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加”“減”的做題方式

宣衝望着這個毛遂自薦的年輕人,心裡面冒出一句話:“識時務者爲俊傑”。

當蘇明老實本分的敘述結束後,宣衝根據他的言行談吐,已經知曉面前這個年輕人,憑藉他自己顯然是沒法在陣營上轉過來這麼大彎彎繞,其背後一定是有其長輩在助推。

宣衝有那麼個良好習慣,在進行涉及權力相爭的對話時,上來先看地址、查階層。

宣衝當然是知道,這個叫做蘇明的家族出自水。水、竹州地方上,那些派系死扛這麼多年,也讓宣衝很頭疼。

宣衝是非常想要抓一個模範,讓這個模範主動對自己策名委質,定下君臣名分。

話說水那邊武家軍北路派系是相當“彆扭”的,他們並不想真的脫離宣衝單幹。

在亂世中,下面的地方派不過來拜碼頭,保不準哪天其他兵馬就要去他們老家徵稅。美其名曰爲大爻國難而徵,連個欠條都沒有。

現在大爻烽煙四起,任何未被戰火糟蹋過的地方都是“麥子成熟”的良田。

這樣的“田”之所以沒有其他人收割,那是有主了。

雖然,竹兩地武家軍北路派系的人,現在對宣衝領導有那麼點心不甘情不願;但是每年商稅還是交的,大軍採買體系還在。真的要反出去,就會被外面豺狼虎豹們吞掉。

目前宣衝對還沒有投自己的“北路軍”派系,是將其當作碗裡骨頭。

宣衝:雖然我覺得這裡面骨頭會卡喉,但是這骨頭是我碗裡的骨頭,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跑到我碗裡拱食的。

現在這個問題的癥結是:這幫人抱着北路軍的功勞簿不放。

隨着宣衝當家後,以南路軍的功勞簿爲主,他們在武恆羽那兒記錄的一些舊的功勞成爲死賬了。

這幫人爲了不想讓這筆賬銷死,總是在聒噪“武恆羽回來”如何如何的話,儘管他們自己都知道這不可能;真的讓他們去北邊投武恆羽,也沒人攔着,但是留在宣衝手下的北路軍派系們就是要製造這個話題。

很顯然,這個話題能讓武小雀不舒服,所以希望通過“鬧”讓武小雀認賬。

而宣衝呢!嘴硬,記仇,越鬧越不給。

誠然,北路軍是有那麼一票人,是帶着舊的功勞簿幾乎沒有任何職位下降就合併到南路軍;但那些都是武撼巒時期分配給宣衝麾下的武家子弟。而後在渤地,他們對接東市軍時,宣衝用東市軍的骨幹等價和武恆羽換的。

武轟等北路軍武家子弟們的功勞簿,是跟着宣衝合訂了好幾次的。現在他們忠心耿耿地隨着宣衝從渤郡回來後,宣衝自然可以把武轟他們的功勞全部認了。

南路軍的元老們也無話可說。畢竟武轟等人既是宗親,同時也圍繞在“武飛”身旁苦戰數年,立下汗馬功勞。

而竹這幫人的功勞,壓根就和“武飛”沒有任何關係,南路各路派系都是不認。

類似於李世民當不上太子,圍繞着他身邊的一系列前唐功臣們的很多功勞就變成了死賬。李建成沒有一本功勞簿安排這幫打天下的人,權力體系必然會有掣肘。

家族內的換屆就是這樣的。每一屆新大哥,都是上一屆班子中最能幹的派系頭目,但僅僅是他那個派系的。

如果宣衝在上位前,親自作戰的功勞弱一點;亦或是武撼巒當年出嶺南時,武恆羽能耐再大一點,一路上包攬所有戰功,心態開朗一些,提拔大量手下?

宣衝現在繼位後,碗裡這塊“卡嘴”的骨頭就更大。

如何在新上位後消化掉這些“骨頭”?李世民通過“重用魏徵”給出了標準答案,那就是給這些隱太子派系的人一個立功進入凌煙閣的機會。通過提拔魏徵,讓那些拿着舊功勞簿的人徹底死心,讓其中有能耐的人,快點落戶到新的功勞簿上立功。

…宣衝所有思考的“題目”,趙誠那兒都有,甚至趙誠積壓的題更多…

蘇家小將這邊等待着宣衝的裁決,從年齡上來說,蘇明僅比宣衝小個四歲。

宣衝饒有興趣地對這蘇家小將說道:“你願意到雍州守北門,叔很高興;但是你這個駐守的長期方案,叔不放心。”

蘇明咬着牙,繼續保證:“兵主,北邊的駐守,我必盡心盡力。”

宣衝欲擒故縱地擔憂道:“我不是相信你不能吃苦,而是擔心你在北邊找不到甜頭。”

宣衝展開地圖,提點這個小將:“既然你願意去北方,相對那兩家,你就是咱家自己人。”

宣衝這幾年也老練多了,學了一點類似劉邦的拉近關係的套路;宣衝拉住蘇明讓其站在自己一步內,蘇明隱隱有些觸動,他是第一次從宣衝嘴裡聽到“自己人”;先前作爲竹派,那可是明顯被排斥。——現在突然又變成了嫡系,顯然他老爹給他做的選擇是對的。

宣衝:“知道爲什麼之前我沒派其他人去北邊駐守嗎?”

蘇明:“是因爲蔡將軍和恆將軍久居北方,精通風土人情。”

宣衝點頭:“是啊,精通風土人情;所以派你,我有點不放心。”

蘇明被激將後當即表示:“我可以向蔡、恆兩個將軍學。(作爲年輕人想要證明自己的情況,被宣衝拿捏得穩穩的)”

宣衝反問道:“你願意學,人家就願意教?”

蘇明愣住。宣衝在地圖上指出了往來商路的馬道說道:“這些都是關乎他們兩家的立足根本,也是他們精通本地的關鍵;你想學,他們憑什麼教你?”

看着蘇明張了張嘴,宣衝溫和地循循善誘道:“但我可以教你。”

蘇明立刻反應過來了,知道該抱誰的大腿了。

宣衝一副大哥做派,拍了拍新收小弟肩膀,示意他一方面要小心謹慎,一方面不用怕。自己會盯着他的工作,不會讓他一上來就翻車。

宣衝給蘇明很清晰的指示:“兵家防守事情和這兩位將軍多溝通。你是咱自己人,既然你去了那兒,那就代表着我。蔡、恆二將固然會和你親近,但是你得明白,他們會把你當作監視他們的眼睛。故,你作爲眼睛,就有被重點矇蔽的可能。

若是昊國大軍來襲,你要有自己的主見,蔡、恆的家人扣在我手中,不一定會反覆,但是萬一局勢嚴峻,他倆決定反覆,必然誘取你的頭顱。”

蘇明心中咯噔一聲,這些風險,他老爹可沒和他說。

宣衝立刻循循善誘的寬慰道:“莫怕,留着點心,這些事發生概率極小。這五年內你要經得起歷練,即可以獨當一面。”

蘇明得到了畫餅後感激涕零。

宣衝說道:“去北邊鎮守邊疆,除了在兵事上用心,還要在民事上注意。北邊缺茶,我專門給你撥一條商路,唯獨你來專營。錢貨由你個人支配,如果缺了錢我再給你報銷,切記,收復當地人心不要害怕花錢,但不要直接發錢,而是花錢辦事,讓那邊的以你爲中心辦事。“

蘇明從將軍府出來後,已經是從原本略帶抗拒的竹派,變成了受宣衝知遇之恩的人了。

雖然現在還談不上死忠派,但是隻要宣衝這五年,每個階段都兌現提拔,他成爲死忠是遲早的事。這就是出師表中諸葛亮所謂:“蓋追先帝之殊遇”

蘇大河聽聞了兒子轉述後,感慨道:吾家道不落矣。——隨後斷絕和竹派其他成員的聯繫,慶幸自己調轉得早,竹派其他那些轉不過來彎彎繞的,遲早會被玩死。

…宣衝是按照“加法”來做題的…

天佑歷4年4月,宣衝分配給了蘇明六百人的兵馬。這批兵馬質量極高,全部都是披掛着全身鎧甲。且有兩頭鬼車,四頭升級了的“金牛”。

舊的金牛,內部火缸僅僅是用來加熱“金汁”,其動力是靠着靈木自帶的動力。現在進行了工業革命後,金牛內部已經換成了活塞機,傳動結構換成精鋼打造,可參考火車傳動杆。

至於底盤,宣衝取消靈木做的牛腿,改換成了中部貼地的大履帶,並安裝三組精鋼結構帶着橡膠輪的起落架,來維持平衡。

武器方面,宣衝去掉華而不實的雙角,換成一個“獨角”。這個獨角是一根短粗的炮管。

至於金汁這玩意,已經被燃燒霰彈給取代。

在蒸汽機燃燒室內,預留一個抽氣口,大量火焰被抽入牛喉嚨部位,高溫燃燒氣體讓鎢絲網絡兜住的一些鐵丸子加熱到一千度。

金牛在擡頭的時候,閘門封閉,會封閉牛喉部和燃燒室的相聯,然後打開蒸汽閥門,蒸汽流入後,爆炸會將這些高熱鐵丸子噴射出去。其殺傷力比金汁更勝一籌。

如此改進是三點原因! 1:金汁太重了。影響金牛加速了,武器效費比低。

2:城中的大糞在可以運送到鄉下後,金汁很缺了。

3:宣衝作爲新上任的兵主,現在有意無意的某些方面表現得與武撼巒不同,以體現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這種升級的武備,被命名爲“戰夔”。

山海經有云:夔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爲夔。黃帝伐蚩尤記載,玄女爲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

戰夔是目前,武家軍體系下最高等的地面戰獸。是和現在大爻鐵獅、昊國的陶俑巨兵是同一個等級。

如果說昊天玉獅子是三本的單位,金牛是四本;那戰夔這一類是五本單位,代表着現在凡世帝國找到的最堅固材料,最好的機關設計所能達到極限。

目前宣衝掌握的地盤上,只有奮行城那個千人級鐵鍛場才能生產。

蘇明在接受這樣一支兵團後,腦子是嗡嗡的。當前來報到的士官提示蘇明一起上路後,蘇明反應過來,用自己的印綬進行了對接。

在行軍過程中,蘇明感受着身後蒸汽鍋爐“嘟嘟嘟”泄壓運轉,以及那巨大橡膠獨輪在地面碾壓摩擦的震撼感。

作爲將軍,他應該打氣鼓舞一下軍隊士氣。但是他扭頭看着這樣鐵鑄的部隊時,覺得自己嚎兩嗓子,可能蓋不過蒸汽機的轟鳴聲。

蘇明在自己人生第一次領軍的時候,突然之間出現了“迷茫”——我該幹什麼? 比起宣衝一上手只是役農這樣初級部隊的情況,他這是“傻瓜”式操作系統了。

遂,他拿着士官學院中學到的“操典”體系,中規中矩地操作。組織沿途燃煤,駐紮等後勤。

蘇明在士官學院中學得最優異的課程就是後勤,這和他出身於商人家族相關。他自小對商貿貨運工作熟悉。他知曉,學好後勤交通,就算自己在行伍中沒被重用,但是在交通部有同學關係,這個也對家族商業有好處。

宣衝把這樣一支部隊交給蘇明,與其說是讓他帶兵,倒不如是告訴他“先不要操心軍事任務,他首先是一個運兵官”;“軍隊這一塊只要做好維護工作。具體怎麼打,參考蔡,恆兩位將軍意見。(潛臺詞:責任是這兩個老手的)”

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運兵官”,那麼蘇明的權力大得不可思議。幾乎就是當年戍帝的“湛盧營”在北線的翻版。但是蘇明本人是“殫精竭慮”,不像當年湛盧營指揮官持寵而驕,在前線破壞和友軍之間的團結。

宣衝把他安排在那裡,就是利用他“精明商人”的特性,給他這麼強的一支部隊打底,是增強他話語權,展開商業工作,能夠抓住雍水南岸的各個派系的利益。

在蘇明抵達雍州後,宣衝立刻給他補了一封信。

宣衝:“雍州現在的情況,肯定會有一些搖擺聲音;你的工作任務是儘量在經濟上爭取中立派系。”

在蘇明領任務之前,宣沖和蘇明講得很明白:“穩住就是最大功勞,哪怕地盤丟了,戰夔這樣的巨獸損失了也沒問題;只要蔡、恆兩個將軍能夠帶他們那本土力量撤回臥牛關一線,你(蘇明)依舊是沒有任何過錯,我未來還會用你。如果蔡,恆兩個將軍叛變了,哪怕就算你守住雍水南岸地盤,崽啊,我對你會很失望。”

…“加”起來…

蘇明部隊抵達榆城後,作爲守將的蔡,恆兩將軍都紛紛趕來了。在看到蘇明帶來的這支部隊後,則是心裡一突。

蘇明在見到這兩位將軍後,立刻表明了“武飛”對這兩人的高度信任;表示自己帶來的部隊是全部歸兩位將軍差遣。這兩位顯然是感激涕零,當然這兩人不會真的不懂事,不會直接把帶來的戰獸和鐵甲部隊給一分爲二地分了。

蔡在思索一陣後,做出提議,自己來守住常郡,而恆將軍和蘇明則是在爐城做策應。

這樣一來可以機動救援。說到這,蔡將軍是瞧着蘇明,顯然想要知曉這位是否願意承擔這類略有風險的任務。

蔡作爲本土派:如果蘇明這支部隊願意承擔一些有風險的任務,且任務圓滿完成,才能安排到更重要的方向;如果不願意,那就歇,到後線當個吉祥物!

戍帝當年麾下湛盧軍,就是裝備好,但是將領不願意擔責任。還不如在後面歇着,免得在前沿佔據補給線。

作爲前線守將,他們得知後線送來援軍很高興,但是看到後線送來這麼一支嚇死人的高質量部隊後則是懵逼,一時間不知曉蘇明和武源常什麼關係,是來鍍金還是幹什麼的。

…相對而言,趙誠做的題是“減法”…

武家軍六百人的軍事調動,對於雍水的本地民生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北岸那邊卻是流血流淚,石壕吏們瘋狂在鄉里徵丁,十年前還餘有雞豚,現在破瓦罐都被敲的叮噹作響。

昊軍的那兩位將領在和趙城“勸誡”後,反而有了自我證明的幹勁。

這兩位昊軍將領,在大營中施號發令的勁頭,就和富二代回國來創業一樣。

他們在雍水北岸仍然是傳統戰爭動員,驅動官僚體系對本地進行大量糧草徵集,而調過來的兩路各兩千人的兵團下鄉搜刮壯丁後,開始各自膨脹爲兩萬人一路,即本地十個民夫跟隨外調的精兵。

這種如同徵調勞役一樣抽調民力,讓雍水北岸那邊怨聲載道。以至於大量民戶們連夜跑到雍水南岸。

因爲這幾年北岸百姓都清楚,南岸那邊每天都有炊煙,並且還養着雞,因爲就連家雀兒都往那邊飛。

遂,在昊國又要動兵前,就統統朝着南邊跑了。

戰前宣衝假設雍水南岸有搖擺派。但其實是:雍水南岸這邊是並沒有多少“歸北派”的實際行動者。

宣衝的治理,怎麼也比北邊強太多。跟着昊國混那是三天餓九頓。歸於勞廣侯(宣衝)之治下,哪怕被徵調勞役都是由官家安排食宿。並且還給工錢,回去後往往還能帶一身新衣服。

以至於雍水北岸這幾年出現這樣的情況:鄉里面一些遊俠們假裝差役,把勞役們徵着,徵着,就跑到南邊工地上“混吃混喝”。以至於雍州本地民政官看到送來的勞役數量不對,怎麼還多了?質疑下面的豪吏是不是榨乾了民力?要是耽誤農事可不好。

在軍事沙盤上,武家軍通過北邊逃來的父老鄉親,已經完全知道北邊軍事行動的日期和地點。這場戰事,基本上是單向透明。

跨時代的士官體系正在精密運作起來。時隔五年,第三次雍水戰爭打響了。

第3章 龍蛇將起第132章 渤郡勢變第125章 上鉤第74章 邊界勘定第161章 演進第172章 穢亂宮闈第84章 行如風第6章 守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5章 探路,殺伐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57章 燕地攻略第6章 守營第189章 南下之前。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32章 逐漸上手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184章 蹭進時代,爲決戰計第17章 龍裔歸來第38章 “詭”與“人心”第140章 迎駕第127章 “入,展,取”第147章 天佑?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82章 檢點兵馬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188章 仁者!暴虐?第175章 “昭雪”第81章 蚩尤兵?第54章 向南方略第180章 蚩尤兵第174章 勘破腐爛第139章 朝局震動,新舊第91章 邪妄第81章 蚩尤兵?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76章 天地反擊,尊王攘夷第132章 渤郡勢變第5章 探路,殺伐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52章 皆助力第33章 節節阻擊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40章 迎駕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76章 挽弓射天,禍源轉移第90章 拉鋸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68章 截殺棘州軍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49章 各回各家第6章 守營第22章 藏武於民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73章 離火現第180章 蚩尤兵第21章 紮根第33章 節節阻擊第32章 逐漸上手第44章 依舊穩定的大爻江山第90章 拉鋸第187章 “加”“減”的做題方式第38章 “詭”與“人心”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38章 “詭”與“人心”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85章 運動戰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83章 征戰與娶妻第4章 對待異族第150章 對弈中“三子連殺”第39章 審訊戰俘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127章 “入,展,取”第118章 可戰,不可戰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162章 金斗光華第187章 “加”“減”的做題方式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79章 爲君之道第120章 戰鼓擂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33章 節節阻擊第182章 兵者,軌道也第166章 混沌青蓮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51章 收穫滿滿的出關第123章 戍帝親征,浦娥隔望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
第3章 龍蛇將起第132章 渤郡勢變第125章 上鉤第74章 邊界勘定第161章 演進第172章 穢亂宮闈第84章 行如風第6章 守營第95章 選賢歸南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5章 探路,殺伐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41章 抓獵鬼車第157章 燕地攻略第6章 守營第189章 南下之前。第9章 星光下奔跑第64章 仙宗入世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32章 逐漸上手第116章 帝國主義的鐵拳第184章 蹭進時代,爲決戰計第17章 龍裔歸來第38章 “詭”與“人心”第140章 迎駕第127章 “入,展,取”第147章 天佑?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82章 檢點兵馬第26章 水深火熱的南蠻第188章 仁者!暴虐?第175章 “昭雪”第81章 蚩尤兵?第54章 向南方略第180章 蚩尤兵第174章 勘破腐爛第139章 朝局震動,新舊第91章 邪妄第81章 蚩尤兵?第111章 孑然一身的武飛,重開戰場的趙誠第14章 攻他山之玉第76章 天地反擊,尊王攘夷第132章 渤郡勢變第5章 探路,殺伐第30章 跟腳紮實第152章 皆助力第33章 節節阻擊第42章 家中餘,供遠行第140章 迎駕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76章 挽弓射天,禍源轉移第90章 拉鋸第62章 盛宴,主未入位,客先動筷第15章 腐蝕變異第168章 截殺棘州軍第52章 掠不足以奉有餘第149章 各回各家第6章 守營第22章 藏武於民第131章 前線謀略,後方詭計第73章 離火現第180章 蚩尤兵第21章 紮根第33章 節節阻擊第32章 逐漸上手第44章 依舊穩定的大爻江山第90章 拉鋸第187章 “加”“減”的做題方式第38章 “詭”與“人心”第56章 截與闡,反攻倒算。第38章 “詭”與“人心”第69章 突如其來的一場病第85章 運動戰第60章 提升技戰術第83章 征戰與娶妻第4章 對待異族第150章 對弈中“三子連殺”第39章 審訊戰俘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127章 “入,展,取”第118章 可戰,不可戰第107章 觀天地, 睹終考第162章 金斗光華第187章 “加”“減”的做題方式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第79章 爲君之道第120章 戰鼓擂第143章 派系養成第97章 耕戰,文官體系的血酬第33章 節節阻擊第182章 兵者,軌道也第166章 混沌青蓮第108章 與流民同行第106章 戮魔與封神第31章 暴力機器的“文明性”第136章 洛鎮大捷,望關興嘆第51章 收穫滿滿的出關第123章 戍帝親征,浦娥隔望第115章 額外的歷史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