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

笛卡爾迎娶範秀爾一事,在京師被人們很是談論了一陣子,大家對此也是褒貶不一,這其中不乏大明至上的言論,認爲笛卡爾不過是個夷狄,哪有資格迎娶我大明之婦人?

聽說朝廷給這些西夷開出很高的報酬,尤以這個狄卡拿的最多,聽說每月俸祿足有三百兩之多,這可是相當於朝廷三品官員的層次了,莫不是這個範秀爾貪圖這名西夷的錢財?

這朝廷最近是怎生回事?

給這些遠道而來的西夷蓋上豪宅不說,還每月給他們如此高的俸祿,豈不知老祖宗傳下來的那句話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建奴韃子不就是例子嗎?朝廷待他們再好,依舊喂不熟他們,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朝堂上那些大佬都昏了頭不成?

當然了,普通百姓對此既不關心,也不懂得什麼華夷之辯,這些閒言碎語的製造者,大都是家境優越不愁吃喝的閒散人等,整日介三五成羣聚在一起喝茶吹牛、指點江山,聽上去那些高談闊論都是道理槓槓地,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實原因到底如何。

這或許就是後世噴子的鼻祖吧。

他們那裡知道,單單是笛卡爾編纂的《解析幾何》,這本後世中學必學的課程,大明給出的這點酬勞,其實不及這些知識的萬一。

解析幾何可是劃時代的產物,在這個代數還停留在初始階段的時代,笛卡爾成功的將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聯繫到了一起,並且創立了座標系這一學說,也未後來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這是數學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轉折,後世數學方面所有成就,都是在笛卡爾打下的基礎上的延伸。

自從銀幣誕生後,所有屬於吃朝廷飯的官員人等,成爲第一批銀幣的領取者和使用者,這種精美的錢幣也讓引進的人才們愛不釋手。

笛卡爾還無所謂,他在歐洲已經沒有了親人,僅有的幾位好友也因距離遙遠而暫時無法聯絡,而其餘在歐洲還有不少親屬的人就有些沉不住氣了,不少人向方以智提出,希望大明能夠儘快擴大在歐洲的名聲和影響力,促使大明銀幣能夠早日在歐洲全面流通。

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而夜行。

漢高祖這句話在全世界其實是通行的。

遠道前來大明的這些人,不管有着何等的說辭和目的,但有一個目的是相同的:賺錢。

他們在歐洲或是不受重視,或是因爲覺着自己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或是想在國外混出點名堂來,給那些瞧不起自己的家人看,所以他們纔在大明使團的銀彈攻勢下,咬牙跺腳後來至異國他鄉。

這纔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已經全都大獲成功。

大明朝廷給他們的待遇,足以讓許多人在歐洲過上貴族般的生活,現在雖然處於種種原因,他們不可能回去,但要是能夠把一部分銀幣通過商船捎回給親人們,這樣既能與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能向他人證明,自己確實是個人才,只是未被發現而已。

可是大明的銀幣雖然值錢,但在歐洲是否能夠流通,這可就是個未知數了,自己現在空有大把的財富,可是連個炫耀的機會都沒得,這可真是急煞我也。

這些言論很快被反饋到宮裡,朱由檢聽聞後也是很快陷入思考之中。

他並不是爲了滿足那些人才們急於炫富的要求才去思考的,而是這些人提出的事情也是他前期所考慮的計劃之一。

貨幣對資源的掠奪是最省時省力的,後世某國就是採用這種方式掠奪全世界。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朱由檢決定作出嘗試:向葡萄牙發放一定數額的無息貸款,期限爲十年,幣值價格與現在雙方之間貿易所用貨幣相同。

葡萄牙與西班牙之間的不友好關係是朱由檢作出這個決定最重要的原因,其次,可以借葡萄牙這個跳板,嘗試着讓大明銀幣在歐洲開始部分流通起來。

對於雖然從哈布斯堡統治下獨立出來,但現在國力卻依舊衰弱的葡萄牙來說,如果這時候能夠獲得一筆鉅額無息貸款,那將對他們的國力增長有着巨大的好處。

伴隨這筆貸款的還有大明淘汰下來的部分火銃及彈藥。

大明現在的一線官軍已經有三成換裝了米涅槍,替換下來的新式火銃有些已經開始回爐,要是以較低的價格賣給葡萄牙人,也是一個回籠資金的渠道。

歐洲現在使用的火繩槍,從彈藥的威力和射程上,都要比大明官軍使用的新式火銃要弱上不少,相信在試射過大明火銃後,葡萄牙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朱由檢此舉是着眼於即將到來的馬尼拉大戰後的局面。

只要西班牙軍隊再次以失敗告終,那麼葡萄牙人就有了大把的機會。

趁你病要你命可是歐洲人的傳統,葡萄牙人不會放過這個擴大疆土面積的好時機,說不定與西班牙征戰多年的奧斯曼帝國也會趁機而動。這個老牌帝國可不是省油的燈,它的國力現在也處在歷史強盛期,對於領土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從葡萄牙和大明長期友好關係的角度上,朱由檢也希望看到這個小國能夠在歐洲有一定的話語權,將來可以藉此做更多的文章。

他從心裡不喜歡奧斯曼帝國這種體制的國家太過強大,但目前來說,大明還沒有太多的手段去限制奧斯曼帝國,而且朱由檢還希望,在未來某個時間與其展開合作,將蘇伊士運河提前打通,開闢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將會使得東西方之間的海上通道距離大大縮短,安全性也有極大的提升,讓無數船隊望而生畏的好望角將不再是必由之路,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和各種交流也會更加頻繁,在對外貿易中大明也將會獲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但是奧斯曼帝國的首腦人物會不會同意這項宏大的計劃,朱由檢心裡並沒有把握,據聞現在這個龐大的帝國內叛亂不斷,政府高層陷入爭權奪利之中,整個國家動盪不已,還有沒有興趣來應對這個巨大工程就不好說了。

還是先把與葡萄牙聯盟的問題給解決了再說吧,運河也不是三五年就能開通的。

崇禎十五年十月,鴻臚寺卿鄭芝鳳奉旨抵達壕鏡(澳門),並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與葡萄牙駐澳門貿易代表、西奧多·帕夫雷進行了會談。

因爲事關重大,帕夫雷在與明方會談後的第三天,便乘坐一艘本國商船返回了國內,把大明方面提出的相關建議帶回了葡萄牙。

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
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