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

戰鬥進行了一個多時辰之後,孫傳庭、盧象升二人聯袂登上了盛京城南門一側的城牆,大批親兵持弓拿銃散佈開來,嚴密警戒着周邊態勢,護衛着兩位重臣的安全。

此時盛京城東、西、南三門已經先後被攻破,戰鬥正在向盛京城中心延伸,站在城頭俯瞰,只見城內到處都是成片火紅色的身影,攻入城內的明軍已隊爲單位,正在各個街道巷口與清軍激戰。

“自太祖驅逐蒙元設立瀋陽衛,直至天啓元年爲老奴率兵侵佔,瀋陽城時隔十五年重歸我皇明治下,此間所歷,實是令人唏噓!

萬曆年間雖有薩爾滸之敗後,我皇明與後金之攻守易勢,其實只要策劃得當、朝堂如現今這般並無雜音,有聖君傾力支持,當初之局勢大有可爲,何至於糜爛至此!”

面向城內負手而立的孫傳庭目光掃視着城內的各處戰場,撫今追昔之下不由得心生感慨。

薩爾滸之戰雖導致大明與後金的攻防出現反轉之勢,但當時的瀋陽、遼陽、開原。鐵嶺等重鎮,以及沿途的各個大小堡城還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下,只要謀劃得當,把後金遏制在赫圖阿拉這一小片區域內,直至將其困厄而死還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已成事實。

在新君年幼無知、朝臣只顧私利而互相攻擊、前線缺少謀臣智將、士卒全無戰心的情況下,瀋陽這座堅城一日之內便宣告失手,隨後引發了明軍的一系列崩潰,直到錦州這個後方大城成爲了抗擊後金的最前線爲止。

其實如果是有此引申而論,遼西將門雖然貪婪,但對大明的江山社稷還是立下大功的,如果不是祖大壽在錦州撐着,後金怕是早就打到山海關了。

“白谷兄之言甚是有理!良將精兵雖是重要,但明君在位實爲一切之基。我等何其幸也,遇聖上這般數百年之不世明君在位,這纔有現今之作爲,聖上知遇之恩,永世難報也!”

終於脫下衣甲換上了久違的大紅官袍的盧象升也是感慨萬千,心中千言萬語最終化爲了一句話:知遇之恩。

盧象升不知道的是,若是沒有穿越而來的朱由檢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歷史上此時的他已經戰死在河北涿州了。

就在二人感慨間,一門門的紅夷大炮被輜重營的青壯喊着號子,沿着城牆下的甬道推了上來,隨後在佛朗西斯科的指揮下,順着寬闊的馳道被推走。

這是剛纔登上城牆觀看戰場時,孫傳庭吩咐下去的,目的就是用紅夷大炮對射擊距離內的清軍工事進行炮轟,協助官軍儘快打到所謂的大清皇宮,擒獲擊殺建州八旗的首腦或者重要人物。

爲了給明軍造成大量殺傷,在皇太極的命令下,清軍動用大量的包衣,在城內的街頭巷尾構築了大批工事。

被收攏起來多達兩萬多的八旗敗兵,以及以三萬多八旗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旗丁分佈在了這些工事和每所臨街院落內,依託建築物與明軍展開了慘烈的巷戰。

清軍這種頑強的抵抗,給明軍帶來了不小的損傷,每一處戰場上都不斷的有明軍士卒傷亡,然後被尾隨的輜重營青壯們擡下戰場,送往搭建起來的臨時救護所。

爲了減少士卒因傷重而死,朱由檢將京城中衆多經過短期培訓、對外傷處置有着基本常識的人員派到了前線,與他們一起被派來的還有不少精擅外科醫治的郎中,甚至包括太醫院的部分御醫。

率領這批醫士的正是衛生署署正吳有性,

他不僅要擔當起指揮整個戰時急救的重任,還要負責整個戰後的衛生防疫工作。

現在是炎熱的夏季,如此大的戰事下,會有大量敵我人員傷亡,一個處置不好就有可能引發一場大的瘟疫,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朱由檢雖不清楚防疫應該具體如何運作,但來自後世的他對基本的防疫知識還是知曉個大概,在召見吳有性並親自與他探討了一些流程之後,衛生署很快拿出了救護醫治、防疫防病的文案,隨後由內閣、司禮監呈閱後,朱由檢下令以聖旨明發各行省,將此作爲各地官府防疫防病的統一處置方案。

明軍各部在攻入城中後,開始的時候還謹記朝廷明令,儘量減少對手無寸鐵之人的殺傷,避免老弱婦孺在戰鬥中被誤傷,但隨着戰事的進展,大量清軍躲藏在各處民戶住宅中,從牆頭、樹上、房頂、暗道等各處,用弓箭、磚石等物給明軍造成了打量殺傷。

眼看着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弟兄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打紅了眼的明軍連自家性命都保不住,哪還顧得上峰的命令。

隨着各種戰報送到孫傳庭、盧象升的手上,兩人在短暫商議後果斷下達了軍令,允許對據守在民宅中的清軍進行火器打擊。

這種火器打擊不是指的火銃,這裡指的是震天雷和小型佛郎機、能發射開花彈的威遠將軍炮。

在軍令下達後,很快,一門門兩百斤中的小型佛郎機炮、一筐筐的震天雷,以及五門小試牛刀的威遠將軍炮被運送到了各處戰場,擲彈手也基本配備到了每一處參與攻堅的隊伍中。

“二狗子!叫人拆幾扇門板過來!”

在一處街巷的牆角,李進忠一邊大聲下令,一邊將插在肩頭鐵甲縫隙間的一支輕箭隨手摘下後扔到地上,一長串刀盾手、銃手、弓手、長槍手、擲彈手混編的士卒蹲在他的身後。

進入到激烈的巷戰之後,千總馬平北眼見長槍手的作用越來越小,在將情況彙報上去之後,他們這一總所屬的遊擊劉友德當即決定改變現有的隊伍配置,把手下三名千總所屬的軍種打散開來後分派到了前線。

這種軍隊調動的事情並未引發太大的混亂,這主要得益戰前詳細的規劃和佈置,攻城的明軍是按照區域劃分的進攻路線。

在擲彈兵打開空間、清軍一片混亂之時,李進忠率領三百多長槍手先向前突,在拉出了足夠的距離後迅速列陣向着右側衝殺過去,直接將右側甬道上的清軍殺的步步倒退,明軍弓手趁勢突出門洞開始放箭,然後是銃手跟進射殺,擲彈手在後用火力進行支援,片刻之後就打開了足夠寬敞的空間,馬平北以及後續的隊伍藉機陸續殺進了城中。

李進忠帶着混編後的兩百餘人一路殺過兩個街口後,在這座豪宅前被擋住了前進的步伐。

十餘支從牆頭、屋頂飛來的弓箭射倒了四名明軍士卒,都是要害之處中間後當既陣亡,反應迅速的李進忠急忙閃到牆角處才僥倖未被射到要害處。

沒過多長時間,趙二狗與幾名士卒扛着從附近民宅中拆卸下來的幾面門板疾步而來,李進忠結果一扇門板,把手中被鮮血染紅的長槍倚在牆上,雙手抓住背面的門栓吩咐道:“門板排起來,擲彈手、刀盾手跟着!把三顆震天雷引信連起來,一人去放在門口,把大門炸開!其餘的隔着牆往裡扔!”

“把總,要不咱去找門炮來?”

趙二狗喘着粗氣詢問道。

“炮來了也沒法擺放!先打一波試試!等大門炸開,二狗子你帶人上來!”

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
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