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

臨近年關了,宮裡新設立的內務局也在市場上大肆採購。

每天從早到晚,裝載着各種貨物的大小車輛川流不息地來往於市場商鋪與宮城之間,把海量的商品搬到了各大倉房中。

過年了,有錢了,朱由檢自內帑中拿出大筆銀錢採購商品,用來獎賞忙碌了一年的太監宮女火者雜役。

這部分銀錢是除了月俸外賞賜給宮人的,形式就如同後世大型國企年底發福利一模一樣,實踐證明,發放物資比發放銀錢更能籠絡人心,更能增強手下人對這個團體的認可。

尤其是家在京畿一帶的宮人們,當他(她)們親手接過一件件米麪油鹽肉蛋、布帛針線、油鹽醬醋等等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心裡頭那股子火熱就別提了。

這些生活物資是每家必需的,兼任內務府管事的劉朝劉公公已經說了,皇爺有旨,等到分發完畢後,凡是家在京畿一帶的宮人們,都可以說明家庭地址,然後無償使用四海商行名下車馬行的馬車,把分到的福利運送回家。

而那些家在外省的宮人則是領取同等價值的銀錢,連同積攢的月俸交給四海商行後,由商隊行商時,按照籍貫住址把銀錢捎回家中。

對於朱由檢這份關懷備至的貼心舉動,萬餘宮人都是感恩戴德,所有人都是自覺自願地面朝乾清宮方向口呼萬歲跪下磕頭,誠心誠意地表達着對朱由檢的感激之情。

以前宮裡的貴人當然會經常給身邊人發下賞賜,但那個範圍太小了,受惠的也不過是寥寥數人而已,絕大部分下力氣幹活的宮人是得不到任何賞賜的。

而這次覆蓋全部宮人的賞賜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並且這份獎賞是如此貨真價實,甚至可以說的上厚重無比,就連宮裡知道數代以來不少秘辛的老人也從未見到有如此慷慨仁慈的皇帝,能服侍這樣的皇爺,這輩子也是值了。

新成立的內務局負責宮內日常物資的採購、宮中日常事務的管理,將十二監四司八局的功能做了進一步的整合,改變些司局原先各自爲政的局面。

其實內務局就像後世的機關後勤事務管理局一樣,統管宮中萬餘人的吃喝拉撒,這樣更利於各種資源和勞力的分派,改變原先管理無序的狀況。

這次宮內改革,將八局中的兵杖局所具備的職能以及所屬工匠全都劃歸到軍器監管理,局內的掌印太監和提督軍器庫太監改任內務局提督太監。

裁撤十二監中的直殿監和尚衣監,將尚衣監與衣帽局、針工局、浣衣局、內織染局合併爲衣帽處,統管原先這幾個局監的所有事物和人員。

將直殿監、惜薪司、寶鈔司、混堂司、鐘鼓司合併,設立環衛處,專管灑掃、沐浴、薪炭採購使用等事宜。

將尚膳監和酒醋面局、司苑局合併,設立餐飲處,專管宮內餐飲方面的事物。

內務局設正四品掌印太監一名,由原皇莊管理局掌印太監劉朝擔任。

另設提督太監三名,從五品,各自分管衣帽處、環衛處、餐飲處的各項事宜。

劉朝因爲數年來表現優異,所管理的兩處皇莊糧食產量呈現了年年遞增的良好勢頭,所以這次被朱由檢拔擢爲宮內爲數不多的實權人物,也算是給這位忠心耿耿的太監一個人前風光的機會。

四海商行的規模現在越來越龐大,經營的項目也是越來越多,人員數量已經達到三萬餘人,名下的產業幾乎覆蓋了大明所有行業和領域。

現在四海商行已經不再是以南北販運的商業爲主,而是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集團化模式,旗下的各種產業很多在很多領域內都成爲了霸主,成爲了大明名副其實的第一商行,這樣讓朱由檢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了大明首富。

不過,朱由檢也知道,皇室財富過多,對整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在他的設想當中,四海商行最終要把大部分產業交給朝廷,把自己的個人財產慢慢轉化爲國有資產,將來在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上,主要投資者將會變爲大明朝廷,而不是皇家內帑。

上個月時,朱由檢便下旨將食鹽的價格降爲每斤三十五文,之後沒過多久,他召集內閣及戶部堂官會商,當衆宣佈,從今往後,有關食鹽的生產管理和銷售全部交給鹽務局,所得利潤皇室將不會參與分紅。

也就是說,朱由檢主動將內帑收入中的一項劃了出來,從此天下鹽利都是大明朝廷的了。

在聽到朱由檢宣佈的這個消息後,內閣成員和戶部幾名堂官先是震驚不已,隨後便是集體向朱由檢行了莊重的揖禮,以此來表達對這位明君發自內心地尊重之意。

在家天下這個被幾乎所有人認知和接受的時代,歷朝歷代每一位君王誰嫌自己的銀錢多過?

誰不是想方設法從天下搜刮錢財供自家享受?

尤其是大明太祖,登基之後便以“人君以四海爲家,固天下之財爲天下之用,何以公私之別?太宗,宋之明君,亦復如此!”爲藉口,公然將前朝施行的以負責國家公共事務爲主、皇室收支爲輔的內庫制度,變成了取消朝廷財政權、一切收支以皇室說了算的另類內庫。

雖然洪武一朝內庫的定位是積爲天下之用,天下爲公的思想,作用也主要是出財,而不是爲了斂財,然而想象是美好的,事實卻是殘酷的。

內庫所儲藏的綢緞、象牙、金銀、珠玉等奢侈品,不可避免的預定了皇室生活的奢侈基調。儘管到了正統年間,外廷與內廷逐漸分設各種倉房,文臣們將財政權一點一點的從皇家摳了過來,但後來的帝王們卻仍舊想盡辦法爲宮裡斂財,以滿足後宮的各種奢靡和享樂。

見慣和聽慣了斂財的君王,但羣臣們從未見過像朱由檢這樣,真的視金錢如糞土的皇帝。

幾年來這位年輕皇帝的種種散財行爲實在是花樣百出,撒出去的銀錢林林總總加起來,數額已是十分驚人,並且這種舉動並沒有停止的跡象,這次讓出鹽利更是讓知情人咋舌不已。

這等於放棄了每年兩百萬兩銀子的收入啊,雖說皇帝現在不差錢,可是,陛下,您咋就這麼敗家呢?

這些重臣如果知道朱由檢接下來的打算後,恐怕能把眼珠子瞪出來。

誰不知道四海商行是一棵搖錢樹啊?

不說別處,就單說京師,四海商行的商鋪遍及四城,京城人所需的各種商品都離不開四海商行的供應,更別提分佈於大明各個繁華城市中的商鋪工坊了,這些每年都會給天家帶來數不清的財富,換做誰也不捨得交給別人啊。

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十九章 追擊1
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十九章 追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