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高翼再度掃了一眼金道麟。心中已有了計較。

金道麟爲人一貫散漫,不在意禮節,不顧忌上下尊卑,必須讓他明白遵守規則。

當初,高翼所下的命令,雖然是句戲言,但軍令如山,軍隊的戰鬥力全靠令行禁止,決不能容忍隨意踐踏行爲。

“他不會說漢語”,高翼冷冷地問。

金道麟明白了問題所在,硬着頭皮回答:“大王……”

“殺了!”,高翼扭頭對侍衛下令。

透光鏡技術並不是國計民生必需的科技,中國失去透光鏡技術後,也沒見對民族有什麼大害。所以,失去的,就讓它失去吧!

大廳內鴉雀無聲,衆人臉色尷尬。

高翼沒理會難堪的金道麟,他玩弄者手中的手戟,掉頭問黃朝宗:“朝宗,鑄幣的事,準備得怎麼樣了?”

黃朝宗拱手回答:“殿下,這次我們得到金……”

短暫的停頓後,黃朝宗看了一眼金道麟,繼續說:“得到金將軍運回來的金沙與銀錠,鑄幣所需的金屬已準備齊了,就等殿下一聲令下。”

“鑄幣多少,是有規則的”,高翼用手戟舞了個花,繼續說:“貨幣的投放量要跟我們的生產能力掛鉤,否則,就會出現貨幣貶值。

短期裡我們不用擔心這個,因爲我們的貨幣還要投放到晉國與燕國,他們承擔了吸納多餘貨幣的任務。但是,你們財政部對這個要心中有數,以免將來出現貨幣貶值的問題。”

“怎麼會這樣?”黃朝宗略一沉吟,立刻回答:“我明白了,等陳浩回來,我問一下燕國需要多少貢賦,再決定鑄幣的數量。”

中國缺少貴金屬,在中國古代,貨幣的數量總跟不上商業的發展。所以,古代中國從沒有通貨膨脹的經歷。黃朝宗不懂高翼所說,但他已對高翼心悅臣服,故而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三倍”,高翼一點不忌諱孫綽,坦然地說:“按朝廷與燕國所需數量的三倍計算,再加上我們的產能,按這個數量鑄幣。”

三山鑄造的貨幣,在晉朝已開始與“沈家小錢”通用,晉朝對三山貨幣的需求量很大。與此同時,三山貨幣在晉朝的流通,也帶來了貨幣比值的問題。

三山貨幣分四級,最低一級的是鵝眼鐵錢,由於這種貨幣採用了朝鮮含錳鐵礦,故而錢色發黑,被稱爲“黑錢”。

在三山的貨幣體系中,鐵錢是當作分幣使用的,十枚鐵錢等同於一枚銅幣。

三山鵝眼銅幣採用青銅鑄造技術,製作得很精美,由於顏色發青,被稱之爲“青錢”。三山的錢幣均與大海有關,幣上鑄的圖案要麼是船,要麼是各種海魚。獨鵝眼銅幣上鑄有數只飛舞的蝙蝠。故而,鵝眼銅錢又被稱爲“青蝠錢”,“福錢”。

鵝眼青銅錢之上,是含銅量很高的黃銅錢,它體型較鵝眼銅錢大,等同於正常五銖錢大小。這種錢其色爲金,被稱爲“黃錢”。一枚黃錢可兌換十枚青蝠錢,這種錢三山稱之爲“元”,或稱“銅元”。

三山銀幣含銀量並不高,一枚銀幣可兌換十枚銅元。由於銀幣爲白色,故又稱之爲“白錢”,或稱“銀錢”。由於其背面鑄有一個戰士騎馬立在海邊懸崖,眺望遠處帆影,故又稱爲“馬錢”。

三山的金幣實際上是紫金幣,故又稱爲“紫錢”。它正確的說法是14k黃金,也就是含金量58.5%的一種雜質金。由於金礦常伴生銅礦,如果在提煉黃金時偷個懶,便成爲紫金。故此,明清時代又把“紫金”稱之謂“懶漢金”。

三山的金銀幣之間,其實還有一種貨幣,那是“大銀幣”,其上鑄有鯨魚,故又稱爲“魚錢”或者“鯨錢”。它由純銀製作,每枚大銀幣可兌換十枚“馬錢”。每十枚大銀幣可兌換一枚紫金錢。

三山的十進位貨幣單位,以其先進性徵服了晉朝君臣百姓。首先,它的各級貨幣從顏色、圖案上就可以區分,其次,在兌換方面,其方便性無可比擬。

原先,晉朝是一千個銅板兌換一兩銀子,這種兌換率對於商賈來說,讓找零成了一種苦難和折磨。

你想:有人拿出一兩銀子,買你十文錢的貨物,你需要找給對方990個銅板。光準備這990個銅板,就得用一個盆裝,其碩大的體積是一件大麻煩。你還要一個一個數給對方,對方還要再清點一遍……天哪!一件十文錢生意,要數2個990!

更慘的是,你每天不止應付一位這樣的客人。所以,只要你開門做生意,每天櫃檯後準備的零錢,都要用幾大筐子。

那時候沒有銀行,上哪兒去找這麼多的銅板?所以中國的銅板總不夠用。

使用三山這樣十進位的貨幣,對方拿出一兩銀子買十文錢貨,你只需找給對方九個“黃錢”,九個青蝠錢,一切OK!生意就這麼簡單!

正是這種方便,讓三山貨幣在短時間裡,與幾十年積累的沈家小錢雙雄並立,獲得了南晉的認可。這也是南晉罕見的厚顏要求屬國朝貢,貢賦還如此沉重的原因。

但是,隨着三山錢幣在南晉的流通,問題又出現了。三山鐵錢原本是與晉朝銅錢等值,由於三山鐵錢鑄造精美,鐵純度較高,而且又有錳鋼不鏽的特性,故而迅速在南方站住腳。

也不知道哪個人心眼一動,開始大量收購三山鐵錢製作刀具鐵器。當然,用這種方法制作出的刀具鐵器,其價格是個天價。高翼是樂見其成的。

但南晉原有銅錢機制,三山鐵錢受到追捧,獲得與晉朝銅錢等值的地位後,那些南晉人卻不認同青蝠錢與鐵錢的十進制兌換率。但是,他們又承認銀錢與紫金錢之間的兌換率。

如此一來,高翼的三級貨幣體制等於讓人攔腰一刀,斬成兩半。爲此,三山必須根據民間兌換率情況,調整貨幣中的金屬含量以及貨幣的大小,令三山貨幣體系讓更多的人認可。

於是,這就有了上面那場對話。

高翼打算藉助後世發行紀念幣的經驗,爲他大婚發行一套新貨幣,以此調整貨幣政策。當然,這套紀念幣會與舊貨幣同時流通,然後由財政部逐步收回。這樣一來,就可以不動聲色地調整貨幣政策。

考慮到三山貨幣體系才建立不久,圖案不好變來變去。所以這套貨幣的圖案只在金幣上作了調整,加上了高翼與文昭高卉的頭像,其餘貨幣只在正面加了點花邊,背後加了句“賀國主大婚”等祝福語,就此了事。

“不能光我的紀念大婚”,高翼若有所思地說:“要讓臣民知道,我們今天的收穫全靠對外征服的勝利。要紀念這場征服……把銀幣的圖案換成金道麟指揮戰鬥的場面——就這麼定了。”

這就是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高翼剛落了金道麟的面子,馬上又宣佈將他鑄入新幣,這是什麼樣的恩寵啊。大廳內的衆人聽到這話,全呆了。

金道麟知道,違背軍令的是自己,那名透光鏡匠工只是自己違犯軍令的產物而已。但高翼的棍子高高舉起,卻落在不相干的倭國俘虜身上,這就是對自己的寬容。

頭像鑄入錢幣呀,這是什麼樣的榮耀?!

當時的中國,銅錢上沒有鑄圖像的,它的正面背面只能是文字與年號、面值等等。這一方面是技術原因,因爲沙石範澆築出來的銅錢,其圖案做不到精細入微,只能用粗線條的文字。

另一方面,則是源於中國的拜物教、多神教信仰體系。在中國,什麼東西上都有神靈,山有山神、河有水神、地有土地神、春有春神……,等等,而金錢是屬於財神爺管轄的範圍,在錢上鑄頭像,被認爲是褻瀆神靈(清末,中國第一次鑄幣,就有這樣的爭論)。

歷史上,在西漢時代,羅馬的金幣便已傳入我國,但當時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金幣上的頭像是羅馬皇帝凱撒,反而認爲是蠻夷的錢神。所以,我們壓跟沒有觸類旁通的念頭。

50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錢幣上仍未出現圖像。

三山的水力衝壓機解決了鑄幣的技術難關,但高翼第一次鑄幣,也不敢過多觸動國人的底線,其上圖像大多數採用動物圖案,唯獨“馬錢”採用人像,不過,那人像也是模糊的大衆臉。

藉着這次大婚,高翼適時推出了“頭像入幣”策略,鑄造他的頭像,是希望加強黎民對國家的歸屬感,而增加金道麟的頭像進入貨幣,是想借此告訴國民:征服,不斷地征服,纔是強國之道。

頭像入幣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在金錢流通過程中,百姓追逐金錢的同時,也不斷地強化自己對錢幣圖案的崇拜。所以,高翼在初次鑄幣時,多采用海船與海魚,像一個巫婆一樣,對國民進行催眠術暗示——大海就是寶藏。

現在,他把自己的頭像與金道麟頭像加進去,就是希望,隨着三山貨幣流通全國,他可以對全國百姓實施催眠術,告訴他們三山國富武盛。

金道麟不知道里面的道道,光知道他與國主夫婦同上了錢幣,這些錢即將流傳全國。這是千古沒有的盛事,還有什麼褒獎比這更爲榮耀。

“臣”,金道麟痛哭流涕地跪了下來,連連叩首:“臣以前多行不義,悖逆不遜,殿下不僅不究,反而加賜隆恩,臣無以爲報,就此起誓:此身屬漢,此心向漢,子子孫孫,永爲漢人。”

當然,你的頭像都上了漢國錢幣,你的心再偏向高句麗,說的過去嗎?

金道麟叩首咚咚作響,額破血流。高翼一陣心軟,呼喚道:“師傅,起來吧。我漢國依法治國,你只要所行不違律法,算什麼‘悖逆不遜’。我漢國沒有‘誅心’之說。你爲國征討,功莫大焉,我賞功不賞人。”

高翼這句話是明白地告訴道麟,他知道對方的企圖,但漢國罰罪,不罰思想。心中怎麼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動上不危害國家。而高翼不在乎對方人品,也不在意對方是否表現謙恭,他尊重個人性格,不在意禮節冒犯,他的獎賞只針對功勳,不因人設賞。

當然了,金道麟成船成船地拉回金沙與銀錠,他當得起這種獎賞。

“水軍回師之後,明年春夏秋,我們的目標是守穩國內,守穩整個遼東灣”,高翼攙起金道麟,囑咐說:“今冬,我軍正在奮力營建牛莊碼頭;明春,我希望水軍全力守住牛莊、葫蘆島。

然後,我們看燕國的動態而動,若燕國攻入冀州,那我們就拿下通向青州的一連串島嶼(廟島列島),還要進佔芝罘島(罘,音fu,位於煙臺附近)、劉公島(今威海附近)。

青州有碼頭,有船民,那些船民能駕着一艘小舟渡海到琉球,到倭國,到新羅,這樣的人才我怎能放過?我若不取,我擔心燕國暫時放過我們,等他拿下青州,會驅使青州船民來功我。

我漢國強大在於海軍,陸上只要堅守,燕國拿我們無可奈何。但慕容恪這個人精擅迂迴戰術,若他迂迴到了青州,我漢國人少兵少,如何再與他鬥。

所以,乘現在青州混亂割據,我們應立即招撫流民,在青州沿海大修堡寨碼頭,讓渤海徹底變成‘我們的海’。在這片海域,只准我們縱橫。”

“諾!”金道麟高聲答應。

大廳內,漢國諸臣離席而起,齊聲答:“諾!”

正在此時,大廳的門開了,文昭、高卉盛裝出現在門口,一時之間,大廳裡的人都愣住了。

按漢禮,有地位的婦女是不能上廳堂的,家中來客人時,男主人負責招待,女人要躲入廚房。而此時,在廳堂出沒的女人皆是歌舞姬。

現在的大廳中,除金道麟以及幾個使節外,其餘人都是漢人。但金道麟是個徹底漢化的高句麗人,就連使節也是由孫綽這樣的漢儒組成。因此,文昭與高卉的現身,頓時讓大家想起了高翼的另一個身份:鐵弗。

女主人出面宴客,這是胡俗。大婚之前,未婚夫婦見面,這是胡俗。

國主,他畢竟還是一個鐵弗。

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235章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52章 寡不敵衆(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255章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73章 突破重圍(下)第71章 肆意侮辱(下)第48章 見機行事(上)第9章 情愫漸起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87章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207章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231章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189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185章 (上)第207章第187章第160章 進爵封侯(上)第86章 拋入海中(下)第226章 時尚問題第231章第227章第47章 猛虎出籠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125章 最高機密(下)第225章 歲差幾何第32章 自立門戶(下)第228章第187章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257章第193章第219章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262章第196章第47章 猛虎出籠第250章第182章 (下)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250章第201章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98章第163章 點燃烽火(下)第109章 不加掩飾(下)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16章 維護尊嚴(上)第177章 (上)第188章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04章第5章 復國重任第230章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91章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10章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218章第225章 歲差幾何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223章 貞節寶劍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218章第88章 用心險惡(下)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33章第181章 (上)第50章 餓虎撲食(上)
第165章 殺聲震天(下)第235章第145章 脣槍舌劍(下)第52章 寡不敵衆(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255章第53章 寡不敵衆(下)第173章 突破重圍(下)第71章 肆意侮辱(下)第48章 見機行事(上)第9章 情愫漸起第55章 顛倒黑白(下)第187章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112章 奢華無比(上)第207章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231章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26章 兩族分制(下)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189章第12章 傳世之寶(上)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185章 (上)第207章第187章第160章 進爵封侯(上)第86章 拋入海中(下)第226章 時尚問題第231章第227章第47章 猛虎出籠第29章 顛沛流離(上)第125章 最高機密(下)第225章 歲差幾何第32章 自立門戶(下)第228章第187章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257章第193章第219章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262章第196章第47章 猛虎出籠第250章第182章 (下)第72章 弱肉強食(上)第250章第201章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68章 內憂外患(上)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114章 清麗脫俗(上)第56章 火焰之城(上)第198章第163章 點燃烽火(下)第109章 不加掩飾(下)第170章 情勢顛倒(上)第61章 武力試探(下)第116章 維護尊嚴(上)第177章 (上)第188章第18章 勉爲其難(下)第175章 斷章取義(下)第162章 點燃烽火(上)第204章第5章 復國重任第230章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191章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10章第146章 夾縫生存(上)第218章第225章 歲差幾何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44章 語氣強硬(下)第124章 最高機密(上)第133章 火山爆發(下)第67章 蝴蝶效應(下)第223章 貞節寶劍第87章 用心險惡(上)第218章第88章 用心險惡(下)第57章 火焰之城(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78章 雄才大略(下)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233章第181章 (上)第50章 餓虎撲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