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發展

正在陝北剿賊的洪承疇雖然沒有什麼捷報傳來,但他也時常上本,表示流賊闖將李自成等匪首,在他步步爲營的戰略下,已經被迫向北移動,因爲陝北一帶地形複雜的緣故,雖暫時無法徹底剿滅陝北流賊,但截斷了流賊向中原一帶流竄的線路,這就給在大明腹地剿賊的盧象升減輕了極大的壓力。

崇禎對洪承疇的老成持重表示讚賞,因爲現在的李自成還不成氣候,不管是實力和名氣都不大,並且被洪承疇牢牢的釘在陝北一帶,極大地限制了他實力的壯大,歷史上的李自成是在突破官軍的防線,流竄到中原地帶後才藉機發展壯大起來的,如果一直龜縮於人口急劇減少,田地連續幾年顆粒無收的陝北,勢力將會遭到極大削弱。

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剿滅高迎祥,打掉大明境內流賊的這面旗幟,然後等孫傳庭秦軍成軍後,再北上匯合洪承疇,將陝北之賊消滅掉,至於拓養坤、張獻忠、革左五營、曹操等部,要麼雖然人數衆多,但實力並不強,要麼滿足於小富即安的狀態,以劫掠享受爲主,對大明的危害並不是很大,官軍實力日益強悍的以後,消滅他們不算難事。

自己穿越來大明不到一年,通過改變原先急躁冒進的戰略規劃,加強官軍後勤保障,選賢用能,堅持用人不疑的策略,已經逐步扭轉了開始惡化的局勢,只要沿着目前的大方向前進,並且中間不再出現大的變數,那麼挽救漢人最後的王朝還是問題不大的;最難的是如何改變這種腐朽的制度,那會觸動絕大多數當權者的利益,搞不好的話下場及其悲慘,隋煬帝的結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前的重中之重仍然是軍事和財政,文官集團腐敗已久,想從根子上徹底糾正,需要長遠的計劃,最重要的是手裡要有足夠的實力,只有大明徹底安定下來,自己手裡有了如臂使指的利刃,那才具備了挑戰利益集團的能力,現在內憂外患之下,再對文官集團下手,那是嫌自己死的慢,穿越不到一年就死的皇帝,將會成爲穿越者的恥辱。

況且目前的朝廷還能勉強維持,文官們也並非鐵板一塊,楚黨、浙黨、東林黨也是相互牽制着,還有已經式微,但並不死心的閹黨,正在通過一些小動作不斷的發出信號,試圖重回到權利圈內。

崇禎一直沒把首輔溫體仁換掉,就是因爲他是個孤臣,雖然能力平庸,嫉賢妒能,但對崇禎的話語沒有一絲違背,他非常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現在在朝堂上已經成爲各黨攻盰的主要目標,只有緊緊抱住皇帝這根大腿,才能不會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崇禎穿越來的後世,對於東林黨抱有極大的惡意,所有對明史有所瞭解的人,都把東林黨視爲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認爲正是由於東林黨的貪得無厭,自私無能,毫無文人氣節等行爲,才使得本來有希望平賊滅奴的局勢徹底惡化。

崇禎本人基本贊同這些觀點,但對結論持不同看法,東林黨的勢力範圍主要是江浙一帶,他們在朝堂的代言人,給整個東林黨爭取的基本是這個集團在江南的利益,蠱惑崇禎除掉閹黨,召回駐江南的稅監、礦監便是例證之一,但這只是減少了崇禎朝的賦稅收入,並未對大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天災人禍饑民日重,官軍缺餉少糧,缺乏對整個戰局的戰略規劃部署,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加上盧象升戰死,崇禎聽信讒言將孫傳庭逮入詔獄好幾年,然後是逼迫洪承疇倉促上陣,被建奴大敗與松山,葬送了大明最後能戰的十幾萬士卒等等,這些都是大明覆滅的原因。

在青州曬鹽的鞏凡物也傳來喜訊,經過數月的辛苦的實驗和等待,曬鹽終於取得了成功,半年多來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產鹽量穩中有升,從最初的每畝產鹽百餘斤,到現在畝產已達近兩百斤左右,鹽田也從最初的十畝擴展到百餘畝,按照目前的產量計算,日產食鹽可達兩萬斤左右,並且隨着技術的不斷完善,產量還會增加不少,除了人手,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連年的大旱田地莊稼雖然遭殃,但卻給曬鹽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充足的光照,持續的高溫,都是曬鹽最主要的條件,這麼好的條件自然要儘快擴大曬鹽面積,迅速提高產量。

鞏凡物正在從當地大量召集人手,平復荒灘,修建圍牆和民工住所,包括一小隊錦衣衛的營地,完善配套措施,讓大家生活更加方便。

爲了保密,鞏凡物遵照崇禎的意思,招募人手都是以家庭爲單位進行的,招募進來的家庭所有成員,三年之內不得外出,不得與除鹽場外的生人接觸,以免技術泄露,畢竟曬鹽不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一旦有人進來走一遭,整個流程就會一覽無餘,在崇禎的海鹽還沒有壟斷市場的情況下,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目前鹽場裡共有二十戶家庭,人口總共八十三人,其中青壯五十一人,婦孺老弱三十二人,都是經過錦衣衛查訪,身家清白,家中赤貧之人,在鹽場給出的青壯每日兩頓飽飯,每月八百個銅錢,另外每戶每日給米兩升的優厚條件的吸引下,舉家遷入鹽場,這麼好的條件,只要求三年之內不得外出,這樣的東家簡直是菩薩轉世啊,別說三年不得外出,就是十年也行啊,自家平日裡也就是在村裡二畝三分地打轉,除了賣針頭線腦的小商販,一輩子也見不到幾個生人。

圍牆離海邊的鹽場向內地擴出去五里左右,這也是爲了給將來鹽場規模擴大後,各種建築物留下足夠的空間,在崇禎的設想中,這裡產的鹽將直接面向山東、河南、湖广部分地區,未來還要在南直隸境內的鹽城縣設立鹽場曬鹽,所產食鹽輻射整個南直隸以及湖廣地區,位於天津衛一帶的長蘆鹽場由於疏於管理,管理鹽場的轉運使司、提舉司上下貪腐嚴重、導致大量的鹽戶逃亡,產量急劇下降,所以也被崇禎列入重建的規劃中,他已經安排錦衣衛在戶部的坐探,暗中打聽戶部衙門中大小官員的個人情況,發現德才兼備的人才後,便會對長蘆鹽場的衙門進行清理,逮治大小貪官,然後讓自己屬意之人接任,按照青州鹽場的方法生產食鹽,面向京津冀以及山陝兩省,如果這項計劃得到實施,那國庫的財政短缺問題將得到極大的緩解,內帑也會得到巨大的充實。

當然,就算有了鹽,但還要有市場,想要從哪些富甲一方的鹽商手中拿下市場,過程將會是複雜曲折的,血腥暴力是不可避免的,鹽商以及他們背後的人,絕不會將手中的搖錢樹拱手想讓,不要想一舉佔領整個大明的食鹽市場,要分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只要自己執政地位不會受到外來威脅的情況,到時候再以雷霆手段徹底消除所有障礙,在全大明施行官鹽專賣,目前只能悶聲發大財,手段不能過激,以免出現不可控的變數。

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十七章 樊城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
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十七章 樊城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百六十章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