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

蘇州府衙二堂內,除了知府方文以外,其餘幾名高官以及六房的經承正在商討如何處置城內發生的騷亂事件。

作爲知府方文一下蘇州府衙級別最高的官員,同知任元山當仁不讓的坐在了平時方文所坐的主位上。

“現下城內紛亂四起,城內民衆大部涌上街頭,人數當在數萬之衆,據報其正在向府衙匯聚而來。此事牽連人數甚巨,一個處置不當,後果將難以設想!今府堂抱恙,府衙公務將由本官暫署;本官向來秉承羣策羣力之準則,故請諸位大膽直言,力爭有上佳之策,將城內之亂平復!”

清咳一聲後,一副穩如泰山般姿態的任元山不疾不徐地開口道。

身爲一府佐貳的任元山平素既與方文不睦,平日間亦是對方文處處掣肘,在他的帶頭之下,通判吳志羣、推官焦雲峰以及各房的經承也相繼加入架空方文的行動中來,結果就是方文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還沒放就被澆滅了。

任元山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嫉妒。

在同知一位上已經待了四年的任元山一直覬覦着知府之位,本以爲等到現任知府任期到滿調往他處後,這個位子就是他的了,沒成想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不滿三旬、在窮鄉僻壤擔任從六品知縣的方文從天而降,一下子就把本該是他的位子給截胡了,這讓躊躇滿懷、對知府之位志在必得的任元山既羞又恨,隨後便把對朝廷的痛恨全部歸結到了方文的身上。

這次的蘇州城內罷市一事,任元山早就知道,推官焦雲峰已經提前跟他隱晦的透露過,並以探視他生病妻子的名義送來了五百兩銀子,邀約他到時一同在請撤商稅加徵的題本上簽名,任元山笑納之後痛快的答應下來。

他對這事想的很通透,一旦蘇州亂起,就算很快平息下來,但事後朝廷追究下來,肯定就要有人擔責,而知府方文正是背鍋的不二人選。

有他和吳志羣、焦雲峰幾個府衙高官的力證,朝廷派遣下來查詢事件原因的官員能懷疑嗎?不管方文最後是被免官還是被調職,知府之位將會再次空閒下來,他只要拿出重金活動一番,那個讓他日思夜想的位子最終還不是屬於他的嗎?

南直隸、江西等地官員的任免是由南京吏部決定的,有焦雲峰這個同僚在側,只要銀子給到位,身爲南京吏部侍郎的徐文淵辦成此事並非難事。

任家是出自荊襄一帶的大族,祖上也曾出過知府、六部員外郎之類的官員,家族中便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大肆從事經商活動,由於經營得力,百十年間便積累起了很大一筆財富,自他中試並一步步升遷道蘇州府同知之位後,任家的族長便有意將家族的生意往更加繁華的江南一帶轉移,以求賺取更大的利潤。

不過由於蘇州府內有背景的經商大戶太多,他這個同知之位在南直隸一帶也算不上太大的職務,所以任家在蘇州的生意擴展上並不很理想,目前在城內僅僅有着一家布行和茶行,獲取的利潤並不很多。也正因如此,任元山對蘇州知府一位更是極度的渴望,只有成爲了一府主官,他的職權和影響力纔會更大,家族生意也能借此更進一步。

對於焦雲峰的背景任元山自是十分清楚,南京吏部侍郎徐文淵是焦雲峰的親姨丈,而蘇州府大商人黃志是徐文淵姑父家的長子,焦家和徐、黃兩家在很多生意上互爲倚仗和往來,三家的利益已經緊密的勾連在了一起。

對於焦雲峰等人暗中操縱的罷市行爲,任元山心裡自是萬分贊同。雖然任家的生意大都集中在老家附近,很少有需要通過大運河販運的物資,但皇帝突然在運河上開徵商稅之舉讓任元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他敏銳地覺察到,皇帝今日敢在運河上開徵商稅,下一步很可能也會在大明各地開證商稅,只有抵制住這次徵稅行爲,纔會將皇帝長長的手指打斷,並徹底打消他更多不切實際的念頭。

“城內雖現動亂之像,但究其根源,其實質是因朝廷不顧民意、悍然加稅所致;歷朝歷代皆以士紳爲國朝之基,尤其是我江南之地,向來市井繁榮、士紳雲集,自古便爲歷朝稅賦之源,實乃千古基業之本也。下官以爲,城內民亂並非不可解之事,若欲平亂,必先究其根源,只要朝廷將加徵商稅之政令收回,所謂民亂尤如春日之雪,須臾既消!”

通判吳志羣很隨意的衝着任元山拱了拱手,開口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通判之言道出此次禍亂之源,亦道出江南士紳百姓之心聲,實乃鞭辟入裡之言也!想我江南一地子民,自太祖開國至今,已爲朝廷輸奉錢糧無數,若無江南之士紳民衆兩百年來之獻,朝廷拿何來爲官軍輸餉?又用何來賑濟救災?京師之重臣吏員又用何支付其薪資?宮中貴人吃喝穿用,又有哪一樣非我江南之供奉?今朝堂之上有大奸作惡,蠱惑聖人出此毒計,致使我江南民衆哀嚎遍野,無奈之下才奮起抗之,以爲自身求活。吾等即爲朝廷命官,便應以民衆之訴求爲要務,現下眼見如此富庶之地即將成爲民衆爭相逃離之所,身爲代天牧民之官,卻不爲生民發聲,豈非愧對自家良知?”

年過四旬、相貌儒雅的推官焦雲峰舉目環顧、語帶慷慨的連續發問道。

焦雲峰雖然和身爲南京吏部侍郎的徐文淵有着非常密切的關聯,但由於他中試太晚,所以現在級別尚低。但此次若是能借機擠走方文、扶正任元山後,吳志峰遞補同知之職,那焦雲峰便會順理成章的升到通判的位子,這可謂是皆大歡喜之局。

“至鳳此論精彩之至!吾等讀聖賢書、入世牧民所爲者何?生民之利也!而目下正有賊子圖謀傷民之根本以足其私利,此舉可忍之?孰不可忍!傷民之本既傷國之本也!至鳳可有何策以供吾等共賞之?”

任元山正氣凜然的開口道,說到激動之處,臉上彷彿籠罩了一層聖潔的光輝,令人不敢直視。

一直不曾出言的六房經承們心下都是鄙視不已:口口聲聲爲國爲民,背地裡卻恨不得刮地三尺以爲己用,不愧是讀書中榜的官老爺,整日間兩張面孔來回變幻,一般人實難效仿。

“下官以爲,城內民亂之火尚不足以撼動京師大奸之心,唯有讓動亂加劇,波及南直隸其餘州府,使江南有傾覆之危,京師之大奸方會動容!而後吾等南直隸相關官員聯名上本爲民請願,逼迫其收回亂命,方能使江南之民衆恢復安居樂業之態!”

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
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