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還有這道理?白給的東西還有人挑肥揀瘦?
有。眼前的高翼就算一個。
利益交換問題——什麼,利益,鄙視他!
“君子不言利……”封裕理直氣壯地說。
“且慢”,高翼氣勢洶洶地截斷封裕的話:“燕王,是君子嗎?”
豈有此理,皇甫真怒了:“我王襟懷坦蕩,怎不是君子?”
“君子不言利——那他給我遼東屬國,幹嘛要跟我要糧食?不是‘不言利’嗎?”
皇甫真頭一暈,腿一軟,差點跌到。合着我們送他遼東屬國這片地方,白給不算,還要貼錢?這算什麼事?
“邏輯,說話要將邏輯”,高翼恥笑說:“燕王口口聲聲跟我談利益,卻要求我不談利益,這符合邏輯嗎?不談利益交換,你們幹嘛來出使漢國,外交,不都是利益交換麼?不談利益均等交換,那還要外交幹嘛?”
封裕知道,自己這次的使命完了,剩下的只是瞭解清楚漢國的意圖,他晃了晃腦袋,將思緒雜念拋到一邊,忍住怒氣問:“那麼,漢王是拒絕會獵的邀請了?”
高翼笑了,笑得很奸詐:“不錯!燕軍勢強,我漢國即使出傾國之力,也贏不得平等地位,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訂立的一切盟約,都不能算數。所以,我決不會出漢境與燕王會盟。
此外,我對遼東屬國沒有覬覦之心。給我,我也不要——我有自知之明,燕國現在與我們不是等地位的國家,即使我取了遼東也保不住。我很感激燕王對我的看重,但只此爲止。
你們可以回去告訴燕王:野戰,我不行;守城,若我自稱天下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燕不犯我,我的軍隊決不會再踏前一步,遼東屬國還是燕國的屬國,燕王若待我以誠,我必不負燕王。”
封裕還想說什麼,皇甫真攔下了他:“漢王一諾勝於千金,既如此,我等即可返程,上覆我王。”
封裕只擦冷汗,他不想走,可皇甫真也沒有走的意思,他把臉轉向了剛纔那位將軍:“馬相,請問這位將軍……”
馬努爾過了好半天,才意識到所謂“馬相”是在稱呼自己。他精神一振,清了清嗓門說:“這位,是鄙國兵部相、上將軍、參謀府總參謀長、倭國的征服者、莊河伯爵金道麟將軍。”
倭國的征服者?參謀總長?這些稱呼好奇怪,尤其是“倭國的征服者”這個稱號極爲僭越,身爲臣子敢叫出這個稱呼,這不是功高震主,抄家滅族的大罪嗎?好笑的是馬努爾介紹他是,這個人舔着肚子,還一副揚揚得意的樣子,一點也不知道危險就在眼前。
封裕還在擦冷汗,皇甫真與金道麟草草寒暄過後,把眼光投向了高翼身後的暗影,故作懵懂無知的問:“這位大人……”
“這位是鄙國刑部相,也稱法相王祥。”馬努爾繼續介紹說。
黑影中一片寂靜,介紹到那個人的時候,此人絲毫沒有從黑暗中現身的意思。皇甫真試探的問:“琅琊王氏?老父與他們是俗識,不知這位王兄是王氏那一宗?”
黑暗中沒有回答。高翼擺了擺手,打斷了皇甫真的糾纏,好奇地問:“封大人怎麼老是擦汗?天已深秋,不熱啊。”
封裕沒有回答,還在擦着冷汗。皇甫真含糊的回答:“漢王殿下即已承諾,我等就此告辭了。”
馬努爾連忙上前,熱情的引領着這兩位使節走出船艙。馬努爾才一踏出艙門,金道麟已忍不住問:“殿下,你既然相信燕王,爲什麼不接受遼東屬國呢?白給的憑什麼不要?”
“和龍城”,高翼回答:“我們的沙盤你看了,羣山坳裡唯一的一塊稍微平整的土地,那上面矗立的一座雄城就是和龍城。燕國有和龍城在手,整個遼東平原就像敞開胸膛一樣袒露在他們面前。
割讓遼東屬國算什麼?有和龍城在手,他隨時可以來遼東平原串門。沒有和龍城的遼東,就是塊揣着金子滿街亂走的小孩,別人不搶他,那是因爲強盜們還沒有商量好,這塊金子歸誰。
燕王駐軍和龍城,卻說把遼東屬國給我,然後呢,等我把遼東屬國治理好了,他數十萬鐵騎衝出羣山,我不就成了被搶走金子的小孩了嗎?金子被搶倒在其次,姓名能不能保住纔是重要的。這樣的傻事我不幹。”
金道麟馬上建議:“燕國的使臣還沒有走遠,大王要是把他們叫回來,把這個意思表達給他們,在跟燕王商量商量,不好嗎?”
高翼翻了翻白眼,像看白癡一樣的看着他,金道麟回過味來:“哦,這好像沒法商量,合龍城現在是他們的國都,割讓國都——這不可能。可是,我們還可加固昌黎城,昌黎正在羣山口,正好可阻擋燕軍衝入平原。”
高翼繼續看着他不說話,金道麟又明白了:“昌黎與和龍城近在咫尺,燕王駐驊和龍城,決不會任我們在他鼻子底下築城的……那我們不是很憋屈嗎?幹看着這塊膏腴成爲無主之地,明年,契丹佔了怎麼辦?我們不取,燕王要是給契丹呢,不是令臥榻之側又多了個強敵?”
高翼嘆了口氣:“這塊地,我不是不想要,只是擔心吞不下,因爲我們不可能同時進行三場戰爭?”
“三場戰爭?我怎麼不知道?”金道麟驚問。
高翼樹起一個指頭,說:“第一場戰爭,是針對倭國的,常規討伐,我們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必須把給他們打殘打廢,此外,開發本溪也需要大量的倭奴,所以這場戰爭必須進行下去。”
金道麟點頭同意:“倭國已經打殘,雖然倭皇還未找到,但也用不了多少兵力,你不是說了麼——派傭兵去,我認爲足夠了。”
高翼樹起第二根指頭,說:“第二場戰爭是針對高句麗的,去年冬……別打斷我,去年冬天,高句麗軍隊突然渡江,騷擾我東部邊境,我忍了。今年,今年我要先發制人,要讓他們明白,江北之地不是他們家的後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爲了東部邊境的安定,我必須要求高句麗在江南給我劃出一片地來,這是嫁妝,阿卉的嫁妝。我要去討要這份該我的嫁妝。”
金道麟“咚”的一聲跪了下來:“殿下,仁慈一點吧。高句麗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金道麟話說到最後,聲音已帶有哭腔,高翼很奇怪:“高句麗,大國啊,我怎麼聽你的口氣不對啊。雙方交手,鹿死誰手還未定,你怎麼就替高句麗求情起來,你的立場就不對啊。”
金道麟“咚咚”的扣着頭,扯着嗓門說:“殿下,你高擡貴手,慈悲一點吧。我們……高句麗再也經不起一戰了。”
“爲什麼?”高翼啞然。
金道麟扯着嗓子喊:“你怎麼會不知道呢?你不知道怎麼會要打高句麗呢?”
高翼狠狠的跺了幾下腳,惡聲惡氣地說:“道麟將軍,注意你的立場。有話擺在桌面上說,不要哼哼唧唧的。站起來,軍人站着生躺着死,站起來說話。”
金道麟爬起身來,嘟嘟囔囔地說:“瞞不住的,我早說瞞不住的,完了,一切都完了。”
高翼怒了,厲聲呵斥:“說,把話說清楚。”
金道麟搖搖腦袋,哀愁地說:“我早說過,你是個會算賬的人,一定會看出端倪,還不如早早坦誠,可他們就是不聽。唉,一切都晚了。”
高翼隱隱從金道麟話中察覺點徵兆,他閉起眼睛,心中快速的盤算一番,等他睜開眼睛時,情緒已恢復平靜:“我明白了,原來如此。你給我解釋一下。”
原來,高句麗有三十萬士兵,可它遇到的是慕容垂、慕容恪兩位煞星兄弟。丸都城一戰,高句麗全國精銳盡喪,連前國王的祖墳都叫慕容恪給刨了。
高句麗退過鴨綠江後,盡起全國青壯於江邊抵抗。沒想到,他們仍然沒能擋住慕容雙煞星的攻擊,一戰過後,高句麗王連媳婦的最後一根髮簪都當作禮物送給燕軍,這才換得了慕容恪的寬宏大量,然而高句麗國內的青壯已喪失殆盡。
這一切都發生在數年前。數年的時間,高句麗生不下一代新人來。而高翼的崛起又吸納了本該逃亡高句麗的流民。所以,數年過去了,高句麗虛弱如故。
然而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一旦高句麗虛弱的真相被其他部族瞭解,他們必將面臨各部族如狼似虎,接連不斷的攻擊。所以高句麗只有外強中乾的作出一副強勢態度。他們將全國的精兵集結在鴨綠江邊,頻頻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慾望,以震懾其他民族,這也是高句麗去年冒險進入丸都的原因。
高翼的三山商人打探消息是無孔不入的。當高翼與高句麗開始通商後,高句麗國本來深爲商人們的無孔不入而頭疼,沒想到,高翼卻提出劃定漢商自治區的要求,高句麗大喜之下,正好借這個商埠限制漢商的活動,冀望能夠繼續隱瞞真相。
其實,在此之前,高句麗不止一次露出外強中乾的事態,比如他們與渡海的倭軍交戰,號稱十萬之衆的高句麗軍隊卻拿不下流散的倭寇。比如,每次高翼擺出強勢姿態,高句麗總是扭捏一番後,迅速答應他的要求。
比如,高句麗去年冬進入丸都後,後方空虛的一塌糊塗,幾十名漢國小兵就能接受一座高句麗城市。
可這一切蛛絲馬跡都被高翼忽視了,因爲強大的燕國吸引了他的全部目光。去年,他接受高句麗城池的小兵稍一遭驅逐,他便立刻決定撤退,把這口氣忍下去。
金道麟待在漢國越久,越瞭解高翼的精明,他知道這一切早晚瞞不過高翼。只要高翼冷靜下來,將目光投向高句麗,稍稍運用一下加減乘除運算,便能清楚高句麗全國剩餘的兵力。他知道,當那一天到來時,高句麗的命運也就到頭了。
眼看漢國越來越強悍,金道麟擔心高翼的目光早晚會投向高句麗,所以他纔會在聯合高句麗軍中少壯派,想奪佔高翼的基業。沒想到行動未遂,擔心激怒高翼的高句麗王唯恐跟這事沾上關係,便立刻拋棄了金道麟。這也就是金道麟被晾在高句麗數月之久,而無人理睬的原因。
經過一番苦思,金道麟想通了,他重新回到了漢國,決心不惜生命來打消高翼的憤怒。當高翼原諒他之後,他便一直努力,想將高翼的目光從高句麗引開。沒想到,高翼是個個性堅強的人,當他決定不再忍受時,他寧願與“強者”較量一番,也不願繼續受欺。
金道麟原先以爲高翼決定打高句麗,是因爲他知道了對方的外強中乾。然而,高翼是真不知道。在這時代,道路交通極不方便,被限定活動區的三山商人沒發現高句麗的異常,再加上他的注意力不在東而在於西,所以他一直矇在鼓裡。
“很好”,當金道麟解釋清楚這一切後,高翼長長舒了口氣:“我原先以爲,我們要打三場戰爭,所以打算在其他方面進行有限度交火,而主攻方向是高句麗,現在看來,我們可以調整主攻方向了。
道麟,你去高句麗跑一趟,告訴他們,我要求卉公主生的兒子同樣擁有高句麗王位繼承權,如果帶方公(高句麗王高釗擁有的晉朝封號)不同意,今年我就封鎖高句麗碼頭,讓他們片板不得入海,明年我親自去,跟他們談一談繼承權問題。
當然,如果帶方公同意,那麼,請把鐵山以北,沿江的土地封給阿卉作爲她的嫁妝,我將在卉公主生下兒子後,封給他上河口城附近的土地,另外,我再把丸都城建築好,也一併賜給他。
這樣一來,高句麗不用再戰即可恢復古都——雖然,這丸都城還要在卉公主兒子的統治下,但他至少也是你們高句麗的一位公爺,對王位有繼承權的公爵。
戰與不戰,我請帶方公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