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

莊元洲赴任曲阜知縣已有差不多半年之久了,而這半年的官宦生活徹底顛覆了他多年來形成的認知,也促使他拋棄了某些幻想,最終選擇倒向了皇帝這一邊。

初至曲阜之後,在參加過一系列例行公事般的士紳宴飲活動後,莊元洲按照預先的計劃,時常身着便裝,帶着僕從開始深入田間地頭,打算對曲阜當地社情民意做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和認識,以便爲後續的治理打下一個堅實地基礎。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忙碌之後,莊元洲對自己能不能在任上幹出一番政績產生了嚴重懷疑。他已經察覺到,作爲名義上曲阜縣最高行政長官的他,只要不向孔家低頭,自己的政令就根本出不了縣衙。

自從太祖朱元璋把曲阜知縣一職欽定爲孔家世襲以來,凡兩百年間,歷任曲阜知縣均爲孔家子弟,加上衍聖公這個在士林中無可撼動的名號,曲阜名爲大明所屬,實際上已獨立於朝廷管轄之外。

而自打現在的朱由檢於崇禎八年穿越過來後,出於對孔家種種劣跡發自內心地厭惡,便於當年年末將太祖定下的規矩做了改動,改派外官擔任曲阜知縣一職,想通過這種手段瓦解孔家在曲阜,乃至整個兗州府的龐大勢力。

但事實證明,朱由檢的這種舉動是徒勞並且可笑的。

作爲第一個就任曲阜知縣的外姓官,李少華在赴任當天便去了衍聖公府,當着孔胤植的面便表明了態度:自己雖然是朝廷命官,奉命擔任曲阜知縣,但自己並無意冒犯侵佔衍聖公府的權威,在曲阜,一切規矩照舊。

自那之後,在孔家的大力支持下,曲阜縣各方面一如既往,李少華也因處處以孔家指令爲尊,所以在吏部每年的例行考功中都被評爲上等,只等着五年任期屆滿便能順理成章地官升一級。

而這看似皆大歡喜的局面卻因孔胤植的溺斃戛然而止,李少華也因衍聖公莫名溺亡被斷坐失之罪而罷職回家,隨後曲阜知縣和衍聖公爵位虛懸,宮裡好像忘記了有這兩件事一樣,儘管孔家屢屢上表請封及授官,但所有的表章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任何迴應。

莊元洲到任伊始,孔家雖然也安排旁支子弟宴請過他,但孔胤植的長子、名義上衍聖公爵位承繼者孔興燮卻一直沒有露面,孔家大房一脈更是對他的到來視若無睹一般。

莊元洲心裡自然清楚,孔興燮雖然並沒有承襲爵位,但儼然已經當仁不讓的以新一代衍聖公自居,這是等着自己親自登門拜訪呢。

而他卻非常清楚皇帝對孔家的厭煩,所以這個門是無論如何不能上的。只要自己一踏入孔家的大門,那就意味着仕途的終結,就算孫傳庭的面子在也沒用。

所以莊元洲到任後只是象徵性地去孔廟祭拜一番,對士紳們種種或明或暗的提示充耳不聞,堅決不入孔家一步。理由是衍聖公位虛懸,作爲朝廷命官,他去拜見名義上還是庶民的孔興燮於理不合,只要孔興燮承襲爵位,他自然會親自登門拜訪。

看到新任知縣如此做派,曲阜的鄉紳官紳們隨即採取了有意無意疏遠他的策略,而莊元洲對此也並不在意。在他的思慮中,曲阜只不過是他仕途的起點,只要能摸清皇帝的真實意圖並且付諸於行動,然後在吏部考評中得到中等名次,那就不會阻礙他順利的升遷。

但是莊元洲很快發現,自從他這番表態之後,只要與他相關的幾乎所有事情都變得糟糕起來。

首先便是夏糧徵收遇到了重大阻礙,朝廷給曲阜定下的一千石賦稅徵繳指標根本無法完成。戶房典吏在徵繳賦稅期間,先後數次拿着各種表格找到莊元洲,然後逐一說明,某戶本應上繳多少,但因田地乾旱少雨以致絕收,故而無法徵繳到位;某鄉因爲收割前突遇狂風冰雹襲擊,以致莊稼大面積倒伏和減產,別說上繳賦稅了,就連今年的口糧都成了問題等等。

最後戶房典吏坦言,今年的賦稅徵繳只能完成三百石,剩餘的七百石空額已無力完成,只能請知縣大老爺自己想辦法了。要麼是就拿這三百石上繳,然後在年末吏部考評中被評爲劣等;要麼是自掏腰包添上這個大窟窿,花錢買個平安,以保證在仕途上不留污點。

這名典吏最後還笑眯眯地告訴莊元洲,如果知縣大老爺想自費購糧,他倒是認識幾名大糧商,保證比市價要便宜些許,並且還暗示,上任大老爺遇到這種麻煩事,最後都是孔家幫忙才完成了差事。

莊元洲在不動聲色的把這名典吏打發走之後,心裡已經明白,這一切都是孔家在背後作祟,只要自己現在馬上去孔家拜訪,那這次的賦稅徵繳肯定會如期完成。

對於孔家這種上不得檯面的齷齪手段,沒想到聖人之後氣量如此狹小,莊元洲對此既感可笑又感失望。

在前段時間四處體察民情的時候,莊元洲對孔家所擁有的田地財富已是大致知曉一些,知道曲阜應該承擔的一千石糧食賦稅,對於坐擁幾十萬畝良田的孔家來說如同九牛一毛。

在皇帝和重臣們想方設法籌集糧食安置數千萬災民的情況下,每年田地中出產上百萬石糧食的孔家卻對此視而不見,而且趁機提高糧價大發橫財,這種行徑已經不能用齷齪來形容了。

直到這個時候,莊元洲突然明白了皇帝爲何深厭孔家,並且想要讓孔家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了。

讓孔家這數十萬畝田地能夠上繳賦稅,這纔是皇帝的根本目的,而衍聖公爵位一直虛懸,就是皇帝想借此拿捏孔家的手段之一,但是這種事需要有人去做惡人,自己不幸或是有幸,被皇帝給看中了。

不對!

一旦孔家數十萬畝田地上繳賦稅,那大明其他的士紳大戶呢?聖人之後都能繳稅,你們憑啥不能?

皇帝這是打算要與天下士紳爲敵啊!

想到這裡,莊元洲突然之間心跳加速,人也徹底醒悟過來,與此同時,心裡頓時感到既驚又佩。

他其實很清楚,大明現在根本不缺糧食,之所以糧價騰貴,主要是因爲天下的士紳大戶們,把名下不納賦稅田地出產囤積了起來,然後藉着天災人禍之際投入市場謀取暴利。

而一旦皇帝這個宏大的策略最終達成,那太倉就會很快變得充盈無比,到時候不管何地發生多大的災情,朝廷都可以從容應對,從而會避免再有崇禎初年大規模流賊事件的發生。

手裡有糧,心中才會不慌。

可是,如果真要這樣去做了,那可就會立刻成爲天下讀書人的公敵了,會被整個士紳集團所唾棄,若是皇帝頂不住壓力半路放棄,那出頭的人便會被當做替罪羊推出來,最終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同樣,如果這個戰略能夠成功,那自己的前程將會是一片光明,今後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將來位列朝班絕對沒有問題,甚至入閣執政也大有可能。

面對這個成功與失敗並存的機會,自己該如何選擇呢?

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
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章 皇莊1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