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確實。向陳浩所言,三山漢國就如同一顆銅豌豆,蒸不熟砸不爛,令沒有海軍的燕國無從下嘴。

三山不過十萬人口,只相當於燕國一郡一縣之地,爲這點點人口土地,動員傾國之力發動戰爭,難免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牛刀殺雞的感覺。

燕國現在的主要戰略目標在南方,在黃河以北的花花世界,若爲了漢國這點人馬,耽誤了大略,燕國君臣將悔之莫及。

趙國現在亂了,燕國正與冉閔搶時間,燕國必須趕在冉閔整合完趙國勢力前,擊敗這位趙國虎將。若是錯過了時機,等冉閔收拾完割據的趙國軍閥,把趙國的勢力完整統合起來,燕趙之間,誰存誰亡,尚不一定。

漢國現在臥在燕國之側,悄悄發展勢力,讓燕國君臣如芒刺在背,可偏偏燕國就是收拾不下他。此時的燕國,就如同一隻大象正專注於吃香蕉,可偏偏有一隻蚊子嗡嗡地在他耳邊飛舞,還不時叮咬他,這讓燕國君臣怎麼能嚥下這口氣?

漢國的地理位置出於峽角,本沒有迴旋的餘地,可漢國人造城堡的技術一流,造船的技術也不錯。有城堡在,燕國一時半時啃不下三山;有船舶在,三山能不時獲得外界接濟。

燕國的強大令遼東部族均心懷叵測,燕國若圍攻漢國不下,整個遼東,想在燕國背後做手腳的部族比比皆是。遠的不說,躲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拓跋代國就是一個強勁的挑戰者。而它的地理位置恰好可以掩襲燕國背後。

還有契丹,契丹八部正徘徊在龍城外圍,隨時窺視着龍城,燕國只要稍一疏忽,契丹就會如同正常的歷史一般,佔據龍城作爲本族的發祥地,並在其後的一千年裡,成爲中原政權的毒瘤。

投鼠忌器呀!

正是諸般不利條件的存在,讓燕國勉強同意與漢國講和,慕容恪沒想到,連他都束手無策的漢國攻略,陽騖不僅有應對,而且計策不止一條。

“天哪,漢人真不簡單,連這樣的銅豌豆都有辦法砸開。呀!我的智力退化了嗎?我怎麼連一條辦法都想不出?”慕容恪心中慌亂,但在表面上,他只“幽怨”地看了陽騖一眼,催促說:“快講!”

慕容族墮落了,連續的攻城略地,讓慕容族連老本行都忘了。難道他們真以爲佔了中原之地,自己就不是胡人了嗎?胡人的本行是什麼——陽騖一字一頓地說:“襲擾!”

俺們不是跟漢國講和了麼?講和之後,你漢國再攻擊我們,那是不講信義!可胡人與漢人講和之後,從沒說要停止襲擾漢人呀,你們祖上都這樣做了一千餘年了,還應該繼續這樣做一千年。

漢人反擊襲擾,那就是卑鄙無恥,背信棄義,那是不講仁義,不講道德,不講忠恕。俺們繼續襲擾他們則是傳統,傳統知道不?傳統是需要發揚光大滴!俺們要講傳統,漢人也要講傳統,他們理該“傳統”地等待我們的“傳統”襲擾!

派數支胡人小分隊去,不斷地殺入漢人家中,燒光他們的房子,搶光他們的財產,掠去他們的妻子兒女,讓漢軍疲於奔命,讓漢民無心種地,讓漢地田園荒蕪,讓俺這漢儒因此名傳千古……不好,說漏嘴了!

總之,要讓漢人無暇發展,要讓漢地人心惶惶,等我們攫取了中原,再回頭收拾他們。

陽騖這計策一出,慕容恪以手擊額,豁然開朗。

俺地娘也!俺怎麼忘了自己是胡人呀!怎麼跟漢人混了兩天,俺就愚蠢起來了。燕國強大,漢國弱小,俺難道連以強凌弱都忘了?漢國纔跟俺們講和,我就是搶了他,他敢攻擊我們嗎?就是他敢賊膽包天攻擊我們,完後怎麼辦?再來講和,他好意思跟我打招呼嗎?

春耕在即,我一支小隊伍就能讓整個漢國土地撂荒,沒有糧食,我看他怎麼發展,怎麼威脅我?

這計策毒呀!陽騖,簡直是古代的阿拉法特。

不,應該說阿拉法特簡直是現代的陽騖。

1600年後,阿拉法特不過是弄了點陽騖的牙慧,就跟以色列玩這套“講和”把戲,把以色列弄的打又不敢打,翻臉又沒“道義”,最後狼狽不堪。

“大將,需要一員大將”,慕容恪自言自語:“宜弟的才能雖然不堪,然,兩萬精騎的戰鬥力我卻知道,漢國能一舉吃掉我兩萬精騎,實力也不簡單。我們必須派一員大將主持襲擾,派誰去?”

“中領軍慕輿根,鷹視狼顧,恰好爲帥”,封奕不願風頭盡被陽鶩搶去,他乘機建言。

慕輿根也屬慕容族,其人號稱爲“慕容氏之豺狼”,喜好殺俘虐俘,性格極其兇殘,封奕指點慕容恪放出這條豺狼,暗示慕容族應該對漢國實行焦土政策。

“好”,慕容恪擊節讚賞。

慕輿根像一把鋒銳的匕首,他的聲名來自他的殘暴,這把匕首太鋒利了,連慕容族在使用他的時候,也唯恐傷着了自己。慕容大軍南下,所有的將軍都有活了,連慕容宜這個廢物都派出去了,唯獨這位中領軍慕輿根閒着。

慕輿根的悠閒不是因爲無能,而是因爲燕國還想長久統治所佔領的幽冀之地,因而擔心放這條瘋狗出去,萬一殺戮過狠傷了民心,燕國今後就不好管理了。

次日,漢國使節陳浩冒雪踏上回國的路,他將沿鮑丘河一路南下,穿過千里大沼澤(今唐山、玉田與武清之間的三角洲),抵達鮑丘河入海口(今天津),漢國的海船正在那裡等他。

陳浩從薊縣南門出城時,燕國中領軍慕輿根率一支騎兵出了薊縣東門,冒雪向遼西進發。後人談到這時常常慨嘆:改變世界的兩個人,竟隔着這麼近擦肩而過,若是這兩人當時相逢,歷史會是什麼結局?

可惜,歷史無法假設!

相比東門送別慕輿根的場面,薊縣南門顯得冷冷清清,像慕容恪、慕容垂、陽鶩這樣的燕國重臣都去了東門,此刻,南門只剩下了封奕一個人。

燕國不認爲這是禮節粗疏,因爲封奕是國相,國相親送漢使,對於小國匠漢來說,已經很給面子了。

“沒有使節隨行”,陳浩望着心不在焉的封奕,微感失望。

雖然明知道燕國的許和很勉強,他也沒指望燕國能派使節祝賀國主大婚,但事到臨頭,最後的僥倖心理被打碎,陳浩還是心裡不舒服。

“告辭!”陳浩最終還是拱手作別。

“且慢”,封奕一直沒解決他的疑問,心裡有疙瘩,老覺得堵得慌。

想到陳浩回去發現燕軍的襲擾後,漢國會徹底與大燕成寇仇,雙方消息阻絕,他的疑問將再也得不到答案,封奕不覺拽住陳浩的衣袖,一橫心,決定撕破老臉問個究竟。

“近芝(陳浩的字)兄,常言道:‘秦失之於苛,漢失之於寬’。秦法嚴苛而民怨,漢法寬鬆則豪族起,秦漢因此而國滅。

近芝兄也說‘漢國刑法嚴苛繁瑣,比之暴秦有過之而無不及’,‘連走路,倒垃圾這樣的小事都規定得很細’,卻又說‘三山之美,正在於那繁瑣的律法’,還提到‘規則社會’這個詞。

奕自認爲對治國之術略有心得,想當初,燕國不過是趙國連續攻擊下,暫存性命的一個遼東部落,奕與衆人篳路藍縷,打下眼前這個大好局面,眼見得天下在手,奕正想指點江山一番。可治天下,到底用寬刑好還是用苛刑,望近芝爲我解惑!”

陳浩悚然而驚。

燕國現在已經在考慮“治天下”的事了?

封奕一代國相,竟能放下架子,問一個小國使節,難怪燕國能夠崛起於遼東!

漢國也能做到這點嗎?

陳浩心裡打了個轉,還是給了肯定的答案。

能!蠻夷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胡人能放下架子學漢學,然後奴役漢民,我們也該謙遜地低下頭,學習蠻夷的長處。

我們本當如此,才能免於種族滅絕!

“刑律無所謂寬苛——不,刑律壓根就沒有‘寬苛’的區別”,陳浩點點頭,老實地回答:“刑律之道,就在於持平。持平,則無所謂寬苛。”

這話符合法家學說的一貫說法,但就是太籠統,等於什麼都沒說。

封奕不甘心,繼續追問:“看來,近芝在三山所見,已有心得,可否說的再詳盡點,爲我解惑?”

陳浩仰臉看了看天空,又望了望四周,似乎在考慮如何措辭,實際上是在衡量該不該說三山的命運。

封奕也不催促,但他沒有放鬆手中的衣角,只靜靜的等待。

陰曆的立春還沒有到,但實際上,當時已是陽曆的元月末。不遠處,鮑丘河已經化凍,河面上不時傳出冰塊撞擊的巨大轟鳴聲。

陳浩眼珠一轉,一指鮑丘河方向,說:“我漢國也有一條河流,名叫沙河。當初,漢王創立基業時,命令漢人居於左岸,宇文部居於右岸……”

封奕放開了陳浩的衣角,抄着手饒有興趣的聽對方說話。

聽說,鐵弗高是墨家弟子,看來三山真是尚古啊。這種用寓言方式講故事說道理的談話技巧,許久不聞了。嗯,我倒是要好好聽聽。

“……漢部以耕作爲業,宇文部以牧馬爲生”,陳浩悠然的繼續說:“可是漢部耕作缺少畜力,宇文部放牧缺少糧食,而後,兩部庶民相約互助,宇文部出牲畜,漢民用糧食償付畜力。

兩部庶民習俗各不相同,對於畜力價值各有認定,隨着兩部百姓的交流,民間爭執日盛。此後,我王召集兩部庶民制定約法,平息爭端。

兩部庶民一河相隔,春雪消融時正是需要畜力的時候,然而河中巨冰漂流。每當此時,兩河百姓隔河相望音信不同。

爭執平息之後,我王便在沙河上搭建一橋。河中心是座巨石搭建的漢王塑像,漢王雙肩擔起橋面,形似一條扁擔橫貫河面。河面兩頭各有一座矮堡,形似水桶。一堡名‘天’,一堡名‘平’。後來,漢國商賈模仿這座橋的形狀,製作一衡器,名爲‘天平’。

在下初到漢國時,甚苦其刑罰苛責,也曾萌生去意,然忽一日,我在橋上看到漢王塑像基座上刻的兩行大字,便豁然開朗。從此,不以律令繁苛爲苦,封公可想知道這兩行字是什麼?”

不等封奕回答,陳浩朗聲長吟:“規則至上,王在法下。”

說罷,陳浩一拱手,揚長而去。

封奕震驚的無以復加,竟沒有察覺陳浩何時離開,他夢囈般的反覆唸叨這兩句話:“規則至上,王在法下……規則至上,王在法下……”

天平,對了,“規則至上”就是公平。所以那個橋才叫天平橋。“王在法下”,才能保證規則不被破壞,生活在一個人人都能接受,甚至連王本人也須接受的規則下,纔有諸族平等,諸生平等。

可是,這樣就算了嗎?王在法下,能行嗎?“天、地、君、親、師”,君是僅次於天地的“神”,是“君無戲言”,是“出口成憲”的“天之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要犯了錯,也要接受律法的懲處,那“天人感應”到哪裡去了?“天人合一”怎麼辦?

封奕一聲長嘆,他到此時終於明白了三山人心齊的原因,也終於明白了爲什麼陳浩毫不避諱的揭開這個秘密原因。

他就是知道了,也無法實施。因爲燕國的政權已經成型,鮮卑部落的酋長們依靠驅使他人征戰殺伐,任意踐踏人世間的一切公理,虜獲了巨大的財富,他們以強勢姿態凌駕於各族之上,甚至凌駕於本族奴丁,他們不會與別人講公平。他們不會願意接受規則的束縛。

如果硬要設立一個規則讓他們遵守,那他們設立的一定是吃人的規則,如此一來,這個政權將崩潰的更快。

封奕的思緒從來沒有如此混亂,他頭痛欲裂:“子曰:‘天不變,道亦不變’,如今,道已經變了,天變了嗎?”

彷彿老天聽到了封奕心中的呼喚,一騎快馬飛馳而來,像一隻烏鴉一樣,帶給封奕天變的消息:“國相大人,燕王陛下請你速速回宮,龍城傳來消息,僑郡民變。”

第249章第69章 內憂外患(下)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03章第206章第219章第247章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8章 憐香惜玉第135章 將門虎子(下)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81章 (上)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52章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75章 石破天驚(下)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40章 赫赫威名(下)第213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249章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52章 寡不敵衆(上)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207章第60章 武力試探(上)第220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213章第253章第230章第6章 我答應你第103章 威武之師(下)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6章 我答應你第81章 起錨出航(上)第207章第36章 意外收穫(下)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81章 起錨出航(上)第186章 (下)第7章 對牛彈琴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230章第54章 顛倒黑白(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186章 (下)第270章第231章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236章第260章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208章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42章 粗鄙無禮(下)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00章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77章 雄才大略(中)第69章 內憂外患(下)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75章 石破天驚(下)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16章第90章 匪夷所思(中)第144章 脣槍舌劍(上)第94章 時尚魅力(上)第186章 (下)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58章 大雪無痕(上)第147章 夾縫生存(下)第264章第219章第182章 (下)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60章 武力試探(上)第9章 情愫漸起第270章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58章
第249章第69章 內憂外患(下)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155章 排除異己(下)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203章第206章第219章第247章第132章 火山爆發(上)第115章 清麗脫俗(下)第8章 憐香惜玉第135章 將門虎子(下)第143章 達成心願(下)第181章 (上)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70章 肆意侮辱(上)第252章第129章 熱血四濺(下)第75章 石破天驚(下)第119章 泄露身份(下)第40章 赫赫威名(下)第213章第110章 十里秦淮(上)第224章 全都瘋了第59章 大雪無痕(下)第249章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168章 以血換血(上)第52章 寡不敵衆(上)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207章第60章 武力試探(上)第220章第39章 赫赫威名(上)第159章 打亂部署(下)第213章第253章第230章第6章 我答應你第103章 威武之師(下)第156章 負荊請罪(上)第6章 我答應你第81章 起錨出航(上)第207章第36章 意外收穫(下)第101章 戰鬥狀態(下)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81章 起錨出航(上)第186章 (下)第7章 對牛彈琴第104章 無所顧忌(上)第138章 望君珍重(上)第230章第54章 顛倒黑白(上)第150章 威懾力量(上)第167章 正面交鋒(下)第186章 (下)第270章第231章第239章 仗劍扶犁第236章第260章第120章 如沐春風(上)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208章第123章 敞開心懷(下)第171章 情勢顛倒(下)第42章 粗鄙無禮(下)第17章 勉爲其難(中)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00章第85章 拋入海中(上)第134章 將門虎子(上)第77章 雄才大略(中)第69章 內憂外患(下)第64章 半喜半憂(上)第75章 石破天驚(下)第100章 戰鬥狀態(上)第169章 以血換血(下)第158章 打亂部署(上)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216章第90章 匪夷所思(中)第144章 脣槍舌劍(上)第94章 時尚魅力(上)第186章 (下)第137章 遭遇險情(下)第25章 兩族分制(上)第58章 大雪無痕(上)第147章 夾縫生存(下)第264章第219章第182章 (下)第98章 升旗儀式(上)第60章 武力試探(上)第9章 情愫漸起第270章第79章 神機妙算(上)第2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