麼比國家穩定更爲重要的,爲此他們甚至願意放棄新的嘗試,繼續延續着儒家的思想在大宋站住統治地位。

也就是說寧願放棄未來的美好,也要守護住眼下的繁榮,這就是根本所在。

這其中或許會牽扯到利益的問題,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心中對眼下盛世的不捨,不願冒一絲風險去改變它。

不能說是懦弱,無論是哪個反對的官員都能拍着胸脯的說這是在爲了大宋眼下的治世,而不是爲了個人的得失。

這種大義上無懈可擊的理由讓歐陽修很苦惱,而趙禎卻不以爲意,他讓歐陽修看到了一些原本他不該看到的事情。

自己支持歐陽修對文化的改革,但最終的結果不盡人意。

醉翁還是出現了,雖然他沒有被貶斥到滁州,神都城中也沒有醉翁亭,但他依舊成爲醉翁。

還是在皇帝的面前,趙禎私訪歐陽修在神都城中的家時,這位文學改革的先鋒“鬥士”正在借酒消愁…………

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請假!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
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請假!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