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

三天之後,鴻臚寺少卿鄭芝鳳上本請見,隔了一日,禮部儀制司主事帶着幾名吏員來到鄭府,講解並教導鄭芝鳳覲見時所需的禮節及細節。

鄭芝鳳心裡清楚,朝廷此舉是怕海寇出身的他在皇帝面前失了禮鬧出笑話,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而且鄭芝鳳從禮部官員豔羨的的話語中得知,絕大部分四品一下官員終其一生也難見天顏,而像他這種很少參與部事的從四品官員,能被單獨召見奏對的更是少之又少。

鄭芝鳳這才知道自己獲准覲見是多麼榮幸之事,因而在接受教導時他也是格外認真。

在折騰了一個多時辰、確認已無差錯後,禮部官員們這才罷手。在婉拒了鄭芝鳳熱情的挽留宴飲後,懷揣着鄭芝鳳奉送的厚禮,禮部官員們心滿意足的回部裡交差去了。

幾日之後,一直在患得患失的鄭芝鳳終於接到了准予入宮覲見的旨意。

乾清宮中,在按照禮部所教的禮節大禮參拜後,鄭芝鳳聽到一個年輕而又溫和的聲音傳來:“鄭卿勿要多禮,給鄭卿看座!”

鄭芝鳳沒敢擡頭向聲音來處觀望,依禮躬身拱手謝過之後,方纔在小太監搬來的錦凳上坐了下來,但也是隻敢挨着半個屁股不敢坐實,頭也是微微低着,心跳加速之下全身變得僵硬無比,額頭上也是佈滿了汗珠。

雖然二人隔着十餘步的距離,但朱由檢隱約看到了鄭芝鳳的容貌。

由於來京已經數載,原本被海風吹的有些黧黑的皮膚漸漸變白,使得眉目舒朗的鄭芝鳳看上去頗爲英俊不凡,加上鄭家這幾年來持續給朝廷提供的巨大幫助,這讓朱由檢對鄭芝鳳的印象變得更有好感起來。

“鄭卿儀表堂堂,看上去甚爲年輕,年紀應沒有三旬吧?家中子女幾何?”

朱由檢看出了鄭芝鳳的緊張感,隨即微笑着開口問起了家常,以便幫着鄭芝鳳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態。

“回稟聖上,微臣年齒虛長二十有八,家中現有二子三女,妻鄭黃氏、妾室三人,微臣已遣人回福建,將家人全部遷來京師,預計本月底便可抵京!”

聽到皇帝的問話後,鄭芝鳳慌忙起身拱手彎腰回道。

“鄭卿且安座,殿中並無外人,卿大可不必緊張,之後坐着回話即可。鄭氏一門自靖海伯一下,心懷忠君報國之志,急大明之所急,值此天災人禍不斷之時,數年來爲大明付出良多,朕心內是有數的。鄭卿且安心,朕與大明絕不會虧待爲國出力之臣子,若鄭家持續爲大明建功,鄭氏今日之德定有恩蔭子孫之報!”

看到人家都把家裡人搬來京師以表忠心了,朱由檢隨即順手畫了個大餅拋了出去。

“聖上之譽令微臣汗顏之至!身爲聖上之臣子,鄭家所作所爲皆乃分內之事,當不得聖上如此誇讚。況聖上對鄭家一向恩寵有加,臣之大兄貴爲伯爵,臣之三兄亦是武臣之頂尖,微臣向無寸功,卻蒙聖上拔擢至四品高位,聖上對我鄭氏之恩可謂是大明臣子中所罕見!微臣等就算粉身碎骨亦難報聖恩,今後唯有爲國事更加盡心盡力,如此方能對得住皇恩浩蕩!”

皇帝溫和的態度和語氣讓鄭芝鳳慢慢放鬆了下來,聽到皇帝對鄭家如此高的評價後,他趕忙站起身來施禮回稟道。

“鄭卿且坐,卿有此心便好,朕亦願相信卿之所言。今日朕將鄭卿招來所爲何事,想來卿已心中有數,在此之前朕尚有些許疑問需卿解惑。鄭卿久處東南沿海,據聞嘗與外夷番邦之人交通,對其風土人情當有所知,朕想知卿如何看待佛郎機、荷蘭等極西之國?若卿遠赴西境,將欲達成何之目的?”

雖然鄭芝鳳態度十分端正,並表示今後將一如既往的爲朝廷和大明做出應有的貢獻,但一直將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作爲用人準則的朱由檢並未因此對其大加讚揚,反而是話鋒一轉,把今天的正題拋了出來。

儘管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鄭芝鳳都是自己西向計劃中最合適的人選,但朱由檢還是要看看他對大明社會以外的世界觀。

在這個幾乎所有人都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大明,從上而下的歧視和鄙夷大明以外的所有外國,大明以外除了藩國朝鮮以外,其餘的都統稱爲夷狄。

民族自信心是整個國家的民衆所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但過度的自信等同於自大,更可怕的是會朝着盲目自大的斜路一路狂奔而去。

因爲早有準備,所以已經徹底放鬆下來的鄭芝鳳略一沉吟後拱手作答:“回稟聖上,世人皆謂佛郎機等國皆乃野蠻無禮之邦,言必稱其行事粗魯直接,毫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風,其國人更是眼中僅有金銀之利,而全無仁義之德,其尚武而不修德,動輒以武力相要挾,與我泱泱大國崇尚之仁者之風氣相比,其風氣實太過不堪,確乃夷狄之共相。但臣下與之交通往來之後方纔覺察,世人所言實因對其知之甚少之故,其言實大謬也!”

朱由檢聞言不由心中一喜,看來自己選中之人果然有非常之道啊。

自從前閣臣徐光啓去世之後,大明就很少有睜眼看世界之人了,方以智雖然不排斥外夷之學,但不論地位還是影響力都比不上徐光啓。不過好在方以智還年輕,相信假以時日,這塊璞玉經過琢磨,有朝一日一定會大放異彩。

“鄭卿此言何講?卿適才所言我大明上下對西夷之見確爲普遍之論,不過據朕所聞,西夷非但未有如此不堪,且其尚有許多我大明所不及之處。鄭卿既是意有所指,那今日不妨暢所欲言,朕亦兼聽之!”

朱由檢笑着鼓勵道,他非常想從鄭芝鳳口中聽到一些自己希望聽到的東西。

“回聖上的話,微臣嘗與大佛郎機國一名喚做安得裡牙諾之人來往數次,期間均有通事範某作陪。據安得裡牙諾所言,在大明極西之地有一歐羅巴洲,其土地之廣闊並不亞於我大明,但其分爲大小數個國度,彼此之間征戰頻仍,所爲者利也!大小佛郎機國以及荷蘭紅夷乃其中之佼佼者,但其西面有名曰佛朗西與奧迪力之國,其崛起之勢已不可擋。歐羅巴洲之人部分男女皆性情豪放,喜飲酒縱慾,其國之國主勳貴尤愛大明所產之絲綢與瓷器。其舉國之人雖皆好利,但凡事講法度規矩,凡逾矩者,自有其朝廷按法制之,其餘人等皆無異議者。因其數國之間常年征戰,因而對火器之研尤爲重視,其火銃巨炮日益精良,安得裡牙諾言稱,其數國善研奇巧淫技之巧匠數不勝數,言語之間似有鄙視我大明火器之意。微臣亦曾想過,若我大明之海商有往歐羅巴者,不妨趁機擄其善造火器、鉅艦之巧匠回返,令其與我大明效力,如此的話,我大明亦能於海上與其爭雄了!”

鄭芝鳳說了半天有點口乾舌燥,朱由檢見狀側身示意,王承恩親自倒了一杯茶水送了過來,鄭芝鳳手忙腳亂的站起身來,先行禮後才雙手接過茶盞。

“鄭卿說的很好!此等以公允之觀看待他人之說辭,自徐閣老身故之後已甚少聽到,未曾想今日又聞相似之言,思來令朕感嘆不已!但更令人遺憾的是,自太宗年間三寶太監之後,我大明已無人再敢遠涉重洋,去往萬里之外觀其風土人情!現如今歐羅巴小國人遠隔數萬裡,不惜以身犯險來至大明,不管其爲何而來,只論其膽色便着實令人欽佩。而反觀我大明雖擁億萬之衆,居然無人效其所爲,此事實在令朕遺憾至極!今幸有鄭卿願替朕解此煩憂,朕聞之實是不勝欣喜!朕果然未曾看錯,鄭卿實乃英傑也!”

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
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